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端子中的插接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3825发布日期:2020-04-28 20:58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端子中的插接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接点端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接线端子的动端子中的插接柱。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在电气工业上常作为连接器使用。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同时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是目前小型断路器或漏电断路器中广泛使用的便捷、牢固且可靠的产品。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694727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的接线端子及其中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端子为插入式的动端子与静端子配合的结构,但其装配拆卸过程中不太方便,静端子中对触片座的固定还不是很牢固,装拆也比较麻烦,且动端子中的插接柱结构比较传统,装配麻烦,工艺、模具成本高。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端子中的动端子,其上的插接柱结构单一,不具有变形能力,对导电片的固定不牢,且与静端子配合装配时导向能力差。

因此,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还存在的一个和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对电路器接线端子,具体是对动端子中的插接柱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端子中的插接柱,结构设计合理,与动端子架一体成型,成本低,且插接柱采用了独特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插接方便且牢固度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动端子中的插接柱,所述插接柱设于动端子架,所述插接柱为条状结构且其截面为s形,所述导电片设于插接柱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

本申请中,截面为s形的插接柱成型方便,模具成本低,同时截面为s形的插接柱在插入受压的过程中的,上下两侧可以产生一定的形变,因此装配后牢固度高,不易脱出,适应性强。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动端子中,所述插接柱与动端子架一体成型,工艺简单,模具成本低。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插接柱的后端与动端子架连接的位置上设有卡口,导电片的末端卡在该卡口中,例如,在导电片的末端设有倒刺形的凸起,插入到卡口中之后卡住,不会脱出。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插接柱中,其s形结构的上下处具有限位弯折部,导电片的前端弯折后卡在该限位弯折部中,例如,导电片的前端向下或向上弯折后,卡在限位弯折部中,使导电片不会脱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动端子中的插接柱,截面为s形的插接柱成型方便,模具成本低,同时截面为s形的插接柱在插入受压的过程中的,上下两侧可以产生一定的形变,因此装配后牢固度高,不易脱出,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接线端子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接线端子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接线端子的立体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静端子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静端子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省略部分触片座的静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静端子架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静端子架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静端子架的立体示意图三。

图10为图9中c区域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触片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触片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e区域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动端子的前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动端子的后视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17为图15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动端子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动端子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20为图19中f区域的放大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盖板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盖板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23为图22中的d区域放大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片的立体图一。

图2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片的立体图二。

图26为动端子上的插接柱与导电片装配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方式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原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原件,以下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示技术特征的数量。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性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26,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一种断路器接线端子,包括互相插接配合的静端子1与动端子2,其中,具体的结构如下。

如图4~9所示,接线端子的静端子1,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静端子1包括静端子架11,所述静端子架11上设有若干凸棱17;还包括若干个触片座13,所述触片座13卡在静端子架11上的凸棱17中实现定位,所述触片座13上设有插接孔131;所述静端子架11的两侧设有导向插孔12,具体的,静端子架11的壳体向外凸出形成有弯折结构,所述导向插孔12为该弯折结构的弯折腔,一体成型的结构成本低;所述静端子架11的背部设有装配凸块15和至少一个弹性卡片16,所述弹性卡片16置于导向插孔12的末端。在静端子架11的外侧还设有标牌14,方便查找对应的线路及插口。

具体的,本申请中,所述凸棱17包括卡住触片座13上端的上凸棱171和卡住触片座13下端的下凸棱172,相邻的触片座13之间通过上凸棱171和下凸棱172隔开;所述静端子架11上在上凸棱171和下凸棱172的外侧还设有横向凸棱173;所述触片座13的上端设有上卡入部136,所述触片座13的下端设有下卡入部137。该结构中,上凸棱171和下凸棱172限制了触片座13的左右移动,横向凸棱173防止触片座13脱出,因此装配后整体牢固度高,触片座13不会产生晃动偏移、脱出等现象。

此外,本申请中,所述静端子架11的背部设有若干个装配凸块15和一个弹性卡片16,所述弹性卡片16的端部设有凸出部161,所述弹性卡片16置于卡片腔162中,所述卡片腔162置于其中一个导向插孔12的末端。该结构中,装配凸块15用于将接线端子卡合装配到外部结构上,当装配完成后,弹性卡片16也卡入到外部结构中,防止脱出,保证装配的稳定性。当需要拆卸式,可以用钢丝等部件伸入到导向插孔12中,将弹性卡片16勾起,使其解除卡住的状态的,可以方便的将接线端子拆下。

如图11~13所示,本申请中的触片座13,从图中可以看出,触片座13的上端和下端设有可卡入到凸棱17中实现定位的卡入部,装配后牢固且不易脱出。此外,触片座13中,所述插接孔131的上下两侧设有与插接柱22上的导电片接触的导电弹片18,所述导电弹片18置于弹片腔185中,且所述导电弹片18上设有弯折形成的触点181,所述触点181从弹片腔185上的开口中伸出进入到插接孔131中。该结构中,当插接柱22插入到插接孔131中后,导电弹片18上的触点181始终与导电片接触,其导电弹片18能够在弹片腔185中受压变形,其产生的形变弹力使接触稳定性,导电性好。每个触片座13上设有上下排列设置的两个插接孔131,每个插接孔131中的导电弹片18通过导电结构连接至接线腔132中。导电弹片18的外端卡在开口边沿135上,起到限位放脱出的作用。

进一步的,触片座13中,所述弹片腔185中设有抵住所述导电弹片18的支撑点138,所述支撑点138使将触点181压到插接孔131中。若缺少支撑点138,在长时间的插拔使用过程中,导电弹片18会由于弹性形变产生弹力下降的现象,使触点181不能与导电片很好的接触。本结构中,支撑点138的设置将导电弹片18压住,保证提供足够的弹力,使触点181与导电片很好的接触。

此外,在插接孔131的上部区域设有凸台139,装配后该凸台139抵在动端子2的上沿,装配后整体结构紧凑稳定,牢固度高。

如图14~20所示,本申请中的动端子2,从附图中可以看出,所述动端子2包括动端子架21,所述动端子架21上设有与插接孔131对应的若干个插接柱22,所述插接柱22上固定有导电片;所述插接柱22为条状结构且其截面为s形,所述导电片设于插接柱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所述动端子架21的两侧设有与导向插孔12对应的导向插柱23。s形截面的插接柱22,其在左右两侧分别具有空腔221,因此使插接柱22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压缩变形性能,更加方便插入,且插入后牢固。

此外,本申请中,动端子架21的外侧设有腔体24,插接柱22的后端与动端子架21连接的位置上设有卡口241,卡口241设于腔体24中,导电片的末端卡在该卡口241中,不会脱出。具体的,本申请中,插接柱22中,其s形结构的上下处具有限位弯折部222,如图24~26所示,导电片9的前端弯折后形成弯折部91,该弯折部91卡在该限位弯折部222中,不易脱出,导电片9的主体贴在插接柱22的上表面/下表面上,同时导电片9的后端设有插入部92,该插入部92上设有翘片921,装配时,插入部92插入到卡口241中,同时翘片921卡在卡口241上,不会脱出,达到装配牢固的目的。

本申请中,所述插接柱22与动端子架21一体成型,工艺简单,模具成本低。

如图21~23所示,本申请中的盖板25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动端子架21的外侧设有可翻起的盖板25,盖板25与动端子架21之间通过第一枢接件215及第二枢接件251及转轴实现转动装配,可翻起的盖板25大大简化了装配工序。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盖板25上朝向动端子架21的一侧设有两个定位柱252,所述定位柱252上设有第一定位凸起253和第二定位凸起255;所述动端子架21的外侧设有定位腔27,所述定位腔27中设有定位凹槽271,所述第一定位凸起253可卡入到定位凹槽271中,同时第二定位凸起255抵在定位腔27的外部,并且第一定位凸起253和第二定位凸起255之间的凹陷区254刚好抵在定位腔27的边沿上,稳定性高,且定位柱252的背侧设有加强筋256,增加强度。本申请中的盖板,在满足翻起、覆盖功能的同时,盖住后牢固度高。盖住后,定位柱252插入到定位腔27中,同时第一定位凸起253可卡入到定位凹槽271中,实现固定,不会轻易脱出,需要翻起时用力即可。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中的接线端子为静端子1与动端子2的插入式结构,插入过程中,导向插柱23先部分插入到导向插孔12中实现定位,接着进一步插入的过程中,插接柱22逐步进入到插接孔131中,插入到底后,完成装配,该过程中插接导向性好,操作方便。此外,本申请中,触片座13固定牢固,截面为s形的插接柱成型方便,模具成本低,同时截面为s形的插接柱在插入受压的过程中的,上下两侧可以产生一定的形变,因此装配后牢固度高,不易脱出,适应性强。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接线端子,结构设计合理,装配时导向性好,不容易插歪,装配后牢固度高,导电片接触好,导电性能稳定;同时设有盖板,翻起、覆盖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