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敷设用阻燃布电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6499发布日期:2019-11-12 22:4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敷设用阻燃布电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敷设用阻燃布电线。



背景技术:

布电线是居民室内电力线路的必要组成部分,用以将配电分级线路中的电能传送至室内各用电终端。布电线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应用普遍,且用量极其巨大,其综合性能对千家万户的电力安全有着重要影响。现有布电线在安装敷设时,其绝缘层直接与墙体或地面接触,会造成不易觉察的绝缘损伤;另一方面,用户在完成布电线的安装敷设后进行室内的后续装修,因此通常不会对装修好的建筑中的布电线进行检查和更换。但是在安装敷设时造成的绝缘损伤会给室内线路埋下安全隐患,特别是高温天气或室内电力负载大的时间段,甚至容易形成火灾源。如何提高布电线的耐高温、阻燃性能和安装敷设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固定敷设用阻燃布电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一种固定敷设用阻燃布电线,包括:导体芯以及依次包覆在导体芯外侧的阻燃绝缘层和阻燃敷设层,其中所述阻燃敷设层包括阻燃敷设层本体以及均匀分布在阻燃敷设本体上的第一敷设筋、第二敷设筋、第三敷设筋和第四敷设筋,其中,所述第一敷设筋与第二敷设筋以阻燃敷设层中心为旋转轴心呈顺时针方向螺旋分布,所述第三敷设筋与第四敷设筋以阻燃敷设层中心为旋转轴心呈逆时针方向螺旋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敷设筋和第二敷设筋相对设置,第三敷设筋和第四敷设筋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所述固定敷设用阻燃布电线的径向截面上,第一敷设筋、第三敷设筋、第二敷设筋和第四敷设筋沿顺时针方向依次间隔90度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敷设筋与第二敷设筋的螺旋节距为阻燃绝缘层外径的5-8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三敷设筋与第四敷设筋的螺旋节距为阻燃绝缘层外径的5-8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阻燃绝缘层采用B级阻燃聚氯乙烯材料制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阻燃敷设层采用C级阻燃聚氯乙烯材料制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敷设用阻燃布电线,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阻燃敷设层的结构设计,可以避免绝缘层在安装敷设时受到外体的破坏损伤;2)敷设筋特殊的结构设计,使电线敷设后更稳定;3)采用B级阻燃聚氯乙烯和C级阻燃聚氯乙烯材料,显著提高电线的耐高温和阻燃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敷设用阻燃布电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敷设用阻燃布电线阻燃敷设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体芯,2-阻燃绝缘层,3-阻燃敷设层,301-第一敷设筋,302-第二敷设筋,303-第三敷设筋,304-第四敷设筋,305-阻燃敷设层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固定敷设用阻燃布电线包括:导体芯1以及依次包覆在导体芯1外侧的阻燃绝缘层2和阻燃敷设层3。

其中,所述阻燃敷设层3包括阻燃敷设层本体305以及均匀分布在阻燃敷设本体305上的第一敷设筋301、第二敷设筋302、第三敷设筋303和第四敷设筋304,从图2可见,在纵向截面上(即在所述固定敷设用阻燃布电线的径向截面上),第一敷设筋301和第二敷设筋302相对设置,第三敷设筋303和第四敷设筋304相对设置。第一敷设筋301、第三敷设筋303、第二敷设筋302和第四敷设筋304在纵向截面上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并且依次间隔90度。

结合图1和图2可见,第一敷设筋301与第二敷设筋302以阻燃敷设层3的中心为旋转轴心呈顺时针方向螺旋分布。

第三敷设筋303与第四敷设筋304以阻燃敷设层3的中心为旋转轴心呈逆时针方向螺旋分布。

进一步地,第一敷设筋301与第二敷设筋302的螺旋节距为阻燃绝缘层2外径的5-8倍。

进一步地,第三敷设筋303与第四敷设筋304的螺旋节距为阻燃绝缘层2外径的5-8倍。

第一敷设筋、第二敷设筋、第三敷设筋和第四敷设筋螺旋节距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敷设筋在电线敷设安装时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不影响电线的弯曲半径,保证电线的弯曲性能和柔性。

具体地,阻燃绝缘层可采用B级阻燃聚氯乙烯材料制得。B级阻燃聚氯乙烯材料的选取可以保证电线的安全服役性能。

具体地,阻燃敷设层采用C级阻燃聚氯乙烯材料制得。C级阻燃聚氯乙烯材料的选取,可以在不影响电线安全服役性能的同时,降低材料成本,且C级阻燃聚氯乙烯材料的可塑性和耐磨性更好,适用于敷设层的成型和安装应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