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7349发布日期:2020-02-21 20:49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插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插排。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插排随处可见,不可或缺。传统插排包括有插孔,插孔内设置有导电片,其导电片是一直带电的,当插孔闲置,未插入其他电器的插头时,插孔内的导电片依然处于带电状态,当铁器等非标导电体误插入插孔内,或有水溅入插孔内会有触电或短路的风险。

因此,如何制作出一种插排能有效防止因非标导电体误插入插孔或有水溅入插孔而触电或短路,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排,其可以有效防止因非标导电体误插入插孔或有水溅入插孔而触电或短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排,包括设置有第一插孔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与电源线连接片连接的导电件和用于与插头的插片接触的导电片,导电片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插片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第一插孔的正下方,所述导电片还设置有由所述夹持部延伸出的第一接触部,所述导电件设置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设置有间距,且所述第一接触部或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为弹性结构,所述外壳内还可转动地设置有绝缘材料制成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设置有向所述第一插孔的边缘方向凸出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第一插孔的下方,当所述插片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时,所述插片推动所述转动件转动进而推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二者之一发生弹性形变而向另一者靠近并与之相接触,当所述插片拔出所述第一插孔时,发生弹性形变的所述第一接触部或第二接触部弹性形变恢复,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分离。

可选地,所述转动件还包括第二凸部和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转轴部,所述第二凸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或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方向凸出。

可选地,所述第二接触部设置为相互垂直连接的水平设置的横板和竖直设置的第二接触板,所述第一接触部设置为相互垂直连接的均为竖直设置的竖板和第一接触板,所述第一接触板与所述第二接触板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第二接触板位于所述转动件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触板和第二接触板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向对方凸出的导电接触件,两个所述导电接触件之间设置有间距。

可选地,所述导电片和所述导电件均为一块铜板弯折而成。

可选地,所述导电接触件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一接触板和所述第二接触板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导电接触件通过所述凸台卡接在所述通孔内。

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底壳,所述底壳上盖合有上壳,所述上壳设置有所述第一插孔,所述底壳内还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下壳、上盖和固定件,所述下壳上盖合有所述上盖,所述下壳和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所述固定件,所述上盖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部相匹配的第一半圆柱形槽和与所述第一插孔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插孔,所述固定件设置有与所述转轴部相匹配的第二半圆柱形槽,所述转轴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圆柱形槽和所述第二半圆柱形槽扣合而成的圆柱形槽内,所述固定件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导电片和所述导电件的卡槽。

可选地,所述插排还设置有usb接口。

可选地,所述底壳设置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插排,包括底壳和盖合在所述底壳的上壳,所述上壳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底壳内设置有与电源线连接片连接的导电件和用于与插头的插片接触的导电片,导电片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插片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第一插孔的正下方,所述导电片还设置有由所述夹持部延伸出的第一接触部,所述导电件设置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设置有间距,所述底壳内还可转动地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设置有向所述第一插孔的边缘方向凸出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第一插孔的下方,还包括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连接件设置有两个接触部,所述导电连接件一端与弹性件相连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底壳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导电连接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转动件的一侧,当所述插片插入所述第一插孔时,所述插片推动所述转动件转动并推动所述导电连接件移动至其所述两个接触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相接触,当所述插片从所述第一插孔拔出时,所述弹性件恢复原状并推动所述导电连接件至其所述两个接触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插排第一插孔内的导电片与和电源线连接片相连接的导电件相分离设置,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导电片或导电件向另一者移动并接触的转动件,当插头的插片插入第一插孔时,插片推动转动件转动,并驱动导电片或导电件向另一者移动并接触,此时电路导通。当插片从第一插孔拔出时,导电片和导电件恢复原位,此时导电片是不带电的。如此设置,当儿童手指或非标导电体误插入第一插孔时,不会发生触电危险;当有水溅入第一插孔也不会造成短路。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固定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导电件和导电片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固定结构的投影视图;

图10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导电件、导电片和导电连接件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一些实施例示出的插排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13是图1的分解图。

图中:1-底壳,2-上壳,3-固定件,4-导电片,5-导电件,6-电源线连接片,7-转动件,8-导电接触件,9-导电连接件,10-弹簧,11-散热孔,12-电路板,13-usb接口,14-变压器,21-第一插孔,31-上盖,32-固定件,33-下壳,41-第一接触部,42-夹持部,51-第二接触部,71-转轴部,72-第一凸部,73-第二凸部,311-第二插孔,312-第一半圆柱形槽,321-第二半圆柱形槽,411-竖板,412-第一接触板,511-横板,512-第二接触板。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或方法的例子。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照图1至图13,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第一插孔21,外壳内设置有:导电件5、导电件5与电源线连接片6相连接;导电片4、导电片4设置有夹持部42,夹持部42位于第一插孔21的正下方,用于夹持插入第一插孔21的插头的插片。导电片4还设置有由夹持部42延伸出的第一接触部41,导电件5设置有第二接触部51,第一接触部41和第二接触部51之间设置有间距,且第一接触部41或第二接触部51设置为弹性结构,外壳内还可转动地设置有绝缘材料制成的转动件7,转动件7设置有向第一插孔21的边缘方向凸出的第一凸部72,第一凸部72在垂直于第一插孔21深度的方向上凸出于第一插孔21的边缘并位于第一插孔21的下方。当插片插入第一插孔21时,插片的边缘触碰到第一凸部72并推动其带动转动件7转动进而推动第一接触部41和第二接触部51二者之一发生弹性形变而向另一者靠近并与之相接触,此时导电片带电,电路导通;当插片拔出第一插孔21时,发生弹性形变的第一接触部41或第二接触部51弹性形变恢复,第一接触部41和第二接触部51相分离,此时导电片4不带电。如此设置,只有在插排使用时,即有其它电器的插头插入第一插孔21时,导电片4带电,电路导通。当第一插孔21处于闲置状态时,导电片4不带电,此时有水溅入第一插孔21时,不会造成短路;或者儿童手指触碰第一插孔21时或使用非标导电体误插入第一插孔21时不会触电。

转动件7还设置有第二凸部73和转轴部71,如图5所示,转轴部71可设置为圆柱形,外壳内可设置有与转轴部71相匹配的圆柱槽,转动件7通过转轴部71与圆柱槽匹配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内,第一凸部72和第二凸部73可均设置为弧形凸起。如图3所示,第二凸部73向所述第一接触部41或所述第二接触部51的方向凸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部72只有一小部分显露在第一插孔21下方的边缘处,非标导电体只有在边缘处插入接触并推动第一凸部72才有可能驱动导电片4和导电件5接触带电从而触电,但导电片4或导电件5为弹性结构,第一凸部72可设置为弧形,在非标导电体推动第一凸部72转动时,导电片4或导电件5的弹性的反作用力下,会推动非标导电体向远离第一凸部72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凸部72为弧形,非标导电体会相对于第一凸部72发生滑动或错动,使得其不易推动转动件7转动进而使导电片4带电而发生触电危险。只有当插片与第一插孔21等大时,插片收到夹持部42的夹持,稳定向下插入的时候才能顺利地推动转动件7转动进而使电路导通。第一接触部41和第二接触部51的距离可设置为当插片插到最底端时第一接触部41和第二接触部51刚好接触。由此进一步减小触电的可能。

如图8所示,第二接触部51可设置为相互垂直连接的水平设置的横板511和竖直设置的第二接触板512。如图7所示,第一接触部41设置为相互垂直连接的均为竖直设置的竖板411和第一接触板412。如图3所示,第一接触板412与第二接触板512之间设置有间距,第二接触板512位于转动件7的一侧。其中横板511位于竖板411和第一接触板412的下方,不互相接触。当插片插入第一插孔21时,插片推动第一凸部72带动转动件7转动,第二凸部73推动第二接触板512向第一接触板412弯折并接触使导电片4带电。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较小,使插排的体积减小。

第一接触板412和第二接触板512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均设置有向对方凸出的导电接触件8,如图3所示,两个导电接触件8之间设置有间距。增加导电接触件8使导电件5和导电片4更容易导通。

导电片4和导电件5均为一块铜板弯折而成。铜的导电性能好,塑性好,导电片4和导电件5均用铜板弯折而成,制作简单。

其中导电接触件8设置有凸台,第一接触板412和第二接触板512上均设置有通孔,导电接触件8通过凸台卡接在所述通孔内,如此设置,方便导电接触件8的安装。

外壳可包括底壳1和上壳2,底壳1上盖合有上壳2,上壳2设置有第一插孔21,底壳1内还设置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下壳33、上盖31和固定件32,下壳33可通过卡接结构卡接在底壳1上,下壳33上盖合有上盖31,下壳33和上盖31之间设置有固定件32,上盖31上设置有与转轴部71相匹配的第一半圆柱形槽312和与第一插孔21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插孔311,如图9所示,第一凸部72在垂直于第二插孔311深度的方向上凸出于第二插孔311的边缘并位于第二插孔311的下方。如图6所示,固定件32设置有与转轴部71相匹配的第二半圆柱形槽321,转轴部7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半圆柱形槽312和第二半圆柱形槽321扣合而成的圆柱形槽内,固定件32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导电片4和导电件5的卡槽。通过设置转轴部71、第一半圆柱形槽312和第二半圆柱形槽321扣合而成的圆柱形槽形成的转动连接一方面可以节省空间,另一方面方便安装,设置卡槽可以使导电片4和导电件5、转动件7、电源线连接片6的固定更加方便牢固。

插排还可设置有usb接口13,底壳1内设置有电路板12,电路板12上电连接有变压器14和usb接口13。方便使用usb连接线直接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充电。

底壳1设置有散热孔11,如图12所示,散热孔11贯穿所述底壳1,可设置为长条形,间隔排列在底壳1上。增加散热孔11可以使插排更好地散热,如果有水进入到插排内,可通过散热孔11排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插排,包括底壳1和盖合在底壳1的上壳2,上壳2设置有第一插孔21,底壳1内设置有与电源线连接片6连接的导电件5和用于与插头的插片接触的导电片4,导电片4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插片的夹持部42,夹持部42位于第一插孔21的正下方,导电片4还设置有第一接触部41,导电件5设置有第二接触部51,第一接触部41和第二接触部51之间设置有间距,底壳1内还可转动地设置有转动件7,转动件7设置有向第一插孔21的边缘方向凸出的第一凸部72,第一凸部72位于第一插孔21的下方,还包括导电连接件9,导电连接件9设置有两个接触部,导电连接件9一端与弹性件相连接,弹性件另一端与底壳1的内壁相连接,导电连接件9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转动件7的一侧,当插片插入第一插孔21时,插片推动转动件7转动并推动导电连接件9移动至其两个接触部分别与第一接触部41和第二接触部51相接触,当插片从第一插孔21拔出时,弹性件恢复原状并推动导电连接件9至其两个接触部分别与第一接触部41和第二接触部51相分离。如图10所示,其中弹性件可设置为弹簧10,导电连接件9可设置为u型板,两个竖直设置的板为接触部。

需要说明的是插排的底壳1、上壳2、下壳33、固定件32、上盖31可由环保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