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上PIN针安装的板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3273发布日期:2020-07-04 01:16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方便上PIN针安装的板端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领域,具体公开了方便上pin针安装的板端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部分板端连接器,对于需要插接的pin针,其结构不利于该种pin针的安装,不利于产品的高效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方便上pin针安装的板端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技术效果而采用的解决方案为:

方便上pin针安装的板端连接器,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所述塑胶壳包括塑胶壳本体和后座;所述塑胶壳本体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的一端;所述后座领靠所述塑胶壳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后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pin针包括上pin针和下pin针;所述上pin针包括上针条、接触弹片、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一接触端条;所述上针条和所述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接触弹片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一端,并且所述接触弹片凸出于所述塑胶壳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在所述上针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片卡置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连接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片卡置在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一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端;所述下pin针包括下针条、接触端头和第二接触端条;所述下针条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内;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一端,并且所述接触端头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的顶部的其中一端;所述接触端头邻设于所述接触弹片;所述第二接触端条设置在所述下针条的另一端;所述塑胶壳本体和所述后座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所述第一弹性压片对称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另一端的上方和下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槽的两侧的侧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卡置在所述限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塑胶壳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连通至所述接触端头。

优选地,所述塑胶壳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连通至所述下针条。

优选地,所述后座的顶部两侧边角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所述外壳一端的底部两侧边角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块套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优选地,所述后座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防护块;两块所述防护块与所述外壳的顶壁形成防护槽;所述第一接触端条和所述第二接触端条位于所述防护槽内。

优选地,所述防护块一端的外侧边角设置有第二定位块;所述外壳一端的顶部两侧边角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块套置在所述第二定位孔内。

优选地,所述外壳两侧的一端设置有包夹片;所述包夹片包夹在所述后座的两侧,并且所述包夹片倒勾住所述后座一端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两侧壁设置有第二弹性压片。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顶壁设置有第三弹性压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上pin针设置有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后座上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安装上pin针时直接将上pin针由上方压入塑胶壳本体即可,组装方便快捷,产品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板端连接器顶部一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外壳顶部一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板端连机器底部另一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外壳底部另一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塑胶壳和pin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塑胶壳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pin针示意图。

标识说明:1-外壳,11-第一弹性压片,12-第一定位孔,13-第二定位孔,14-包夹片,15-第二弹性压片,16-第三弹性压片,2-塑胶壳本体,21-安装槽,3-后座,31-第一卡槽,311-限位槽,32-第二卡槽,4-上pin针,41-上针条,42-接触弹片,43-第一连接片,431-限位块,44-第二连接片,45-第一连接端条,5-下pin针,51-下针条,52-接触端头,53-第二接触端条,6-防护块,7-第一定位块,8-第二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或“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固定连接在”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或胶合连接等常见的固定连接方式。

请参考图1-7,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公开了方便上pin针安装的板端连接器,包括塑胶壳、pin针和外壳1;所述塑胶壳包括塑胶壳本体2和后座3;所述塑胶壳本体2上设有安装槽21;所述后座3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2的一端;所述后座3领靠所述塑胶壳本体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31;所述后座3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卡槽32;所述pin针包括上pin针4和下pin针5;所述上pin针4包括上针条41、接触弹片42、第一连接片43、第二连接片44和第一接触端条45;所述上针条41和所述接触弹片42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1内;所述接触弹片42设置在所述上针条41的一端,并且所述接触弹片42凸出于所述塑胶壳本体2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片43设置在所述上针条42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片43卡置在所述第一卡槽31内;所述第二连接片44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片43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片44卡置在所述第二卡槽32内;所述第一接触端条45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片44的一端;所述下pin针5包括下针条51、接触端头52和第二接触端条53;所述下针条51一体成型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2内;所述接触端头52设置在所述下针条51的一端,并且所述接触端头52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2的顶部的其中一端;所述接触端头52邻设于所述接触弹片42;所述第二接触端条43设置在所述下针条42的另一端;所述塑胶壳本体2和所述后座3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外壳1的顶壁和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压片11;所述第一弹性压片11对称设置在所述塑胶壳本体2另一端的上方和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下pin针5与塑胶壳采用molding成型工艺一体组装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31的两侧的侧壁设置有限位槽311;所述第一连接片43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块431;所述限位块431卡置在所述限位槽311内,使上pin针4的安装更加稳固。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塑胶壳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连通至所述接触端头52;所述塑胶壳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连通至所述下针条51。透气孔的设置方便接触端头52和下针条51的散热,使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后座3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防护块6;两块所述防护块6与所述外壳1的顶壁形成防护槽;所述第一接触端条45和所述第二接触端条53位于所述防护槽内。防护槽起到保护接触端条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后座3的顶部两侧边角设置有第一定位块7,所述外壳1一端的底部两侧边角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2,所述第一定位块7套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孔12内;所述防护块6一端的外侧边角设置有第二定位块8,所述外壳1一端的顶部两侧边角设置有第二定位孔13,所述第二定位块8套置在所述第二定位孔13内。定位块和定位孔的配合方便外壳1的定位安装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两侧的一端设置有包夹片14;所述包夹片14包夹在所述后座3的两侧,并且所述包夹片14倒勾住所述后座3一端的两侧,使外壳1的安装更加稳固。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的两侧壁设置有第二弹性压片15,所述外壳1的顶壁设置有第三弹性压片16。第一弹性压片11、第二弹性压片15和第三弹性压片16配合,可以方便外接物件的弹性插拔,稳固物件并且不对其造成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上pin针4设置有四条,下pin针5设置有五条。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方便上pin针的安装,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以上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应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说明书附图中公开的具体结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其他实施例,任何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新理念的简单变形或等同替换,均涵盖于本实用新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