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异响的软硬组合式按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3404发布日期:2020-04-28 20:5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异响的软硬组合式按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遥控器等产品的按钮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无异响的软硬组合式按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软硬组合式按钮结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硬钮和硅胶钮均以面壳定位,硬钮的底面设置凹腔,硅胶钮的顶部装入硬钮的凹腔中并间隙配合,硅胶钮与硬钮以面接触,并且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固定。第二种是p+r的形式,即硬钮粘贴固定在到硅胶钮上,再装配到面壳。

上述两种软硬组合式按钮结构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种结构在装配后,由于硬钮与硅胶钮没有固定,都是以面壳定位装配的,这样摇动产品时,硬钮会与面壳发生碰撞而产生异响,对品质难控制,并且硬钮与硅胶钮之间为面接触且没有定位,按压位置容易发生偏移,使得按压力不是直接对准金属弹片的,导致手感与灵敏度较差。

现有技术中,其中一种解决上述第一种结构的技术问题的方式是:将硅胶钮的顶部与硬钮的凹腔改为过盈配合,这虽然能够解决因硬钮松动而产生异响的问题,但是,会造成硅胶钮变形,令硅胶钮的按压行程变小,产生按压手感变差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另一种解决上述第一种结构的技术问题的方式是采用上述第二种结构。但是,第二种结构由于需要把硬钮粘贴在到硅胶钮上,导致生产周期长,另外在生产时,p+r上某一个硬钮存在外观问题的话,整个p+r需报废处理,生产成本高,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异响的软硬组合式按钮结构,以解决现有软硬组合式按钮结构不能兼顾摇动异响、按压手感、生产成本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异响的软硬组合式按钮结构,包括依次安装在壳体内的硬钮、软胶板、触点和pcba板,所述软胶板设有软胶钮,所述硬钮能够通过所述软胶钮将所述触点按压向所述pcba板的顶面,以触发所述pcba板产生相应的按键电信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钮的底部设有触发柱,所述软胶钮的顶面设有装配孔,所述硬钮的触发柱装入所述软胶钮的装配孔中并过盈配合。

从而,本实用新型利用过盈配合的触发柱和装配孔,实现硬钮与软胶钮的定位和固定,能够避免摇动产品时因硬钮松动而产生异响;并且,这种过盈配合方式避免因软胶钮变形而造成按压行程变小的问题,保证按压手感;而且,结构简单,无需增加硬钮与软胶钮的粘接工序,且无需在硬钮和软胶钮中的一者出现质量问题时同时将两者报废,因此不会增加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兼具摇动无异响、按压手感良好、生产成本低这三方面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触点位于所述触发柱的轴线延伸方向上。

从而,用户的按压力能够通过触发柱对准并作用于所述触点上,避免按压位置出现偏移而造成手感差或未按压到位的问题,保证了按钮的按压手感和灵敏度。

优选的:所述触发柱与装配孔的过盈量为0.0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触点为金属弹片;所述软胶钮由分别设置在所述软胶板顶面和底面的软胶钮上部和软胶钮下部组成,所述装配孔设置在所述软胶钮上部的顶面上,所述软胶钮下部抵顶在所述金属弹片上。

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获得良好的按压手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触点为碳触点;所述软胶板开设有胶钮过孔,所述软胶钮由软胶钮主体和至少三根弹力支腿组成,所述装配孔设置在所述软胶钮主体的顶面,所述碳触点设置在所述软胶钮主体的底面,所述软胶钮主体位于所述胶钮过孔处,使得所述碳触点与所述pcba板的顶面之间留有空隙,每一根所述弹力支腿均连接在所述软胶钮主体与所述软胶板之间,每一根所述弹力支腿均以上端相较于下端更靠近所述软胶钮主体中心轴线的姿态倾斜设置,且各根所述弹力支腿环绕所述软胶钮主体的中心轴线均匀间隔布置。

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获得良好的按压手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硬钮包括多键位硬钮,该多键位硬钮为开口朝下的盖体,所述多键位硬钮的触发柱为圆柱形触发柱,所述多键位硬钮的盖体凹腔中设有多根所述圆柱形触发柱,以对应每一根所述圆柱形触发柱形成一个键位;

所述软胶钮包括多个对应所述圆柱形触发柱设置的单键位软胶钮,该单键位软胶钮的装配孔为圆形盲孔,每一根所述圆柱形触发柱嵌入对应单键位软胶钮的圆形盲孔中;

并且,所述多键位硬钮的外侧壁底部设有多块第一限位凸块;所述壳体开设有按钮孔,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所述多键位硬钮的上部从所述按钮孔露出,每一块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置于对应的第一限位槽中,以实现壳体对多键位硬钮的限位,防止多键位硬钮脱离壳体。

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快捷、可靠的实现多键位硬钮与壳体、软胶板的装配。

优选的:所述多键位硬钮设有与所述圆柱形触发柱相连的加强凸台,该加强凸台具有十字形横截面,所述圆柱形触发柱位于该加强凸台的中心位置,以增强所述圆柱形触发柱的强度,并增加多键位硬钮与单键位软胶钮的接触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多键位硬钮的顶面设有中心通孔,各根所述圆柱形触发柱环绕所述中心通孔的轴线均匀间隔布置,所述多键位硬钮的盖体凹腔中还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槽;

所述硬钮还包括中心键位硬钮,该中心键位硬钮为开口朝下的盖体,所述中心键位硬钮的外侧壁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凸块,所述中心键位硬钮的上部从所述中心通孔露出,每一块所述第二限位凸块置于对应的第二限位槽中,以实现多键位硬钮对中心键位硬钮的限位,防止中心键位硬钮脱离壳体;

并且,所述中心键位硬钮的触发柱为一字形触发柱,所述中心键位硬钮的盖体凹腔中还设有多个限位凸台,所述一字形触发柱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凸台相连;软胶钮还包括中心键位软胶钮,该中心键位软胶钮的装配孔为一字形缺口,所述中心键位软胶钮嵌入各个所述限位凸台所围成的空间中,所述一字形触发柱嵌入所述一字形缺口中。

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快捷、可靠的实现中心键位硬钮与多键位硬钮、软胶板的装配。

其中,上述一字形触发柱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凸台相连的作用是:提高将中心键位硬钮的第二限位凸块准确的装入到所述多键位硬钮的第二限位槽中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多键位硬钮在相邻两根所述圆柱形触发柱之间均设有一根限位柱,各根所述限位柱和各根所述圆柱形触发柱一起环绕所述中心通孔的轴线均匀间隔布置。

优选的:所述硬钮由塑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软胶板由硅胶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利用过盈配合的触发柱和装配孔,实现硬钮与软胶钮的定位和固定,能够避免摇动产品时因硬钮松动而产生异响;并且,这种过盈配合方式避免因软胶钮变形而造成按压行程变小的问题,保证按压手感;而且,结构简单,无需增加硬钮与软胶钮的粘接工序,且无需在硬钮和软胶钮中的一者出现质量问题时同时将两者报废,因此不会增加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兼具摇动无异响、按压手感良好、生产成本低这三方面的优点。

第二,本实用新型将触点布置在触发柱的轴线延伸方向上,使得用户的按压力能够通过触发柱对准并作用于所述触点上,避免按压位置出现偏移而造成手感差或未按压到位的问题,保证了按钮的按压手感和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软硬组合式按钮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软硬组合式按钮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多键位硬钮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心键位硬钮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软胶钮和碳触点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但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明确的是,方位用语“顶、底、上、下”,仅是方位上的相对概念,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所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无异响的软硬组合式按钮结构,包括依次安装在壳体1内的硬钮、软胶板4、触点5和pcba板6,所述软胶板4设有软胶钮,所述硬钮能够通过所述软胶钮将所述触点5按压向所述pcba板6的顶面,以触发所述pcba板6产生相应的按键电信号;

所述硬钮的底部设有触发柱a,所述软胶钮的顶面设有装配孔b,所述硬钮的触发柱a装入所述软胶钮的装配孔b中并过盈配合。

从而,本实用新型利用过盈配合的触发柱a和装配孔b,实现硬钮与软胶钮的定位和固定,能够避免摇动产品时因硬钮松动而产生异响;并且,这种过盈配合方式避免因软胶钮变形而造成按压行程变小的问题,保证按压手感;而且,结构简单,无需增加硬钮与软胶钮的粘接工序,且无需在硬钮和软胶钮中的一者出现质量问题时同时将两者报废,因此不会增加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兼具摇动无异响、按压手感良好、生产成本低这三方面的优点。

以上为本实施例一的基本实施方式,可以在该基本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和限定:

优选的:所述触点5位于所述触发柱a的轴线延伸方向上。

从而,用户的按压力能够通过触发柱a对准并作用于所述触点5上,避免按压位置出现偏移而造成手感差或未按压到位的问题,保证了按钮的按压手感和灵敏度。

优选的:所述触发柱a与装配孔b的过盈量为0.05mm。

优选的:所述硬钮由塑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软胶板3由硅胶制成。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触点5为金属弹片;所述软胶钮由分别设置在所述软胶板4顶面和底面的软胶钮上部4-a和软胶钮下部4-b组成,所述装配孔b设置在所述软胶钮上部4-a的顶面上,所述软胶钮下部4-b抵顶在所述金属弹片上。

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获得良好的按压手感。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三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如图5所示,所述触点5为碳触点;所述软胶板4开设有胶钮过孔4a,所述软胶钮由软胶钮主体4-c和至少三根弹力支腿4-d组成,所述装配孔b设置在所述软胶钮主体4-c的顶面,所述碳触点设置在所述软胶钮主体4-c的底面,所述软胶钮主体4-c位于所述胶钮过孔4a处,使得所述碳触点与所述pcba板6的顶面之间留有空隙,每一根所述弹力支腿4-d均连接在所述软胶钮主体4-c与所述软胶板4之间,每一根所述弹力支腿4-d均以上端相较于下端更靠近所述软胶钮主体4-c中心轴线的姿态倾斜设置,且各根所述弹力支腿4-d环绕所述软胶钮主体4-c的中心轴线均匀间隔布置。

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获得良好的按压手感。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四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硬钮包括多键位硬钮2,该多键位硬钮2为开口朝下的盖体,所述多键位硬钮2的触发柱a为圆柱形触发柱,所述多键位硬钮2的盖体凹腔2a中设有多根所述圆柱形触发柱,以对应每一根所述圆柱形触发柱形成一个键位;

所述软胶钮包括多个对应所述圆柱形触发柱设置的单键位软胶钮4-1,该单键位软胶钮4-1的装配孔b为圆形盲孔,每一根所述圆柱形触发柱嵌入对应单键位软胶钮4-1的圆形盲孔中;

并且,所述多键位硬钮2的外侧壁底部设有多块第一限位凸块2-1;所述壳体1开设有按钮孔1a,所述壳体1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2-1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所述多键位硬钮2的上部从所述按钮孔1a露出,每一块所述第一限位凸块2-1置于对应的第一限位槽中,以实现壳体1对多键位硬钮2的限位,防止多键位硬钮2脱离壳体1。

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快捷、可靠的实现多键位硬钮2与壳体1、软胶板4的装配。

以上为本实施例四的基本实施方式,可以在该基本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和限定:

优选的:所述多键位硬钮2设有与所述圆柱形触发柱相连的加强凸台2-2,该加强凸台2-2具有十字形横截面,所述圆柱形触发柱位于该加强凸台2-2的中心位置,以增强所述圆柱形触发柱的强度,并增加多键位硬钮2与单键位软胶钮4-1的接触面积。

实施例五

在上述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五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多键位硬钮2的顶面设有中心通孔2b,各根所述圆柱形触发柱环绕所述中心通孔2b的轴线均匀间隔布置,所述多键位硬钮2的盖体凹腔2a中还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槽2c;

所述硬钮还包括中心键位硬钮3,该中心键位硬钮3为开口朝下的盖体,所述中心键位硬钮3的外侧壁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2c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凸块3-1,所述中心键位硬钮3的上部从所述中心通孔2b露出,每一块所述第二限位凸块3-1置于对应的第二限位槽2c中,以实现多键位硬钮2对中心键位硬钮3的限位,防止中心键位硬钮3脱离壳体1;

并且,所述中心键位硬钮3的触发柱a为一字形触发柱,所述中心键位硬钮3的盖体凹腔2a中还设有多个限位凸台3-2,所述一字形触发柱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凸台3-2相连;软胶钮还包括中心键位软胶钮4-2,该中心键位软胶钮4-2的装配孔b为一字形缺口,所述中心键位软胶钮4-2嵌入各个所述限位凸台3-2所围成的空间中,所述一字形触发柱嵌入所述一字形缺口中。

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快捷、可靠的实现中心键位硬钮3与多键位硬钮2、软胶板4的装配。

其中,上述一字形触发柱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凸台3-2相连的作用是:提高将中心键位硬钮3的第二限位凸块3-1准确的装入到所述多键位硬钮2的第二限位槽2c中的效率。

以上为本实施例五的基本实施方式,可以在该基本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和限定:

优选的:所述多键位硬钮2在相邻两根所述圆柱形触发柱之间均设有一根限位柱2-3,各根所述限位柱2-3和各根所述圆柱形触发柱一起环绕所述中心通孔2b的轴线均匀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