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1480发布日期:2020-07-04 01:1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和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双面电池逐步成为太阳能电池行业的主流产品,在双面电池量产过程中,背面铝线印刷偏移是最棘手的问题,不仅影响产能,且会产生大量低效片。

相关技术中,双面电池背电场设计为铝线,双面电池印刷对背面铝线和激光图形的对位精度要求较高,需求铝线必须与背面激光开口线完全重合。但是,对于目前的双面电池背面电场图形设计,生产过程中生产员不能直接通过观察印刷外观,就能确认对位是否准确,仍需借助el(electroluminescence,太阳能电池电致发光测试)以及显微镜去发现并调整偏移,从而使得对异常的反应及解决调整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太阳能电池片,该太阳能电池片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电池片印刷外观就可确认对位是否准确,利于提高光伏电池的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出一种光伏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包括,n根相互平行设置在电池片背面的主栅线,与所述主栅线垂直相交设置的多根副栅线,每根所述主栅线的两端和所述副栅线的两端均与边框线连接,每根所述主栅线上设置有沿主栅线延伸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段背电极;其中,每根所述主栅线的与所述边框线连接的两个端部均包括两条连接线,两条所述连接线相距预设距离且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片,通过将每根主栅线与边框线相连接的两个端部位置设置为相距预设距离且平行的两条连接线,即由原来连接主栅线与边框线的一根连接线改为由两条连接线连接,从而背电场结构经过印刷后,可以直接在两条连接线之间的间隔区域内,通过肉眼观察到激光开口线与左右两侧印刷的铝栅线是否在一条直线上,相较于常规电池片背电场图形,便于生产员通过直接观察电池片印刷外观,就可确认激光开口线与铝栅线对位是否准确,利于调整印刷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条所述连接线的宽度与所述预设距离相加等于所述主栅线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栅线宽度为1.4mm,两条所述连接线的宽度均为0.17mm,所述预设距离为1.0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n=9,

在第三根所述主栅线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镂空区和第二镂空区,在第七根所述主栅线上间隔设置有第三镂空区和第四镂空区,其中,所述第一镂空区、所述第二镂空区、所述第三镂空区和所述第四镂空区呈正四边形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根所述主栅线与第二根所述主栅线之间的副栅线区域设置有第一对位孔和第二对位孔,所述第一对位孔和所述第二对位孔均靠近第二根所述主栅线且位于第二根所述主栅线首尾段背电极远离边框线的一端之间;在第九根所述主栅线与第八根所述主栅线之间的副栅线区域设置有第三对位孔和第四对位孔,所述第三对位孔和所述第四对位孔均靠近第八根所述主栅线且位于第八根所述主栅线首尾段背电极远离边框线的一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对位孔、所述第二对位孔、所述第三对位孔和所述第四对位孔呈正四边形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片还包括,设置在电池片背面对应四个镂空区的四个激光匹配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镂空区的形状为正方形,每个所述激光匹配块的形状为正方形,且镂空区的边长大于对应位置的激光匹配块的边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匹配块的边长为1.0mm,所述镂空区的边长为1.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片背面对应四个对位孔的四个激光对位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对位孔的形状为圆形,每个所述激光对位点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对位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激光对位点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光伏组件,包括,电池片阵列,所述电池片阵列包括若干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组件,通过电池片阵列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片,便于生产员通过直接观察背电场印刷外观,就可确认激光开口线与铝栅线对位是否准确,利于调整印刷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光伏电池背电场网版图形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背面激光开口工艺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背电场印刷后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背面激光开口工艺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背电场网版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电池中主栅线与边框线连接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片激光匹配块位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片对位孔位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现有的:背电极8;对位标记孔9;激光标记点13;

本实用新型:

主栅线2;副栅线3;边框线4;背电极5;第一连接线11;第二连接线12;

第一对位孔21;第二对位孔22;第三对位孔23;第四对位孔24;第一镂空区31;第二镂空区32;第三镂空区33;第四镂空区34;

激光开口线6;第一激光对位点25;第二激光对位点26;第三激光对位点27;第四激光对位点28;第一激光匹配块35;第二激光匹配块36;第三激光匹配块37;第四激光匹配块38;

光伏组件20;电池片阵列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为光伏电池背电场网版图形的示意图,其中,网版图形对位标记孔9设计位置为图形四个角,并且比较靠近网版图像的边缘位置。如图2所示为双面电池对应的背面激光开口工艺示意图,其中,背电极8位置为镂空设计,四个激光标记点13位于四个角上,且与双面电池背面网版图形中对位标记点位置相对应。如图3所示为背电场印刷后的电池片示意图,经过背面电场印刷后,激光标记点13处于对位标记点9即圆形镂空区的中间,生产员仅能通过该位置看到标记点的对位情况,但无法直接通过观察印刷外观确认激光线与印刷的铝线的对位情况是否准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片,该太阳能电池片可以通过直接观察电池片印刷外观就可确认对位是否准确,利于提高光伏电池的产能。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片的示意图,包括,n根相互平行设置在电池片背面的主栅线2,与主栅线2垂直相交设置的多根副栅线3,每根主栅线2的两端和副栅线3的两端均与边框线4连接,每根主栅线2上设置有沿主栅线2延伸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段背电极5。

其中,光伏电池的背电场设计为铝线,若背面铝线印刷偏移,则会影响光伏电池的产能,且会产生大量低效电池片,因此,在光伏电池印刷过程中,对背面铝线和激光图形的对位精度要求较高,需铝线必须与背面激光开口线完全重合,具体地,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片对应的背面激光开口工艺的示意图,其中,图5中的镂空设计即空白区域对应为图4中的背电极5位置,采用图5所示的激光工艺图形对电池片的背电场进行刻蚀,并在刻蚀后,采用图6所示的电池片背电场网版图形对太阳能电池片的背电场进行印刷,此过程需注意对位精度,避免印刷偏移。

为便于观察对位是否准确,如图4所示的太阳能电池片中,每根主栅线2头尾两端与预留的背电极5区域连接部分,本实用新型设计将由原有的一条粗实线改为双实线,即将每根主栅线2与边框线4连接的两个端部的连接线设置为相距预设距离且相互平行的两条连接线,即第一连接线11和第二连接线12。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中,两条连接线的宽度与预设距离相加等于主栅线2的宽度,例如,如图7所示,主栅线2的宽度为1.4mm,两条连接线的宽度均为0.17mm,预设距离为1.06mm,从而不会增加主栅线2的宽度。在第一连接线11与第二连接线12之间存在一间隔区域,从而在该间隔区域内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到激光开口线6,因此生产员直接在该间隔区域内通过观察,就可确认激光开口线6与左右两侧印刷的铝线的对位情况是否准确,无需借助el或显微镜观察,简便快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片,通过将每根主栅线2与边框线4相连接的两个端部位置设置为相距预设距离且平行的两条连接线,即由原来连接主栅线2与边框线4的一根连接线改为由两条连接线连接,从而经过背电场印刷后,可以直接在两条连接线之间的间隔区域内,通过肉眼就可观察到激光开口线6与左右两侧印刷的铝栅线是否在一条直线上,相较于常规电池片背电场图形,无需借助el或显微镜观察,生产员直接通过观察背电场印刷外观,就可确认激光开口线6与铝栅线对位是否准确,简便快捷,从而利于调整印刷偏移,提高光伏电池的产能。

在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片中,包括9条主栅线2、156条副栅线3以及每条主栅线2上设置有6段背电极5。

其中,相较于图1现有太阳能电池片的背电场结构的图形,本实用新型在主栅线2的中部增加设置有四个镂空区,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第三根主栅线2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镂空区31和第二镂空区32,以及在第七根主栅线2上间隔设置有第三镂空区33和第四镂空区34,其中,第一镂空区31、第二镂空区32、第三镂空区33和第四镂空区34呈正四边形设置,利于快速确定印刷的调整补偿范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片还包括,设置在电池片背面对应四个镂空区的四个激光匹配块。具体地,对应第一镂空区31位置设置在电池片背面上的第一激光匹配块35,对应第二镂空区32位置设置在电池片背面上的第二激光匹配块36,对应第三镂空区33位置设置在电池片背面上的第三激光匹配块37,对应第四镂空区34位置设置在电池片背面上的第四激光匹配块38,以及在图5所示的背面激光开口工艺图形中,与四个镂空区相应的位置也设置有对应的激光匹配块,便于在电池片背面对应位置刻蚀相应的激光匹配块。

在实施例中,镂空区和激光匹配块均呈正方形设置,且镂空区的边长大于对应位置的激光匹配块的边长,例如激光匹配块的边长可以为1.0mm,镂空区的边长可以为1.1mm,从而激光匹配块与镂空区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利于观察对位偏移情况,以第一镂空区31为例,如图9所示,为第一镂空区31所在位置放大后的示意图,其中,由于镂空区的边长大于激光匹配块的边长,可以直接观察到第一镂空区31与第一激光匹配块35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根据间隔的变化,从而便于生产员观察其对位偏移情况。

在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第一根主栅线2与第二根主栅线2之间的副栅线3区域设置有第一对位孔21和第二对位孔22,第一对位孔21和第二对位孔22均靠近第二根主栅线2且位于第二根主栅线2首尾段背电极5远离边框线4的一端之间,例如图8中第二根主栅线2上包括有6段背电极5,远离边框线4的第一段背电极5与远离边框线4的第六段背电极5之间设置有第一对位孔21和第二对位孔22,且第一对位孔21靠近第一段背电极5设置,第二对位孔22靠近第六段背电极5设置,以及在第九根主栅线2与第八根主栅线2之间的副栅线3区域设置有第三对位孔23和第四对位孔24,第三对位孔23和第四对位孔24均靠近第八根主栅线2且位于第八根主栅线2首尾段背电极5远离边框线4的一端之间,例如图8中第八根主栅线2上包括有6段背电极5,远离边框线4的第一段背电极5与远离边框线4的第六段背电极5之间设置有第三对位孔23和第四对位孔24,且第三对位孔23靠近第一段背电极5设置,第四对位孔24靠近第六段背电极5设置。其中,第一对位孔21、第二对位孔22、第三对位孔23和第四对位孔24呈正四边形设置。

具体地,对于双面光伏电池背面激光,通常采用圆形标记点以进行抓点对位印刷,但是,由于单面制绒的硅片背面没有绒面,在刻蚀后,硅片背面即无绒面的边缘部分会出现较多的圆形气泡,而丝网第二道相机容易将这些气泡抓成标记点,使得标记点定位错误造成印刷偏移,针对此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片将四个对位孔图8所示的设置位置,即四个对位孔分别靠近相应的主栅线2且位于主栅线2首尾段背电极5远离边框线4的一端之间,相较于图1所示常规太阳能电池片的背电场结构,通过采用将四个对位孔均整体内移的设计方式,使得四个对位孔远离硅片背面的边缘部分,从而在单面制绒时,便于与硅片背面即无绒面边缘部分的圆形气泡作区分,进而利于在抓点对位时识别出四个对位孔的位置,避免发生定位错误,造成印刷偏移的问题。

其中,对于四个对位孔整体内移的设置,在不影响电池片功能的前提下,只要满足对位孔易与硅片边缘部分的圆形气泡作区分的需求,可以在相应的主栅线2首尾段背电极5,也就是主栅线2上第一段背电极5和最后一段背电极5且远离边框线4的一端之间进行任意设置,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理解的是,相较于图1中现有的双面光伏电池背电场图形中的四个对位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只是将四个对位孔的设计位置均整体内移,以避免定位点混淆造成印刷偏移。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中,对应第一对位孔21位置设置在电池片背面上的第一激光对位点25,对应第二对位孔22位置设置在电池片背面上的第二激光对位点26,对应第三对位孔23位置设置在电池片背面上的第三激光对位点27,对应第四对位孔24位置设置在电池片背面上的第四激光对位点28,以及在图5所示的背面激光开口工艺图形中,与四个对位孔相应的位置也设置有对应的激光对位点,便于在电池片背面对应位置刻蚀相应的激光对位点。

在实施例中,每个对位孔的形状为圆形,每个激光对位点的形状为圆形,对位孔的直径大于激光对位点的直径,例如,对位孔的直径可以为0.8mm,激光对位点的直径为0.6mm,从而激光匹配块与镂空区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利于观察对位偏移情况。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片采用图6所示的背电场网版图形,其中,背电场网版中对应的每个对位孔中设置有一圆形镂空,该圆形镂空即为图8所示电池片中的圆形对位孔,且电池片中的四个圆形对位孔与图5激光工艺图形中的激光对位点位置相对应,以第一对位孔21为例,如图10所示为第一对位孔21所在位置放大后的示意图,其中空白区域即为背电场结构中第一对位孔21的位置,第一对位孔21呈正四边形,其形状为圆形,其内存在第一激光对位点25,且第一对位孔21的直径大于第一激光对位点25的直径,从而可以观察到第一对位孔21与第一激光对位点25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因而根据间隔的变化,更加利于观察其对位偏移情况,便于快速确定丝网印刷的调整补偿范围并及时调整。

因此,相较于图3所示的现有太阳能电池片背电场结构图形,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片,通过将每根主栅线2头尾两端与预留的背电极5区域连接的部分由粗实线更改为双实线设计,也就是通过两条连接线实现连接,且两条连接线之间的间距为1.06mm,从而经印刷后,在主栅线2头尾部分的双实线间距区域内,就可以肉眼观察到激光开口线6和左右两侧印刷的铝栅线是否在一条直线上,便于生产员直接通过观察印刷外观,就可确认激光线与铝线对位是否准确,以及通过将四个对位孔的设计位置均整体内移,并且在对应第三根主栅线2和第七根主栅线2中部位置增加四个镂空区,从而可以根据四个激光匹配块与主栅线2上相应位置的镂空区的对位偏移情况,并且结合四个激光对位点与四个相应位置的对位孔的对位偏移情况,更加便于生产员可以快速确定丝网印刷的调整补偿范围,并及时调整。

概括来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片,通过对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片背电场结构图形设计进行改进,使得优化后的电池片背电场结构,可以便于生产员直接通过观察印刷外观就可判断对位是否准确,简便快捷,且能够快速确定丝网印刷的调整补偿范围并及时作出调整,从而避免印刷偏移,利于提高光伏电池产能。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光伏组件20,如图11所示,该光伏组件20包括电池片阵列7,且电池片阵列7包括若干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组件20,通过电池片阵列7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片1,便于生产员通过直接观察背电场印刷外观,就可确认激光开口线与铝栅线对位是否准确,利于调整印刷偏移。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