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9898发布日期:2020-06-20 15:17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联网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物联网用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物联网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一种既有手动开关作用,又能自动进行失压、欠压、过载、和短路保护的电器,它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而且在分断故障电流后一般不需要变更零部件,目前,传统断路器采用的是2p加n的模式,体积大,安装受限,且2p断路器无法实现电动机自动控制,同时,不具备对断路器进行安全保护措施,局限性较大,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断路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联网断路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上端中央位置活动连接有手柄,且手柄一侧中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壳体内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所述第一连接杆底端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有静触头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且电机前端通过凸轮轴转动连接有转板,并与第二连接杆上端接触连接,所述壳体内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灭弧栅,所述灭弧栅一侧设置有脱扣板,且脱扣板一侧上部连接有凸轮座,并与转板一侧下部接触连接,所述脱扣板一侧通过双金属片支座连接有双金属片,且双金属片内侧固定连接有弹簧,并与转板一侧上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正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一组接线端子,且壳体一侧接线端子中部电性连接有静触头。

优选的,所述手柄通过正表面下部设置的手柄块与第一连接杆连接,且手柄上端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手柄盖。

优选的,所述手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柄复位弹簧,且手柄活动连接于下方壳体内上端设置的底板正表面上端。

优选的,所述手柄另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片,且复位弹片另一端与静触头连接杆一侧上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灭弧栅通过壳体内底端中央位置设置的连接板与壳体连接,且灭弧栅通过一侧上部设置的连接器与双金属片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断路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脱扣板、凸轮座和双金属片,具有在断路器在合闸状态下,遇到短路或者电压过高的情况,实时对断路器进行安全防护的效果,解决了不具备对断路器进行实时保护的问题,在壳体内部一侧通过脱扣板连接有凸轮座,并与转板一侧接触连接,在脱扣板一侧通过双金属片支座练连接有双金属片,同时,在双金属片支座一端通过弹簧与转板连接,在断路器合闸状态下,遇到短路或者电压过高的情况,在电磁感应作用下,双金属片对脱扣板进行吸合,此时,脱扣板向双金属片位置移动,并对弹簧施加力的作用,弹簧受力压缩对转板施加向上力的作用,使得凸轮座与转板之间分离,此时,转板不受控制,在复位弹片的作用下,静触头连接杆回弹,实现与静触头之间的分离,进而实现对断路器的安全防护作业。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感器、电机、转板、第二连接杆、静触头连接杆和复位弹片,具有实现对断路器进行自动开合的效果,解决了断路器不具备自动开合的问题,通过壳体中部上端一次设置有的电机由凸轮轴带动转板进行转动,在电机带动转板进行转动的过程中,转板一端与第二连接杆进行接触连接,对第二连接杆施加逆时针的旋转,使得第二连接杆带动静触头连接杆与静触头之间完成触点闭合,并在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变化时,停止电机转动,当电机收到跳闸指令,电机继续转动,直至静触头连接杆与静触头之间断开连接,静触头连接杆在复位弹片的弹力作用下回弹,从而使触点脱开,实现对断路器的自动开合作业,方便了使用,且由电机进行自动控制,避免安装过多手动结构,大大的降低了断路器尺寸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手柄;2、手柄块;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转板;6、凸轮座;7、凸轮轴;8、双金属片;9、双金属片支座;10、脱扣板;11、弹簧;12、连接器;13、壳体;14、接线端子;15、连接板;16、灭弧栅;17、静触头;18、底板;19、手柄复位弹簧;20、传感器;21、手柄盖;22、静触头连接杆;23、复位弹片;2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物联网断路器,包括壳体13,壳体13内上端中央位置活动连接有手柄1,且手柄1一侧中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壳体13内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传感器20,传感器20型号为zzbj9,属于现有技术,通过设置的壳体13对手柄1进行结构的连接,并由设置的手柄1对第一连接杆3进行结构连接,实现对断路器进行手动的开合作业,且由设置的传感器20对断路器内部电信号的检测,便于实现对断路器的自动断开,第一连接杆3底端通过第二连接杆4连接有静触头连接杆22,通过设置的静触头连接杆22与静触头17之间的开合作业,实现断路器之间的开合作业,第二连接杆4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24,且电机24前端通过凸轮轴7转动连接有转板5,并与第二连接杆4上端接触连接,通过电机24由凸轮轴7带动转板5进行转动,在转板5持续转动的过程中,转板5一端与第二连接杆4一端接触连接,使得第二连接杆4进行逆时针的旋转,实现对断路器进行自动开启作业,壳体13内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灭弧栅16,灭弧栅16一侧设置有脱扣板10,且脱扣板10一侧上部连接有凸轮座6,并与转板5一侧下部接触连接,由设置的灭弧栅16对断路器内部产生的电弧进行熄灭,并由设置的脱扣板10对凸轮座6进行结构连接,用以对断路器进行开启时转板5的结构定位,脱扣板10一侧通过双金属片支座9连接有双金属片8,且双金属片8内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1,并与转板5一侧上端连接,由设置的双金属片支座9对双金属片8进行结构连接,并在断路器合闸状态下,遇到短路或者电压过高的情况,在电磁感应作用下,双金属片8对脱扣板10进行吸合,并在复位弹片23的作用下,静触头连接杆22回弹,实现与静触头17之间的分离,对断路器进行安全防护作业。

进一步,壳体13正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一组接线端子14,且壳体13一侧接线端子14中部电性连接有静触头17,由设置的接线端子14对断路器与外界电力设备进行接线作用,并通过设置的静触头17与静触头连接杆22之间的连接与否,实现断路器的开合作用。

进一步,手柄1通过正表面下部设置的手柄块2与第一连接杆3连接,且手柄1上端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手柄盖21,通过设置的手柄块2,在对手柄1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手柄块2对第二连接杆4进行转动,并通过设置的手柄盖21对手柄1进行上端的防护作用,以及便于对手柄1进行把控。

进一步,手柄1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柄复位弹簧19,且手柄1活动连接于下方壳体13内上端设置的底板18正表面上端,通过设置的手柄复位弹簧19,便于对手柄1进行复位作用,实现手动对断路器的开合作业,同时,对底板18在壳体13内部的设置位置进行解释说明,并由设置的底板18对手柄1进行结构的活动连接。

进一步,手柄1另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片23,且复位弹片23另一端与静触头连接杆22一侧上部连接,由设置的静触头连接杆22对复位弹片23进行结构的连接,并在复位弹片23的作用下,实现静触头连接杆22与静触头17之间的连接与否,进而实现对断路器的开合作业。

进一步,灭弧栅16通过壳体13内底端中央位置设置的连接板15与壳体13连接,且灭弧栅16通过一侧上部设置的连接器12与双金属片8连接,由设置的连接板15对灭弧栅16进行在壳体13内底端中央位置的结构连接,并通过设置的连接器12对灭弧栅16进行与双金属片8之间的结构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连接线对外界电力设备与断路器进行电性连接,人体通过手柄盖21对手柄1施加力的作用,使得手柄1正表面设置的手柄块2对第一连接杆3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第一连接杆3通过第二连接杆4对静触头连接杆22进行与静触头17之间进行连接,或由电机24通过凸轮轴7带动转板5进行转动,使得转板5对第二连接杆4进行逆时针的转动,对静触头连接杆22与静触头17之间进行连接,断路器接电使得设备通电正常使用,在断路器合闸状态下,遇到短路或者电压过高的情况,在电磁感应作用下,双金属片8对脱扣板10进行吸合,此时,脱扣板10向双金属片8位置移动,并对弹簧11施加力的作用,弹簧11受力压缩对转板5施加向上力的作用,使得凸轮座6与转板5之间分离,此时,转板5不受控制,在复位弹片23的作用下,静触头连接杆22回弹,实现与静触头17之间的分离,或手动对手柄1施加力的作用,由手柄复位弹簧19以及复位弹片23的作用下,进行断路器的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