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68421发布日期:2020-11-25 17:5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插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性地涉及插座系统,更详细而言,涉及具备根据温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的开闭部的插座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插座(布线装置),其具备电连接来自外部电源的电线的端子部件(第一连接部)、以及装拆自由地连接被设置于来自电气设备的电线的插入插头的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该插座例如具备在端子部件及连接部件的一处以上安装的温度检测部(温度测定部)、以及将端子部件与连接部件之间电切断的切断部。

专利文献1记载的插座在根据温度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温度而判断为异常的情况下,使切断部将接点断开(off)。因此,若由于施工时的接线不良或在使用中施加的振动的影响等从而在端子部件与电线的接触部位产生的焦耳热增加,则温度检测部的测定温度上升,切断部的接点被断开而能够切断向电气设备的电力供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833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下,在一度根据温度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温度判断为异常的情况下,端子部件与连接部件之间被切断部电切断,然后,为了使用插座而需要插座的更换。于是,在例如温度上升由一过性事件引起的情况、或者由与插座连接的电气设备引起的情况等本来不需要插座的更换的情况下也需要插座的更换,从而利便性降低。

本公开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利便性的提高的插座系统。

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插座系统具备端子部件、连接部件、温度检测部和开闭部。上述端子部件与供电线连接。上述连接部件与插头连接。上述温度检测部将上述端子部件和上述连接部件的至少一方的温度作为检测温度来检测。上述开闭部被电连接在上述端子部件与上述连接部件之间。上述开闭部当满足了将上述检测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包含在内的判定条件时,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上述开闭部在不满足上述判定条件的情况下,能够从上述切断状态向上述导通状态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插座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a表示上述的插座系统的插座的使用例,是开闭部处于导通状态时的外观立体图。图2b表示上述的插座的使用例,是开闭部处于切断状态时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上述的插座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上述的插座的将外罩及内罩拆下后的状态的正面图。图4b是上述的插座的将外罩及内罩拆下后的状态的背面图。

图5a是表示上述的插座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相当于图4a的x1-x1线剖面的概略图。图5b是表示上述的插座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相当于图4b的x2-x2线剖面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上述的插座系统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插座系统10如图1所示,具备插座1。插座1(outlet)具有端子部件2、连接部件3和壳体4(参照图2a)。本实施方式中,插座系统10中的壳体4以外的构成要素(端子部件2以及连接部件3等)全部被容纳或保持在壳体4中。即,本实施方式中,插座系统10的构成要素全部集中于一个插座1,插座系统10与插座1是相同的。

本实施方式的插座1(插座系统10)例如是连接电气设备的插头91(参照图5a)而进行向电气设备的电力供给的布线器具,即电源插座(outlet)。插座1例如设置于个人住宅或公共住宅等住宅设施、或者事务所、店铺、学校或看护设施等非住宅设施等。插座1例如安装于设施(建筑物)的墙面、天花板面以及地面等建造面100(参照图2a)。

本实施方式的插座系统10如图1所示,除了端子部件2及连接部件3以外,还具备温度检测部5及开闭部6。端子部件2是与供电线92(参照图5b)连接的部件。连接部件3是与插头91连接的部件。温度检测部5将端子部件2和连接部件3的至少一方的温度作为检测温度来检测。开闭部6被电连接在端子部件2与连接部件3之间。这里,开闭部6当满足判定条件时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判定条件包括检测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开闭部6在不满足判定条件的情况下能够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

本公开中所谓的“能够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是指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的开闭部6的切换被允许的状态,即允许将处于切断状态的开闭部6向导通状态切换的状态。因此,如果不是“能够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则处于切断状态的开闭部6向导通状态的切换被禁止,维持切断状态。这里,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的开闭部6的切换可以由用户手动进行,例如也可以在接收来自插座1外部的恢复信号、或者满足经过规定时间等恢复条件的情况下,由插座系统10自动进行。

根据上述结构,插座系统10中,若温度检测部5的检测温度成为阈值温度以上而满足判定条件,则开闭部6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从而端子部件2与连接部件3之间被电切断。因此,插座系统10中,例如,如果由于端子部件2和供电线92的接触不良、或者连接部件3和插头91的接触不良等从而检测温度上升,则能够自动地将连接部件3从端子部件2电分离。由此,例如,即使保持将电气设备的插头91与连接部件3相连接的状态不变,也能够停止向电气设备的电力供给,抑制进一步的发热。

并且,上述插座系统10中,在不满足判定条件的情况下,开闭部6能够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即,在插座系统10中,即使由于满足判定条件而开闭部6一度成为切断状态,之后,若由于满足判定条件的要因的消除而不再满足判定条件,也能够使开闭部6向导通状态恢复。

因而,根据插座系统10,即使开闭部6一度成为切断状态,也能够通过使开闭部6恢复,从而不更换插座系统10(插座1)地再次使用插座系统10(插座1)。因此,例如,在温度上升由一过性事件引起的情况、或者由与插座1连接的电气设备引起的情况等本来不需要更换插座1的情况下,不需要插座1的更换,作为插座系统10的利便性提高。即,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不更换插座1地通过使开闭部6恢复而再次使用插座1,从而能够节省插座1的更换所花费的人工、费用及时间。进而,例如,关于冰箱、洗衣机以及电视接收机等难以将供电源变更为其他插座1的电气设备,如本实施方式的插座系统10那样通过使开闭部6恢复而能够再次使用插座1的结构特别有用。

(2)详细内容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插座系统10。

(2.1)整体结构

首先,对于插座系统10的整体结构,参照图1~图4b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插座系统10如图1所示,除了端子部件2、连接部件3、壳体4(参照图2a)、温度检测部5以及开闭部6以外,还具备控制部7、操作部件81、显示部82、蜂鸣器83以及开关84。

图2a及图2b是插座系统10的插座1被安装于建造面100的状态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中,插座1是埋入型布线器具,被安装于通过日本工业标准而标准化的大矩形连用(日语:大角形連用)布线器具的安装框。具体而言,插座1经由安装框而安装于建造面100。这里,安装框经由埋入盒而固定于建造面100或直接固定于建造面100。即,安装框被固定于建造面100,从而插座1经由安装框而被安装于建造面100。在安装框安装有装饰板101,如图2a及图2b所示,成为插座1从装饰板101的内侧露出的形态。这里,安装框可以与插座1的壳体4分体,也可以与壳体4一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插座1是屋内用的情况、即建造面100是建筑物(设施)的内墙面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不限于该例,插座1也可以是屋外用的。

以下,将在作为建造面100的建筑物内墙面上安装着插座1的状态下的、垂直(正交)于水平面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从正面观察插座1而将下方(铅直方向)设为“下方”来进行说明。此外,将与上下方向正交并且与建造面100平行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从正面观察插座1而将右方设为“右方”且将左方设为“左方”来进行说明。进而,将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即与建造面100正交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建造面100的里侧(墙里侧)设为“后方”来进行说明。但是,这些方向并不旨在限定插座系统10的使用方向。例如,在插座1不是安装于墙面而是安装于地面的情况下,“前后方向”成为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成为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此外,即使是插座1安装于墙面的情况,也通过以“上下方向”成为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的朝向(即横向)将插座1安装于墙面,从而“左右方向”成为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插座系统10,例示能够将两个插头91同时连接的双口型的插座1。即,插座1具有两个连接口11以对应于两个插头91。两个连接口11构成为各自能够连接一个插头91,在壳体4的前表面沿上下方向(铅直方向)排列配置。两个连接口11中的一方(上方)的连接口11是交流100v用的二极带接地极插座,另一方(下方)的连接口11是交流100v用的无接地极的二极插座。

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座1具备相互成为不同极性的一对端子部件2,以与二极的插头91对应。即,一对端子部件2中的一方的端子部件2连接l极(hot)侧的供电线92,另一方的端子部件2连接n极(cold)侧的供电线92。同样地,插座1中,关于各连接口11,具备相互成为不同极性的一对连接部件3,合计具备两对(4个)连接部件3。这里,相互为同极性的两个连接部件3被导体板30(参照图3)连结。进而,相互为同极性的连接部件3和端子部件2经由开闭部6电连接。

插座1具备壳体4、和被容纳或保持于壳体4的端子部件2及连接部件3等内部零件。壳体4如图3所示,具有外体41、外罩42、内罩43、内块44和端子块45。这些外体41、外罩42、内罩43、内块44以及端子块45组合而构成壳体4。壳体4是具有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

外体41形成为前表面开口的箱状。外体41的开口面(前表面)是上下方向的尺寸比左右方向的尺寸长的长方形。内块44以将连接部件3保持的状态而与其他内部零件(端子部件2及开闭部6等)一起被容纳于外体41。内罩43被安装在外体41的前表面。由此,在外体41与内罩43之间,容纳包括被保持于内块44的状态的连接部件3的内部零件。外罩42被安装在内罩43的前表面。由此,在内块44与外罩42之间容纳连接部件3。这里,在内罩43中的与内块44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开口窗431。因此,保持了连接部件3的内块44的前表面被外罩42覆盖,在拆下了外罩42的状态下,内块44的前表面通过开口窗431而在前方露出。端子块45以保持了端子部件2的状态而与其他内部零件一起被容纳于外体41。

即,内块44及外罩42构成将连接部件3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端子块45构成将端子部件2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换言之,插座系统10还具备将端子部件2及连接部件3的至少一方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罩42构成为能够进一步分割为多个部件(例如3个部件),但外罩42也可以是一体(一个部件)。这里,外罩42中的将内块44覆盖的部位、以及内块44例如由尿素树脂制造。

在外罩42中的将内块44覆盖的部位,形成有上述的两个连接口11。两个连接口11中的一方(上方)的连接口11具有供插头91的一对插片911(参照图5a)插入的一对插入孔111。两个连接口11中的另一方(下方)的连接口11除了一对插入孔111外,还具有供带接地极插头的接地销插入的接地插入孔112、以及接地盖113。在壳体4的内部,在与各插入孔111对应的位置配置连接部件3,在与接地插入孔112对应的位置配置第一接地部件114,在与接地盖113对应的位置配置第二接地部件115。第一接地部件114是带接地极插头的接地销所连接的弹簧部件。第二接地部件115是电气设备的接地线所连接的螺旋式端子。接地线能够在接地盖113打开了的状态下向第二接地部件115装拆。

此外,在外体41与内罩43之间的空间且内块44的左方,容纳有开闭部6以及基板85。基板85配置在开闭部6的上方。在基板85,安装有构成显示部82的第一显示灯821及第二显示灯822、以及开关84。作为一例,第一显示灯821以及第二显示灯822是发光色互不相同的led(lightemittingdiode),开关84是按钮开关。这样,开闭部6、显示部82以及开关84被容纳在壳体4(外体41及内罩43)内。其中,在内罩43形成有透光部432及悬臂(cantilever)433,以使得显示部82的光能够从壳体4的前方识别,并且能够从壳体4的前方进行开关84的按压操作。即,显示部82的光穿过透光部432而能够从壳体4的前方识别,开关84能够经由悬臂433而从壳体4的前方进行按压操作。在图2a及图2b中,为了方便,在壳体4的前表面的与显示部82(第一显示灯821及第二显示灯822)以及开关84对应的各位置,附加了显示部82及开关84的标记。

控制部7容纳于壳体4,例如被安装于在内块44的后方配置的控制基板。蜂鸣器83也同样地容纳于壳体4,例如被安装于控制基板。控制部7电连接于开闭部6、显示部82、蜂鸣器83、开关84以及温度检测部5。控制部7进行至少开闭部6、显示部82以及蜂鸣器83的控制。

控制部7例如具备微机作为主要结构。微机通过由cpu(centralprocessingunit)执行在微机的存储器中记录的程序,从而实现作为控制部7的功能。程序可以预先记录在微机的存储器中,也可以记录在存储卡那样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中来提供,或经由电气通信线路来提供。换言之,上述程序是使微机作为控制部7发挥功能的程序。

此外,控制部7具有作为报告部71的功能以及作为状态提示部72的功能。报告部71在满足了将温度检测部5的检测温度是低于阈值温度的注意温度以上包含在内的注意判定条件时进行报告。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报告部71的报告通过来自蜂鸣器83的注意音的输出、以及显示部82上的注意显示来实现。即,控制部7通过对蜂鸣器83及显示部82进行控制而实现报告部71的报告。状态提示部72对开闭部6处于导通状态还是处于切断状态进行提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状态提示部72的提示通过来自蜂鸣器83的警告音的输出、以及显示部82上的警告显示来实现。即,控制部7通过对蜂鸣器83及显示部82进行控制而实现状态提示部72的提示。关于控制部7(包括报告部71及状态提示部72),在「(2.3)动作」一栏中详细说明。

开关84在使蜂鸣器83的声音输出停止时被操作。即,若在蜂鸣器83输出注意音或警告音的状态下将开关84按压操作,则控制部7对蜂鸣器83进行控制,以使蜂鸣器83停止。此外,开关84还兼用作测试开关,在将开闭部6强制性地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的情况下也被使用。

开闭部6电连接在端子部件2与连接部件3之间。开闭部6是导通状态及切断状态这两个状态进行切换的装置。即,如果开闭部6处于导通状态,则端子部件2与连接部件3之间经由开闭部6而导通,如果开闭部6处于切断状态,则端子部件2与连接部件3之间被开闭部6电切断(绝缘)。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插座1具备相互成为不同极性的一对端子部件2,开闭部6对一对端子部件2的双方电连接。因此,如果开闭部6处于切断状态,则两对(4个)连接部件3全部被从端子部件2电分离。

具体而言,开闭部6具有相互成为不同极性的一对接点装置、和电磁释放装置。一对接点装置分别具有固定接点及可动接点。可动接点在和固定接点接触的闭位置与从固定接点离开了的开位置之间移动。固定接点电连接着端子部件2,可动接点电连接着连接部件3。更详细而言,可动接点设置于可动接触件,可动接触件通过编织线而与导体板30连接,从而可动接点与连接部件3被电连接。

这样的结构的开闭部6在稳态时可动接点位于闭位置,从而处于使端子部件2与连接部件3之间导通的导通状态。另一方面,开闭部6若接收到来自控制部7的驱动信号,则使电磁释放装置动作而将可动接触件进行驱动,使可动接点移动到开位置,从而切换为将端子部件2与连接部件3之间电切断的切断状态。这样,开闭部6通过来自控制部7的驱动信号而从导通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

此外,在开闭部6,机械连结着操作部件81。操作部件81是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杠杆式手柄。这里,以能够从壳体4的前方进行操作部件81的操作的方式,在内罩43及外罩42分别形成有第一操作孔434及第二操作孔421。即,操作部件81穿过第一操作孔434及第二操作孔421而在壳体4的前方露出,能够从壳体4的前方操作。

操作部件81与开闭部6联动而旋转,在接通(on)位置(参照图2a)与断开(off)位置(参照图2b)之间移动。接通位置是与开闭部6的导通状态对应的位置,断开位置是与开闭部6的切断状态对应的位置。即,如果开闭部6处于导通状态,则如图2a所示,操作部件81位于接通位置。当操作部件81处于接通位置时,操作部件81的前表面与壳体4的前表面大致共面。另一方面,若开闭部6从导通状态切换为切断状态,则操作部件81旋转而操作部件81的前端部向前方(近前侧)移动,如图2b所示,操作部件81移动到断开位置。当操作部件81处于断开位置时,操作部件81从壳体4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

这样,由于操作部件81与开闭部6联动,所以若开闭部6接收来自控制部7的驱动信号而开闭部6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则操作部件81从接通位置向断开位置移动。相反,若操作部件81从断开位置向接通位置移动,则开闭部6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因此,通过由用户操作位于断开位置的操作部件81而使其向接通位置移动,从而能够将处于切断状态的开闭部6向导通状态切换。以下,将使操作部件81从断开位置向接通位置移动的操作称作“恢复操作”。关于恢复操作,在「(2.3)动作」一栏详细说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部6不仅在接收到来自控制部7的驱动信号的情况下而且在使操作部件81从接通位置移动到断开位置的情况下,也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因此,开闭部6的导通状态和切断状态能够通过操作部件81的操作而由用户手动切换。换言之,开闭部6作为对应于操作部件81的操作而通断的开关装置发挥功能。

接着,关于连接部件3以及端子部件2的结构,参照图4a~图5b进行说明。

两对(4个)连接部件3如图4a及图5a所示,被保持于内块44。这里,两对连接部件3配置在与形成于外罩42的两对插入孔111分别对应的位置,具体而言,在正面视图中配置在内块44的四角。进而,如上述那样,相互为相同极性的两个连接部件3、即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两个连接部件3由导体板30连结。相互成为不同极性的一对导体板30分别形成为相比于左右方向而言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带板状。这里,相互为相同极性的两个连接部件3以及导体板30从1个金属板一体地形成。图4a及图5a中,对构成连接部件3以及导体板30的金属板附加了影线(点影线)。

各连接部件3是在插头91的连接时供插头91的插片911插入的插片承接部件。各连接部件3由具有导电性及弹性的金属例如铜或铜合金等构成。各连接部件3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一对插片承接片31。各连接部件3以在一对插片承接片31之间夹着插片911的状态而与插片911电连接,并且将插片911机械地保持。

一对端子部件2如图4b及图5b所示,被保持于端子块45。这里,一对端子部件2配置于在端子块45的后表面形成的一对端子孔121所分别对应的位置。各端子部件2是通过将供电线92的芯线921插入而被与供电线92连接的插入式的速连端子。具体而言,各端子部件2如图5b所示,具有端子板21及锁扣弹簧22。端子板21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例如铜或铜合金等构成。锁扣弹簧22由具有弹性的金属例如不锈钢等构成。各端子部件2在供电线92被插通到在壳体4的后表面开口的端子孔121中的情况下,以在端子板21与锁扣弹簧22之间夹着供电线92的芯线的状态而与供电线92电连接,并且将插片911机械地保持。

进而,在端子块45,保持着用于连接接地线的接地端子116(参照图4b)。接地端子116是与端子部件2同样的插入式的速连端子,配置于在端子块45的后表面形成的接地端子孔122所对应的位置。接地端子116在壳体4内被与第一接地部件114及第二接地部件115电连接。

温度检测部5将端子部件2和连接部件3的至少一方的温度作为检测温度来检测。温度检测部5容纳在壳体4内。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部5具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1(参照图1)及第二温度传感器52(参照图1)。第一温度传感器51是用于检测端子部件2的温度的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52是用于检测连接部件3的温度的传感器。因此,第一温度传感器51与端子部件2热耦合,第二温度传感器52与连接部件3热耦合。第一温度传感器51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52分别例如由热敏电阻、热电偶、双金属或者热电堆等实现。

温度检测部5将与第一温度传感器51及第二温度传感器52所检测到的检测温度相对应的检测信号向控制部7输出。本公开中所谓的“检测信号”是通过特定的符号传递与温度对应的信息的信号(电信号)即可,例如是电阻值、电压值或电流值等的电气量根据温度而变化的信号。此外,检测信号也可以是根据温度检测部5所检测的温度是阈值温度以上还是不到阈值温度而接通(on)/断开(off)(或者高电平/低电平)的二值进行切换的信号等。进而,温度检测部5可以包含对第一温度传感器51及第二温度传感器52的输出进行处理而输出检测信号的处理电路。

(2.2)温度检测部的结构

接着,关于温度检测部5的结构,参照图5a及图5b详细说明。

对连接部件3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第二温度传感器52例如如图5a所示,在导体板3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后方以与导体板30热耦合的状态配置。第二温度传感器52与导体板30之间的热耦合例如通过对导体板30将第二温度传感器52用线夹(clip)等直接固定而实现。这里,第二温度传感器52以与相互为不同极性的一对导体板30对应的方式设有一对。即,温度检测部5具有一对第二温度传感器52。

这里,作为一例,温度检测部5所检测的连接部件3的温度是图5a所示的多个检测点p1~p11的某个的温度。即,连接部件3的温度上升多因连接部件3中的与插片911之间的接触部位成为热源而产生。因此,温度检测部5可以将连接部件3中的与插片911之间的接触部位的附近的检测点p1、p2、p10、p11等的温度作为连接部件3的温度来检测。此外,若发生某一个连接部件3的温度上升,则连接部件3的热通过热传导而向导体板30以及被导体板30连结的其他连接部件3传递。因此,温度检测部5可以将在导体板3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设定的检测点p7等的温度作为连接部件3的温度来检测。

进而,若发生连接部件3的温度上升,则有向将连接部件3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传递来自连接部件3或导体板30的热的情况。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保持部件是内块44及外罩42等合成树脂制部件的情况下,有保持部件(内块44及外罩42)的特性受到热的影响而保持部件的特性变化(包括变质、变色及变形)的情况。因此,温度检测部5可以将连接部件3以及导体板30中的与保持部件(内块44及外罩42)之间的接触部位的附近的检测点p5、p6、p8、p9等的温度作为连接部件3的温度来检测。

对端子部件2的温度进行检测的第一温度传感器51例如如图5b所示,在端子部件2中的端子板21的前方以与端子板21热耦合的状态配置。第一温度传感器51安装于传感器基板511。第一温度传感器51与端子板21之间的热耦合例如通过使具有传热性及电绝缘性的传热片512介于端子板21与第一温度传感器51之间而实现。由此,端子板21的热经由传热片512,通过热传导而向第一温度传感器51传递。这里,第一温度传感器51以与相互为不同极性的一对端子部件2对应的方式设有一对。即,温度检测部5具有一对第一温度传感器51。

这里,作为一例,温度检测部5所检测的端子部件2的温度是图5b所示的多个检测点p21~p25的某个的温度。即,端子部件2的温度上升多因端子部件2中的与芯线921之间的接触部位成为热源而产生。因此,温度检测部5可以将端子部件2中的与芯线921之间的接触部位的附近的检测点p24、p25等的温度作为端子部件2的温度进行检测。此外,若发生端子部件2的温度上升,则热通过热传导而向端子板21的整体传递。因此,温度检测部5可以将端子板21中的第一温度传感器51附近的检测点p22等的温度作为端子部件2的温度来检测。

此外,若发生端子部件2的温度上升,则有来自端子部件2的热向将端子部件2保持的保持部件传递的情况。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保持部件是端子块45等合成树脂制部件的情况下,有保持部件(端子块45)的特性受到热的影响从而保持部件的特性变化(包括变质、变色以及变形)的情况。因此,温度检测部5可以将端子部件2中的与保持部件(端子块45)之间的接触部位的附近的检测点p21、p23等的温度作为端子部件2的温度来检测。

进而,若发生连接部件3的温度上升,则由于来自连接部件3或导体板30的散热,壳体4的内部空间40(参照图5a)的温度也上升。同样地,若发生端子部件2的温度上升,则由于来自端子板21或锁扣弹簧22的散热,壳体4的内部空间40的温度也上升。因此,可以是,温度检测部5通过检测不是设定在连接部件3、导体板30或端子部件2上而是设定在壳体4的内部空间40中的检测点p12、p13、p14(参照图5a)等的温度,从而间接地检测连接部件3或端子部件2的温度。

图5a及图5b所示的第一温度传感器51及第二温度传感器52的配置、以及检测点p1~p14、p21~p25的位置只不过是一例,能够适当变更。

(2.3)动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插座系统10的动作进行说明。

作为插座系统10的基本动作,开闭部6当满足了判定条件时进行动作以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判定条件包括检测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这里,检测温度是由温度检测部5检测出的端子部件2与连接部件3的至少一方的温度。开闭部6在不满足判定条件的情况下,能够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接收来自温度检测部5的检测信号,从而取得检测温度。并且,控制部7进行在存储器等中存储的阈值温度与检测温度的比较,进行判定条件的判定。控制部7在判断为满足判定条件的情况下,向开闭部6输出驱动信号,将开闭部6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判定条件仅设为,检测温度是阈值温度以上。即,如果检测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则满足判定条件,如果检测温度不到阈值温度则不满足判定条件。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部5将连接部件3的温度作为检测温度进行检测,并且将端子部件2的温度作为辅助检测温度进行检测。开闭部6当满足了将辅助检测温度为辅助阈值温度以上包含在内的辅助判定条件时,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的切换受到限制。即,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部5将端子部件2及连接部件3中的仅连接部件3的温度作为检测温度进行检测,关于端子部件2的温度,作为检测温度之外的辅助检测温度进行检测。

因此,关于端子部件2及连接部件3中的仅连接部件3的温度,当满足判定条件时,开闭部6能够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并且,在不满足判定条件的情况下,开闭部6能够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关于端子部件2的温度(辅助检测温度),在满足辅助判定条件时,开闭部6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但是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的切换受到限制。即,在辅助检测温度满足辅助判定条件的情况下,即使变得不满足辅助判定条件,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的开闭部6的切换也被限制(例如禁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辅助判定条件与判定条件同样地,仅设为辅助检测温度是辅助阈值温度以上。即,如果辅助检测温度是辅助阈值温度以上则满足辅助判定条件,如果辅助检测温度不到辅助阈值温度则不满足判定条件。关于在是否进行报告部71的报告的判定中使用的注意判定条件也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仅设为检测温度是注意温度以上。即,如果检测温度是注意温度以上则满足注意判定条件,如果检测温度不到注意温度则不满足注意判定条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部82的显示形态,通过第一显示灯821及第二显示灯822的点亮状态(熄灭、点亮或闪烁等)的组合,有多个类型的显示形态。例如,显示部82在开闭部6处于导通状态的稳态时使第一显示灯821点亮并使第二显示灯822熄灭从而进行“正常”的显示。另一方面,当满足将温度检测部5的检测温度为比阈值温度低的注意温度以上包含在内的注意判定条件时,显示部82使第一显示灯821点亮并使第二显示灯822闪烁从而进行“注意”的显示。进而,若开闭部6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则显示部82使第一显示灯821点亮并使第二显示灯822点亮从而进行“警告”的显示。

同样地,作为来自蜂鸣器83的输出音的形态,有包括实现报告部71的报告的注意音、以及实现状态提示部72的提示的警告音在内的多个类型的形态。即,蜂鸣器83在开闭部6处于导通状态的稳态时停止,当满足将温度检测部5的检测温度为比阈值温度低的注意温度以上包含在内的注意判定条件时,输出注意音。进而,若开闭部6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则蜂鸣器83输出注意音以外的警告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阈值温度被设定为不到当保持部件的特性发生规定变化时的检测温度。即,如上述那样,有来自连接部件3的热向将连接部件3保持的保持部件(内块44及外罩42)传递的情况,有保持部件的特性受到热的影响从而保持部件的特性变化(包括变质、变色以及变形)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座系统10中,即使在发生温度上升后,也为了能够再次使用插座1,优选将开闭部6切断以使得保持部件的特性不超过允许范围。本公开中所谓的“规定变化”是保持部件的特性的变化中成为允许范围的上限时的变化。例如,优选的是,在特定的标准中确定了保持部件的特性的允许范围的情况下,即使发生了温度上升,保持部件的特性也限制于该允许范围内。这里,通过将不到当保持部件的特性发生规定变化时的检测温度的温度作为阈值温度,能够在保持部件的特性发生规定变化以上的变化之前,将开闭部6设为切断状态。由此,能够在保持部件的特性劣化前,将开闭部6设为切断状态而抑制进一步的温度上升,以供插座1的再使用。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插座系统10如上述那样具备受理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操作部件81,使该操作部件81与开闭部6联动。因此,开闭部6通过不满足判定条件的情况下的操作部件81的操作(恢复操作)而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即,在满足判定条件而开闭部6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后,如满足判定条件的要因消除,在不再满足判定条件的状态下进行恢复操作,则开闭部6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由此,用户能够手动将开闭部6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操作部件81与开闭部6联动而在接通位置与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即,还根据操作部件81的位置来提示开闭部6处于导通状态还是处于切断状态,因此操作部件81也还作为对开闭部6的状态进行提示的状态提示部发挥功能。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部件81中的、仅在操作部件81处于断开位置的情况下能够识别的部位,进行了红色等的着色,从而从远处就能识别操作部件81处于接通位置和断开位置的哪一个。

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插座系统10的动作的一例,参照图6的流程图进行说明。此外,图6的流程图只不过是一例,处理的顺序可以适当变更,处理也可以适当追加或省略。

在图6中,首先,控制部7从温度检测部5接收检测信号从而取得实测温度t1(s1)。实测温度t1包括连接部件3的温度(检测温度)与端子部件2的温度(辅助检测温度)双方。

接着,控制部7对实测温度t1和注意温度tth1进行比较(s2)。注意温度tth1是为了判定是否满足了注意判定条件、即是否进行报告部71的报告而被与检测温度相比较的温度。注意温度tth1是比阈值温度tth2低的温度。如果实测温度t1不到注意温度tth1(s2:否),则控制部7判断为不满足注意判定条件,执行蜂鸣器83的停止处理(s3)以及显示部82的“正常”显示(s4),返回处理s1。

另一方面,在处理s2中,如果实测温度t1为注意温度tth1以上(s2:是),则控制部7判断为满足注意判定条件,进行报告部71的报告即来自蜂鸣器83的注意音的输出(s5)以及显示部82的“注意”显示(s6)。在该状态下,若开关84被按压操作即蜂鸣器83的停止按钮被按压(s7:是),则控制部7执行蜂鸣器83的停止处理(s8),取得实测温度t1(s9)。如果开关84没有被按压操作即蜂鸣器83的停止按钮没有被按压(s7:否),则控制部7跳过蜂鸣器83的停止处理(s8),取得实测温度t1(s9)。

接着,控制部7对处理s9所取得的实测温度t1和阈值温度tth2进行比较(s10)。阈值温度tth2是为了判定是否满足判定条件即是否将开闭部6设为切断状态而被与检测温度相比较的温度。进而,本实施方式中,阈值温度tth2为了判定是否满足辅助判定条件而兼作被与辅助检测温度相比较的辅助阈值温度。即,辅助阈值温度等于阈值温度tth2。如果实测温度t1不到阈值温度tth2(s10:否),则控制部7判断为不满足判定条件及辅助判定条件,返回处理s1。

因此,即使一度判断为满足注意判定条件而进行了报告部71的报告,如果之后实测温度t1降低而低于注意温度tth1(s2:否),也进行蜂鸣器83的停止处理(s3)以及显示部82的“正常”显示(s4)。因而,例如,即使由于一过性的事件而发生温度上升、实测温度t1降低并判断为在注意温度tth1以上,如果之后实测温度t1降低,报告部71的报告也自动停止。

另一方面,处理s10中,如果实测温度t1为阈值温度tth2以上(s10:是),则控制部7判断为满足判定条件或辅助判定条件,向开闭部6输出驱动信号,将开闭部6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s11)。之后,控制部7进行状态提示部72的提示、即来自蜂鸣器83的警告音的输出(s12)以及显示部82的“警告”显示(s13)。该状态下,若开关84被进行按压操作、即蜂鸣器83的停止按钮被按压(s14:是),则控制部7执行蜂鸣器83的停止处理(s15),向处理s16转移。若开关84没有被按压操作、即蜂鸣器83的停止按钮没有被按压(s14:否),则控制部7跳过蜂鸣器83的停止处理(s15),向处理s16转移。

处理s16中,控制部7判断被判定为阈值温度tth2以上的实测温度t1是否是连接部件3的温度。即,如果此时的实测温度t1是连接部件3的温度(s16:是),则在处理s10中判断为满足判定条件,因此控制部7向能够将开闭部6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的处理s17转移。该状态下,若进行操作部件81的恢复操作(s17:是),则开闭部6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s18),向处理s9转移。此时,如果判定条件的要因没有消除、即实测温度t1依然为阈值温度tth2以上(s10:是),则控制部7立即将开闭部6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s11)。另一方面,如果判定条件的要因消除、实测温度t1不到阈值温度tth2(s10:否),则控制部7判断为不满足判定条件及辅助判定条件,返回处理s1。由此,开闭部6维持导通状态,插座1成为能够再使用的状态。

另一方面,处理s16中,在判断为被判定为阈值温度tth2以上的实测温度t1不是连接部件3的温度的情况下(s16:否),在处理s10中判断为满足辅助判定条件。该情况下,控制部7向不能将开闭部6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的处理s19转移。该状态下,若进行操作部件81的恢复操作(s19:是),则控制部7通过驱动信号,强制地将开闭部6维持为切断状态(s11)。

此外,在处理s17及处理s19的任一个中,如果不进行恢复操作(s17:否或s19:否),控制部7向处理s14转移。

(3)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公开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上述实施方式如果能够达成本公开的目的就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此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控制部7同样的功能也可以通过插座1的控制方法、计算机程序、或记录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暂时性记录介质等而具体化。

以下,列举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说明的变形例能够适当组合而应用。

本公开中的插座系统10例如在控制部7等中包含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以作为硬件的处理器及存储器为主要结构。通过由处理器执行在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中记录的程序,实现本公开中的作为控制部7的功能。程序可以预先记录于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也可以经由电气通信线路来提供,也可以记录到能够由计算机系统读取的存储卡、光盘、硬盘驱动器等非暂时性记录介质中来提供。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器由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ic)或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的一至多个电子电路构成。多个电子电路可以集中于一个芯片,也可以分散设置于多个芯片。多个芯片可以集中于一个装置,也可以分散设置于多个装置。

此外,插座系统10中的多个功能集中于一个壳体4不是插座系统10的必须结构,插座系统10的构成要素可以分散设置于多个壳体。进而,控制部7等插座系统10的至少一部分功能例如可以通过云(云计算)等实现。相反,也可以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将插座系统10的全部功能集中于一个壳体4。

此外,控制部7不是插座系统10的必须结构,能够适当省略。即,插座系统10可以是,当满足判定条件时,开闭部6以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的方式进行动作,在不满足判定条件的情况下,开闭部6能够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因此,例如,在温度检测部5的输出(检测信号)被直接向开闭部6输入、开闭部6接受检测信号而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控制部7能够省略。进而,例如,在温度检测部5是双金属等并且将开闭部6直接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省略控制部7。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温度检测部5将连接部件3的温度作为检测温度来检测并且将端子部件2的温度作为辅助检测温度来检测的情况,但不限于该例。例如,温度检测部5也可以将端子部件2的温度或端子部件2及连接部件3双方的温度作为检测温度来检测。在将端子部件2及连接部件3双方的温度作为检测温度的情况下,判定条件在端子部件2的检测温度和连接部件3的检测温度中可以相同也可以相互不同。

此外,判定条件包括检测温度是阈值温度以上即可,除了检测温度是阈值温度以上之外,也可以包括其他条件。例如,判定条件可以包括检测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的事件持续规定时间、发生规定次数、或者以规定值以上的频度发生等。关于辅助判定条件也同样地,包括辅助检测温度为辅助阈值温度以上即可,除了辅助检测温度为辅助阈值温度以上之外,也可以包括其他条件。关于注意判定条件也同样地,包括检测温度为注意温度以上即可,也可以除了检测温度为注意温度以上以外,还包括其他条件。

此外,插座1不限于带接地极,也可以无接地极,例如也可以是交流200v用或直流用的插座(outlet)。进而,插座1不限于a类型的插座,例如,也可以如b类型或c类型那样是能够连接具有销形状的插片的插头的插座。插座1不限于双口类型,例如,也可以是1个口的类型或3个口的类型。进而,插座系统10也可以不仅具备插座1而且还具备例如人感传感器、定时器或开关等。此外,端子部件2也可以不是速连端子,例如可以是螺旋式端子。此外,插座1不限于使用安装框而以后部埋入到建造面100内的状态设置的结构(埋入设置型),也可以是以整体露出的状态设置于建造面100的结构(露出设置型)。

此外,插座1可以具有成为插头91的防松部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例如通过使插头91旋转而进行插头91的插片911的防松。插座1也可以带挡板。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若电磁释放装置动作而开闭部6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则与开闭部6联动而操作部件81也向断开位置移动,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当开闭部6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时,关于操作部件81,也可以保持接通位置不变。该情况下,恢复操作通过在暂时使操作部件81从接通位置移动到断开位置后、使操作部件81从断开位置向接通位置移动而实现。

此外,开闭部6例如可以由机械继电器或半导体开关等实现。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状态提示部72的提示形态在满足判定条件的情况下和满足辅助判定条件的情况下都相同,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满足判定条件的情况和满足辅助判定条件的情况下,状态提示部72进行不同形态的提示。作为一例,通过在判定为阈值温度tth2以上的实测温度t1是连接部件3的温度的情况下使第一显示灯821点亮、在实测温度t1是端子部件2的温度的情况下使第一显示灯821闪烁等,从而使显示部82的显示形态不同。

本公开中,在检测温度与阈值温度等的二值的比较中,所谓“以上”,包括二值相等的情况以及二值的一方超过另一方的情况双方。但是,不限于此,这里所谓的“以上”的含义也可以与仅包括二值的一方超过另一方的情况的“大于”相同。即,是否包括二值相等的情况由于能够在基准值等的设定后即刻任意变更,所以“以上”或“大于”没有技术上的差异。同样,关于“不到”,也可以含义与“以下”相同。

(4)总结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一形态的插座系统(10)具备端子部件(2)、连接部件(3)、温度检测部(5)和开闭部(6)。端子部件(2)与供电线(92)连接。连接部件(3)与插头(91)连接。温度检测部(5)将端子部件(2)和连接部件(3)的至少一方的温度作为检测温度来检测。开闭部(6)被电连接在端子部件(2)与连接部件(3)之间。开闭部(6)当满足将检测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上包含在内的判定条件时,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开闭部(6)在不满足判定条件的情况下,能够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

根据该形态,即使开闭部(6)一度成为切断状态,也通过使开闭部(6)恢复,从而能够不更换插座系统(10)地再次使用插座系统(10)。因此,例如,在温度上升由一过性事件引起的情况等本来不需要更换插座系统(10)的情况下,不需要插座系统(10)的更换,作为插座系统(10)的利便性提高。

第二形态的插座系统(10),在第一形态中,还具备将端子部件(2)及连接部件(3)的至少一方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内块44、外罩42或端子块45)。阈值温度被设定为不到当保持部件的特性发生规定变化时的检测温度。

根据该形态,能够将保持部件的特性的变化抑制在允许范围内。

第三形态的插座系统(10),在第一或第二形态中,还具备报告部(71)。报告部(71)当满足了将检测温度为比阈值温度低的注意温度以上包含在内的注意判定条件时进行报告。

根据该形态,在电力供给的切断前进行报告,因此,例如,在与连接部件(3)连接的个人计算机中,能够促使用户采取数据的备份等应对电力供给的切断而必要的措施。

第四形态的插座系统(10),在第一~第三的某个形态中,还具备状态提示部(72)。状态提示部(72)对开闭部(6)处于导通状态还是切断状态进行提示。

根据该形态,用户能够通过状态提示部(72)确认开闭部(6)是处于导通状态还是处于切断状态,所以能够立即采取恢复作业等必要的措施。

第五形态的插座系统(10),在第一~第四的某个形态中,还具备受理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操作部件(81)。开闭部(6)通过不满足判定条件的情况下的操作部件(81)的操作而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

根据该形态,用户能够手动将开闭部(6)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切换,因此能够在用户所希望的时刻使开闭部(6)恢复。

第六形态的插座系统(10)中,在第一~第五的某个形态中,温度检测部(5)将连接部件(3)的温度作为检测温度来检测,并且将端子部件(2)的温度作为辅助检测温度来检测。开闭部(6)当满足将辅助检测温度为辅助阈值温度以上包含在内的辅助判定条件时,从导通状态向切断状态切换,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的切换被限制。

根据该形态,在端子部件(2)的温度上升了的情况下,能够限制从切断状态向导通状态的切换。由此,例如,在需要供电线(92)的再连接等电气工程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不小心地将开闭部(6)恢复。

关于第二~第六形态的结构,不是插座系统(10)所必须的结构,能够适当省略。

附图标记说明

2端子部件

3连接部件

5温度检测部

6开闭部

10插座系统

42外罩(保持部件)

44内块(保持部件)

45端子块(保持部件)

71报告部

72状态提示部

81操作部件

91插头

92供电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