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开合导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71393发布日期:2019-12-10 21:29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开合导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架空输电线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分体式开合导电器。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冬季,我国南方地区的部分输电线路容易出现覆冰现象。导、地线上的不均匀覆冰会导致铁塔发生倾斜或弯曲,当超过设计承受能力时,就会发生导、地线的断裂、金具脱落等,严重的会导致铁塔倒塌。而架空地线不像导线可通过负荷电流产生的热能抵御部分冰冻,其覆冰厚度一般远远超过输电导线。

2013年至今,针对不同输电线路电压等级,项目组研制出侧合式、上合式地线融冰自动接线装置,其中开合导电器的型式也根据需求进行新型设计。随着地线融冰自动接线装置的使用数量日益增多,安装装置的塔型种类也逐渐增多,在±800kv特高压输电工程中,鼠笼式硬跳线到铁塔横担的距离通常超过10米,导致开合导电器的外形长度达10米左右,原来的整体式开合导电器已不适用,需设计新型的分体式开合导电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长距离获取导线束上的电流并进行有效传递。本实用新型是针对±800kv特高压输电工程的鼠笼式硬跳线的特点进行设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分体式开合导电器,包括触头组件、导电杆组件和导电连接组件,导电杆组件一端可拆卸连接导电连接组件,另一端可拆卸连接触头组件,导电杆组件包括导电杆一、导电杆二和导电固定器,其中导电杆一和导电杆二为空心圆管,并且导电杆一的直径大于导电杆二的直径,导电杆二一端穿入导电杆一中,导电固定器固定在导电杆一和导电杆二的连接处外侧,导电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法兰和端部连接件,连接法兰和端部连接件固定连接,端部连接件为空心圆管,直径大于导电杆一,导电杆一一端穿入端部连接件中,连接固定器固定在导电杆一和端部连接件的连接处外侧。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开合导电器,触头组件、导电杆组件和导电连接组件三个部件为分体式,由于±800kv直流输电工程用开合导电器长度10米左右,无论是长途运输还是搬运上山都极为不便,因此导电杆组件也设计成分体式结构,解决了运输问题,尤其是又窄又弯曲的山路上的运输问题,到达塔下安装时根据现场跳线高度确定导电杆二穿入导电杆一的尺寸,解决了跳线实际高度与理论高度存在偏差导致的开合导电器长度不确定问题。

其中触头组件包括铜触头、软铜辫子结构和包箍,软铜辫子结构一端与铜触头连接,另一端套入铝管,与铝管压接固定后与包箍固定连接,包箍固定在导电杆二上,其中铜触头为t型,铜触头竖直段直径小于铝管的直径,并且铜触头竖直段伸入铝管中,在铜触头竖直段与铝管上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贯穿的通孔,通孔中贯穿设置有连接螺栓。导线覆冰不平衡张力、风偏等因素会导致取电器触指与开合导电器触头之间产生一定的扭转偏差,在触头组件内部设计软铜辫子结构,保证铜触头的自适应功能,铜触头可绕连接螺栓转动,铜触头留有转动角度,增大插入结合面。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导电杆一和导电杆二上设置调节孔,导电杆一和导电杆二上重叠的调节孔中安装固定螺栓,导电杆一和导电杆二上其余露出的调节孔中安装橡胶垫堵头;连接固定器与地线之间设置软铜线连接线夹。橡胶垫堵头可防止雨雪进入管中影响过流性能或增加额外负重;为了将开合导电器的融冰电流引入地线,我们在连接固定器与地线之间设计软铜线连接线夹保证导流效果,同时保证导电杆灵活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开合导电器,导电杆一和导电杆二的连接采用套穿形式,套穿后二者间通过螺栓定位,然后在二者连接处利用导电固定器加紧固定。导电固定器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对二者起到支撑加强作用;二是将导电杆二上的电流引到导电杆一上。导电杆二穿入导电杆一,总体调长范围是±300mm。另外将触头组件与导电杆组件设计成两个独立的个体,触头组件设计成铰链包箍式结构,可根据现场跳线的实际距离调整触头在导电杆上的位置,保证触头、触指的正确合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触头组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触头组件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电杆组件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电杆组件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电连接组件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导电连接组件的俯视图;

其中,1-导电杆一,2-导电杆二,3-导电固定器,4-连接法兰,5-端部连接件,6-连接固定器,7-铜触头,8-软铜辫子结构,9-包箍,10-铝管,11-连接螺栓,12-软铜线连接线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分体式开合导电器,包括触头组件、导电杆组件和导电连接组件,导电杆组件一端可拆卸连接导电连接组件,另一端可拆卸连接触头组件,导电杆组件包括导电杆一1、导电杆二2和导电固定器3,其中导电杆一1和导电杆二2为空心圆管,并且导电杆一1的直径大于导电杆二2的直径,导电杆二2一端穿入导电杆一1中,导电固定器3固定在导电杆一1和导电杆二2的连接处外侧,导电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法兰4和端部连接件5,连接法兰4和端部连接件5固定连接,端部连接件5为空心圆管,直径大于导电杆一1,导电杆一1一端穿入端部连接件5中,连接固定器6固定在导电杆一1和端部连接件5的连接处外侧。

其中触头组件包括铜触头7、软铜辫子结构8和包箍9,软铜辫子结构8一端与铜触头7连接,另一端套入铝管10,与铝管10压接固定后与包箍9固定连接,包箍9固定在导电杆二2上,其中铜触头7为t型,铜触头7竖直段直径小于铝管10的直径,并且铜触头7竖直段伸入铝管10中,在铜触头7竖直段与铝管10上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贯穿的通孔,通孔中贯穿设置有连接螺栓11。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导电杆一1和导电杆二2上设置调节孔,导电杆一1和导电杆二2上重叠的调节孔中安装固定螺栓,导电杆一1和导电杆二2上其余露出的调节孔中安装橡胶垫堵头;连接固定器6与地线之间设置软铜线连接线夹12。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开合导电器,触头组件、导电杆组件和导电连接组件三个部件为分体式,由于±800kv直流输电工程用开合导电器长度10米左右,无论是长途运输还是搬运上山都极为不便,因此导电杆组件也设计成分体式结构,解决了运输问题,尤其是又窄又弯曲的山路上的运输问题,到达塔下安装时根据现场跳线高度确定导电杆二穿入导电杆一的尺寸,解决了跳线实际高度与理论高度存在偏差导致的开合导电器长度不确定问题。

导线覆冰不平衡张力、风偏等因素会导致取电器触指与开合导电器触头之间产生一定的扭转偏差,在触头组件内部设计软铜辫子结构,保证铜触头的自适应功能,铜触头可绕连接螺栓转动,铜触头留有转动角度,增大插入结合面。

橡胶垫堵头可防止雨雪进入管中影响过流性能或增加额外负重;为了将开合导电器的融冰电流引入地线,我们在连接固定器与地线之间设计软铜线连接线夹保证导流效果,同时保证导电杆灵活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开合导电器,导电杆组件也设计成分体式结构,导电杆一一端连接导电连接组件,导电杆二一端连接触头组件。触头组件安装在导电杆端部,合闸时推入触指,完成合闸后从取电器上获取电流,为了调节触头在导电杆上的位置,将二者设计成独立的个体。软铜辫子结构一端与铜触头连接,另一端套入铝管压接后与包箍焊接为一体,完成电流的传导。为了保证触指与触头存在扭转误差时仍能正确配合,触头设计成具有自适应功能的摆动结构,同时保证了合闸的机械性能要求和电气性能要求。由于装置安装现场铁塔存在转角问题,且跳线到铁塔横担实际距离可能会与设计尺寸存在偏差,为了保证触头准确与触指完成合闸,将触头组件与导电杆组件设计成两个独立的个体。触头组件设计成铰链包箍式结构,可根据现场跳线的实际距离调整触头在导电杆上的位置,保证触头、触指的正确合闸。

导电杆组件是整个装置连接导、地线的主要支撑,因此导电杆的自重、强度和导电能力是导电杆设计的关键因素。装置合闸时,合闸力对与导电杆连接的连接法兰产生较大的弯矩;开闸时,导电杆自身重力及其表面覆冰也将对连接法兰产生较大弯矩。导电杆各组成部件要满足二者的强度要求。导电杆一、导电杆二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既保证了强度,也保证了过流。

导电杆一和导电杆二的连接采用套穿形式,套穿后二者间通过螺栓定位,然后在二者连接处利用导电固定器加紧固定。导电固定器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对二者起到支撑加强作用;二是将导电杆二上的电流引到导电杆一上。导电杆二穿入导电杆一,总体调长范围是±300mm。

导电连接组件一端与传动机构的输出联轴器连接,另一端与导电杆一连接。与传动机构连接的一端设计了连接法兰。连接法兰与传动机构输出端的联轴器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实现了开合导电器的合/开闸动作。由于导电连接组件的连接法兰末端承受的弯矩较大,为满足强度要求,连接法兰采用钢质材料,连接法兰和导电杆一之间采用套穿定位形式,连接固定器夹紧导电杆一后通过螺栓固定于连接法兰上。

本实用新型用于±800kv或其它特高压输电线路,当跳线到横担距离较大时采用。针对±800kv特高压输电工程研制的地线融冰自动接线装置由笼式跳线取电器、分体式开合导电器、传动机构、保护罩及电气控制系统构成。地线融冰自动接线装置的作用是获取导线束上的电流传至地线上,地线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融化其表面的覆冰。

本实用新型组装后外形长度10米左右,无论是路途运输还是搬运上山都极其困难。因此,发货时,分体式开合导电器的三个部件导电杆组件、导电连接组件、触头组件采用分体发货,搬运至铁塔下后再根据现场具体需求进行组装。现场安装时,待安装完传动机构和取电器后,测量传动机构输出端到取电器触指的距离确定开合导电器的长度,从而决定导电杆一和导电杆二套穿时的纵向尺寸。当现场需求尺寸较小时,二者尽可能多的重合,以备后期加长需要,必要时从导电杆二端部截去多余部分。组装完成后,用备好的橡胶垫堵头将管上的调节孔进行堵封,防止雨雪进入管中影响过流性能或增加额外负重。

分体式开合导电器安装完毕后,进行合/开闸试验,调整触头组件在导电杆上的位置,使其能够正确推入触指中,且位于触指的中间位置。软铜线连接线夹一端连接在连接固定器上,另一端与地线相连,实现电流到地线的过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