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翻转静触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9981发布日期:2020-08-07 18:0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翻转静触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低压断路器,具体涉及一种可翻转静触头。



背景技术:

在短路分断时,限流技术已在低压断路器领域被广泛应用,从原理上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通过增加断路器内部电阻进行限流,第二类是利用断路器内部的电动斥力进行限流。目前,第一类主要用在额定电流较小的断路器上,而第二类方式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在塑壳断路器中,采用可翻转静触头就是利用断路器内部电动斥力进行限流最为常用的一种技术。但现有的可翻转静触头存在以下弊端:其一,结构较为复杂,不仅在断路器内部占用较多的空间,而且不利于装配;其二,由于可翻转静触头与动触头平行导体间的有效长度偏短,在相同短路电流下所产生的电动斥力较小,限流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可翻转静触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翻转静触头,包括罩壳和联接板,所述罩壳内设置有安装静触头的支架,所述联接板与静触头软连接,所述支架设有安装静触头并为静触头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的安装槽,安装槽设有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与静触头转动连接,静触头设有触点的一端可转动伸出安装槽外,第二连接结构安装有用于为静触头提供复位力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对应静触头的中部。

进一步,所述安装槽为两端敞开的u形槽状的安装槽,安装槽两侧的槽壁端部向外弯折形成用于安装于罩壳的安装结构,安装槽中部的两个侧壁对称设有作为作为安装静触头的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与静触头远离触点的一端轴孔连接;安装槽中部的两个侧壁向槽内形成对称的凸起结构作为安装弹性件的第二连接结构。

进一步,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支架包括一个t形板,t形板由两个直线连接的水平短臂,和一个与两个水平短臂连接处垂直连接的竖直长臂构成,所述t形板的竖直长臂两侧对称设有第一侧壁,t形板的两个水平短臂的端部对称设有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在t形板上共同围成安装槽,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均作为安装槽两侧的槽壁;所述第一侧壁的边缘向外弯折形成作为第一安装结构的凸起,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侧壁的中部设有敞口向上的开口,所述开口一侧的侧壁边缘向外弯折形成作为第二安装结构,开口另一侧的侧壁对称向内弯折形成第二连接结构。

进一步,所述t形板的两个水平短臂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安装支架的螺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壁与t形板的长臂连接处设有缺口使t形板长臂的端部边缘凸出形成止动凸起,静触头远离触点的一端设有与止动凸起配合的止动面,止动面的两侧设有用于与联接板软连接的连接面。

进一步,所述静触头一端设有转动连接的穿孔,另一端设有触点,并在靠近触点的一端设有能产生灭弧气体的反射板。

进一步,所述罩壳呈直角三角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罩壳侧板,所述支架位于罩壳的一个直边,静触头转动安装在支架上且倾斜的与罩壳的一个斜边对应,罩壳的另一个直边上安装有灭弧室,联接板从设有灭弧室的直边处伸入,所述罩壳侧板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安装结构、第二安装结构相配合的第一装配槽、第二装配槽。

进一步,所述直角三角形的罩壳的直角处设有限位联接板的连接卡槽;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用于安装连接轴的安装孔,在静触头上相应的配合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轴的穿孔,所述罩壳侧板的侧壁上还设有与连接轴配合连接的连接凹槽;

所述灭弧室内层叠设置有多个灭弧栅片,所述灭弧栅片靠近静触头的转轴一侧设有避让动触头运动的避让缺口,所述罩壳斜边上靠近静触头转轴一端密封,斜边上靠近灭弧栅片一端设有避让动触头运动的罩壳缺口。

进一步,所述联接板设置于支架下方且在靠近静触头设有触点一端的一侧设有与安装槽对应衔接的避让槽;所述联接板整体呈z形,其中部设有敞口朝向静触头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安装槽相对应且避让槽的两个槽壁对称的位于支架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具有两个弹性臂的扭簧,扭簧中部的两端套装于第二连接结构,扭簧的一个弹性臂抵靠于支架上,另一个弹性臂抵靠于静触头。

进一步,联接板与静触头整体成v字形,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闭合时,动触头、静触头和联接板成z字形。

本发明的一种可翻转静触头,相比将为静触头提供复位力的弹性件与静触头同轴的安装方式,弹性件单独安装于支架的安装方式操作更为简单;同时,静触头的一端穿出安装槽外,相比传统的可翻转静触头,本发明的静触头的长度可以不受安装槽长度的限制且提供复位力的弹性件作用于静触头的中部,静触头从转动安装的部位到触点的距离较大,表示静触头平行导体之间的有效长度较大,在相同的短路电流下,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电动斥力较大,断路器的限流效果较好。

此外,用于安装静触头、弹性件的支架,在其侧壁上向内弯折形成第一连接结构,向外弯折形成第二连接结构,同时在支架上设有与罩壳连接的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充分利用相关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在装配时不会占用过多断路器内部的空间。所述支架采用t形结构,其两个短臂与弹性件配合设置,使静触头在运动过程在支架内部获得较多的空间,进一步节省了静触头在断路器内部所占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可翻转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可翻转静触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可翻转静触头的支架、静触头和联接板的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可翻转静触头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可翻转静触头的静触头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可翻转静触头的罩壳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可翻转静触头在断路器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可翻转静触头与动触头配合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可翻转静触头的弹性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9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可翻转静触头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一种可翻转静触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一种可翻转静触头,包括罩壳1和联接板2,所述罩壳1内设置有安装静触头4的支架3,所述联接板2与静触头4软连接,所述支架3设有安装静触头4并为静触头4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的安装槽31,安装槽31设有第一连接结构34和第二连接结构37,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4用于与静触头4转动连接,静触头4设有触点41的一端可转动伸出安装槽31外,第二连接结构37安装有用于为静触头4提供复位力的弹性件5,所述弹性件5对应静触头4的中部。

本发明的一种可翻转静触头,相比将为静触头4提供复位力的弹性件5与静触头4同轴的安装方式,弹性件5单独安装于支架3的安装方式操作更为简单;同时,静触头4的一端穿出安装槽31外,相比传统的可翻转静触头,本发明的静触头4的长度可以不受安装槽31长度的限制且提供复位力的弹性件5作用于静触头4的中部,静触头4从转动安装的部位到触点41的距离较大,表示静触头4平行导体之间的有效长度较大,在相同的短路电流下,动触头与静触头4之间的电动斥力较大,断路器的限流效果较好。

如图1-3所示,一种可翻转静触头包括罩壳1和联接板2,所述罩壳1内设置有安装静触头4的支架3,所述联接板2与静触头4软连接,所述支架3设有安装静触头4并为静触头4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的安装槽31,安装槽31的两端设有用于安装于罩壳1上的安装结构,安装槽31设有第一连接结构34和第二连接结构37,所述第一连接结构34用于与静触头4转动连接,静触头4设有触点41的一端可转动伸出安装槽31外,第二连接结构37安装有用于为静触头4提供复位力的弹性件5,所述弹性件5对应静触头4的中部;联接板2设置于靠近静触头4设有触点41的一端,联接板2设置于支架3下方,并且在联接板2靠近触点41一侧设有避让静触头4运动的避让槽21,所述避让槽21与安装槽31相对应衔接;优选将所述联接板2设置为整体呈z形,其中部设有敞口朝向静触头4的避让槽21,所述避让槽21与安装槽31相对应且避让槽21的两个槽壁对称的位于支架3的下方。由于静触头4的转动连接部与静触头4的触点41之间的长度表示可翻转静触头平行导体之间的有效长度,该长度越大,在相同的短路的电流下,动触头与静触头4之间的电动斥力越大,断路器的限流效果也越好,在z形的联动板2上设置用于避让静触头4的避让槽21,使静触头4靠近联动板2的一端运动不受限制,延长了静触头4的运动空间,可以进一步延长可翻转静触头平行导体之间的有效长度,利于增加动触头与静触头4之间的电动斥力,提高断路器的限流效果。

优选在支架3上形成的整体呈u形槽状的安装槽31,安装槽31的两端敞开且安装槽31的两侧槽壁的端部向外弯折形成用于安装于罩壳1的安装结构,在安装槽31中部的两侧槽壁上设有第一连接结构34,第一连接结构34用于与静触头4远离触点41的一端转动连接,优选采用轴孔连接,第一连接结构34为用于安装连接轴6的安装孔,同理,在静触头4上相应的配合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轴6的穿孔42,当然其他形式的第一连接结构34能使静触头4转动连接也可以应用,例如在静触头4上凸出设置类似转轴的凸起结构,第一连接结构34设置为安装孔,但这种结构在安装时不如单独设置连接轴6的方式简便;在安装槽31中部的两个侧壁对称设有向内的凸起结构作为第二连接结构37,第二连接结构37安装有为静触头4提供复位力的弹性件5,当然其他形式的第二连接结构37也是可以应用的。

如图3、4所示,安装结构优选的包括第一安装结构35和第二安装结构38,支架3包括一个t形板,t形板由两个直线连接的水平短臂,和一个与两个水平短臂的连接处垂直连接的竖直长臂构成,所述t形板的竖直长臂两侧对称设有第一侧壁32,t形板的两个水平短臂的端部对称设有第二侧壁33,第一侧壁32与第二侧壁33在t形板上共同围成安装槽31,所述第一侧壁32与第二侧壁33均作为安装槽31的两侧槽壁;第一侧壁32可以在整个长臂的两侧设置,也可以如图所示,仅在靠近长臂端部区域设置,既能节省所占空间又能实现安装作用;优选第一侧壁32的边缘向外弯折形成作为第一安装结构35的凸起,作为第一安装结构35的凸起为厚度与第一侧壁32厚度相同的矩形凸起;第一侧壁32上设有作为第一连接结构34的安装孔;第二侧壁33的中部设有敞口向上的开口36,所述开口36一侧的侧壁边缘向外弯折形成作为第二安装结构38的凸起,作为第二安装结构38的凸起为厚度与第二侧壁33厚度相同的矩形凸起,第二安装结构38与第一安装结构35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形状也不限于矩形,可以是梯形、圆形或多边形等形状,当然第一侧壁32与第二侧壁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如图所示设置为相同厚度;所述开口36另一侧的侧壁对称向内弯折形成第二连接结构37,当然第二安装结构38、第二连接结构37也可以是单独设置在第二侧壁33上的凸起结构,但这样会增加支架生产成本;优选的在t形板的两个水平短臂的连接处设有用于安装支架3的螺孔39,通过在螺孔39内安装螺钉将本发明安装于断路器的基座9上。

如图6所示,所述罩壳1呈近似直角三角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罩壳侧板,所述支架3位于罩壳1的一个直边,静触头4转动安装在支架3上且倾斜的与罩壳1的一个斜边对应,罩壳1的另一个直边上安装有灭弧室,联接板2从设有灭弧室的直边处伸入,所述罩壳侧板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安装结构35、第二安装结构38相配合的第一装配槽11、第二装配槽12,第二装配槽12可如图所示贯通罩壳1侧壁设置;罩壳1内还设有与连接轴6、联接板2配合连接的连接凹槽13、连接卡槽14,连接卡槽14设于直角三角形的罩壳1的直角处;所述灭弧室内层叠设置有多个灭弧栅片8,所述灭弧栅片8靠近静触头4的转轴一侧设有避让动触头运动的避让缺口,所述罩壳1斜边上靠近静触头转轴一端密封,斜边上靠近灭弧栅片8一端设有避让动触头运动的罩壳缺口。

如图3、4所示,优选在所述第一侧壁32与t形板的竖直长臂连接处设有缺口使t形板的竖直长臂的端部边缘凸出形成止动凸起3a,静触头4远离触点41的一端设有与止动凸起3a配合的止动面4a,静触头4远离触点41的一端向支架3方向弯折,在静触头4靠近止动凸起3a的侧壁作为止动面4a,当静触头4绕连接轴6转动至止动面4a与止动凸起3a接触时,静触头4的转动停止。具体的,在止动面4a的两侧设有用于与联接板2软连接的连接面4b,所述连接面4b由与止动面4a相邻的两个侧壁形成,连接面4b与用于软连接的铜排的一端连接,铜排的另一端与联接板2连接,当然其他软连接的元件也可以用于本发明。

如图3所示,在静触头4一端设有转动连接的穿孔42,另一端设有41,靠近触点41的一端设有反射板7,所述反射板7通过铆钉固定于静触头4,反射板7能产生灭弧气体,该气体与周围空气膨胀在狭窄的空间内产生对动触头的气体压力,实现快速分断和限流;此外,反射板7能够避免电弧烧坏静触头4的触点41。

具体的,所述弹性件5为具有两个弹性臂的扭簧,扭簧中部的两端套装于第二连接结构37,扭簧的一个弹性臂抵靠于支架3上,另一个弹性臂抵靠于静触头4。所述扭簧优选由两段扭簧组成,两段扭簧的两个外端分别抵靠t形支架3的短臂上的第二侧壁33,两段扭簧的两个内端之间留有空隙且两段扭簧各自的弹性臂跨过两段扭簧内端之间的空隙连接形成用于抵靠静触头4的弹性臂,如此在静触头4按压抵靠于静触头4上的弹性臂时,静触头4能够伸入两段扭簧之间的空隙内,这样使静触头4在支架3内部获得更多的运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静触头4在断路器中所占空间。两段扭簧的另外的弹性臂也可以跨过两者内端形成的空隙连接在一起共同抵靠在支架3上,当然也可以如图9所示单独设置并分别抵靠在支架3上。

如图2、7、8所示,所述罩壳1内还设有灭弧室,所述灭弧室内层叠设置有多个灭弧栅片8,所述灭弧栅片8靠近静触头4的一侧设有避让动触头运动的避让缺口,在图7、图8中,静触头4的触点41与动触头的触点闭合,安装后联接板2与静触头4整体成v字形,动触头与静触头4接触闭合时,动触头、静触头4和联接板2成z字形,以使动触头、静触头4接触导通后,能利用电动斥力使动静触头快速分离。

在装配本发明时,需要先将弹性件4安装于第二连接结构37上,再将静触头4安装在第一连接结构34上,必要时需要用手按压静触头4以确保穿孔42与支架3上作为第一连接结构34的安装孔对齐,连接轴6穿过穿孔42和第一连接结构34将静触头4与支架3栓接在一起,连接轴6的两端可卡入罩壳1上的连接凹槽13内。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