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键盘的背光控制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4843发布日期:2020-10-17 01:3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用于键盘的背光控制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键盘,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键盘的背光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具有背光或发光功能的键盘,主要即于键盘下方增设一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通常具有一设有发光体(如led)的薄膜电路,并透过各种电性插接、连接等方式由一控制芯片控制发光与否等功能。

而以往在上述背光与控制芯片的连接上,多以连接器等插设方式相互连接,但因连接器本身具有一定厚度而使得键盘整体不易薄化。因此,亦有借由如薄膜电路等延伸而出的排线结构相互搭接的电性连接方式,可达到相对薄化的需求,但此种设计下也将造成电连接的部位毫无保护,因而容易受到如撞击或受施压等外力而损坏。

此外,传统亦有针对电连接部位增设如焊垫、保护盖等结构作加强,但如此也会因增设的结构而造成厚度上的增加,无法有效达到薄化的设计。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之缺失,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创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用于键盘的背光控制模块,其在不增加其它元件(如焊垫或保护盖)及过多设计结构下,提供键盘之背光与控制芯片间之电性连接作保护。

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键盘的背光控制模块,包括一背光结构与一控制单元,背光结构包含一第一电路层、至少一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路层上的发光体、以及一叠层于第一电路层并披覆发光体的保护层,背光结构向外延伸一夹层结构,夹层结构包含一由第一电路层延伸而出的第一层叠部、以及一由保护层延伸而出且对应第一层叠部的层压部,而控制单元包含一第二电路层、以及一电性连接于第二电路层上的控制芯片,且第二电路层一侧处形成一第二层叠部;其中,第一层叠部上设有沿着外缘间隔排列的复数第一导接点,而第二层叠部上设有沿着外缘间隔排列的复数第二导接点,且第二层叠部叠置于第一层叠部上并使第一、二导接点以导电胶体作电性导接,并由层压部叠置于第二层叠部上作结构加强及保护。

优选地,其中所述背光结构整第一电路层为一薄膜电路。

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层由透光材质所构成

优选地,其中所述发光体上形成光扩散结构且一并被所述保护层所披覆。

优选地,其中所述保护层为可透光材质构成。

优选地,其中所述保护层于披覆所述发光体的部位形成突起的出光面。

优选地,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之第二电路层为一薄膜电路。

优选地,其中所述第二电路层下方对应所述控制芯片处设置一载板。

优选地,其中更包括一按键总成,所述按键总成包含一底板、以及复数排列并连结于所述底板上的键帽、连结结构与弹性体。

优选地,其中所述底板对应所述发光体处设有一开孔。

本实用新型于夹层结构中更以层压部叠置于第二层叠部上,如此当按键总成的底板直接压掣于背光结构上时,可一并借由保护所述发光体的保护层来延伸层压部,从而可同时提供夹层结构避免被按键总成的底板造成压损等问题,进而同时兼具保护之作用。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

背光结构1

第一电路层10

发光体11光扩散结构110

保护层12出光面120

夹层结构13第一层叠部130

层压部131第一导接点130a

控制单元2

第二电路层20第二层叠部200

第二导接点200a导电胶体200b

控制芯片21

载板22

按键总成3

底板30开孔300

键帽31

连结结构32

弹性体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进一步揭露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键盘的背光控制模块,包括一背光结构1、以及一电连接该背光结构1的控制单元2;其中:

该背光结构1用以叠置于键盘之按键总成3下方,且该背光结构1包含一第一电路层10、至少一发光体11沾黏于该第一电路层10作电性连接、以及一叠层于该第一电路层10并披覆于该发光体11的保护层12,该第一电路层10可为一薄膜电路,并可由透光材质所构成,且针对所需配置的发光体11作电路布局设置,且在供发光体11依所述电路布局作配置后,再由该保护层12予以层叠并披覆在发光体11上,所述发光体11可为发光二极管(led),并可于所述发光体11上形成光扩散结构110且一并被该保护层12所披覆,而该保护层12则为可透光材质构成,于披覆所述发光体11的部位形成突起的出光面120。

承上所述,该按键总成3可包含一底板30、以及复数排列并连结于该底板30上的键帽31、连结结构32与弹性体33(图式以一者为例),且该底板30对应上述发光体11处设有一开孔300,以供所述发光体11所产生的光源能通过所述开孔300,而对应按键的键帽31或其它需供应光源的部位提供光源;由于此部分并非本实用新型改良之范畴,且其实施方式概与习知键盘结构无异、或可借由习知键盘结构来置换、变更等,故不予赘述。

该控制单元2包含一第二电路层20、以及一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电路层20上的控制芯片21,该第二电路层20亦可为一薄膜电路,并可进一步于该第二电路层20下方对应该控制芯片21处,设置一载板22以作为该控制芯片21的支撑。

请一并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于上述背光结构1向外延伸一夹层结构13,该夹层结构13包含一由该第一电路层10延伸而出的第一层叠部130、以及一由该保护层12延伸而出且对应该第一层叠部130的层压部131,且该第一层叠部130上设有沿着外缘间隔排列的复数第一导接点130a,而上述控制单元2则于其第二电路层20一侧处形成一第二层叠部200,且亦于该第二层叠部200上设有沿着外缘间隔排列的复数第二导接点200a,所述第一、二导接点130a、200a彼此间相互对应,并使该第二层叠部200叠置于该第一层叠部131上而供所述第一、二导接点130a、200a以导电胶体200b作电性导接后,再由该夹层结构13之层压部131叠置于该第二层叠部200上而形成该背光结构1与该控制单元2间的电性连接,其中该控制单元2之控制芯片21即用以控制所述发光体11的发亮与否、闪烁等功能,并透过该控制单元2之第二电路层20上作电路布局而使该控制芯片21与所述第二导接点200a电性连通,借以在所述第一、二导接点130a、200a作电性导接后即能达到上述控制所述发光体11各种功能之目的。

此外,再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于上述夹层结构13中以该层压部131叠置于该第二层叠部200上。由于该背光结构1叠置于按键总成3下方,在为考量键盘整体薄化的情况下,该按键总成3的底板30直接压掣于该背光结构1上可达到最小的厚度,但如此也容易对所述第一、二导接点130a、200a造成压损而影响电性导通。因此,本实用新型于该夹层结构13中更以该层压部131叠置于该第二层叠部200上,如此当该按键总成3的底板30直接压掣于该背光结构1上时,可一并借由保护所述发光体11的保护层12来延伸该层压部131,从而可同时提供该夹层结构13避免被按键总成3的底板30造成压损等问题,进而同时兼具保护之作用。

是以,借由上述之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用于键盘的背光控制模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为不可多得之新型实用新型产品,其确可达到预期之使用目的,而解决习知之缺失,又因极具新颖性及进步性,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爰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赐准本案专利,以保障实用新型人之权利。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之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