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芯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5601发布日期:2019-10-29 21:1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芯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芯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线电缆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单芯电缆是指在一个护套层内只有一个导体,双芯电缆是指一个护套层内有两个导体。

目前,授权公告日为2015.07.15、授权公告号为CN204480693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耐候型入户电缆,包括第一导电线芯以及与第一导电芯平行的第二导电线芯,第一导电线芯外部包覆有第一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第二导电线芯外部包覆有第二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第一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和第二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层之间设置有连接带,且第一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具有向外凸出的凸脊或第二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具有向外凸出的凸脊。该耐候型入户电缆通过在第一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或第二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层上设置凸脊,并使凸脊起到标识的作用,但是由于凸脊的颜色和第一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层或第二凸脊的颜色相同,而凸脊的横截面也较小,因此凸脊的标识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芯电缆,通过在第一护套上设置带有颜色的标识带,便于对两个电缆本体进行区分,标识带明显,而且通过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双芯电缆的抗弯强度和使用寿命,同时使双芯电缆的加工更方便,提高双芯电缆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芯电缆,包括两个并排且相切的电缆本体、包覆在两个电缆本体外周面且与其相适配的护套层,所述护套层包括包覆在其中一个电缆本体外周面且横截面呈圆环形的第一护套、包覆在剩余一个电缆本体外周面且横截面呈圆环形的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靠近第二护套的一端、第二护套靠近第一护套的一端分别被两个电缆本体的切面切去形成平面,所述第一护套靠近第二护套的平面和第二护套靠近第一护套的平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护套开设有横截面呈扇环形的开口,所述开口处固设有与第一护套不同颜色的标识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护套上设置带有颜色的标识带,由于标识带的颜色和第一护套的颜色不同,从而便于对两个电缆本体进行区分,标识作用明显,而且通过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护套层的抗弯强度,进而提高了双芯电缆的抗弯强度和使用寿命,同时两个电缆本体相切,使双芯电缆的加工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标识带设置在第一护套远离第二护套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标识带的加工更方便,同时提高了标识带的标识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标识带沿其周向方向两端的端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20-18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标识带的用量进行限定,防止标识带用量太少而标识不明显,同时还防止标识带用量太多而增加双芯电缆的生产成本和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标识带的实用性,进而提高了双芯电缆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套层的外周面固设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提高了护套层的抗弯强度,进而提高了双芯电缆的抗弯强度和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筋螺旋固设在护套层的外周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加强筋的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电缆芯体的抗弯强度和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套层的外周面开设有加强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凹槽提高了护套层的抗弯强度,进而提高了双芯电缆的抗弯强度和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凹槽螺旋开设在护套层的外周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加强凹槽的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电缆芯体的抗弯强度和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缆本体包括电缆芯体、包覆在电缆芯体外周面的绕包层,所述绕包层的外周面依次包覆有绝缘层、屏蔽层、防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绕包层对电缆芯体起到固定的作用,并防止电缆芯体在加工时散落,绝缘层起到绝缘的作用,屏蔽层对两个电缆芯体起到屏蔽的作用,防护层对电缆芯体起到保护的作用,通过绕包层、绝缘层、屏蔽层、防护层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电缆本体使用的稳定性和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缆芯体包括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中间芯体、横截面呈正六边形的多个第一芯体、横截面呈等边三角形的多个第二芯体,多个所述第一芯体包覆在中间芯体的外周面,所述第二芯体位于相邻两个第一芯体于远离中间芯体一侧,所述中间芯体、多个第一芯体、多个第二芯体分别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间芯体、多个第一芯体、多个第二芯体之间的协同作用,降低了其之间的缝隙,增加了其之间的作用力,提高了电缆芯体使用的稳定性和抗弯强度,同时使电缆芯体的加工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套层是由低烟无卤交联塑料制成的护套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增加了双芯电缆的强度,而且降低了双芯电缆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双芯电缆,通过在第一护套上设置带有颜色的标识带,便于对两个电缆本体进行区分,标识带明显,而且通过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双芯电缆的抗弯强度和使用寿命,同时两个电缆本体相切,使双芯电缆的加工更方便。

2、通过护套层的外周面设置加强筋,提高了双芯电缆的抗弯强度和使用稳定性。

3、通过护套层的外周面开设加强凹槽,提高了双芯电缆的抗弯强度和使用稳定性。

4、通过中间芯体、第一芯体、第二芯体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电缆芯体使用的稳定性和抗弯强度,同时使电缆芯体的加工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中,1、电缆本体;11、电缆芯体;111、中间芯体;112、第一芯体;113、第二芯体;12、绕包层;13、绝缘层;14、屏蔽层;15、防护层;2、护套层;21、第一护套;22、第二护套;3、标识带;4、加强筋;5、加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双芯电缆,如图1所示,包括两个并排且相切的电缆本体1,两个电缆本体1的轴线平行,电缆本体1的横截面呈圆形设置。两个电缆本体1的外周面包覆有与其相适配的护套层2,护套层2是由低烟无卤交联塑料制成的护套层2,具体为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低烟无卤交联聚乙烯内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的添加量优选为6%,护套层2对两个电缆本体1起到防护的作用,提高了双芯电缆使用的稳定性和寿命,而在聚全氟乙丙烯中加入玻璃纤维,提高了护套层2的抗弯强度。

如图1所示,护套层2包括第一护套21和第二护套22。第一护套21包覆在其中一个电缆本体1的外周面,第一护套21的轴线和包覆在其内部的电缆本体1的轴线重合,第一护套21的横截面呈圆环形设置,且第一护套21靠近第二护套22的一端被两个电缆本体1的切面切去形成平面。第二护套22包覆在剩余一个电缆本体1的外周面,第二护套22的轴线和包覆在其内部的电缆本体1的轴线重合,且第二护套22的壁厚和第一护套21的壁厚相等,第二护套22的横截面呈圆环形设置,且第二护套22靠近第一护套21的一端被两个电缆本体1的切面切去形成平面,且第二护套22靠近第一护套21的平面和第一护套21靠近第二护套22的平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第一护套21远离第二护套22的一端开设有开口,开口的横截面呈扇环形设置,开口沿其周向方向两端的端面之间形成的角度为20-180度,优选60度。开口处固设有与其相适配的标识带3,标识带3具有颜色,且标识带3的颜色和第一护套21的颜色不同,标识带3为含有颜料的第一护套21原料制成的标识带3,即标识带3的原料比第一护套21的原料多加入颜料,颜料的添加量优选为20%,颜料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红色、黄色、绿色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如图1所示,电缆本体1包括电缆芯体11,电缆芯体11的外周面包覆有绕包层12,绕包层12的外周面依次包覆有绝缘层13、屏蔽层14、防护层15。绕包层12是由玻纤布制成的绕包层12,绕包层12对电缆芯体11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电缆芯体11在加工时散落,而且增加了电缆芯体11的抗弯强度,同时还对两个电缆芯体11起到阻隔和屏蔽的作用,提高了绕包层12的实用性。

如图1所示,绝缘层13是由硅烷交联聚乙烯制成的绝缘层13,绝缘层13不仅对两个电缆芯体11起到阻隔的作用,而且通过硅烷改性交联聚乙烯,提高了绝缘层13的抗弯强度,提高了绝缘层13使用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屏蔽层14是由聚烯烃制成的屏蔽层14,聚烯烃内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炭黑,炭黑的添加量优选为5%,屏蔽层14对两个电缆芯体11起到屏蔽的作用,而炭黑增加了聚烯烃的屏蔽效果,避免两个电缆芯体11之间产生影响,提高了双芯电缆使用的稳定性。防护层15是由聚氯乙烯制成的防护层15,防护层15不仅具有良好的弹性,起到防护的作用,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防水性,避免水对电缆芯体11产生影响,同时还降低了防护层15的生产成本,提高了防护层15使用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电缆芯体11是由铜或铝材料制成的电缆芯体11。电缆芯体11包括中间芯体111、多个第一芯体112、多个第二芯体113,本实施例中第一芯体112的数量为六个,第二芯体113的数量为六个。中间芯体111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设置。六个第一芯体112的横截面呈与中间芯体111相适配的正六边形设置,六个第一芯体112包覆在中间芯体111的外周面,六个第一芯体112和中间芯体111的六个侧面一一对应且分别相抵触,且相邻两个第一芯体112的侧面相抵触。第二芯体113的横截面呈与第一芯体112相适配的等边三角形设置,第二芯体113位于相邻两个第一芯体112于远离中间芯体111的一侧,第二芯体113的两个等宽的侧面分别和相邻两个第一芯体112的侧面相抵触。

通过在第一护套21上设置带有颜色的标识带3,由于标识带3的颜色和第一护套21、第二护套22的颜色不同,而且标识带3的面积大于对比文件中的凸脊面积,从而便于对两个电缆本体1进行区分,标识带3明显,而且第一护套21和第二护套22之间形成间隙,对比护套层2的横截面为椭圆形降低了护套层2的用量,进而降低了护套层2的生产成本,对比第一护套21和第二护套22之间设置连接带,增加了第一护套21和第二护套22的连接强度,而且通过第一护套21和第二护套22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双芯电缆的抗弯强度和使用寿命。同时两个电缆本体1相切,使双芯电缆的加工更方便。

实施例2,一种双芯电缆,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护套层2的外周面沿其长度方向固设有加强筋4,加强筋4螺旋固设在护套层2的外周面,且加强筋4是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加强筋4,加强筋4增加了护套层2的抗弯强度,提高了双芯电缆的抗弯强度和使用的稳定性。

实施例3,一种双芯电缆,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护套层2的外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加强凹槽5,加强凹槽5螺旋开设在护套层2的外周面,加强凹槽5增加了护套层2的抗弯强度,提高了双芯电缆的抗弯强度和使用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