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通信的空气腔电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5086发布日期:2020-01-31 16:2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波通信的空气腔电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微波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波通信的空气腔电桥。



背景技术:

微波通信,是使用波长在0.1毫米至1米之间的电磁波进行的通信。该波长段电磁波所对应的频率范围是300mhz(0.3ghz)~3thz。微波通信是直接使用微波作为介质进行的通信,不需要固体介质,当两点间直线距离内无障碍时就可以使用微波传送。利用微波进行通信具有容量大、质量好并可传至很远的距离的特点。

随着微波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对于微波器件功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对腔体电桥的需求越来越多,3db腔体电桥在微波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现有技术3db腔体电桥的腔体内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有用于支撑内耦合导体的绝缘支撑条,内耦合导体在耦合时发生震动,在长时间使用后绝缘支撑条易脱落,使用寿命短,且对于具有台阶式的3db腔体电桥固定,传统的粘贴绝缘条固定效果不佳,影响耦合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微波通信的空气腔电桥,通过螺钉在腔体内安装有用于支撑内耦合导体的绝缘支撑条,通过绝缘支撑条上的支撑架以及定位凹槽对内耦合导体进行有效固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内耦合导体粘贴式安装在腔体内而导致内耦合导体易脱落,对耦合效果造成影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微波通信的空气腔电桥,包括腔体以及安装在腔体内的内耦合导体,所述腔体内安装有用于内耦合导体位置固定的绝缘支撑条,所述绝缘支撑条上设置有用于内耦合导体位置固定的定位凹槽,且在所述绝缘支撑条上卡接有用于将内耦合导体固定在定位凹槽中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与绝缘支撑条卡接的支撑杆以及与支撑杆相连接的支撑端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绝缘支撑条上围绕定位凹槽设置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卡接槽,所述支撑杆尾端放置于定位槽中且设置有与卡接槽相对应的楔形卡接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绝缘支撑条以及支撑端面分别与内耦合导体的耦合端面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腔体内根据内耦合导体的耦合强度设置有弱耦合区和强耦合区,所述绝缘支撑条包括设置于弱耦合区的第一绝缘支撑条以及设置于强耦合区的第二绝缘支撑条,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条和第二绝缘支撑条分别垂直于弱耦合区和强耦合区内的内耦合导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条和第二绝缘支撑条分别通过螺钉与腔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螺钉在腔体内安装有用于支撑内耦合导体的绝缘支撑条,且将内耦合导体嵌入式安装在绝缘支撑条上设置的定位凹槽中,并通过绝缘支撑条上卡接的支撑架将内耦合导体进行固定,提高的内耦合导体的安装强度,避免内耦合导体由于震动发生脱落对耦合效果造成影响的问题,有效延长电桥的使用寿命,且对于台阶式的电桥结构有很好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支撑条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腔体;2-内耦合导体;3-绝缘支撑条;4-定位凹槽;5-支撑杆;6-支撑端面;7-定位槽;8-卡接槽;9-卡接块;10-弱耦合区;11-强耦合区;

301-第一绝缘支撑条;302-第二绝缘支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波通信的空气腔电桥,包括腔体1以及安装在腔体1内的内耦合导体2,位于腔体1内的两条内耦合导体2互相平行设置,且在腔体1内根据内耦合导体2的耦合强度设置有弱耦合区10和强耦合区11。

在腔体1内通过螺钉安装有用于内耦合导体2位置固定的绝缘支撑条3,绝缘支撑条3分为设置于弱耦合区10的第一绝缘支撑条301以及设置于强耦合区11的第二绝缘支撑条302,通过绝缘支撑条3将内耦合导体2固定在腔体1内,较传统的粘贴式固定的方法,有效增强了内耦合导体2的安装强度,延长电桥的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绝缘支撑条301和第二绝缘支撑条302分别垂直于弱耦合区10和强耦合区11内的内耦合导体2设置,即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条301与腔体1内相互平行设置的内耦合导体2垂直设置。

如图3所示,在绝缘支撑条3上设置有定位凹槽4,将内耦合导体2放置于定位凹槽4中,定位凹槽4的深度远小与内耦合导体2的宽度,且定位凹槽4根据内耦合导体2的位置进行确定,通过计算获得,从而避免定位凹槽4的位置对内耦合导体2的耦合效果造成影响。

在绝缘支撑条3上卡接有支撑架,通过支撑架将内耦合导体2固定在定位凹槽4中,支撑架包括与绝缘支撑条3卡接的支撑杆5以及与支撑杆5相连接的支撑端面6,由于内耦合导体2之间的耦合间隙所发生的细小变换,对耦合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支撑架以及定位凹槽4有效提高了内耦合导体2的安装强度,使内耦合导体2安装更加稳固,有效减缓的内耦合导体2的抖动,从而减小了内耦合导体2抖动对耦合效果造成的影响。

此外,在绝缘支撑条3上围绕定位凹槽4设置有若干定位槽7,定位槽7内设置有卡接槽8,支撑杆5尾端放置于定位槽7中且设置有与卡接槽8相对应的楔形卡接块9,支撑杆5为薄片状的绝缘材质,且定位槽7的尺寸远大于支撑杆5的尺寸,卡接块9的下端为倾斜端面,在将支撑件5向向定位槽7内推动时,倾斜的端面有助于卡接块9的移动并挤压支撑杆5,当卡接块9完全进入定位槽7后,支撑杆5恢复至原来的状态,将卡接块9推送至卡接槽8中,从而实现支撑架的固定,不仅便于安装,而且通过挤压支撑杆5,将卡接块9从卡接槽8中取出,能够实现快速拆卸。

为保证支撑架的安装稳定性,在每一个支撑架对应设置至少四个支撑杆5,即对应设置有至少四个卡接块9以及定位槽7。

为减少支撑架对内耦合导体2的耦合影响,支撑架的支撑杆5设置用内耦合导体2的耦合端面,绝缘支撑条3以及支撑端面6分别与内耦合导体2的耦合端面相垂直,本实用新型的绝缘支撑条3适用于批量生产,从而有效降低了电桥的生产成本。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