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型双涤纶玻璃丝绕包烧结铜扁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1206发布日期:2019-11-19 21:17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型双涤纶玻璃丝绕包烧结铜扁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绕组线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超薄型双涤纶玻璃丝绕包烧结铜扁线。



背景技术:

现如今,我国大力发展水电工业,而水力发电机组需要特殊的高性能电磁线绕制而成,这种电磁线需要较好的耐高温性能,超薄的绝缘厚度,高的耐电压要求和很强的机械特性,传统企业生产的此类烧结线,大多数存在着性能不稳定、烧结不牢固、抗拉伸强度小的缺点,不能够满足水力发电机组的要求。

目前,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1788738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超薄型双涤纶玻璃丝包绕包烧结铜扁线,其在铜导体外围包绕有两层由涤纶丝和玻璃线丝捻合烧结而成的绝缘层,玻璃丝耐高温、不燃、抗拉强度高,电绝缘性好,但其耐磨性不足,性脆;涤纶丝的强度、耐热性、电绝缘性、弹性、耐磨性都较好。玻璃丝与涤纶丝混合,涤纶丝的弹性可缓解玻璃丝所在层面的脆性,可改善玻璃丝所在层面的耐磨性能,玻璃丝可提升涤纶丝所在层面的抗拉性能。使得产品性能稳定,产品宽边及窄边经做s型弯曲后绝缘层无开裂及脱落现象,绕包紧密,烧结牢固,绝缘层拉伸20%之后仍完好的保留在导体上,绝缘表面平滑无起毛现象,颜色一致。但其存在如下问题:涤纶与玻璃丝捻合后再绕包在铜导体上,其形成的绝缘层上易出现细微的缝隙,不利于铜导体的防护;涤纶与玻璃丝采用捻合的方式混合,使得单层绝缘层的厚度等于涤纶丝和玻璃丝的厚度之和,则整体绝缘层相当于四层纤维丝束的厚度,其不利于生产超薄型的铜扁线。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超薄型双涤纶玻璃丝绕包烧结铜扁线,其厚度较薄,能提供较好的对铜导体的防护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薄型双涤纶玻璃丝绕包烧结铜扁线,包括扁形的铜导体及包裹于铜导体外侧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为涤纶玻璃丝绕包层;所述铜导体和绝缘层之间设有一层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所述绝缘层包括位于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外侧的第一涤纶玻璃丝层及位于第一涤纶玻璃丝层外侧的第二涤纶玻璃丝层,所述第一涤纶玻璃丝层包括涤纶丝束一和玻璃丝丝束一,所述涤纶丝束一和玻璃丝丝束一交替间隔且间隙式螺旋缠绕在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外侧;所述第二涤纶玻璃丝层包括涤纶丝束二和玻璃丝丝束二,所述涤纶丝束二和玻璃丝丝束二交替间隔且紧凑式螺旋缠绕在第一涤纶玻璃丝层外侧,所述第二涤纶玻璃丝层的缠绕方向与第一涤纶玻璃丝层的缠绕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采用可水解类的聚酰亚胺材料制得。可以利用碱性水解回收聚酰亚胺的原料二酐和二胺,如此,在铜扁线回收时,可通过此方法将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很好的从铜导体表面剥离,从而在回收有利于聚酰亚胺原料的同时能较好的回收铜导体。

进一步地,所述涤纶丝束一、玻璃丝丝束一、涤纶丝束二及玻璃丝丝束二均呈扁形,且所述涤纶丝束一和玻璃丝丝束一的厚度相等,所述涤纶丝束二和玻璃丝丝束二的厚度相等。厚度设置使得第一涤纶玻璃丝层和第二涤纶玻璃丝层的厚度均衡,进而使得铜扁线的外观齐整度较好,且呈扁形的涤纶丝束和玻璃丝丝束可使形成的第一涤纶玻璃丝层和第二涤纶玻璃丝层的厚度较薄。

进一步地,所述涤纶丝束一和玻璃丝丝束一的宽度相等,所述涤纶丝束二和玻璃丝丝束二的宽度相等。这样设置,有利于促进绝缘层的结构的均衡性,同时也便于涤纶丝束和玻璃丝丝束在铜扁线上的缠绕。

进一步地,所述涤纶丝束一和玻璃丝丝束一之间的间隙处的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上涂覆一层氮化硼涂料,所述氮化硼涂料的厚度小于第一涤纶玻璃丝层的厚度。氮化硼是耐热性和防腐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还具有耐老化、耐烟雾、耐有机溶剂和抗磨擦、抗冲击、抗水性好等优点,可提升铜扁线的相关性能,还不会增加铜扁线的厚度。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铜导体、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第一涤纶玻璃丝层和第二涤纶玻璃丝层。耐电晕聚酰亚胺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电气性能、耐热性和耐辐射性能,其以膜的形式包覆于铜导线表面,不易出现细微的缝隙,能较好的防护铜导体;第一涤纶玻璃丝层的涤纶丝束一和玻璃丝丝束一交替间隔且间隙式螺旋缠绕在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外侧,第二涤纶玻璃丝层的涤纶丝束二和玻璃丝丝束二交替间隔且紧凑式螺旋缠绕在第一涤纶玻璃丝层外侧,这样设置使得两层涤纶玻璃丝层都仅有单层涤纶丝或玻璃丝的厚度,使得绝缘层的厚度明显减少,有利于生产超薄型的铜扁线;而涤纶丝束一和玻璃丝丝束一之间的间隙处形成螺旋形的腔体,在铜扁线的任意截断面处,该腔体都能与外界连通,有利于促进铜扁线的散热;涤纶丝束一和玻璃丝丝束一之间的间隙处形成的腔体内还能设置厚度不大于第一涤纶玻璃丝层的其他材料,以提升铜扁线的相关性能;第二涤纶玻璃丝层的缠绕方向与第一涤纶玻璃丝层的缠绕方向相反,可使绝缘层紧实的绕包在铜导体上,同时还有利于提升第二涤纶玻璃丝层与第一涤纶玻璃丝层的均匀化接触,从而可促进铜扁线整体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涤纶玻璃丝层21所在层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涤纶玻璃丝层22所在层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铜导体,2-绝缘层,21-第一涤纶玻璃丝层,211-涤纶丝束一,212-玻璃丝丝束一,22-第二涤纶玻璃丝层,221-涤纶丝束二,222-玻璃丝丝束二,3-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4-氮化硼涂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超薄型双涤纶玻璃丝绕包烧结铜扁线,包括扁形的铜导体1及包裹于铜导体1外侧的绝缘层2,所述绝缘层2为涤纶玻璃丝绕包层;所述铜导体1和绝缘层2之间设有一层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3,所述绝缘层2包括位于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3外侧的第一涤纶玻璃丝层21及位于第一涤纶玻璃丝层21外侧的第二涤纶玻璃丝层22,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涤纶玻璃丝层21包括涤纶丝束一211和玻璃丝丝束一212,所述涤纶丝束一211和玻璃丝丝束一212交替间隔且间隙式螺旋缠绕在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3外侧;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涤纶玻璃丝层22包括涤纶丝束二221和玻璃丝丝束二222,所述涤纶丝束二221和玻璃丝丝束二222交替间隔且紧凑式螺旋缠绕在第一涤纶玻璃丝层21外侧,所述第二涤纶玻璃丝层22的缠绕方向与第一涤纶玻璃丝层21的缠绕方向相反,可使绝缘层2紧实的绕包在铜导体1上,同时还有利于提升第二涤纶玻璃丝层22与第一涤纶玻璃丝层21的均匀化接触,从而可促进铜扁线整体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3采用可水解类的聚酰亚胺材料制得。可以利用碱性水解回收聚酰亚胺的原料二酐和二胺,如此,在铜扁线回收时,可通过此方法将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3很好的从铜导体1表面剥离,从而在回收有利于聚酰亚胺原料的同时能较好的回收铜导体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涤纶丝束一211、玻璃丝丝束一212、涤纶丝束二221及玻璃丝丝束二222均呈扁形,且所述涤纶丝束一211和玻璃丝丝束一212的厚度相等,所述涤纶丝束二221和玻璃丝丝束二222的厚度相等。厚度设置使得第一涤纶玻璃丝层21和第二涤纶玻璃丝层22的厚度均衡,进而使得铜扁线的外观齐整度较好,且呈扁形的涤纶丝束和玻璃丝丝束可使形成的第一涤纶玻璃丝层21和第二涤纶玻璃丝层22的厚度较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涤纶丝束一211和玻璃丝丝束一212的宽度相等,所述涤纶丝束二221和玻璃丝丝束二222的宽度相等。这样设置,有利于促进绝缘层2的结构的均衡性,同时也便于涤纶丝束和玻璃丝丝束在铜扁线上的缠绕。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涤纶丝束一211和玻璃丝丝束一212之间的间隙处的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3上涂覆一层氮化硼涂料4,所述氮化硼涂料4的厚度小于第一涤纶玻璃丝层21的厚度。氮化硼是耐热性和防腐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还具有耐老化、耐烟雾、耐有机溶剂和抗磨擦、抗冲击、抗水性好等优点,可提升铜扁线的相关性能,还不会增加铜扁线的厚度。氮化硼涂料的涂覆方式可为:在第一涤纶玻璃丝层包裹在铜扁线上后,先用隔膜包覆于涤纶丝束一211和玻璃丝丝束一212,并露出涤纶丝束一211和玻璃丝丝束一212之间的间隙,然后将氮化硼涂料4喷涂在该间隙位置,最后剥离隔膜即可。

上述超薄型双涤纶玻璃丝绕包烧结铜扁线的具体作用原理为:

耐电晕聚酰亚胺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电气性能、耐热性和耐辐射性能,其以膜的形式包覆于铜导线表面,不易出现细微的缝隙,能较好的防护铜导体1;第一涤纶玻璃丝层21的涤纶丝束一211和玻璃丝丝束一212交替间隔且间隙式螺旋缠绕在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3外侧,第二涤纶玻璃丝层22的涤纶丝束二221和玻璃丝丝束二222交替间隔且紧凑式螺旋缠绕在第一涤纶玻璃丝层21外侧,这样设置使得两层涤纶玻璃丝层都仅有单层涤纶丝或玻璃丝的厚度,使得绝缘层2的厚度明显减少,有利于生产超薄型的铜扁线。另外,涤纶丝束一211和玻璃丝丝束一212之间的间隙处形成螺旋形的腔体,在铜扁线的任意截断面处,该腔体都能与外界连通,有利于促进铜扁线的散热;涤纶丝束一211和玻璃丝丝束一212之间的间隙处形成的腔体内还能设置厚度不大于第一涤纶玻璃丝层21的其他材料,以提升铜扁线的相关性能。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3、第一涤纶玻璃丝层21及第二涤纶玻璃丝层22均能采用线材绕包机包覆在铜导体1上。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性较好,厚度较薄,能提供较好的对铜导体1的防护效果。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