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吸取电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6583发布日期:2020-06-23 22:24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吸取电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吸取电线。



背景技术:

能源管理是对能源的生产、分配、转换和消耗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检查、控制和监督工作的总称。能源管理时需要使用各类仪表对设备用电情况进行监测,例如使用电能监测仪进行监测。在连接电能监测仪进行监测时,需要将电线一端连接在待监测设备的带电端子上(例如连接到空气开关的端子上),另一端连接在电能监测仪的端子上,以使电能监测仪能够实时对待监测设备的用电情况进行监测。

传统的接线端子,通常是使用螺钉将电线压接在两导电片之间,以使电线与端子之间实现可靠的电连接。然而,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仅连接不方便,而且在连接时还需要断电,导致待监测设备不能持续运行,影响生产的进行;另外,连接在电能监测仪和设备端子之间的取电线往往就是普通的电线,在发生流经电线的电流过大等情况时无法提供有效的安全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磁吸取电线,其能方便地连接到端子上。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磁吸取电线,其包括电线,所述磁吸取电线还包括磁体、与所述电线的芯线相连的金属片以及包覆在所述磁体和所述金属片外部的绝缘皮层,所述金属片的第一端面和所述磁体的第二端面均露出于所述绝缘皮层外部。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平齐。

所述绝缘皮层的第三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平齐。

所述绝缘皮层包覆住部分电线的外皮。

所述金属片包括配合夹持所述磁体的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

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均设置有与所述磁体外表面配合的弧形内表面。

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之间形成有间隔槽。

所述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均设置有相互贴近的连接片,所述芯线连接于两连接片之间。

所述金属片材质为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设置磁体、与电线电连接的金属片以及包覆在磁体和所述金属片外部的绝缘皮层,使得磁吸取电线使用时,只需要将磁体吸附在端子上即可,省去了传统方式连接端子时所需要的拧螺丝的步骤,十分方便,而且,在将磁吸取电线连接至端子上时,设备无需断电停机,不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2.本实用新型中的金属片被设置成配合夹持磁体的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使得磁体吸附在端子上后,金属片更易与端子接触,提高了取电的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的磁吸取电线,在电线上设置有熔断组件,在电流过大或者过热时,能够自动熔断,断开电路,提高了安全性。

4.熔断组件的保险丝通过设置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内,更换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磁吸取电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取电头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取电头未显示绝缘皮层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设置有熔断组件的磁吸取电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熔断组件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垫片上设置弹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对应于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磁吸取电线,其包括取电头1以及与取电头1相连的电线2。电线2包括金属芯线2a以及包覆在芯线2a外部的外皮2b,外皮2b优选采用阻燃耐高温的绝缘材质制成。

取电头1包括绝缘皮层10以及均设置在绝缘皮层10内的金属片11和磁体12。金属片11优选为铜片,如图2所示,金属片11的第一端面11a和磁体12的第二端面12a平齐或略微凸出于磁体12的第二端面12a;第一端面11a与绝缘皮层10的第三端面10a平齐或者略凸出于第三端面10a,例如凸出0~0.5mm,以方便磁体12吸附在端子上并使金属片11与端子可靠接触。

绝缘皮层10可以采用聚氟乙烯、交联聚乙烯和橡皮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绝缘皮层10包括内腔100,金属片11设置在内腔100内,其尾端与电线2相连,绝缘皮层10包覆住部分的外皮2b,可防止芯线2a裸露于外部,提高安全性。

如图3和图4所示,金属片11包括至少一个片体,本实施例中,片体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片体110和第二片体111,第一片体110和第二片体111配合夹持住磁体12。

优选的,磁体12为圆柱状,第一片体110和第二片体111设置有与磁体12外表面配合的弧形内表面120,优选的,第一片体110和第二片体111的截面呈弧形的片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片体110和第二片体111并不呈半环形,即,当第一片体110和第二片体111夹持置在磁体12两侧后,第一片体110和第二片体111不相互接触,两者之间形成间隔槽112,以使两个片体能够更可靠的与磁体12接触,更好的通过绝缘皮层10的弹力压紧磁体12。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金属片11与磁体12和绝缘皮层10之间还能相互粘连,以增加牢固程度。

第一片体110和第二片体111末端设置有相互贴近的连接片113,电线2的金属芯线2a位于两连接片113之间,并与两连接片113接触,优选的,两连接片113之间的距离小于芯线2a的直径,以使电线2与金属片11电连接,另外,芯线2a还可与连接片113焊连。由于电线2连接在电能监测仪上之后正常情况下无需拆卸,因此电线2与电能监测仪的端子之间可以通过传统的连接方式相连,不会影响使用速度。

使用时,先将电线2连接在电能监测仪的端子上,然后将取电头1吸附到待监测设备的带电端子上即可,磁体12吸附到带电端子上后,带电端子上的电流即可通过金属片11和电线2传递至电能监测仪,设备无需停机断电,更为方便。

磁体12的磁极优选为朝向端子设置,例如均是n级朝向端子。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多个取电头1同时取电时,例如对三相电进行取电时,需要三个取电头1分别对每一相进行取电,由于多个取电头1的磁体12的磁极方向一致,因此相邻取电头1相互靠近的磁极是相同的,使得在磁体12的排斥作用下,相邻取电头1之间无法相互接触,避免了因为两个取电头1相互接触而发生端子之间相互短路的风险。

如图5和图6所示,为进一步提高磁吸取电线的安全性,在电线2上设置有熔断组件3,具体的:电线2包括第一电线20和第二电线21,熔断组件3连接在第一电线20和第二电线21之间。熔断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套30、第二连接套31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套30和第二连接套31之间的保险丝32,本实施例中,保险丝32为玻璃保险丝管。当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热度的时候,保险丝32将熔断切断电流,从而提高取电的安全性。

第一连接套30和第二连接套31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两连接套可以通过卡接或者螺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更换保险丝32。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套30上设置有外螺纹,在第二连接套31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一连接套30和第二连接套31之间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相互连接。

第一连接套30包括开设在一端的第一腔体300和开设在另一端的第一容纳孔303,第一腔体300和第一容纳孔303相通;第二连接套31包括开设在一端的第二腔体310以及开设在另一端的第二容纳孔313,第二腔体310和第二容纳孔313相通。第一腔体300和第二腔体310配合容纳保险丝32。第一电线20一端穿设在第一容纳孔303内,其芯线与保险丝32一端电连接;第二电线21一端穿设在第二容纳孔313内,其芯线与保险丝32另一端电连接。第一容纳孔303和第二容纳孔313与电线2的外径紧配,以减小松动。

为使第一电线20和第二电线21能够与保险丝32可靠接触,在第一腔体300和第二腔体310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金属垫片302和第二金属垫片312,第一电线20与第一金属片302相连,第二电线21与第二金属垫片312相连。当第一连接套30和第二连接套31旋紧时,第一金属垫片302和第二金属垫片312将夹紧保险丝32两端,从而使保险丝32与第一电线20和第二电线21可靠的电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线芯线和金属垫片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相互连接;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一金属垫片302和第二金属垫片312均设置有绕线柱部302a和环部302b,环部302b的直径大于柱部302a的直径,连接时,将电线的芯线绕在柱部302a上完成连接,环部302b能够防止电线脱落,环部302b上还开设有供芯线嵌入的缺口302c。

如图8所示,在第一金属垫片302或者第二金属垫片312上还可以连接有弹簧314,弹簧314优选为宝塔形弹簧。通过弹簧314的弹力抵紧保险丝32,能够使电线2与保险丝32之间的电接触更为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磁吸取电线,至少包括如下优点:

1.通过设置磁体、与电线电连接的金属片以及包覆在磁体和所述金属片外部的绝缘皮层,使得磁吸取电线使用时,只需要将磁体吸附在端子上即可,省去了传统方式连接端子时所需要的拧螺丝的步骤,十分方便,而且,在将磁吸取电线连接至端子上时,设备无需断电停机,不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2.本实用新型中的金属片被设置成配合夹持磁体的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使得磁体吸附在端子上后,金属片更易与端子接触,提高了取电的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的磁吸取电线,在电线上设置有熔断组件,在电流过大或者过热时,能够自动熔断,断开电路,提高了安全性。

4.熔断组件的保险丝通过设置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内,更换十分方便。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