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与灯带接合的灯带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7031发布日期:2020-03-24 15:43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与灯带接合的灯带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带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灯带连接器,一般包括底壳和面壳,内部形成允许灯带进入的腔室,腔室中的电连部件是固定的,当灯带进入腔室并且与电连部件连接后,底壳与面壳连接并且分别施力夹紧灯带的两侧,此时,由于受到压力,灯带本身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位移,而灯带与电连部件之间就会出现松动,特别是一种与灯带的电路板抵接电连的电连部件,发生松动后容易导致接触不良;但是,若不固定电连部件的位置,灯带进入腔室后与电连部件的位置不对应,则很难进行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限位部件限定电连部件的位置并且在受力后电连部件能够发生一定程度位移的灯带连接器,从而便于灯带与电连部件连接,同时接触紧密。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易于与灯带接合的灯带连接器,包括:

底壳与面壳,底壳与面壳连接并且内部形成连接空间,底壳与面壳之间能够活动打开连接空间以允许外部灯带进入,并且底壳与面壳能够相互夹持灯带;

电连部件,设置在连接空间内,并且电连部件能够与外部灯带连接;

限位部件,设置在底壳及电连部件上,限位部件用于限制电连部件的位置以便于外部灯带进入时与电连部件连接,在底壳与面壳相互夹持灯带时电连部件能够随受压的灯带移动一定距离后被限位部件固定。

所述限位部件包括滑槽以及能够沿滑槽滑动的滑轨,滑轨侧面设置有能够与滑槽的内壁过盈配合的外扩部;所述滑槽与滑轨,其一设置在电连部件上,另一设置在底壳上。

所述电连部件包括连接座以及设置在连接座上的插接组,滑槽或者滑轨设置在连接座上,插接组能够插入灯带内并且与灯带内的电路板抵接。

所述插接组包括设置在连接座上的延伸部以及沿延伸部设置的电连弹性部,延伸部用于支撑电连弹性部插入灯带内,电连弹性部能够与灯带内的电路板弹性抵接。

所述面壳设置在底壳上并且能够翻转,面壳与底壳通过连接部件连接以能够夹持灯带。

所述面壳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面壳和第二面壳,第一面壳翻转打开连接空间以允许第一灯带进入,第二面壳翻转打开连接空间以允许第二灯带进入,通过电连部件能够使第一灯带与第二灯带实现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面壳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组,底壳上与第一凸起组相朝向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组,第一凸起组和第二凸起组能够分别抵压在第一灯带外表面的两侧以固定第一灯带。

所述第二面壳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凸起组,底壳上与第三凸起组相朝向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四凸起组,第三凸起组和第四凸起组能够分别抵压在第二灯带外表面的两侧以固定第二灯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灯带连接器,灯带连接器设置在连接空间中,限位部件将灯带连接器限定在适配的位置,底壳与面壳打开,外部灯带能够进入连接空间,灯带容易与处于适配位置的限位部件连接,而底壳与面壳连接并相互夹持灯带时,灯带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而此时能够带动电连部件一并移动,从而使得电连部件始终与灯带保持紧密接触,保证良好的导通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灯带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灯带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灯带连接器截面a-a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灯带连接器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易于与灯带接合的灯带连接器,包括:

底壳1与面壳2,底壳1与面壳2连接并且内部形成连接空间3,底壳1与面壳2之间能够活动打开连接空间3以允许外部灯带进入,并且底壳1与面壳2能够相互夹持灯带;

电连部件4,设置在连接空间3内,并且电连部件4能够与外部灯带连接;

限位部件5,设置在底壳1及电连部件4上,限位部件5用于限制电连部件4的位置以便于外部灯带进入时与电连部件4连接,在底壳1与面壳2相互夹持灯带时电连部件4能够随受压的灯带移动一定距离后被限位部件5固定。

其中,底壳1与面壳2可以是分体设置,限位部件5与电连部件均设置在底壳上,在接入灯带后再将面壳与底壳盖合;而在本设计优选实施例中,面壳与底壳本身是相连的,而面壳2设置在底壳1上并且能够翻转,面壳2与底壳1通过连接部件6连接以能够夹持灯带,此处面壳2与底壳1形成的灯带连接器外形上可以为多边形套管也可以为圆柱形套管,从而套接在灯带的端部。

而实现面壳2翻转的结构有多种,面壳2可以通过铰接轴或者软性折痕部与底壳1连接,而此处的连接部件6可以是卡扣61与卡口62,卡扣61设置在底壳1上,卡口62设置在面壳2上,底壳1与面壳2通过卡扣61与卡口62扣合,从而分别施压于灯带的两侧。

灯带连接器设置在连接空间3中,限位部件5将灯带连接器限定在适配的位置,底壳1与面壳2打开,外部灯带能够进入连接空间3,灯带容易与处于适配位置的限位部件5连接,而底壳1与面壳2连接并相互夹持灯带时,灯带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而此时能够带动电连部件4一并移动,从而使得电连部件4始终与灯带保持紧密接触,保证良好的导通性能。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面壳2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面壳21和第二面壳22,第一面壳21翻转打开连接空间3以允许第一灯带进入,第二面壳22翻转打开连接空间3以允许第二灯带进入,通过电连部件4能够使第一灯带与第二灯带实现电性连接,此处的灯带连接器则作为分别连接两段灯带的中间部件,能够分别固定两段灯带同时实现两段灯带的电性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面壳2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起组71,底壳1上与第一凸起组71相朝向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组72,第一凸起组71和第二凸起组72能够分别抵压在第一灯带外表面的两侧以固定第一灯带,第一凸起组71和第二凸起组72分别施力与第一灯带的两侧,从而进一步固定第一灯带,防止第一灯带脱出。

同理,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二面壳2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凸起组73,底壳2上与第三凸起组73相朝向的内壁面上设置有第四凸起组74,第三凸起组73和第四凸起组74能够分别抵压在第二灯带外表面的两侧以固定第二灯带,同样可以起到加固与第二灯带的连接,防止第二灯带脱出。

对于限位部件5的结构设计,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限位部件5包括滑槽51以及能够沿滑槽51滑动的滑轨52,滑轨52侧面设置有能够与滑槽51的内壁过盈配合的外扩部53;滑槽51与滑轨52,其一设置在电连部件4上,另一设置在底壳1上。

此处的外扩部53可以是弹性凸块,也可以是逐渐向外扩展的斜面,限位部件5能够通过滑槽51和滑轨52配合移动,而由于初始不受外力情况下,外扩部53能够限制电连部件4位置,而当灯带接入同时受到面壳2或者底壳1夹持施力时,外扩部53能够逐步进入滑槽51,滑槽51内壁面与外扩部53过盈配合,因此电连部件4具有一定程度的活动空间,从而电连部件4能够与灯带接触紧密。

而在某些实施例中,限位部件还可以是包括滑槽和滑轨,并且在滑槽上设置有弹性卡扣,而滑轨上设置有从上至下排列的多级卡口,从而能够对电连部件限位,并且在受力后能够发生一定程度位移。

一般灯带包括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上的led灯珠、电路板的端部设置有电极片并且包裹在外表的外皮,而电连部件则是通过电极片与电路板连接。

电连部件4包括连接座41以及设置在连接座41上的插接组42,滑槽51或者滑轨设置在连接座41上,插接组42能够插入灯带内并且与灯带内的电路板抵接。

在某些实施里中,插接组42包括设置在连接座41上的延伸部421以及沿延伸部421设置的电连弹性部422,延伸部421用于支撑电连弹性部422插入灯带内,电连弹性部422能够与灯带内的电路板弹性抵接,而电连弹性部422则可以是弹性导电金属片,而对于分别连接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的电连部件的结构,延伸部421有两个,而电连弹性部422也有两个,对应地伸入到第一灯带、第二灯带中,而电连弹性部422弹性抵接在电路板的电极片上,进一步保持紧密接触,而两端的电连弹性部422通过导电片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