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传动装置及输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6499发布日期:2020-09-01 18:1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天线、传动装置及输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传动装置及输出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终端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移动蜂窝网络中站点的网络容量需求越来越大,同时要求不同站点之间甚至相同站点的不同扇区之间的干扰做到最小,即实现网络容量的最大化和干扰的最小化。要实现这一目的,通常采用调整站上天线波束下倾角的方式来实现。

在调整波束下倾角的两种方式机械下倾和电子下倾中,电子下倾优势明显,是当前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电下倾角的控制主要分内置和外置两大类,其中内置控制又是当前和未来的主流。

但是,传统的传动装置中用来驱动移相器的电机仍然与移相器传动机构一一对应,电机数量没有减少,且控制模块中驱动电路与电机数一样没有减少。如此,不仅多频天线的控制系统及传动系统的成本较高,且传动系统结构也相对复杂,天线的可靠性也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天线、传动装置及输出机构。该输出机构能够形成至少两个横向设置的输出端;该传动装置采用了上述输出机构能够将动力转换成横向动力进行输出,且输出动力的位置可调,实现为至少两个下倾角的调节提供动力,简化了传动系统;该天线采用了上述传动装置,简化了传动系统,且能够适应天线频段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多频天线的工作性能的可靠性。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输出机构,包括安装单元;至少两根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可转动安设于所述安装单元,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设有从动锥齿轮;及安装轴,所述安装轴固设于安装单元,且所述安装轴设有与所述输出轴一一对应的齿轮单元,所述齿轮单元包括主动锥齿轮及用于带动所述从动锥齿轮转动的从动直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及所述从动直齿轮均可转动安设于安装轴,所述主动锥齿轮能够带动对应的从动锥齿轮转动;所述至少两根输出轴沿所述安装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上述输出机构使用时,由于至少两根输出轴沿安装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形成动力转换的输出端,即可利用输出轴来输出动力间接驱动移相器的介质板移动。利用安装轴上安设齿轮单元,并利用从动直齿轮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并利用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的配合,使得从动直齿轮间接带动输出轴转动,且实现了旋转方向的切换,如此便于沿横向方向设置更多的输出轴,以满足天线频段增加的需要。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锥齿轮与对应的从动直齿轮固定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单元包括用于安设所述输出轴的安装板、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两侧的两个侧板,所述安装轴固设于两个侧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动直齿轮的轮齿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导入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入部相配合形成第一导入槽。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传动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输出机构,还包括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安设于所述安装单元;主动直齿轮,所述主动直齿轮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且所述主动直齿轮能够沿所述传动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主动直齿轮沿所述传动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该传动装置使用时,可只需利用两个动力源,实现多个不同位置上的动力输出。具体如下,至少两根输出轴沿安装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形成动力转换的输出端,即可利用输出轴来输出动力间接驱动移相器的介质板移动,利用安装轴上安设齿轮单元,并利用从动直齿轮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并利用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的配合,使得从动直齿轮间接带动输出轴转动。当需要调节某一天线的下倾角时,可以调节对应的移相器的介质板的位置,此时通过驱动单元驱动主动直齿轮移动,使得与对应的从动直齿轮相啮合,然后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间接带动从动直齿轮转动,可将对应的动力输出给对应的需要调节的移相器,为移相器介质板的移动提供动力。该传动装置采用了上述输出机构能够将动力转换成横向动力进行输出,且输出动力的位置可调,实现为至少两个下倾角的调节提供动力,简化了传动系统。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有驱动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转动装置还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部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直齿轮的轮齿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导入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导入部相配合形成第二导入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轴为两根,且每根所述安装轴对应设置有所述输出轴;所述主动直齿轮设置于两根所述安装轴之间,且能够与对应所述从动直齿轮相啮合。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传动装置。该天线采用了上述传动装置,简化了传动系统,且能够适应天线频段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多频天线的工作性能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隐藏了安装单元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隐藏了安装单元的输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输出机构;110、安装单元;120、输出轴;130、从动锥齿轮;140、安装轴;150、齿轮单元;152、主动锥齿轮;154、从动直齿轮;102、第一导入部;200、切换机构;210、传动轴;212、驱动部;220、主动直齿轮;第二导入部;230、驱动单元;232、丝杆;234、丝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天线的下倾角的调节,常依赖移相器来进行调节,且实际调节过程中是调节介质板在移相器内位置,即通过移动介质板来进行下倾角的调节。此时,就需要利用一些传动机构来实现介质板的移动;同时通过传动装置将电机、直线电机、气压缸等现有的动力设备的动力可以在不同位置上进行输出。

如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传动装置能实现两个动力源在不同位置的上进行动力输出,且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地增加输出端,应用于多频天线中,能够简化了传动系统,有利于天线小型化发展。

下面对本申请的传动装置进行介绍。

如图1至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传动装置,包括输出机构100及切换机构200。

输出机构100包括安装单元110、至少两根输出轴120、以及安装轴140;输出轴120可转动安设于安装单元110,输出轴120的一端设有从动锥齿轮130;安装轴140固设于安装单元110,且安装轴140设有与输出轴120一一对应的齿轮单元150,齿轮单元150包括主动锥齿轮152及用于带动从动锥齿轮130转动的从动直齿轮154,主动锥齿轮152及从动直齿轮154均可转动安设于安装轴140,主动锥齿轮152能够带动对应的从动锥齿轮130转动;至少两根输出轴120沿安装轴14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切换机构200包括传动轴210、主动直齿轮220及驱动单元230,传动轴210可转动安设于安装单元110;主动直齿轮220与传动轴210传动连接,且主动直齿轮220能够沿传动轴210的轴线方向移动;驱动单元230用于驱动主动直齿轮220沿传动轴21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该传动装置使用时,可只需利用两个动力源,实现多个不同位置上的动力输出。具体如下,至少两根输出轴120沿安装轴14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形成动力转换的输出端,即可利用输出轴120来输出动力间接驱动移相器的介质板移动,利用安装轴140上安设齿轮单元150,并利用从动直齿轮154带动主动锥齿轮152转动,并利用主动锥齿轮152与从动锥齿轮130的配合,使得从动直齿轮154间接带动输出轴120转动。当需要调节某一天线的下倾角时,可以调节对应的移相器的介质板的位置,此时通过驱动单元230驱动主动直齿轮220移动,使得与对应的从动直齿轮154相啮合,然后通过手动或电动的方式带动传动轴210转动,进而间接带动从动直齿轮154转动,可将对应的动力输出给对应的需要调节的移相器,为移相器介质板的移动提供动力。该传动装置采用了上述输出机构100能够将动力转换成横向位置上动力进行输出,且输出动力的位置可调,实现为至少两个下倾角的调节提供动力,简化了传动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单元230可为气压缸、液压缸或直线电机等能够直接提供伸缩动力的现有设备。

该驱动单元230也可为间接提供伸缩动力的结构,如具体到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30包括丝杆232、驱动丝杆232旋转的动力源、以及与丝杆232螺旋传动配合的丝母234,丝母234与传动轴210滑动连接,且丝母234能够带动主动直齿轮220沿传动轴21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亦或驱动单元230为柔性传动单元,柔性传动单元的柔性件(柔性件可为皮带、链条、履带等)能够带动主动直齿轮220沿传动轴21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单元110”可以是安装支架、安装座、安装壳等任意一种能够实现上述传动结构的安装的安装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齿轮与齿轮之间的配合关系,可以是直接的啮合传动,也可以是间接的啮合传动,即利用其他齿轮进行动力传递。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及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主动锥齿轮152与对应的从动直齿轮154固定传动连接。如此,可以直接实现主动锥齿轮152与从动直齿轮154同步同轴传动,减少传动误差积累,使得天线下倾角的调节更加精准,减少校准次数。

具体地,主动锥齿轮152与从动直齿轮154采用一体成型技术进行制造。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安装单元110包括用于安设输出轴120的安装板(未标注)、以及分别设置于安装板两侧的两个侧板(未标注),安装轴140固设于两个侧板之间。如此,利用安装单元110,将输出轴120与安装轴140集成一个整体,且安装轴140设置于两个侧板及安装板内,便于进行齿轮润滑及防护。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一实施例中,从动直齿轮154的轮齿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导入部102,相邻两个第一导入部102相配合形成第一导入槽。如此,利用第一导入部102形成第一导入槽(未标注),便于从动直齿轮154的轮齿导入主动直齿轮220的轮齿中,使得二者的啮合更加顺畅,切换更加流畅,可以避免卡死现象。

同理,一实施例中,主动直齿轮220的轮齿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导入部(未标注),相邻两个第二导入部相配合形成第二导入槽(未标注)。有利于从动直齿轮154的轮齿导入主动直齿轮220的轮齿中,使得二者的啮合更加顺畅,切换更加流畅,可以避免卡死现象。

上述导入部可为倒圆角结构或倒锥角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传动轴210的一端设有驱动部212。如此该驱动部212可以手动驱动或电动驱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该转动装置还包括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部212传动连接。如此可以实现电调下倾角,使得操作人员能远程操作天线下倾角的调节,提高天线调试或维护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的基础上,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安装轴140为两根,且每根安装轴140对应设置有输出轴120;主动直齿轮220设置于两根安装轴140之间,且能够与对应从动直齿轮154相啮合。如此,可以在安装单元110上形成两列输出轴120,能够适应天线频段的增加,且本申请的传动装置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天线体积。具体地,如一根安装轴140上设置8个主动锥齿轮152,对应在安装板上8根输出轴120为一列,如此可以形成16个输出端,能够适应16频以内的天线的下倾角调节。

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传动装置。该天线采用了上述传动装置,简化了传动系统,且能够适应天线频段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多频天线的工作性能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