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5665发布日期:2020-03-24 15:29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刀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刀闸。



背景技术:

刀闸是高压开关电器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电器,它本身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使用量大,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对变电所、电厂的设计、建立和安全运行的影响均较大。

刀闸的主要特点是无灭弧能力,只能在没有负荷电流的情况下分、合电路。主要作用在于分闸后建立可靠的绝缘间隙,将需要检修的设备或线路与电源用一个明显断开点隔开,以保证检修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根据运行需要,换接线路;可用来分、合线路中的小电流,如套管、母线、连接头、短电缆的充电电流,开关均压电容的电容电流,双母线换接时的环流以及电压互感器的励磁电流等;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的具体情况,可用来分、合一定容量变压器的空载励磁电流。

由于刀闸在开、闭合的工作时,动静触头的结合位置与设计值肯定存在偏差,且随着运动部件的磨损,结构件的变形,其偏差量将在使用中进一步增大,导致刀闸动静触头接触位置存在偏差,甚至不能够完全闭合,导致动静触头间导电电阻增大,工作温度升高,影响刀闸正常工作,且刀闸在开、闭合的工作时,其静触头与动触头间因为这种外界因素容易存在一定的电压差,在刀闸静触头与动触头即将接触或刚刚脱离接触之际,电压差极其容易将触头间隙间的空气击穿,形成触头间拉弧,导致触头接触位置局部高温烧蚀损坏,电阻上升,导电能力下降,在刀闸闭合时表现为导电能力下降,刀闸触头处温度偏高,影响电力的正常安全输送,形成不安全点及设备可靠性、工作性能下降。

由于刀闸在断开状态时,刀闸的动静触头结合面暴露在空气中,易有飞絮等杂物附着造成刀闸闭合时动静触头间接触不良,且刀闸在开、闭合的工作时,其静触头与动触头间因为这种外界因素容易存在一定的电压差,在刀闸静触头与动触头即将接触或刚刚脱离接触之际,电压差极其容易将触头间隙间的空气击穿,形成触头间拉弧,导致触头接触位置局部高温烧蚀损坏,电阻上升,导电能力下降,在刀闸闭合时表现为导电能力下降,刀闸触头处温度偏高,影响电力的正常安全输送,形成不安全点及设备可靠性、工作性能下降。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刀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刀闸,包括动触头与静触头,还包括副触头,所述副触头包括与动触头连接的副动触头,及与静触头连接的副静触头,所述动触头或静触头设置有限位恒力装置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刚性接触,所述副动触头或副静触头设置有弹性机构使副动触头与副静触头柔性接触。

所述动触头包括圆柱状结构和导电杆,所述导电杆带动圆柱状结构与副动触头移动,所述圆柱状结构与导电杆间设置有限位恒力装置,所述副动触头与导电杆间设置有弹性机构。

所述限位恒力装置包括壳体和承力柱,所述承力柱与壳体间沿承力柱轴向作用力恒定且能够产生相对位移,所述壳体与导电杆固定连接,所述承力柱与动触头的圆柱状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与承力柱间设置有弹簧组,所述弹簧组对壳体/承力柱沿承力柱轴向的合力恒定。

所述刀闸为旋转式刀闸,所述导电杆可沿转轴转动,所述静触头具有与导电杆转动方向匹配的凹槽,所述承力柱与动触头的圆柱状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与导电杆呈一定角度固定连接,所述副动触头通过副动触头导电杆可转动连接在导电杆上,所述副动触头导电杆与导电杆间设置有弹性机构可沿转动方向形变。

所述副动触头通过副动触头导电杆与导电杆可转动连接并呈一定角度设置,所述副动触头导电杆与导电杆间设置有弹簧。

所述刀闸包括至少第一副动触头和第二副动触头,所述副动触头导电杆呈分叉状分别与第一副动触头和第二副动触头连接,所述第一副动触头与第二副动触头能够分别与不同的副静触头触碰。

所述刀闸为伸缩式刀闸,所述导电杆可伸缩,所述静触头具有与导电杆的伸缩方向匹配的凹槽,所述导电杆包括同轴嵌套的第一导电杆与第二导电杆,所述第一导电杆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杆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所述副动触头通过副动触头导电杆固定连接在导电杆上,所述副导电杆设置有弹性机构可沿伸缩方向形变。

所述副动触头通过副动触头导电杆与导电杆固定连接,所述副动触头导电杆包括第一段与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第二段间设置有弹簧。

所述动触头设置有第一清洁装置,所述静触头设置有第二清洁装置,所述第一清洁装置连接有副动触头,所述第二清洁装置连接有副静触头。

所述动触头具有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清洁装置设置在圆柱状结构表面,所述第一清洁装置的移动机构包括具有部分圆柱形状的转动套,所述转动套沿一穿过圆柱圆心的转动套轴转动,所述清扫片设置在转动套朝向圆柱状结构的一侧;

所述静触头至少包括第一静触板和第二静触板,所述主动触头陷入第一静触板和第二静触板之间并分别与第一静触板和第二静触板接触,第一静触板与第二静触板分别套设有一个第二清洁装置,所述第二清洁装置能够沿触片滑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刀闸保证动触头与静触头在一定的接头变形量或配合接触位置偏差内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接触量及接触力矩大小,充分保证动静触头间的正常工作;

(2)副接触头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一定距离前事先接触,预接触头或副触头在主触头断开一定就距离后再断开,保证刀闸动触头、静触头在进行闭合和断开操作时,刀闸静触头和动触头仍然有实质上的电路连接,静触头与动触头间没有电位差,在进行闭合和断开操作时不会电位差形成击穿拉弧,烧蚀触头接触位置;

(3)刀闸动触头与静触头上设置有清洁装置,转动套或滑动套内部设置有清扫片,在刀闸断开,闭合过程中自动对刀闸接触面进行清扫,保证接触面清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旋转式刀闸示意图;

图2是伸缩式刀闸示意图;

图3是限位恒力装置示意图;

图4-图6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刀闸动触头设置限位恒力装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刀闸静触头设置限位恒力装置示意图;

图8-图11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刀闸设置副触头示意图;

图12-图13是本实用新型伸缩式刀闸动触头设置限位恒力装置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伸缩式刀闸静触头设置限位恒力装置示意图;

图15-图16是本实用新型伸缩式刀闸设置副触头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动触头设置有第一清洁装置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静触头设置有第二清洁装置示意图。

图中:1、动触头;11、圆柱状结构;12、导电杆;121、第一导电杆;122、第二导电杆;13、转轴;14、支点;2、静触头;21、静触部;22、静触头基座;

3、副动触头;31、副动触头导电杆;311、第一段;312、第二段;313、导电活塞;32、第一副动触头;33、第二副动触头;34;弹簧;4、副静触头;41、副静触头导电杆;

5、限位恒力装置;51、壳体;511、主弹簧固定侧基板;512、调节螺栓;52、承力柱;521、主弹簧运动侧基板;522、滚轮;523、转动轴;531、主弹簧;532、辅助弹簧;54、摆臂;

611、转动套;612、第一清扫片;613、第一归位装置;614、转动套轴;621、滑动套;622、第二清扫片;623、第二归位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18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闸,根据现常用的刀闸形式及结构进行改进,在保留原有的刀闸结构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进行改进。

如图1及图2所述,刀闸一般包括动触头1与静触头2,静触头设置在固定的位置,动触头可以进行移动,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时,刀闸处于闭合状态,能够使得电路连通,当动触头移动后与静触头具有一定的距离后,刀闸处于断开状态,与之相连的电路也断开。

根据动触头移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旋转式刀闸和伸缩式刀闸,图1为旋转式刀闸示意图,动触头具有圆柱状结构11和导电杆12,导电杆可以沿着转轴13转动,静触头具有与动触头的圆柱状结构匹配的凹槽供动触头的圆柱状结构陷入,导电杆并未沿着圆柱状结构的直径方向,而是与直径方向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由于导电杆沿着转轴转动,因而静触头的凹槽开口朝向动触头的圆弧路径的方向。

如图2所示,图2中为伸缩式刀闸示意图,动触头具有圆柱状结构11和导电杆12,导电杆可伸缩,导电杆一端固定在支点14,并沿着导电杆12的方向进行伸缩,静触头2具有朝向动触头1的凹槽,可以供圆柱状结构11陷入。

本实用新型在刀闸动触头或静触头合适的位置上加装限位恒力装置5,使得刀闸的静触头或动触头在具有一定形变量时还能够保证止抵时具有一定的挤压力,保证刀闸的正常工作。

所述限位恒力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壳体51、承力柱52和弹簧组,所述弹簧组包括主弹簧531和辅助弹簧532,所述主弹簧531对承力柱/壳体施加作用力f1,所述辅助弹簧532对承力柱/壳体施加作用力f2,f1与f2在承力柱轴向方向的合力恒定。

具体的结构还包括,所述主弹簧一端固定在主弹簧固定侧基板511,另一端固定在主弹簧运动侧基板521,所述主弹簧固定侧基板511与壳体51固定连接,所述主弹簧运动侧基板521与承力柱52同步移动。所述主弹簧固定侧基板511与壳体间还设置有调节螺栓512,所述调节螺栓可以调节主弹簧运动侧基板511的位置,从而对主弹簧的压缩量进行调节,以使得承力柱/壳体对外的作用力的大小进行调节。主弹簧固定侧基板上设置有供承力柱移动的限位孔。

所述辅助弹簧532至少包括第一辅助弹簧和第二辅助弹簧,辅助弹簧设置在承力柱的周向,为了保证在周向的力的均匀分布,辅助弹簧还可以在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辅助弹簧532与承力柱间设置有摆臂54,摆臂具有弧形结构,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在异形结构。摆臂一端固定在壳体上,摆臂可沿着转动轴523进行转动,在承力柱上设置有滚轮522,滚轮522可以在摆臂54的弧面上移动。摆臂的另一面与辅助弹簧532固定连接,滚轮在承力柱移动时,滚轮在摆臂的弧面移动,使得摆臂沿着转动轴转动,从而使得辅助弹簧具有不同的形变量,产生不同的作用力。

所述承力柱周向至少包括与第一辅助弹簧对应的第一滚轮和与第二辅助弹簧对应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一辅助弹簧间设置有第一摆臂,所述第二滚轮与第二辅助弹簧间设置有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第二摆臂一端能够沿着固定在壳体上的转动轴转动,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主弹簧运动侧基板周向,并能够随主弹簧运动侧基板沿承力柱径向移动对第一摆臂/第二摆臂施加作用力。

上述装置采用力矩平衡原理,使用主弹簧与辅助弹簧通过主弹簧运动侧基板与辅助弹簧摆臂相配合,在主弹簧压缩量较小时给予主弹簧向下的拉伸力,在主弹簧压缩量较大时给予主弹簧向上的压缩力,保证与主弹簧相连接的承力柱在一定范围的位移量内部对外部的力矩始终保持稳定,上部装有调节螺栓,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或每次检修工作时工件的变形量对限位恒力装置的变形量进行调整。在动触头或静触头安装限位恒力模块后,可保证动触头与静触头在一定的接头变形量或配合接触位置偏差内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接触量及接触力矩大小,充分保证动静触头间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刀闸设置有副触头,所述副触头包括副动触头3及副静触头4,副触头的作用在于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前,副触头先行进行接触,所述副触头通过弹性机构在动触头静触头闭合前接触,在动触头静触头断开一定时间后后再进行断开,保证了刀闸主触头在进行闭合和断开操作时,刀闸主静触头和主动触头之间仍然有实质上的电路连接,消除电位差,避免了现有的刀闸在进行闭合和断开操作时会产生电位差形成击穿拉弧,烧蚀触头接触位置,影响电力的正常安全输送。

副动触头通过副动触头导电杆31与导电杆12连接,副静触头通过副静触头导电杆41与静触头2连接。

动触头与静触头间通过限位恒力装置可以进行硬性接触,而副动触头与副静触头间设置有弹性机构柔性接触。

本实用新型将限位恒力装置设置在动触头或者静触头上,在副触头上设置有弹性机构,根据不同的刀闸类型以及不同的设置位置具有多种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4所示,旋转式刀闸在动触头位置设置有限位恒力装置。

动触头包括圆柱状结构11与导电杆12,现有技术中的动触头的圆柱状结构与导电杆为一体设置或者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在圆柱状结构与导电杆间设置有限位恒力装置。

所述导电杆与壳体呈一定角度固定连接,所述圆柱状结构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所述承力柱沿圆柱状结构的径向设置,如图中所示;或者,所述导电杆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所述圆柱状结构与壳体固定连接,图中未示出。

如图5及图6所示,由于静触头的凹槽朝向的设置,因而动触头的圆柱状结构11与导电杆12间倾斜连接,倾斜的角度应当能够保证动触头与静触头能够紧密接触。为了保证承力柱对圆柱状结构施加作用力的方向,承力柱沿着圆柱状结构的一条直径的方向进行设置。

副触头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如图8或图10中所示的方式设置。

图9为图8中a处放大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副动触头导电杆31转动连接在导电杆12上。所述弹性机构包括设置在副动触头导电杆31和导电12之间的弹簧34,副动触头导电杆31与导电杆12间通过弹簧34进行局部限位,保证副动触头3一直有倾向于副静触头4的趋势,在导电杆12还设置有限位结构35,能够限制副动触头导电杆的转动范围,防止在极限的工作环境下,或弹簧34失效的情况下,副动触头导电杆出现不可控转动的情况。

在刀闸进行断开操作时,因弹簧34的作用,副触头会在动触头与静触头断开一定距离后再断开,副触头会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前一定距离时先行接触,保证动触头与静触头在进行闭合、断开作业时副触头已经连接,保证电路畅通,动触头与静触头间无电位差,不会形成击穿拉弧,烧蚀触头接触位置。

考虑到刀闸在实现切换线路的工作环境下,在副触头导电杆设置了两个副动触头,以实现切换工作设置的可行性与多样性。

具体的,如图10及图11所示,图11为图10中b处的放大图,副动触头包括第一副动触头32和第二副动触头33,所述第一副动触头32和第二副动触头33通过导电杆呈一定角度的连接在副动触头导电杆31上,第一副动触头32和第二副动触头33分开一定的角度,以实现切换工作设置的可行性与多样性。

如图11所示,所述导电杆12上设置有与其垂直连接的限位板,所述弹性机构包括设置在限位板与副动触头导电杆31之间以及设置在导电杆12与副动触头导电杆31之间的弹簧34,在副动触头导电杆31与导电杆12之间设置有相反方向的两个弹簧,以实现第一副动触头32和第二副动触头33在两个方向进行实现接触时拥有双向的趋向性,在与两个不同线路的静触头进行接触式,都能实现先于主触头闭合,后于主触头断开,起到充分保护主触头的作用。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旋转式刀闸在静触头位置设置有限位恒力装置。

所述静触头包括静触部21与静触头基座22,所述静触部21与静触头基座22间设置有限位恒力装置。所述静触部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所述静触头基座与壳体固定连接,如图中所示,或者,所述静触部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静触头基座与承力柱固定连接,图中未示出。

优选地,静触部包括第一静触部和第二静触部,由于动触头1具有圆柱状结构,对静触头的作用力朝向不同的方向,因而设置有至少两个静触部可以应对动触头施加的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在第一静触部与静触头基座之间以及在第二静触部与静触头基座之间均设置有限位恒力装置。

动触头的圆柱状结构与导电杆可以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副触头设置方式与上一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三

如图12所示,伸缩式刀闸在动触头位置设置有限位恒力装置。

所述动触头包括第一导电杆121、第二导电杆122与圆柱状结构11,所述第一导电杆121与圆柱状结构1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恒力装置5设置在第一导电杆121与第二导电杆122之间。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刀闸为伸缩式刀闸,因而圆柱状结构的直径与第一导电杆位于同一直线上。

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导电杆121与壳体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杆122与承力柱52固定连接,如图中所示;或者,所述第一导电杆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杆与壳体固定连接,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导电杆与第二导电杆同轴嵌套可沿轴向相对移动。

由于刀闸为伸缩式刀闸,所述导电杆12包括伸缩段,上述设置中第一导电杆与第二导电杆设置在靠近圆柱状结构的位置,保证伸缩段不对限位恒力装置造成影响。第一导电杆与第二导电杆间可以具有一定的沿轴方向的相对位移,但动触头的圆柱状结构与静触头的凹槽间的作用力在限位恒力装置的作用下不变。

副触头弹性机构的设置方式如图15及图16所示,图16为图15中c处的放大图。

导电杆12的伸缩段连接有副动触头导电杆31,所述副动触头导电杆31与导电杆的伸缩段实现硬连接,所述副动触头导电杆31即与导电杆12的伸缩段同伸缩,所述副动触头导电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导电杆12的伸缩段。

所述副动触头导电杆4包括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所述第一段包括呈l形一体连接的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端部连接在导电杆12上,所述竖直段上端部和第二段312下端部通过所述弹性机构连接。

所述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为内部中空的导电杆,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可滑动的连接在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内的导电活塞313,所述导电活塞313的直径小于副动触头导电杆31的直径,所述导电活塞313被限位连接在副动触头导电杆31内,具体的,所述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的端部设置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与所述导电活塞313的直径相匹配,所述导电活塞313可通过通孔进入到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内,并且导电活塞313两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导电活塞313由限位部限位在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小于副动触头导电杆31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所述导电活塞313可滑动的被限位在第一段311和第二段312内,即导电活塞313不能离开副动触头导电杆31,以保证电路的正常连通。

所述弹性机构还包括弹簧34,所述弹簧34套设在导电活塞313上,并且两端连接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上。通过设置导电活塞与弹簧实现副触头始终处于最大长度趋势,保证副动触头导电杆31尽最大的可能被拉长,在副触头相接触后,弹簧受力压缩,副动触头导电杆通过导电活塞运动缩短,保证在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前,副触头先接触,在动触头与静触头断开一定距离内,副触头在弹簧的作用下,始终保证副触头保持在接触状态下,保证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没有电压差,防止击穿拉弧损坏接触面。

实施例四

如图14所示,伸缩式刀闸在静触头位置设置有限位恒力装置。

所述静触头包括静触部21与静触头基座22,所述静触部21与静触头基座22间设置有限位恒力装置。所述静触部与承力柱固定连接,所述静触头基座与壳体固定连接,如图中所示,或者,所述静触部与静触头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基座与承力柱固定连接,图中未示出。

优选地,静触部包括第一静触部和第二静触部,由于动触头1具有圆柱状结构,对静触头的作用力朝向不同的方向,因而设置有至少两个静触部可以应对动触头施加的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在第一静触部与静触头基座之间以及在第二静触部与静触头基座之间均设置有限位恒力装置。动触头的圆柱状结构与导电杆可以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副触头设置方式与上一实施例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刀闸还设置有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设置在动触头和/或静触头上,所述清洁装置包括清扫片及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带动清扫片在动触头和/或静触头表面移动。

如图17及图18所示,所述动触头设置有第一清洁装置,所述静触头设置有第二清洁装置。清洁装置既可以设置在旋转式刀闸,也可以设置在伸缩式刀闸上。

所述第一清洁装置设置在圆柱状结构11表面,所述第一清洁装置的移动机构包括具有部分圆柱形状的转动套611,所述转动套沿一穿过圆柱圆心的转动套轴614转动,所述动触头设置有第一清扫片612,所述第一清扫片612设置在转动套朝向圆柱状结构的一侧。所述转动套一端连接有第一归位装置613,第一归位装置可以为一个弹簧,在转动套移动后能够带动转动套回复至初始位置。

所述静触头至少包括第一静触板和第二静触板,所述动触头陷入第一静触板和第二静触板之间并分别与第一静触板和第二静触板接触,第一静触板与第二静触板分别套设有一个第二清洁装置,所述第二清洁装置能够沿静触板滑动。

所述第二清洁装置的移动机构包括套设在静触板上的滑动套621,所述滑动套621内壁朝向静触板的接触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清扫片622用于清扫接触面。所述滑动套一端连接有第二归位装置623,第二归位装置可以为弹簧,能够带动滑动套回复至初始位置。

所述转动套设置有副动触头3,所述滑动套上设置有副静触头4,副动触头3与副静触头4止抵后,转动套611向远离静触头的方向转动,滑动套621向远离动触头的方向滑动。所述副动触头与转动套具有弹性机构,副静触头与滑动套间弹性连接。副触头会在动触头与静触头断开一定距离后再断开,副触头会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前一定距离时现行接触,保证主触头在进行闭合、断开作业时副触头已经连接,保证电路畅通,主触头动触头与静触头间无电位差。

副触头的布置位置可以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布置,可以实现空间错位布置,由于副触头只是为了实现电位在主触头接触前实现主触头静触头与动触头电位相等,所以副触头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位置可以使用耐高温、耐烧蚀的廉价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刀闸保证动触头与静触头在一定的接头变形量或配合接触位置偏差内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接触量及接触力矩大小,充分保证动静触头间的正常工作;副接触头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一定距离前事先接触,预接触头或副触头在主触头断开一定就距离后再断开,保证刀闸动触头、静触头在进行闭合和断开操作时,刀闸主的静触头和动触头仍然有实质上的电路连接,静触头与动触头间没有电位差,在进行闭合和断开操作时不会电位差形成击穿拉弧,烧蚀触头接触位置;刀闸动触头与静触头上设置有清洁装置,转动套或滑动套内部设置有清扫片,在刀闸断开,闭合过程中自动对刀闸接触面进行清扫,保证接触面清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