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松脱型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5894发布日期:2020-06-23 22:2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防松脱型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输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防松脱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输电线路设计和运行要求,每隔一段距离需设置耐张杆塔,导线在耐杆塔处开断,用于减小线路沿纵向的连续档的长度,便于施工和检修,并控制线路沿纵向杆塔可能发生串倒的范围。耐张杆塔前后开断的导线通过连接金具和引流板实现电气连接,并满足通流要求。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在日常运维工作中,经常出现引流板因螺栓松动造成接触不良导致发热的故障,因此,如何防止引流板松脱是输电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防松脱型引流装置,采用卡槽式安装结构,减少安装配件数量,减小因螺栓松动造成接触面脱离的概率。

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防松脱型引流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包括:第一引流板及第二引流板;

所述第一引流板及第二引流板分别包括圆形腔体及设置在圆形腔体一端的凸凹槽结构;

所述第一引流板及第二引流板通过所述凸凹槽结构进行卡合连接;

所述第一引流板及第二引流板的凸凹槽结构在卡合后利用螺栓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流板及第二引流板的圆形腔体一端开口,另一端为锥形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导线穿入所述第一引流板中的圆形腔体,并压接在圆形腔体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流板的凹槽及第二引流板的凸槽相卡合后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流板的凸槽及第二引流板的凹槽相卡合后通过螺栓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

本公开结合现有引流板螺栓连接形式,设计一种全新的对接面结构,减小因螺栓松动造成接触面脱离的概率。

本公开卡槽式安装结构,减少安装配件数量,能够避免因螺栓松动造成ab两接触面脱离,从而降低引流板发热风险。

本公开采用螺栓安装形式,与现有引流安装形式相同,配件少,安装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a)-图1(b)为本公开实施例子的a的引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为本公开实施例子的b的引流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子的a与b的卡合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圆形腔体,2、第一凹槽,3、第一凸起,4、第二圆形腔体,5、第二凹槽,6、第二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实施例子一

该实施例公开了防松脱型引流装置,包括a、b两部分,其中,a部分结构见附图1(a)-附图1(b)所示,a部分结构的一端为第一圆形腔体1,圆形腔体的一端为第一凹槽2及第一凸槽3结构,a部分结构整体上为弯折结构。

a压接在导线上,其连接方式为导线穿入a的圆形腔体,并用液压机进行压接,使其与导线紧密接触,到达承力和导流作用,a的引流板接触面预制凹槽和凸槽,可严丝合缝卡如引流板b的第二凸起6和第二凹槽5内。

引流板:电力金具一种,用于输电线路耐张杆塔,实现导线和引流线之间的有效接触。

b部分结构见附图2(a)-附图2(b)所示,b压接在导线上,其连接方式为引流线穿入b的第二圆形腔体4,并用液压机进行压接,使其与导线紧密接触,到达部分承力和导流作用,b的引流板接触面预制第二凹槽5和第二凸起6,可严丝合缝卡如引流板a的第一凸起3和第一凹槽2内。

a和b连接图详见图3所示:

a和b接触面涂抹导电脂,从侧面插入至螺栓孔对其,穿入两个螺栓进行紧固(两个紧固螺栓各含垫片两个,弹簧片一个)。

本公开实施例子导线和钢锚穿入a腔体,通过压接连接在一起,达到承力和导流作用,钢锚通过金具和绝缘子与杆塔横担连接,起承力作用;引流线穿入b腔体,压接后达到一定承力作用和导流作用。

本公开实施例子的卡槽式安装结构,能够避免因螺栓松动造成ab两接触面脱离,从而降低引流板发热风险。

本公开实施例子采用螺栓安装形式,与现有引流安装形式相同,配件少,安装简单快捷。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另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第一实施例~第n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的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防松脱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引流板及第二引流板;

所述第一引流板及第二引流板分别包括圆形腔体及设置在圆形腔体一端的凸凹槽结构;

所述第一引流板及第二引流板通过所述凸凹槽结构进行卡合连接;凸凹槽结构包括凹槽及凸槽;

所述第一引流板及第二引流板的凸凹槽结构在卡合后利用螺栓进行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脱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引流板及第二引流板的圆形腔体一端开口,另一端为锥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脱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导线穿入所述第一引流板中的圆形腔体,并压接在圆形腔体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脱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引流板的凹槽及第二引流板的凸槽相卡合后通过螺栓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脱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引流板的凸槽及第二引流板的凹槽相卡合后通过螺栓固定。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出了防松脱型引流装置,包括:第一引流板及第二引流板;所述第一引流板及第二引流板分别包括圆形腔体及设置在圆形腔体一端的凸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引流板及第二引流板通过所述凸凹槽结构进行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引流板及第二引流板的凸凹槽结构在卡合后利用螺栓进行固定。本公开卡槽式安装结构,减少安装配件数量,能够避免因螺栓松动造成AB两接触面脱离,从而降低引流板发热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杰;王栋;张川;王永昆;李波;代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30
技术公布日:2020.06.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