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和电动切换式双终端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0259发布日期:2020-05-20 01:5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和电动切换式双终端转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手动和电动切换式双终端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双终端转换开关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终端电器,主要通过人工或自动化设备驱动电动操作机构来控制双电源供电设备中的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以开启或关闭常用、备用电源,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生产的连续性。目前大多数的双终端转换开关的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操作不方便,不能实现手动状态和电动状态的切换,不便于对双电源供电设备进行控制;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手动和电动能够切换的双终端转换开关,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手动和电动能够切换的双终端转换开关的手动结构与电动结构是分体式结构,在不使用手动结构时,需要对手动结构进行保管,在进行手动状态和电动状态时,需要增设额外的按钮和部件方能实现手动和电动的切换,手动状态和电动状态的切换不方便,操作繁琐。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手动控制和电动控制整合在一起,手动和电动的切换方便、快捷,简化了操作的流程,提高了操作的效率的手动和电动切换式双终端转换开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动和电动切换式双终端转换开关,其包括底座、滑动设置于底座的左拨片、滑动设置于底座的右拨片以及用于驱动左拨片和右拨片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装设于底座的转动驱动器、转动设置于底座的凸轮盘、装设于凸轮盘并用于驱动左拨片移动的左驱动组件、装设于凸轮盘并用于驱动右拨片移动的右驱动组件、装设于底座并与转动驱动器电连接的控制单元、升降设置于转动驱动器的输出轴并用于启闭控制单元的启动件及装设于转动驱动器的输出轴并用于驱动启动件升降的操控组件,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转动驱动器启闭,所述转动驱动器的输出轴用于驱动操控组件与凸轮盘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左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左驱动块和第二左驱动块,所述右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右驱动块和第二右驱动块,第一左驱动块和第二左驱动块分别位于左拨片的两侧,第一右驱动块和第二右驱动块分别位于右拨片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盘包括圆弧部、椭圆部和两个过渡部,圆弧部的一端经由一个过渡部与椭圆部的一端连接,圆弧部的另一端经由另一个过渡部与椭圆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左驱动块和第一右驱动块设置于圆弧部并关于圆弧部的水平中心线a对称设置,第二左驱动块和第二右驱动块设置于椭圆部并关于椭圆部的水平中心线b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左拨片靠近右拨片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设第一左驱动块的左滑槽及用于与第二左驱动块抵触的左抵触面;所述右拨片靠近左拨片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设第一右驱动块的右滑槽及用于与第二右驱动块抵触的右抵触面。

进一步地,所述操控组件包括设置于凸轮盘与启动件之间的弹性件及转动设置于转动驱动器的输出轴的手柄,所述手柄用于驱动启动件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包括转动设置于转动驱动器的输出轴的转板及连接于转板的下压件;当转板处于竖直状态时,下压件抵触启动件下移;当转板处于水平状态时,下压件释放启动件,弹性件驱动启动件上移。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驱动器的输出轴装设有端盖,所述转板转动连接于端盖,所述端盖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供下压件转动且容设下压件的避让腔,所述端盖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容设转板的容置腔,所述避让腔与容置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转板设置有锁止孔,所述锁止孔可拆卸地装设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用于锁止转板处于竖直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限位卡爪及若干个第二限位卡爪,若干个第二限位卡爪围绕凸轮盘的四周设置,所述凸轮盘设置有圆弧状的转槽,所述第一限位卡爪经由转槽突伸出凸轮盘外。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装设有左电源和右电源,所述左电源和右电源分别设置有左开关和右开关,所述左拨片远离右拨片的一端与左开关连接,所述右拨片远离左拨片的一端与右开关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且紧凑,不但能够对双电源或双终端的启闭进行转换控制,还将手动控制和电动控制整合在一起,使得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而选择手动控制或电动控制,手动和电动的切换方便、快捷,不需要增设额外的按钮和部件,简化了操作的流程,提高了操作的效率,且手动状态和电动状态彼此互锁,避免了操作的风险,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外壳后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外壳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端盖和手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凸轮盘、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左拨片;21、左滑槽;22、左抵触面;23、左导斜面;3、右拨片;31、右滑槽;32、右抵触面;33、右导斜面;41、转动驱动器;42、凸轮盘;421、圆弧部;422、椭圆部;423、过渡部;424、第二非圆孔;425、转槽;43、左驱动组件;431、第一左驱动块;432、第二左驱动块;441、第一右驱动块;442、第二右驱动块;45、控制单元;46、输出轴;47、启动件;471、通孔;481、弹性件;482、手柄;483、转板;484、下压件;485、开口槽;486、锁止孔;5、左电源;51、右电源;6、端盖;61、避让腔;62、容置腔;63、中心圆柱;64、第一非圆孔;65、避让槽;7、螺栓;8、锁止件;81、外壳;9、第一限位卡爪;91、第二限位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动和电动切换式双终端转换开关,其包括底座1、滑动设置于底座1的左拨片2、滑动设置于底座1的右拨片3以及用于驱动左拨片2和右拨片3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装设于底座1的转动驱动器41、转动设置于底座1的凸轮盘42、装设于凸轮盘42并用于驱动左拨片2移动的左驱动组件43、装设于凸轮盘42并用于驱动右拨片3移动的右驱动组件、装设于底座1并与转动驱动器41电连接的控制单元45、升降设置于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并用于启闭控制单元45的启动件47及装设于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并用于驱动启动件47升降的操控组件,所述控制单元45用于控制转动驱动器41启闭,所述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用于驱动操控组件与凸轮盘42同步转动;具体地,所述底座1装设有左电源5和右电源51,所述左电源5和右电源51分别设置有左开关和右开关,所述左拨片2远离右拨片3的一端与左开关连接,所述右拨片3远离左拨片2的一端与右开关连接,控制单元45与外部设备电连接;优选地,所述转动驱动器41为电机。

实际应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装设于双电源供电设备中,左电源5和右电源51均用于对双电源供电设备供电,假设左电源5为常用电源,右电源51为备用电源。当操控组件驱动启动件47上升时,上升的启动件47使得控制单元45启动,启动的控制单元45使得转动驱动器41通电,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处于电动状态。当需要使用左电源5向双电源供电设备供电时,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转动,转动的输出轴46带动凸轮盘42和操控组件同步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的凸轮盘42带动左驱动组件43和右驱动组件同步绕凸轮盘42的中心轴线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的左驱动组件43抵触左拨片2向前移动,向前移动的左拨片2带动左电源5的左开关向前摆动,使得左开关处于启动状态,从而使得左电源5处于启动状态,左电源5向双电源供电设备供电;同时,逆时针转动的右驱动组件抵触右拨片3向后移动,向后移动的右拨片3带动右电源51的右开关向后摆动,使得右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从而使得右电源51处于关闭的状态,右电源51停止向双电源供电设备供电;反向操作,则左电源5处于关闭状态,右电源51处于启动状态。当操控组件驱动启动件47下降时,下降的启动件47使得控制单元45关闭,关闭的控制单元45使得转动驱动器41断电,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处于手动状态。当需要使用左电源5向双电源供电设备供电时,人工逆时针转动操控组件,逆时针转动的操控组件带动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的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带动凸轮盘42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的凸轮盘42带动左驱动组件43和右驱动组件同步绕凸轮盘42的中心轴线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的左驱动组件43抵触左拨片2前移,前移的左拨片2带动左电源5的左开关向前摆动,使得左开关处于启动状态,从而使得左电源5处于启动状态,左电源5向双电源供电设备供电;同时,逆时针转动的右驱动组件抵触右拨片3后移,后移的右拨片3带动右电源51的右开关向后摆动,使得右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从而使得右电源51处于关闭的状态,右电源51停止向双电源供电设备供电;反向操作,则左电源5处于关闭状态,右电源51处于启动状态。

相较于现有的转换开关需要增设额外的按钮和部件方能实现手动和电动的切换,且还需要对额外的部件进行保管,操作起来繁琐,结构复杂、体积大,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且紧凑,不但能够对双电源或双终端的启闭进行转换控制,还将手动控制和电动控制整合在一起,使得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而选择手动控制或电动控制,手动和电动的切换方便、快捷,不需要增设额外的按钮和部件,简化了操作的流程,提高了操作的效率,且手动状态和电动状态彼此互锁,避免了操作的风险,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驱动组件43包括第一左驱动块431和第二左驱动块432,所述右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右驱动块441和第二右驱动块442,第一左驱动块431和第二左驱动块432分别位于左拨片2的两侧,第一右驱动块441和第二右驱动块442分别位于右拨片3的两侧。

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启动左电源5时,逆时针转动的凸轮盘42带动左驱动组件43和右驱动组件同步绕凸轮盘42的中心轴线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左驱动块432远离左拨片2转动,第一左驱动块431抵触左拨片2的一侧并带动左拨片2前移,直至前移的左拨片2将左电源5的左开关向前摆动,使得左电源5启动;同时,第一右驱动块441远离右拨片3转动,第二右驱动块442抵触右拨片3的一侧并带动右拨片3后移,直至后移的右拨片3将右电源51的右开关向后摆动,使得右电源51关闭。反向操作,则能够启动右电源51。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轮盘42包括圆弧部421、椭圆部422和两个过渡部423,圆弧部421的一端经由一个过渡部423与椭圆部422的一端连接,圆弧部421的另一端经由另一个过渡部423与椭圆部42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左驱动块431和第一右驱动块441设置于圆弧部421并关于圆弧部421的水平中心线a对称设置,第二左驱动块432和第二右驱动块442设置于椭圆部422并关于椭圆部422的水平中心线b对称设置;具体地,所述水平中心线a与水平中心线b共线设置,且凸轮盘42为左右对称结构。该结构设计的凸轮盘42使得左驱动组件43和右驱动组件分别驱动左拨片2和右拨片3移动的同步性好,能够准确地对左电源5和右电源51进行切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拨片2靠近右拨片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设第一左驱动块431的左滑槽21及用于与第二左驱动块432抵触的左抵触面22;所述右拨片3靠近左拨片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设第一右驱动块441的右滑槽31及用于与第二右驱动块442抵触的右抵触面32。

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启动左电源5时,逆时针转动的凸轮盘42带动左驱动组件43和右驱动组件同步绕凸轮盘42的中心轴线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左驱动块432远离左抵触面22转动,第一左驱动块431转动至左滑槽21内,并抵触左滑槽21的内壁,从而推动左拨片2前移,直至前移的左拨片2将左电源5的左开关向前摆动,使得左电源5启动;同时,第一右驱动块441远离右滑槽31转动,第二右驱动块442抵触右拨片3的右抵触面32并推动右拨片3后移,直至后移的右拨片3将右电源51的右开关向后摆动,使得右电源51关闭。反向操作,则能够启动右电源51。反之,则第一左驱动块431远离左滑槽21转动,第二左驱动块432抵触左抵触面22并推动左拨片2后移,第一右驱动块441转动至右滑槽31内并抵触右滑槽31的内壁,从而推动右拨片3前移,第二右驱动块442远离右抵触面32转动。通过增设左滑槽21、左抵触面22、右滑槽31和右抵触面32,提高了左驱动组件43驱动左拨片2移动、右驱动组件驱动右拨片3移动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第一左驱动块431、第二左驱动块432、第一右驱动块441和第二右驱动块442均呈圆柱状,所述左滑槽21靠近第一左驱动块431的一侧壁设置有左导斜面23,所述左导斜面23与左滑槽21连通,当第一左驱动块431逆时针转动时,第一左驱动块431沿着左导斜面23进入至左滑槽21内,便于第一左驱动块431带动左拨片2移动;所述右滑槽31靠近第一右驱动块441的一侧壁设置有右导斜面33,所述右导斜面33与右滑槽31连通,当第一右驱动块441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右驱动块441沿着右导斜面33进入至右滑槽31内,便于第一右驱动块441带动右拨片3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操控组件包括设置于凸轮盘42与启动件47之间的弹性件481及转动设置于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的手柄482,所述手柄482用于驱动启动件47升降。

当手柄482处于水平状态时,弹性件481的弹性力使得启动件47处于最高位,启动件47触发控制单元45启动,使得转动驱动器41通电,本实用新型处于电动状态;当需要将本实用新型切换成手动状态时,只需转动手柄482,使得手柄482处于竖直状态,手柄482的底端下压启动件47,使得启动件47压缩弹性件481并下降,直至启动件47处于最低位,启动件47触发控制单元45关闭,使得转动驱动器41断电,本实用新型处于手动状态。当需要将本实用新型重新切换成电动状态时,只需反向转动手柄482,使得手柄482处于水平状态,手柄482的底端释放对启动件47的下压力,启动件47在弹性件481的回弹力作用下上升,直至启动件47处于最高位,启动件47触发控制单元45起到,使得转动驱动器41通电,本实用新型处于电动状态。该结构设计的操控组件使得手动状态和电动状态的切换方便、快捷。

具体地,所述弹性件481为弹簧,弹簧的结构简单,拆装和维护方便,成本低,弹性好,使用寿命长;所述弹簧套设于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外,输出轴46对弹簧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避免弹簧受压弯曲或倾斜,保证了弹簧能够正常工作;所述启动件47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弹簧的一端插装于固定孔内,弹簧的另一端抵触凸轮盘42,固定孔对弹簧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对弹簧进行组装,提高了弹簧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482包括转动设置于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的转板483及连接于转板483的下压件484,所述转板483与下压件484共面设置;当转板483处于竖直状态时,下压件484抵触启动件47下移,使得本实用新型处于手动状态;当转板483处于水平状态时,下压件484释放对启动件47的下压力,弹性件481驱动启动件47上移,使得本实用新型处于电动状态。通过操作员转动转板483即可实现手动状态和电动状态的切换,切换方便、快捷,切换效率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装设有呈圆柱状的端盖6,端盖6能够与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同步转动,所述转板483转动连接于端盖6的顶部,所述端盖6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供下压件484转动且容设下压件484的避让腔61,避让腔61位下压件484的转动提供空间,当下压件484处于水平状态时,下压件484容设于避让腔61内,使得下压件484与端盖6的结构紧凑,缩小了本实用新型的体积;所述端盖6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容设转板483的容置腔62,所述避让腔61与容置腔62连通,所述容置腔62和转板483均呈半圆状,当转板483处于水平状态时,转板483容置于容置腔62内,转板483与端盖6的顶面平齐,使得转板483与端盖6的结构紧凑,缩小了本实用新型的体积,且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美观。

具体地,所述端盖6、启动件47和凸轮盘42同轴设置,以便于端盖6、凸轮盘42和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同步转动,所述容置腔62的侧壁凹设有与容置腔62连通的避让槽65,通过增设避让槽65,避让槽65为操作员的手指提高空间,便于操作员将水平状态的转板483转动成竖直状态。

具体地,所述下压件48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压件484平行且间隔设置,转板483的中部凹设有开口槽485,所述开口槽485呈圆弧状,两个下压件484分别自开口槽485的两侧壁向外延伸,开口槽485与两个下压件484围设成u型槽,所述容置腔62的底壁向上凸设有中心圆柱63,所述中心圆柱63位于端盖6的中心位置,所述转板483经由转轴与中心圆柱6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与中心圆柱63的中心轴线垂直设置,所述中心圆柱63位于u型槽内,所述u型槽为转板483和两个下压件484的转动提供转动空间。该结构设计,不但使得手柄482和端盖6之间的结构紧凑,便于手柄482与端盖6进行拆装和维护,便于手柄482驱动启动件47升降,便于操作员对手动状态和电动状态进行切换,还通过两个下压件484分别抵触启动件47的不同部位,使得启动件47的受力均匀,提高了手柄482驱动启动件47下移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为非圆轴,所述中心圆柱63设置有与非圆轴配合的第一非圆孔64,当非圆柱插装于第一非圆孔64内后,再通过螺栓7将端盖6锁紧在非圆轴上。通过第一非圆孔64与非圆轴配合,保证了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与端盖6同步转动,避免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与端盖6之间相对转动,再通过螺栓7将端盖6锁紧在非圆轴上,使得端盖6与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的连接稳固,避免在转动的过程中端盖6脱离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

具体地,所述凸轮盘42的中部设置有与非圆轴配合的第二非圆孔424,所述非圆轴贯穿第二非圆孔424;通过第二非圆孔424与非圆轴配合,避免凸轮盘42与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之间相对转动,保证了凸轮盘42与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同步转动,进而保证了端盖6、凸轮盘42与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能够同步转动。

具体地,所述启动件47设置有供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贯穿的通孔471,所述通孔471的孔径大于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的轴径,使得启动件47不会跟随转动驱动器41的输出轴46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板483设置有锁止孔486,所述锁止孔486可拆卸地装设有锁止件8,所述锁止件8用于锁止转板483处于竖直状态。当转板483处于竖直状态时,本实用新型处于手动状态,为了保持手动状态,避免误操作而将手动状态切换成电动状态,操作员可通过将锁止件8锁紧在锁止孔486内,使得转板483无法发生转动,从而实现对转板483进行锁止,保证本实用新型能够持续处于手动状态,避免了操作风险,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能。

具体地,所述锁止件8为挂锁,挂锁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而且锁止效果明显。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设置有第一限位卡爪9及若干个第二限位卡爪91,若干个第二限位卡爪91围绕凸轮盘42的四周设置,第二限位卡爪91不但能够将凸轮盘42限位于底座1上,避免凸轮盘42在转动时发生震动,还能够对凸轮盘42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保证了凸轮盘42转动角度的范围;所述凸轮盘42设置有圆弧状的转槽425,所述第一限位卡爪9经由转槽425突伸出凸轮盘42外。转槽425的槽长为凸轮盘42转动的范围,通过第一限位卡爪9分别与转槽425两端的内壁进行抵触,以对凸轮盘42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而且第一限位卡爪9也能够将凸轮盘42限位于底座1上,保证了凸轮盘42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底座1装设有外壳81,所述外壳81将手动和电动切换式双终端转换开关的内部结构包覆,所述外壳81设置有转孔,所述端盖6转动设置于转孔内,所述端盖6的顶面和转板483显露于外壳81且与外壳81的顶面平齐。外壳81对手动和电动切换式双终端转换开关的内部结构进行保护。

具体地,所述控制单元45为微动开关。

优选地,转板483处于水平状态时,转板483的上表面设置有电动操作标识,该电动操作标识可以为字体或符号等,当转板483处于水平状态时,该电动操作标识显露于表面,该电动操作标识用于供操作员辨别,使得操作员知道本实用新型目前处于电动控制状态;容置腔62的底壁设置有手动操作标识,该手动操作标识可以为字体或符号等,当转板483处于竖直状态时,该手动操作标识显露于表面,该手动操作标识用于供操作员辨别,使得操作员知道本实用新型目前处于手动控制状态。

当然,所述左电源5和右电源51可以替换为两个终端产品。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