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V电池注液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8922发布日期:2019-12-24 22:19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EV电池注液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ev电池注液工装。



背景技术:

ev(电动车辆)电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注入电解液,现在向ev电池注液电解液时通常采用注液杯与ev电池的注液口直连的方式。当注液嘴与ev电池的注液口脱开时,ev电池的内部与外界连通,无法保持ev电池流转过程中的保压需求,此外,若电解液未完全注入ev电池内,注液嘴与ev电池的注液口脱开时,电解液会外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ev电池注液工装。该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ev电池注液工装,包括注液嘴安装座、注液嘴、透明的四氟管、连接件、球阀以及注液块;

注液嘴设置在注液嘴安装座的下方;

透明的四氟管设置在注液嘴安装座的上方;

透明的四氟管通过连接件与球阀连接;

球阀与注液块连接;

当球阀打开时,注液块、连接件、透明的四氟管、球阀、注液嘴安装座和注液嘴的内部连通。

可选的,注液嘴为橡胶材质。

可选的,注液嘴为epdm材质

可选的,注液块和注液嘴安装座的中心为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ev电池注液工装包括注液嘴安装座、注液嘴、透明的四氟管、连接件、球阀以及注液块,注液嘴设置在注液嘴安装座的下方,透明的四氟管设置在注液嘴安装座的上方,透明的四氟管通过连接件与球阀连接,球阀与注液块连接,利用透明的四氟管检测电解液是否完全进入ev电池的内部,通过球阀的开关状态改变ev电池内部与外界的连通状态,解决了现在注液杯向ev电池注入电解液后取下,ev电池流转过程无法保压的问题;达到了注液后ev电池流转过程中保压,方便判断电解液是否完全注入ev电池,防止拆卸注液工装过程中电解液外泄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ev电池注液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ev电池注液工装的使用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ev电池注液工装使用时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注液状态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解液检测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提供的ev电池注液工装,该ev电池注液工装包括注液嘴安装座1、注液嘴2、透明的四氟管3、连接件4、球阀8、注液块6。

注液嘴2设置在注液嘴安装座1的下方,透明的四氟管3设置在注液嘴安装座2的上方,透明的四氟管3通过连接件4与球阀8连接,球阀8与注液块6连接。

当球阀8打开时,注液块6、连接件4、透明的四氟管3、球阀8、注液嘴安装座2和注液嘴1的内部连通。

注液块6和注液嘴安装座1的中心为通孔。

注液块6与球阀8连接时利用密封件实现密封效果;连接件4与球阀8连接时利用密封件实现密封效果;连接件4与透明的四氟管3连接时使用密封件实现密封效果,注液嘴安装座2与透明的四氟管3连接时使用密封件实现密封效果,注液嘴安装座2与注液嘴1连接时使用密封件实现密封效果。

可选的,密封件为密封圈或密封胶。

注液嘴1为橡胶材质制作的注液嘴,比如,注液嘴1采用epdm材质制作。

在加工该ev电池注液工装时,将注液嘴、注液嘴安装座、透明的四氟管、连接件、球阀以及注液块加工为一个连接处密封的整体。

球阀为密封球阀。可选的,球阀为软密封球阀或硬密封球阀。

通过透明的四氟管3可以判断该ev电池注液工装内是否有电解液残留。

当ev电池5流转至注液工位时,该ev电池注液工装上的注液嘴2对准ev电池5的注液口,由于注液嘴2是橡胶材质的,具有一定弹性,对ev电池注液工装施加一定的压力,令注液嘴2与ev电池5的注液口紧密贴合,实现密封,如图2所示。

在注液时,将注液杯装置9与注液块6的上端贴合形成密封面。注液杯装置9的下端10为橡胶材质,当注液杯装置9与注液块6连接时,对注液杯装置9施加一定的压力,令注液杯装置9的下端10与注液块6紧密贴合,可以实现密封效果。一般情况下,注液杯装置9的下端10为epdm材质。利用epdm材质可以起到耐电解液腐蚀的效果。

打开球阀8,注液嘴2、注液嘴安装座1、透明的四氟管3、连接件4、球阀8以及注液块6的内部连通,ev电池5的内部与注液杯装置9连通,注液杯装置9内的电解液可以注入ev电池5的内部。由于注液杯装置9的上端具有气接孔和进液口,可以通过进液口补充注液杯装置9内的电解液,以及通过气接口向注液杯装置9内注入气体实现加压效果,或者通过气接口从注液杯装置9内抽出气体实现减压或抽真空的效果。

通过透明的四氟管3检测ev电池注液工装内的电解液是否完全进入ev电池中。可选的,在靠近透明的四氟管3的下部,设置一对对射光纤7,其中一个是发射端,另一个是接收端,利用对射光纤7检电解液是否完全进入ev电池中,如图5所示;当透明的四氟管3内有电解液残留时,对射光纤7检测到的光强与透明的四氟管3内没有电解液残留时的光强不同。如果检测到四氟管3内没有电解液残留,则说明ev电池注液工装内的电解液是否完全进入ev电池中;如果检测到四氟管3内有电解液残留,说明ev电池注液工装内的电解液没完全进入ev电池中,比如:注液杯装置9内还有电解液残留,或者,注液杯装置9内没有电解液残留,但ev电池注液工装内有电解液残留。

当电解液全部进入ev电池内后,关闭球阀8,从注液块6上取下注液杯装置9,带有ev电池注液工装的ev电池继续流转至其他工位,由于球阀8关闭,ev电池内部与大气不连通,可以实现ev电池的内部在流转过程中的保压效果;当ev电池流转至其他工位时,整体取下ev电池注液工装即可。

综上所述,该ev电池注液工装包括注液嘴安装座、注液嘴、透明的四氟管、连接件、球阀以及注液块,注液嘴设置在注液嘴安装座的下方,透明的四氟管设置在注液嘴安装座的上方,透明的四氟管通过连接件与球阀连接,球阀与注液块连接,利用透明的四氟管检测电解液是否完全进入ev电池的内部,通过球阀的开关状态改变ev电池内部与外界的连通状态,解决了现在注液杯向ev电池注入电解液后取下,ev电池流转过程无法保压的问题;达到了注液后ev电池流转过程中保压,方便判断电解液是否完全注入ev电池,防止拆卸注液工装过程中电解液外泄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