三段位自动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5829发布日期:2019-10-28 22: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三段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储能操作机构和动触头装置(1),储能机构包括第一储能件(42)、第二储能件(41)、传动齿轮(6)和转盘装置(6a),第一储能件(42)和第二储能件(41)分别与转盘装置(6a)相连,且第一储能件(42)和第二储能件(41)分别与传动齿轮(6)驱动相连,传动齿轮(6)与动触头装置(1)驱动相连;

所述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状态时,外力驱动转盘装置(6a)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使第一储能件(42)储能,当转盘装置(6a)转过第一临界点后,第一储能件(42)释能,驱动传动齿轮(6)加速转动,传动齿轮(6)驱动动触头装置(1)加速导通第一电源使自动转换开关转换至第一电源导通状态;

所述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状态时,外力驱动转盘装置(6a)向与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相反的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使第二储能件(41)储能,当转盘装置(6a)转过第二临界点后,第二储能件(41)释能,驱动传动齿轮(6)加速转动,传动齿轮(6)驱动动触头装置(1)加速导通第二电源使自动转换开关转换至第二电源导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转换开关处于第一电源导通状态时,外力驱动转盘装置(6a)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使第一储能件(42)储能,转盘装置(6a)转过第一临界点后,第一储能件(42)释能并驱动传动齿轮(6)加速转动,传动齿轮(6)驱动动触头装置(1)加速分断第一电源使自动转换开关转换至双分状态;

所述自动转换开关处于第二电源导通状态时,外力驱动转盘装置(6a)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使第二储能件(41)储能,转盘装置(6a)转过第二临界点后,第二储能件(41)释能并驱动传动齿轮(6)加速转动,传动齿轮(6)驱动动触头装置(1)加速分断第二电源使自动转换开关转换至双分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负载相连的负载端触头(2)、与第一电源相连的第一电源触头(2a)以及与第二电源相连的第二电源触头(2b);第一电源导通状态下,动触头装置(1)分别与负载端触头(2)、第一电源触头(2a)相连,第二电源导通状态下,动触头装置(1)分别与负载端触头(2)、第二电源触头(2b)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件(42)为第一扭簧,第一扭簧一端固定设置,另一端与转盘装置(6a)相连,第二储能件(41)为第二扭簧,第二扭簧一端固定设置,另一端与转盘装置(6a)相连,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分别设置在转盘装置(6a)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段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仪表件(72)和第二仪表件(71),转盘装置(6a)包括第一圆弧槽(63a)和第二圆弧槽(62a),第一圆弧槽(63a)和第二圆弧槽(62a)对称分布在转盘装置(6a)的旋转中心两侧,第一圆弧槽(63a)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第一圆弧槽下端(631a)和第一圆弧槽上端(630a),第一仪表件(72)设置在第一圆弧槽(63a)内且一端与第一储能件(42)一端相连,第二圆弧槽(62a)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第二圆弧槽下端(621a)和第二圆弧槽上端(620a),第二仪表件(71)设置在第二圆弧槽(62a)内且一端与第二储能件(41)一端相连;

所述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状态时,外力驱动转盘装置(6a)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第一圆弧槽下端(631a)驱动第一仪表件(72)转动,使第一储能件(42)储能,转盘装置(6a)转过第一临界点后,第一储能件(42)释能驱动第一仪表件(72)在第一圆弧槽(63a)中滑动,通过第一仪表件(72)推动传动齿轮(6)加速转动,使动触头装置(1)加速导通第一电源,同时第一仪表件(72)移至第一圆弧槽上端(630a)处,且转盘装置(6a)的转动使第二圆弧槽上端(620a)转动到第二仪表件(71)处;

所述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状态时,外力驱动转盘装置(6a)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第二圆弧槽下端(621a)驱动第二仪表件(71)转动,使第二储能件(41)储能,当转盘装置(6a)转过第二临界点后,第二储能件(41)释能驱动第二仪表件(71)在第二圆弧槽(62a)中滑动,通过第二仪表件(71)推动传动齿轮(6)加速转动,转盘装置(6a)驱动动触头装置(1)加速导通第二电源,同时第二仪表件(71)移至第二圆弧槽上端(620a)处,且转盘装置(6a)的转动使第一圆弧槽上端(630a)转动到第一仪表件(72)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段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6)设置在动触头装置(1)和转盘装置(6a)之间,传动齿轮(6)与动触头装置(1)同轴联动,传动齿轮(6)包括第三圆弧槽(62)和第四圆弧槽(61),第三圆弧槽(62)和第四圆弧槽(61)对称分布在传动齿轮(6)的旋转中心两侧,第三圆弧槽(62)与第一圆弧槽(63a)结构相同且平行对称设置,第四圆弧槽(61)与第二圆弧槽(62a)结构相同且平行对称设置,第三圆弧槽(62)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第三圆弧槽下端(621)和第三圆弧槽上端(620),第四圆弧槽(61)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两端的第四圆弧槽下端(611)和第四圆弧槽上端(610),第一仪表件(72)一端穿过第三圆弧槽(62)与第一储能件(42)一端相连,第二仪表件(71)一端穿过第四圆弧槽(61)与第二储能件(41)一端相连;

所述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状态时,外力驱动转盘装置(6a)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第一圆弧槽下端(631a)驱动第一仪表件(72)转动,使第一储能件(42)储能,转盘装置(6a)转过第一临界点后,第一储能件(42)释能驱动第一仪表件(72)在第一圆弧槽(63a)中滑动,通过第一仪表件(72)推动第三圆弧槽上端(620),使传动齿轮(6)加速转动,使动触头装置(1)加速导通第一电源,同时第一仪表件(72)移至第一圆弧槽上端(630a)处,且转盘装置(6a)的转动使第二圆弧槽上端(620a)转动到第二仪表件(71)处;

所述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状态时,外力驱动转盘装置(6a)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第二圆弧槽下端(621a)驱动第二仪表件(71)转动,使第二储能件(41)储能,当转盘装置(6a)转过第二临界点后,第二储能件(41)释能驱动第二仪表件(71)在第二圆弧槽(62a)中滑动,通过第二仪表件(71)推动第四圆弧槽上端(610),使传动齿轮(6)加速转动,转盘装置(6a)驱动动触头装置(1)加速导通第二电源,同时第二仪表件(71)移至第二圆弧槽上端(620a)处,且转盘装置(6a)的转动使第一圆弧槽上端(630a)转动到第一仪表件(72)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段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机构还包括手动柄,手动柄包括传动齿条(5),传动齿条(5)与传动齿轮(6)驱动相连;

所述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状态时,操作手动柄,使传动齿条(5)驱动传动齿轮(6)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第三圆弧槽下端(621)驱动第一仪表件(72)转动,使第一储能件(42)储能,当传动齿轮(6)转过第一临界点后,第一储能件(42)释能,通过第一仪表件(72)推动第三圆弧槽上端(620),使传动齿轮(6)加速转动,传动齿轮(6)带动动触头装置(1)加速转动,使动触头装置(1)导通第一电源和负载,自动转换开关转换至第一电源导通状态,同时第二仪表件(71)从第四圆弧槽下端(611)滑动至第四圆弧槽上端(610),再次操作手动柄,使传动齿条(5)驱动传动齿轮(6)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经过上述动作过程的逆过程,使自动转换开关转换至双分状态;

所述自动转换开关处于双分状态时,操作手动柄,传动齿条(5)驱动传动齿轮(6)向第二电源导通方向R2转动,第四圆弧槽下端(611)驱动第二仪表件(71)转动,使第二储能件(41)储能,当传动齿轮(6)转过第二临界点后,第二储能件(41)释能,通过第二仪表件(71)推动第四圆弧槽上端(610),使传动齿轮(6)加速转动,传动齿轮(6)带动动触头装置(1)加速转动,使动触头装置(1)导通第二电源和负载,自动转换开关转换至第二电源导通状态,同时第一仪表件(72)从第三圆弧槽下端(621)滑动至第三圆弧槽上端(620),再次操作手动柄,使传动齿条(5)驱动传动齿轮(6)向第一电源导通方向R1转动,经过上述动作过程的逆过程,使自动转换开关转换至双分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三段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机构还包括电机(8),电机(8)与转盘装置(6a)驱动相连,为转盘装置(6a)提供驱动其转动的外力。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段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6)与转盘装置(6a)同轴联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段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端触头(2)位于动触头装置(1)一侧,第一电源触头(2a)和第二电源触头(2b)均位于动触头装置(1)另一侧,第一电源触头(2a)和第二电源触头(2b)相对间隔设置,动触头装置(1)包括触头支持(10)和动触头(11),动触头(11)插装在触头支持(10)上且动触头(11)的两端分别突出在触头支持(10)两侧;

在双分状态下,动触头(11)一端位于负载端触头(2)和第一电源触头(2a)之间,另一端位于负载端触头(2)和第二电源触头(2b)之间;在第一电源导通状态下,动触头(11)两端分别与负载端触头(2)、第一电源触头(2a)相连;在第二电源导通状态下,动触头(11)两端分别与负载端触头(2)、第二电源触头(2b)相连;第一电源导通状态下的动触头(11)和第二电源导通状态下的动触头(11)成X型交叉。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10所述的三段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装置(1)包括触头支持(10)以及至少一组动触头(11),每组动触头(11)均插装在触头支持(10)上且两端分别突出在触头支持(10)两侧,每组动触头(11)包括两个动触头(11),两个动触头(11)并排设置且彼此平行,每组动触头(11)与一个负载端触头(2)、一个第一电源触头(2a)、一个第二电源触头(2b)配合使用;所述负载端触头(2)包括设置在其一端的负载端触刀(23),第一电源触头(2a)包括设置在其一端的第一电源触刀(21a),第二电源触头(2b)包括设置在其一端的第二电源触刀(21b);

所述自动转换开关转换至第一电源导通状态时,负载端触刀(23)插入一组动触头(11)一端的两个动触头(11)之间且分别与这两个动触头(11)相连,第一电源触刀(21a)插入该组动触头(11)另一端的两个动触头(11)之间且分别与这两个动触头(11)相连;所述自动转换开关转换至第二电源导通状态时,负载端触刀(23)插入一组动触头(11)一端的两个动触头(11)之间且分别与这两个动触头(11)相连,第二电源触刀(21b)插入该组动触头(11)另一端的两个动触头(11)之间且分别与这两个动触头(11)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三段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端触刀(23)包括对称间隔设置的第一负载端触刀(230)和第二负载端触刀(231);第一电源导通状态下,第一负载端触刀(230)、动触头(11) 和第一电源触刀(21a)依次相连,第二电源导通状态下,第二负载端触刀(231)、动触头(11)和第二电源触刀(21b)依次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段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装置(1)包括触头支持(10)、动触头(11)和弹簧片(12),触头支持(10)上设有至少一组动触头安装孔(13),每组动触头安装孔(13)包括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动触头安装孔(13),每个动触头安装孔(13)内设有一个动触头(11)和一个弹簧片(12),弹簧片(12)的两端分别与动触头(11)的两端相连,中部与动触头安装孔(13)的侧壁相连,将动触头(11)压紧在动触头安装孔(13)内,且动触头(11)的两端突出在动触头安装孔(13)两侧外侧;与同一组动触头安装孔(13)配合的两个动触头(11)以及两个弹簧片(12),两个动触头(11)位于两个弹簧片(12)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段位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基座(1a)、第一固定件(32)和第二固定件(31),第一固定件(32)和第二固定件(31)分别可拆卸的设置在开关基座(1a)上,第一扭簧一端通过第一固定件(32)固定在开关基座(1a)上,另一端与转盘装置(6a)相连,第二扭簧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31)固定在开关基座(1a)上,另一端与转盘装置(6a)相连。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