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轴按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9821发布日期:2020-03-20 06:4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轴按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轴按键。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见的键盘分为两种,一种为普通的薄膜式键盘,另一种为机械式键盘。其中,机械式键盘较薄膜式键盘不同的是,机械键盘的每一个按键都是独立开关,开关内部也是由金属簧片来控制,因此较薄膜键盘的使用寿命会更长一些,且近年来随着电竞行业的兴起,以及人们对键盘手感、舒适度、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键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目前常见的按键结构内部导通组件分多道工序进行加工、组装,该方式不仅在生产过程中会因为制作工序的增加而提高产品的成本、效率和良品率,增加的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多结构的组合提高了按键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降低了按键的使用寿命。另外,机械轴按键的发声部件采用扭簧和型腔之间配合实现发声,存在结构复杂,组装难度大,体积较大的问题,对于一些轻薄型产品如薄型键盘、薄型鼠标等,由于空间限制,无法安装采用上述发声部件的按键结构,因此在手感和声感的体验上具有明显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轴按键,通过对按键内部导通组件和发声组件的改进,减少制作工序,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导通组件的结构,减缓按键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发声组件更加简洁,利于组装。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轴按键,包括一按压键和一基座,在所述按压键与基座之间设置有令所述按压键弹起的弹簧;在所述按压键与基座之间还设置有导通组件和发声组件;

所述导通组件包括于所述基座上固定设置的固定端子和接触端子,以及形成于所述按压键侧面的第一抵靠块;

所述发声组件包括于所述基座上固定设置的弹性件,以及形成于所述基座上的限位块和形成于所述按压键侧面的第二抵靠块;

所述导通组件和发声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按压键的按压路径外。

优选的,所述固定端子固定装设于所述基座上,且露出所述基座外的部分为静触点;所述接触端子包括呈u型的弹片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弹片的两端的连接端和接触端;所述连接端固定装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接触端上一体化设置有引导块和动触点;所述引导块位于所述第一抵靠块的移动路径上,所述动触点正对于所述静触点。

优选的,所述发声组件的弹性件包括呈弧形的弹性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弹性部两端的固定杆和抵靠杆;所述抵靠杆沿所述弹性部端部方向延伸设置,且逆向所述按压键的按下方向弹起抵靠于所述基座的限位块上;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弹性部端部方向呈角度设置,且固定于所述基座上。

优选的,还包括盖合于所述基座上的盖体;在所述盖体上开设有供所述按压键穿过的通孔;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基座上形成容置所述按压键、导通组件和发声组件的容置腔。

优选的,所述第二抵靠块抵靠于所述弹性件的抵靠杆上;所述第二抵靠块呈楔形,包括与所述抵靠杆的弹起方向同向的导引斜面,和逆向所述弹起方向的按压面。

优选的,所述导引斜面与按压面组成尖锥状,且所述按压面的坡度大于导引斜面的坡度。

优选的,所述基座和按压键上相向的位置均有嵌于所述弹簧内的导柱。

优选的,在所述基座或按压键上的导柱上设置有供另一导柱插入的导孔。

优选的,在所述盖体上两相对的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一卡扣;在所述基座上与所述卡扣相扣合设置有卡台。

优选的,在所述按压键的侧面形成有防呆凸棱;在所述盖体的通孔侧边处形成有与所述防呆凸棱匹配的防呆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导通组件中的接触端子与接触端子上的引导块进行一体化设置,减少按键的组装部件数量,提高按键生产效率,并且一体化设置的引导块能够降低按键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按键使用寿命;发声组件的弹性件结构简单,基座上无需复杂的装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组装简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械轴按键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械轴按键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械轴按键中按压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械轴按键中接触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械轴按键中弹性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机械轴按键中基座结构示意图。

其中:10、按压键;11、第一抵靠块;12、第二抵靠块;20、基座;21、限位块;22、凸台;30、盖体;40、弹簧;50、导通组件;51、固定端子;52、接触端子;521、弹片;522、连接端;523、接触端;524、引导块;525、动触点;526、加强凸棱;60、发声组件;61、弹性件;611、弹性部;612、固定杆;613、抵靠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实用新型在文字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实施例1

目前常见的按键结构内部导通组件分多道工序进行加工、组装,例如在导通组件中的接触端子,其整体采用金属材质,而与按压键相接触的部分则采用注塑件,注塑件与金属材质结合不仅会因为制作工序的增加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还会在使用过程中提高注塑件的损耗,降低了按键的使用寿命;另外,机械轴按键的发声部件采用扭簧和型腔之间配合实现发声,存在结构复杂,组装难度大,体积较大的问题。

请参见图1-6,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械轴按键,与常规按键一样包括一按压键10和一基座20。按压键10设置在基座20上,并且在按压键10与基座20之间设置有令按压键10弹起的弹簧40。

为了实现按键的按下导通以及发声效果,在按压键10与基座20之间还设置有导通组件50和发声组件60,导通组件50和发声组件60均设置于按压键10的按压路径外。

具体的,

导通组件50包括于基座20上固定设置的固定端子51和接触端子52,以及形成于按压键10侧面的第一抵靠块11。其中基座20上于按压键10的行径外侧设置有镂空结构,固定端子51和接触端子52在装配过程中,直接放置于基座20的镂空结构处即可。

其中固定端子51固定装设于基座20上,且露出基座20外的部分为静触点。接触端子52包括呈u型的弹片521以及分别位于弹片521的两端的连接端522和接触端523,上述弹片521、连接端522和接触端523一体化设置,弹片521可以为弧形,也可以为三角形,凡能具有弹性的形状皆可,连接端522固定装设于基座20的镂空结构上。

当按压键10按压后,第一抵靠块11抵靠在接触端523,令接触端523与固定端子51的静触点接触,即可实现按键的触发功能;当松开按压键10后,按压键10在弹簧40的作用下弹起,第一抵靠块11与接触端子52的接触端523脱离,此时接触端523在弹片521的作用下与固定端子51的静触点脱离,进而实现按键的恢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抵靠块11可以采用引导槽的方式,按压键10侧边设置有与接触端523对应的引导槽,当按压键10处于未按压状态时,接触端523与固定端子51的静触点保持脱离状态,按压键10按压后,引导槽抵靠于接触端523上,令接触端523发生形变与固定端子51的静触点接触。

在现有按键的接触端子52中,与按压键10的第一抵靠块11相接触的部分采用注塑件,注塑件与金属材质结合,按压键10在反复按压过程中,第一抵靠块11对注塑件产生磨损,进而影响按键的使用寿命。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接触端523上一体化设置有引导块524和动触点525,其中引导块524位于第一抵靠块11的移动路径上,动触点525正对于静触点。

当按压按压键10时,按压键10的第一抵靠块11与接触端子52的引导块524相接触,随着按压行程的变化来控制接触端523与静触点之间的接触,从而产生了通断功能。引导块524采用与接触端子52一体化设置的方式,可以采用冲压方式在接触端子52上设置,采用冲压形成的引导块524,凸起于接触端523,为了确保其强度,提高使用寿命,可以在引导块524上设置有加强凸筋526,加强凸筋526能够提高引导块524的强度,避免按压键10的第一抵靠块11对其造成损坏,采用一体化设置的接触端子52,减少了导通组件50的装配工序,从而降低产生废品的风险,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在按键使用过程中,一体化的设置方式较之组合设置的方式,对导通组件50零件间的损耗更小,减缓了按键的损耗效率,提高按键的使用寿命。

上述结构的机械轴按键,按压寿命可达到5000万次以上,手按压顺畅,清晰,接触灵敏,其中机械式的开关接触方式比现有的用线路来控制的接触方式更稳定、寿命更长久、手感衰减小。

作为机械轴按键,本实施例需要具备按键发声功能,发声组件60包括于基座20上固定设置的弹性件61,以及形成于基座20上的限位块21和形成于按压键10侧面的第二抵靠块12。

发声组件60的弹性件61包括呈弧形的弹性部611、分别形成于弹性部611两端的固定杆612和抵靠杆613。抵靠杆613沿弹性部611端部方向延伸设置,且逆向按压键10的按下方向弹起抵靠于基座20的限位块21上;固定杆612与弹性部611端部方向呈角度设置,且固定于基座20上;第二抵靠块12抵靠于抵靠杆613上。弹性件61的安装方式是垂直安装的方法,在基座20上形成有供固定杆612插入的槽体,使弹性件61固定在基座20上。

在按压键10上设置有第二抵靠块12,第二抵靠块12随按压键10向下运动时,将弹性件61的抵靠杆613下压,下压至特定位置时,抵靠杆613与第二抵靠块12脱离,并在弹性部611的作用下,回弹并撞击在基座20的限位块21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为了实现上述抵靠杆613脱离以及回弹过程,第二抵靠块12呈楔形,包括与抵靠杆613的弹起方向同向的导引斜面,和逆向弹起方向的按压面。并且导引斜面与按压面组成尖锥状,且按压面的坡度大于导引斜面的坡度。

在按压键10下压过程中,第二抵靠块12的按压面与弹性件61的抵靠杆613接触,并对抵靠杆613完成下压动作;由于按压面为斜面,抵靠杆613会随着按压面的坡度移动,移动至第二抵靠块12的尖锥处时,抵靠杆613无管位结构,随即在弹性部611的作用下沿导引斜面向限位块21弹起,抵靠杆613撞击在限位块21上后发出声响。

上述结构的机械轴按键,弹性件61在按压键10的作用下与基座20的限位块21产生碰撞,发出清脆响声,弹性件61有别于现有机械轴按键通用的扭簧,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以及更牢固耐用的特点。

综上,本实施例通过对导通组件50中的接触端子52与接触端子52上的引导块524进行一体化设置,减少按键的组装部件数量,提高按键生产效率,并且一体化设置的引导块524能够降低按键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按键使用寿命;发声组件60的弹性件61结构简单,基座20上无需复杂的装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组装简便的特点。

实施例2

请参见图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械轴按键,通用包括一按压键10和一基座20,按压键10设置在基座20上,并且在按压键10与基座20之间设置有令按压键10弹起的弹簧40。

为了实现按键的按下导通以及发声效果,在按压键10与基座20之间还设置有导通组件50和发声组件60,导通组件50和发声组件60均设置于按压键的按压路径外。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还包括盖合于基座20上的盖体30。盖体30盖合于基座20上,并且在盖体30上开设有供按压键10穿过的通孔,该通孔形状与按压键10的外形轮廓相匹配。为了便于盖体30与按压键10的装配,在按压键10的侧面形成有防呆凸棱,在盖体30的通孔侧边处形成有与防呆凸棱匹配的防呆缺口。

盖体30盖合在基座20上形成容置按压键10、导通组件50和发声组件60的容置腔。其中盖体30起限位作用,令按压键10、导通组件50和发声组件60限位于容置腔内。在按压键10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台阶,从而控制按压键10的行程。

在盖体30与基座20之间的连接结构中,在盖体30上两相对的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一卡扣;在基座20上与卡扣相扣合设置有卡台。

盖体30与基座20之间的配合采用扣位结构,盖体30向下安装,盖体30的卡扣与基座20的卡台进行扣合,盖体30与基座20之间组装起到固定整个产品的作用,盖体30的卡扣与基座20的卡台相配合起到固定的作用,盖体30还起到限制按压键10回弹的高度的作用。其中卡扣抛弃了原有的多点扣位方式,而是采用的大扣位方式,能更好、更牢固的起到固定整个产品的功能。

实施例3

请参见图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械轴按键,通用包括一按压键10和一基座20,按压键10设置在基座20上,并且在按压键10与基座20之间设置有令按压键10弹起的弹簧40。

为了实现按键的按下导通以及发声效果,在按压键10与基座20之间还设置有导通组件50和发声组件60,导通组件50和发声组件60均设置于按压键的按压路径外。

为了提高按压键10按压过程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基座20和按压键10上相向的位置均有嵌于弹簧40内的导柱,并且在基座20或按压键10上的导柱上设置有供另一导柱插入的导孔。

按压键10上的导柱,能够插入基座20上的导孔中,有效的限制按压键10的运动范围,有利于按键按压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4

请参见图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械轴按键,通用包括一按压键10和一基座20,按压键10设置在基座20上,并且在按压键10与基座20之间设置有令按压键10弹起的弹簧40。

为了实现按键的按下导通以及发声效果,在按压键10与基座20之间还设置有导通组件50和发声组件60,导通组件50和发声组件60均设置于按压键的按压路径外。

在机械键盘的应用中,机械轴按键常内置有发光源,提高机械键盘的整体美观性和实用性,为此,在本实施例中,盖体30为透明材质制成,并且在基座20下方设置有透明材质的凸台22,凸台22正对于内置的发光源,凸台22能够起到增加聚光强度的作用,提高机械轴按键的发光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