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雷器芯体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5553发布日期:2020-07-07 14:16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雷器芯体缠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雷器芯体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避雷器芯体包括由多片依次排列布置电阻片构成的中间体,在中间体两端分别设置电极片,在中间体和电极片外呈螺旋形缠绕有多层环氧树脂浸渍的玻纤带,玻纤带缠绕角度约为60~90度,这种缠绕形式的弊端在于:一方面是电阻片没有轴向拉紧力,因此当避雷器过热膨胀和冷却收缩后,电阻片间容易出现间隙,使电阻片间接触不良或者发生爆炸,另一方面是具有径向螺旋缠绕芯体的避雷器整体机械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雷器芯体缠绕装置,将现有径向螺旋缠绕玻纤带修改为网管状缠绕玻纤带,为避雷器芯体提供轴向拉力和泄压网格孔,提高避雷器的机械强度和防止避雷器爆炸。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避雷器芯体缠绕装置,包括编织机,所述编织机包括机架、锭子和芯管,在编织机一侧依次设有限位机构、阻尼机构和切割装置;

限位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在第一支架内设有第一导管,第一导管一侧与限位环固定连接,由芯管穿出避雷器芯体穿过限位环后进入第一导管内;

阻尼机构包括框架,在框架内设有多个槽轮,各槽轮分别通过弹力机构与框架连接,各弹力机构在不同方向推顶槽轮抵靠在避雷器芯体上;

切割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在第二支架上安装有第一气缸和卡槽,卡槽内设有刀片,刀片与第一气缸活塞杆连接,由阻尼机构出来的避雷芯体进入到第二导管内,第一气缸推动刀片贴着第二导管一端向下运动,对露出第二导管的避雷芯体进行切割。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采用编织机在避雷芯体表面编织固定网格状玻纤管,玻璃纤维带之间相互缠绕,从而在芯体表面形成多个菱形压力释放口,并有利于芯体在升温情况下膨胀,避免避雷器爆炸;另一方面,网格状玻纤管为芯体提供轴向拉力,膨胀收缩后的电阻片能够实时贴服在一起,从而解决了电阻片接触不良的情形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施加轴向和径向拉力,因此提高了避雷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关于进料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关于阻尼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关于切割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关于烘烤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关于避雷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关于控制器的接线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控原理图。

图中:进料装置1编织机2、限位机构3、阻尼机构4、烘烤装置5、切割装置6、芯体7、隔片8、第二气缸11、轴管12、推杆13、进料箱14、磁性开关15、芯管21、机架22、锭子23、限位环31、第一导管32、第一支架33、框架41、旋转阻尼器42、槽轮43、门架44、安装座45、螺杆46、电热丝51、烘烤管52、隔热层53、第二导管61、第二支架62、卡槽63、刀片64、第一气缸65、电阻片71、电极7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5所示,一种避雷器芯体缠绕装置,包括低速编织机2,所述编织机2包括机架22、锭子23和芯管21,各锭子23上缠绕有环氧树脂浸渍的玻璃纤维带卷筒,在编织机2一侧依次设有限位机构3、阻尼机构4和切割装置6;

限位机构3包括第一支架33,在第一支架33内设有第一导管32,第一导管32一侧与限位环31固定连接,由芯管21穿出避雷器芯体7穿过限位环31后进入第一导管32内,限位环31与芯管21之间的距离小于避雷器芯体7电阻片厚度;

阻尼机构4包括框架41,在框架41内设有四个槽轮43,各槽轮43分别通过弹力机构与框架41连接,四个弹力机构在上、下、左和右四个方向推顶槽轮43抵靠在避雷器芯体7上,在各弹力机构两侧均安装有旋转阻尼器42,槽轮43转轴两端分别与弹力机构两侧的旋转阻尼器42连接;

切割装置6包括第二支架62,第二支架62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61,在第二支架62上安装有第一气缸65和卡槽63,卡槽63内设有刀片64,刀片64与第一气缸65活塞杆连接,刀片64刀口倾斜,由阻尼机构4出来的避雷芯体7进入到第二导管61内,第一气缸65推动刀片64贴着第二导管61一端向下运动,对露出第二导管61的避雷芯体7进行切割。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

初始时,将码列好的避雷芯体7插入到芯管21中,要求在各组避雷芯体7一端电极上塞入一块橡胶制成的隔片9,隔片的结构为:隔片中部设有一圈切槽,隔片上端分别设有一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插入在避雷器芯体7电机螺纹孔内。

第一步:选择一根与避雷芯体7直径相同的木杆,将木杆一端插入到阻尼机构4中、另外一端插入到芯管21内,由于阻尼机构4中的四个槽轮43在不同方向对木杆施加压力,并且槽轮43旋转受到旋转阻尼器42限制,进而使木杆轴向运动受到阻尼,当将各组避雷器芯体7塞入到芯管21中,避雷器芯体7抵靠在木杆一端时,阻尼机构4在避雷器芯体7露出芯管21一端提供阻尼,使避雷器芯体7中各电阻片和电极能够紧密贴在一起,并保持木杆在有阻尼的情形下轴向运动;

第二步:不断的将各组避雷器芯体7推送到芯管21内,当推动避雷器芯体7一端露出芯管21时,则启动编织机2,将玻纤带编织在避雷器芯体7上,这样就可以将避雷器芯体7编织成一根杆件,随着持续向芯管21中送入避雷器芯体7,使避雷器芯体7一端进入到阻尼机构4中,这时就可以取下木杆。

第三步:随着避雷器芯体7的持续送入和编织,避雷器芯体7进入到切割装置6中,在第一组避雷器芯体7露出切割装置6第二导管61时,则第一气缸65驱动刀片64沿着滑槽下行,对隔片和缠绕在隔片外的玻璃纤维带进行切割,完成对第一根避雷器芯体7的玻纤缠绕工作。

第四步:按照第三步的方法,对余下避雷器芯体7进行上料、编织和切割。

在阻尼机构4与切割装置6之间设有烘烤装置5,所述烘烤装置5包括烘烤管52,在烘烤管52内设有螺旋形电热丝51,避雷器芯体7从电热丝51中心穿过,在烘烤管52外设有隔热层53。玻纤带浸有环氧树脂,因此玻纤带在加热后具有一定粘性,当进入到螺旋形电热丝51时,电热丝51对电阻片表面的玻纤带进行加热,使玻纤带粘黏在芯体7表面,以进一步提高避雷器芯体7强度。

所述弹力机构包括门架44和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架62内的安装座45,槽轮43轴连接在门架44内,在门架44上固定连接有多根螺杆46,各根螺杆46穿过安装座45后与螺母连接,在螺杆46外套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靠在安装座45与门架44上,通过旋转螺母能够方便调整槽轮43施加到芯体7上压力。

还包括进料装置1,所述进料装置1包括进料箱14,进料箱14下端连通有与芯管21同轴的轴管12,轴管12内设有推杆13,轴管12一端安装有与推杆13连接的第二气缸11,第二气缸11通过推杆13将进料箱14内避雷器芯体7推送到芯管21内。进料装置1能够实现避雷器芯体7的自动进料,当推杆13退回到轴管12中时,芯体7因为重力自动落下,随后推杆13将芯体7推入到芯管21中,进而实现自动上料,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还包括控制器和安装在第二气缸11两侧的两个磁性开关15,两个磁性开关15连接控制器输入端,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65和第二气缸11伸缩。

将两个磁性开关15分别设有第一磁性开关15和第二磁性开关15,当第二气缸11触发第一持续开关时,推杆13刚好缩回到轴管12内,当第二气缸11触发第二磁性开关15时,推杆13刚好将一组避雷器芯体7送入到芯管21中,每送入一组芯体7,则切割装置6一端排出一组芯体7。

控制器的能够实现自动上料和对芯体7进行自动切割,其工作过程为:

第一步,在各组避雷器芯体7一端电极上均安装隔片,而后在将各组避雷器芯体7依次码放到进料箱14内;

第二步:第二气缸11驱动推杆13慢进快退往复运动,使得第二气缸11活塞交替触发第一磁性开关15和第二磁性开关15,并将各组避雷芯体7依次送入到芯管21内,避雷器芯体7由芯管21一端出来后,进入到阻尼机构4内,同时编织机2将玻纤带编织在避雷器芯体7外;

第三步:编织完玻纤带的避雷器芯体7进入到切割装置6中,当第二气缸11触发第二磁性开关15时,则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65活塞杆延长,由第一气缸65推动刀片64对玻纤带和隔片进行切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