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4810发布日期:2020-01-31 16:1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电容器是由两端的极板和中间的绝缘电介质构成的,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在通电后形成电势差,当两个导体的电压加大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击穿电压。电容就不是绝缘体了。为了装配和使用方便,现有的电容器通常还具有金属外壳以及盖板,导体伸入到金属外壳内,再通过盖板用于密封电容器内部,防止与外界环境接触,但是由于电子器件容易产生热量,当盖板与壳体密封性不好时,容易在长时间实用后出现间隙,易导致电容器损坏,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密封性较好的电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容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容芯,电容芯外部设有绝缘介质,壳体顶端设有盖体,壳体与盖体之间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与盖体之间设有第一uv胶,密封盖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二uv胶,壳体与密封盖uv胶贴合边宽度比盖体与密封盖uv胶贴合边宽度小于0.05mm,密封盖左侧及右侧分别向下折弯设有倒斜角,壳体与盖体连接端外端环绕一周填设有树脂层,树脂层内还设有橡胶圈。

进一步的,盖体内还设有填充层,填充层内设有氢化丁腈橡胶。

进一步的,电容芯上连接设有引脚,引脚分别穿设出密封盖及盖体并暴露与盖体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结构简单,通过在盖体与壳体之间增设密封盖,在密封盖与壳体及盖体之间设置uv胶进行布防,壳体与盖体连接端外端环绕一周填设树脂层,并在树脂层内还设置橡胶圈,且在盖体内设置填充层,由此形成多道隔离,相互保护,互相作用,将空气完全隔离,通过将密封盖左侧及右侧分别向下折弯设置倒斜角,增加了密封盖与壳体及盖体接触面积,连接更加稳固,值得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容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容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电容芯2,电容芯2外部设有绝缘介质3,壳体1顶端设有盖体4,壳体1与盖体4之间设有密封盖5,密封盖5与盖体4之间设有第一uv胶51,密封盖5与壳体1之间设有第二uv胶52,壳体1与密封盖5uv胶贴合边宽度比盖体4与密封盖5uv胶贴合边宽度小于0.05mm,密封盖5左侧及右侧分别向下折弯设有倒斜角53,壳体1与盖体4连接端外端环绕一周填设有树脂层54,树脂层内还设有橡胶圈55。

进一步的,盖体4内还设有填充层6,填充层6内设有氢化丁腈橡胶。

进一步的,电容芯2上连接设有引脚7,引脚7分别穿设出密封盖5及盖体4并暴露与盖体4上方。

以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盖体4与壳体1之间增设密封盖5,在密封盖5与壳体1及盖体4之间分别设置uv胶进行布防,在壳体1与盖体4连接端外端环绕一周填设树脂层54,并在树脂层54内还设置橡胶圈55,且在盖体内设置氢化丁腈橡胶填充层6,由此形成多道隔离,相互保护,互相作用,将空气完全隔离,通过将密封盖5左侧及右侧分别向下折弯设置倒斜角53,增加了密封盖5与壳体1及盖体4接触面积,连接更加稳固,值得广泛推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实施例。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能做出若干的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