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7250发布日期:2020-07-10 15:5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变压器运行时,绕组和铁芯中的损耗所产生的热量必须及时散逸出去,以免过热而造成绝缘损坏。对小容量变压器,外表面积与变压器容积之比相对较大,可以采用自冷方式,通过辐射和自然对流即可将热量散去。自冷方式适用于室内小型变压器,为了预防火灾,一般采用干式,不用油浸。

由于变压器的损耗与其容积成比例,所以随着变压器容量的增大,其容积和损耗将以铁芯尺寸三次方增加,而外表面积只依尺寸的二次方增加。因此,大容量变压器铁芯及绕组应浸在油中,并采取各种冷却措施。现有的变压器油箱的散热外框架通常为多根输油管直接连通变压器油箱,通过输油管进行油液循环散热,然而这种结构的散热外框加工较为麻烦,而且加工成本高,无法实现模块化生产,而且对于油箱的拐角处无法进行有效散热,造成散热不均匀,散热效率不高,影响变压器的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散热效果好、拼接方便、模块化的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模块。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曲主体,所述的弯曲主体内壁吻合变压器油箱拐角处外表面,所述的弯曲主体左右两侧均设有拼接结构,所述的弯曲主体上连接有输油管,所述的弯曲主体上设有与输油管连通的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的进油孔设置于弯曲主体上端,所述的出油孔设置于弯曲主体下端,所述的输油管内还安装有导风管,所述的导风管内壁还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散热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组装时,通过拼接结构将若干弯曲主体拼接在一起组成油箱框架;变压器工作时,变压器油箱内的变压器油受热上升通过进油孔进入到输油管内,当油液进入输油管时,油液会与输油管内壁和导风管外壁接触,输油管外壁可进行部分散热,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当导风管的温度上升时,导风管内的空气温度升高会从导风管上端开口排出,导风管下方的冷空气不断补充,通入过程中被导风管加热不断上升,形成类似烟囱的效果,油液经过双重散热冷却下降通过出油孔流回油箱内,如此不断循环。此结构相比现有直接将输油管焊接在油箱上的结构,本设置将变压器油箱外框模块化,实现了加工难度低、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同时相比现有散热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散热效果和效率,散热均匀,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模块中,所述的拼接结构分为凸条和凹槽,所述的弯曲主体左侧设有凹槽,右侧设有凸条,所述的凹槽和凸条长度与弯曲主体长度一致,所述的凹槽和凸条所在位置还设有梯形凸起,所述的梯形凸起长度与弯曲主体长度一致。

在上述的一种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模块中,所述的输油管和导风管截面形状均为圆形。

在上述的一种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模块中,所述导风管内壁与散热齿表面均设有波纹状凸起。

在上述的一种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模块中,所述的输油管周壁还设置有散热翅片,两个所述的散热翅片之间形成缺口,所述的散热翅片长度与输油管长度一致。

在上述的一种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模块中,所述的进油孔和出油孔形状为腰孔。

在上述的一种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模块中,所述的弯曲主体采用纳米铝合金复合材料。

在上述的一种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模块中,所述的输油管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的输油管之间还设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孔用于安装固定弯曲主体。

在上述的一种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模块中,所述的弯曲主体厚度尺寸大于输油管和导风管厚度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模块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效率高、易模块化生产、加工难度低、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等轴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中,1、弯曲主体;2、输油管;3、进油孔;4、出油孔;5、导风管;6、散热翅片;7、凹槽;8、凸条;9、梯形凸起;10、固定孔;11、拼接结构;12、散热齿;13、波纹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变压器油箱油冷散热模块包括弯曲主体1,所述的弯曲主体1内壁吻合变压器油箱拐角处外表面,所述的弯曲主体1左右两侧均设有拼接结构11,所述的弯曲主体1上连接有输油管2,所述的弯曲主体1上设有与输油管2连通的进油孔3和出油孔4,所述的进油孔3设置于弯曲主体1上端,所述的出油孔4设置于弯曲主体1下端,所述的输油管2内还安装有导风管5,所述的导风管5内壁还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散热齿12。输油管2与导风管5端部可采用焊接法兰焊接固定。焊接采用激光焊和氩弧焊。

进一步细说,所述的拼接结构11分为凸条8和凹槽7,所述的弯曲主体1左侧设有凹槽7,右侧设有凸条8,所述的凹槽7和凸条8长度与弯曲主体1长度一致,所述的凹槽7和凸条8所在位置还设有梯形凸起9,所述的梯形凸起9长度与弯曲主体1长度一致。采用上述结构的设置,安装方便,而且能够适用多种型号的变压器,减轻了设计人员的负担,有利于模块化大批量生产,易于管理和维护。

进一步细说,所述的输油管2和导风管5截面形状均为圆形。圆形的输油管2和导风管5强度更高,同时同样占用空间下空间利用率高,进风量和油量循环更大,空间利用率高。

进一步细说,所述导风管5内壁与散热齿12表面均设有波纹状凸起13。波纹状凸起13能够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细说,所述的输油管2周壁还设置有散热翅片6,所述的散热翅片6截面呈t形或者1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两个所述的散热翅片6之间形成缺口,所述的散热翅片6长度与输油管2长度一致。进一步提升输油管2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细说,所述的进油孔3和出油孔4形状为腰孔。腰孔能够最大程度利用输油管2与弯曲主体1的接触面,使得变压器油的流量最大化,同时又不影响油液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细说,所述的弯曲主体1采用纳米铝合金复合材料。纳米铝合金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刚度高、剪切强度高、热膨胀小、热稳定性高、优良的导电、导热、耐磨、耐蚀等效果,能够使得海运时不容易受腐蚀,纳米铝合金复合材料的强化效果远高于微米级颗粒,界面结合强度良好,同体积分数下,比微米级热膨胀系数小、热残余应力小,尺寸稳定性高,室温塑性和高温蠕变性能提高,使得本变压器油冷散热拼接结构11的散热效果大大提升。

进一步细说,所述的输油管2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的输油管2之间还设有固定孔10,所述的固定孔10用于安装固定弯曲主体1。

进一步细说,所述的弯曲主体1厚度尺寸大于输油管2和导风管5厚度尺寸。接弯曲主体1需要更高的强度来支撑输油管2和油箱,同时输油管2的厚度比接触散热板薄,能够降低输油管2的重量。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弯曲主体1、输油管2、进油孔3、出油孔4、导风管5、散热翅片6、凹槽7、凸条8、梯形凸起9、固定孔10、拼接结构11、散热齿12、波纹状凸起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