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跌落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4698发布日期:2020-06-23 22:1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抗跌落的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组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跌落的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移动终端设备越来越普及,并且消费者对于这些终端设备在设计上均体现出向短、小、轻、薄和性能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电池的种类具有多种,其中一种为带有壳体的聚合物电池,聚合物的电池包括壳体、电芯、保护板和电芯极耳,电芯与壳体之间往往具有缝隙,电芯往往容易晃动,这样就会容易拉扯到保护板与电芯之间的电芯极耳连接结构,使得电芯极耳连接结构断裂或者脱落,随着电池的跌落次数的增多和跌落高度的增加,电池就会更加容易出现接触不良和无反应等不良现象,无法满足现有需求。

因此,亟需要一种抗跌落的电池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稳定高和抗跌落性强的抗跌落的电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抗跌落的电池包括壳体、电芯、电芯极耳连接结构、保护板,用于固定电芯极耳连接结构的第一导热固定件和用于固定电芯的第二导热固定件,所述壳体包括面盖和电池底板,所述面盖与所述电池底板相互连接以使得所述面盖与所述电池底板之间形成安装腔体,所述电芯、电芯极耳连接结构和保护板均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内,所述第一导热固定件抵顶于所述面盖与所述保护板之间,所述第二导热固定件抵顶于所述面盖与所述电芯之间,所述电池底板向所述保护板延伸形成用于承载所述保护板的加强筋,所述面盖设有定位柱,所述保护板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热固定件呈对称地抵顶于所述保护板的顶端面处。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热固定件呈圆柱状。

较佳地,所述电芯之相对的两侧壁均抵顶有所述第二导热固定件。

具体地,所述第二导热固定件呈椭圆柱状。

较佳地,所述加强筋的横截面呈“山”字型。

较佳地,所述定位柱呈对称设置。

具体地,所述定位孔呈对称设置。

较佳地,所述电芯与所述保护板相邻设置,所述电芯通过所述电芯极耳连接结构与所述保护板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抗跌落的电池由于设置有第一导热固定件和第二导热固定件,第二导热固定件抵顶于面盖与电芯之间,第二导热固定件不仅能够有效散热,而且能够通过填满面盖与电芯之间的缝隙来避免电芯的晃动,这样即使电池跌落,也能够有效避免摔伤电芯和拉扯到保护板与电芯之间的电芯极耳连接结构,使得电芯极耳连接结构断裂或者脱落,以达到减少电池出现接触不良和无反应等现象;与此同时,电池底板向保护板延伸形成用于承载保护板的加强筋,面盖设有定位柱,保护板开设有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从而对保护板实现良好的定位;另外,由于设置有第一导热固定件,第一导热固定件抵顶于面盖与保护板之间,第一导热固定件能够对进一步地对保护板进行固定,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因保护板的晃动而拉扯到保护板与电芯之间的电芯极耳连接结构,使得电芯极耳连接结构断裂或者脱落,以达到减少电池出现接触不良和无反应等现象。本实用新型的抗跌落的电池具有连接稳定高和抗跌落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抗跌落的电池处于组装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抗跌落的电池处于分解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抗跌落的电池处于分解状态时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抗跌落的电池在隐藏贴标层和面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抗跌落的电池100包括壳体1、电芯2、电芯极耳连接结构3、保护板4,第一导热固定件5和第二导热固定件6,壳体1为一呈中空的结构,壳体1包括面盖11和电池底板12,面盖11与电池底板12相互连接以使得面盖11与电池底板12之间形成安装腔体,电芯2、电芯极耳连接结构3和保护板4均安装于安装腔体内,第一导热固定件5用于固定电芯极耳连接结构3,第一导热固定件5抵顶于面盖11与保护板4之间,第一导热固定件5不仅能够散热,而且能够对进一步地对保护板4进行固定,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因保护板4的晃动而拉扯到保护板4与电芯2之间的电芯极耳连接结构3,使得电芯极耳连接结构3断裂或者脱落,以达到减少电池出现接触不良和无反应等现象,第二导热固定件6用于固定电芯2,第二导热固定件6抵顶于面盖11与电芯2之间,第二导热固定件6不仅能够有效散热,而且能够通过填满面盖11与电芯2之间的缝隙来避免电芯2的晃动,这样即使电池跌落,也能够有效避免摔伤电芯2和拉扯到保护板4与电芯2之间的电芯极耳连接结构3,使得电芯极耳连接结构3断裂或者脱落,以达到减少电池出现接触不良和无反应等现象,电池底板12向保护板4延伸形成用于承载保护板4的加强筋121,面盖11设有定位柱111,保护板4开设有与定位柱111配合的定位孔41,从而对保护板4实现良好的定位。

请参阅图1至图3以及图5,第一导热固定件5呈对称地抵顶于保护板4的顶端面处,从而对保护板4进行承载,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固定件5设置为两个,两第一导热固定件5呈对称设置,但生产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一导热固定件5的数量。较优的是,第一导热固定件5呈圆柱状,第一导热固定件5为导热硅胶固定柱,从而实现良好的散热和固定,但不限于此;电芯2之相对的两侧壁均抵顶有第二导热固定件6,从而对电芯2进行固定,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热固定件6设置为两个,两第二导热固定件6呈对称抵顶于电芯2相对的两侧壁,当然,生产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二导热固定件6的数量,较优的是,第二导热固定件6呈椭圆柱状,第二导热固定件6为导热硅胶固定柱,从而实现良好的散热和固定,但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至图3,加强筋121的横截面呈“山”字型,“山”字型的结构能够形成间隙,这样子就能够在确保实现稳定承载的基础上能够使得保护板4实现良好的散热,加强筋121与第一导热固定件5分别位于保护板4的两侧,从而实现良好的固定。与此同时,定位柱111呈对称设置,定位孔41呈对称设置,从而实现对保护板4的良好定位,于本实施例中,定位柱111和定位孔41均设置有两个,定位柱111和定位孔41均呈对称设置,定位柱111与定位孔41一一对应,当然,生产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定位柱111和定位孔41的数量以及位置,故不限于此。面盖11上设有贴标层7,用于标识作用。

请参阅图3至图4,电芯2与保护板4相邻设置,电芯2通过电芯极耳连接结构3与保护板4电性连接,电芯极耳连接结构3包括镍带31和铝带32,电芯2之靠近保护板4的一侧延伸形成一封顶21,镍带31的一侧与保护板4电性连接,镍带31的另一侧叠置于铝带32,镍带31与铝带32电性连接,铝带32与电芯2电性连接,镍带31与铝带32相互叠置的部分共同形成电性连接结构,镍带31与铝带32之间的相互叠置能够有效地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电性连接结构的厚度以及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有效避免镍带31与铝带32之间出现虚焊、脱落或断裂等现象;镍带31与铝带32相互叠置所形成的电性连接结构具有埋入部和外露部,埋入部设于封顶21内,外露部设于封顶21外,即电性连接结构的一侧固定于封顶21里面,利用封顶21对铝带32和镍带31所形成的固定作用提高镍带31与铝带3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电性连接结构的埋入部包括镍带31固定于封顶21内的部分和铝带32固定于封顶21内的部分,铝带32固定于封底内的部分与电芯2电性连接,电性连接结构的外露部包括镍带31固定于封顶21外的部分和铝带32固定于封顶21外的部分,镍带31固定于封顶21外的部分与保护板4电性连接,在电池跌落时,就能够有效减少镍带31与铝带32之间的发生脱落或断裂等现象,具有连接稳定高和抗跌落性强等优点;另外,由于所述电芯2与所述保护板4相邻设置,这样即使镍带31不弯折也可能实现镍带31与保护板4之间的电性连接,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减少铝带32与镍带31之间的脱落和断裂的现象,提高抗跌落的电池100的整体性能,可以理解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随着生产者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保护板4的位置,镍带31也可以根据连接的需要进行弯折,故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3至图4,埋入部埋入封顶21内,埋入部和外露部之间包覆有极耳胶层33,即极耳胶层33设于封顶21因埋入所产生的开口处,极耳胶层33是一种绝缘结构,极耳胶层33能够对开口进行封口,结构简单且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镍带31的一侧位于保护板4的下方,镍带31的另一侧叠置于铝带32的下方,从而使得各部件之间连接更为紧凑。较优的是,镍带31为呈直线型的带状结构,铝带32为呈直线型的带状结构,直线型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镍带31和铝带32因弯折而出现脱落等现象。

结合附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抗跌落的电池100之组装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镍带31的一侧与保护板4通过焊接等方式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镍带31的另一侧叠置于铝带32,镍带31的另一侧通过焊接等方式实现与铝带32的电性连接,镍带31与铝带32相互叠置的部分共同形成电芯极耳连接结构3,电芯极耳连接结构3具有埋入部和外露部,埋入部通过封顶21处的开口设于封顶21内,外露部设于封顶21外,埋入部和外露部之间包覆有极耳胶层33,即极耳胶层33设于封顶21因埋入所产生的开口处,极耳胶层33通过包覆对开口进行封口,将电芯2安装于电池底板12上,电池底板12上的加强筋121支撑保护板4,面盖11盖于电池底板12,保护板4的定位孔41与面盖11上的定位柱111相互配合,实现对保护板4的定位,从而固定保护板4,在面盖11与保护板4之间打上导热硅胶,从而形成抵顶于面盖11与保护板4之间的第一导热固定件5,在面盖11与电芯2之间打上导热硅胶,从而形成抵顶于面盖11与电芯2之间的第二导热固定件6,利用超声焊接固定面盖11和电池底板12,最后,在抗跌落的电池100面盖11上贴上贴标层7。

由于设置有第一导热固定件5和第二导热固定件6,第二导热固定件6抵顶于面盖11与电芯2之间,第二导热固定件6不仅能够有效散热,而且能够通过填满面盖11与电芯2之间的缝隙来避免电芯2的晃动,这样即使电池跌落,也能够有效避免摔伤电芯2和拉扯到保护板4与电芯2之间的电芯极耳连接结构3,使得电芯极耳连接结构3断裂或者脱落,以达到减少电池出现接触不良和无反应等现象;与此同时,电池底板12向保护板4延伸形成用于承载保护板4的加强筋121,面盖11设有定位柱111,保护板4开设有与定位柱111配合的定位孔41,从而对保护板4实现良好的定位;另外,由于设置有第一导热固定件5,第一导热固定件5抵顶于面盖11与保护板4之间,第一导热固定件5能够对进一步地对保护板4进行固定,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因保护板4的晃动而拉扯到保护板4与电芯2之间的电芯极耳连接结构3,使得电芯极耳连接结构3断裂或者脱落,以达到减少电池出现接触不良和无反应等现象。本实用新型的抗跌落的电池100具有连接稳定高和抗跌落性强等优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