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10149发布日期:2021-07-23 21:3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温度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过由热变形部件的温度变化引起的弹性变形来控制电流的温度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在利用双金属件来驱动设置有触点的可动板的温度开关中,可动板是弹性体、即弹簧,因此在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解离之后,在可动板前端残留有较大的振动。该振动会引起电弧。电弧特别是在直流的情况下成为问题。

因此,提出了一种温度开关,该温度开关通过将可动板的前端弯折而设置可动平面部,并通过可动平面部来吸收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解离后的振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29093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上所述,在可动板上设置有可动平面部的温度开关中,通过将可动板的前端弯折而设置可动平面部,因此会大幅变更现有的可动板形状。因此,必须进行制造设备的变更、温度开关的再评价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设置有可动触点的可动板的振动的温度开关。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一个方式中,温度开关具有:可动板,其能够弹性变形;可动触点,其设置于所述可动板;固定触点,其以与所述可动触点对置的方式设置;热变形部件,其由于温度变化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所述可动板弹性变形至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接触位置和所述可动触点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的分离位置;以及振动抑制部,其在所述可动板从所述接触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弹性变形时,在比所述可动触点的中心靠所述可动板的固定端侧的位置与该可动板接触,从而抑制该可动板的振动。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设置有可动触点的可动板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温度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温度开关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温度开关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温度开关的立体图。

图5是透视性地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安装有绝缘壳体的状态的温度开关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6是透视性地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安装有绝缘壳体的状态的温度开关的俯视图。

图7是透视性地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安装有绝缘壳体的状态的温度开关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8是透视性地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安装有绝缘壳体的状态的温度开关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9是透视性地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安装有绝缘壳体的状态的温度开关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安装有绝缘壳体的状态的温度开关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xi-xi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第5实施方式的温度开关(抑制可动板的振动)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温度开关10的立体图和剖视图。

另外,图1、图2以及后述的图3~图11所示的上下、前后、左右的各方向只不过是为了便于说明的一例,例如上下方向是铅垂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是水平方向。

图1和图2所示的温度开关10具有可动板11、可动触点12、固定触点13、双金属元件14、保护罩15、基台16、支承部17、第1端子18以及第2端子19。

可动板11是能够弹性变形的例如由不锈钢或者铜合金构成的板材。可动板11与第1端子18连接。可动板11具有对双金属元件14进行支承的一对支承爪部11a、11b。该支承爪部11a、11b从可动板11向上方突出,并向双金属元件14的上方沿横向(左右方向)弯曲。

如图2所示,可动触点12设置于可动板11中的自由端(右端)附近的底面,经由可动板11而与第1端子18连接。

固定触点13以与可动触点12对置的方式设置,并与第2端子19连接。

双金属元件14是热变形部件(热应动元件)的一例,该双金属元件14由于温度变化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可动板11弹性变形至可动触点12与固定触点13接触的接触位置(参照图2)和从固定触点13分离的分离位置(参照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可动板11-1)。双金属元件14例如是通过将热膨胀系数不同的2张平板状的合金贴合而形成的,以设定温度为边界进行翻转(弹性变形)。双金属元件14在以中央向上凸出的方式进行翻转时,使可动板11翻转至接触位置,在以中央向下凸出的方式进行翻转时,使可动板11翻转至分离位置。

图1和图2所示的保护罩15是配置于可动触点12和固定触点13的周围的罩的一例。保护罩15例如是金属制的罩。如图2所示,在保护罩15上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凸部15a。该凸部15a是振动抑制部的一例,该凸部15a在可动板11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翻转时,在比可动触点12的中心c靠可动板11的固定端侧(左侧)的位置与可动板11接触,从而抑制该可动板11的振动。另外,凸部15a也可以设置于可动板11。在该情况下,保护罩15中的与可动板11的凸部接触的部分作为振动抑制部而发挥功能。该可动板11的凸部也可以是支承爪部11b。

另外,保护罩15配置为在可动板11与保护罩15的凸部15a接触之后,在比可动触点12的中心c(参照图2)靠可动板11的自由端侧(右侧)的位置不与可动板11接触。

基台16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

支承部17在从下方贯穿可动板11的状态下对双金属元件14的底面中心进行支承。

在第1端子18和第2端子19的前端设置有压接部18a、19a。在该压接部18a、19a中,在夹入未图示的外部的导线的状态下进行压紧。

在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温度开关10具有:可动板11,其能够弹性变形;可动触点12,其设置于该可动板11;固定触点13,其以与该可动触点12对置的方式设置;作为热变形部件的一例的双金属元件14,其由于温度变化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可动板11弹性变形至可动触点12与固定触点13接触的接触位置(参照图2)和从固定触点13分离的分离位置(参照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可动板11-1);以及作为振动抑制部的一例的凸部15a,其在可动板11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弹性变形时,在比可动触点12的中心c靠可动板11的固定端侧(左侧)的位置与可动板11接触,从而抑制可动板11的振动。

由此,可动板11的自由端侧以凸部15a为支点而振动。振动频率与长度的平方成反比地变小,因此以凸部15a为支点的振动与从可动板11的固定端侧至自由端的整体的振动抵消,从而能够抑制可动板11的振动。其结果为,能够将可动触点12刚从固定触点13分离后的可动触点12与固定触点13的触点距离维持得较大。因此,能够通过设置振动抑制部(凸部15a)这样的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可动板11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弹性变形(翻转)时所产生的可动板11的振动。因此,也能够大幅改善可动触点12与固定触点13之间的直流下的切断性能。另外,在触点间产生的电弧对可动触点12和固定触点13的寿命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切断电流时的触点间隙在切断的同时以尽可能大的距离稳定的情况会迅速地切断电弧,因此即使是交流切断也能够改善耐久性。

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温度开关10还具有配置于可动触点12和固定触点13的周围的作为罩的一例的保护罩15,振动抑制部是设置于保护罩15的凸部15a。因此,能够通过在保护罩15上设置凸部15a这样的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可动板11的振动。

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罩的一例的保护罩15配置为在可动板11与作为振动抑制部的一例的凸部15a接触之后,在比可动触点12的中心c(参照图2)靠可动板11的自由端侧(右侧)的位置不与可动板11接触。由此,与保护罩15与可动板11中的比可动触点12的中心c靠自由端侧的位置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在可动板11从接触位置弹性变形至分离位置之后,可动触点12由于反弹而再次与固定触点13接触。

<第2实施方式>

图3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温度开关20的立体图。

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仅作为罩的一例的保护罩25具有切口25b的情况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他事项能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即,与第1实施方式的温度开关10相同,温度开关20具有设置有支承爪部21a、21b的可动板21、可动触点22、固定触点23、双金属元件24、设置有凸部25a的保护罩25、基台26、支承部27、设置有压接部28a的第1端子28以及设置有压接部29a的第2端子29。而且,如上所述,在保护罩25上还设置有切口25b。

切口25b以可动板21的自由端侧(右侧)不与保护罩25接触的方式设置。即,保护罩25配置为在可动板21与保护罩25的凸部25a接触之后,在比可动触点22的中心c(参照图2)靠可动板21的自由端侧的位置不与可动板21接触。

另外,即使在保护罩25上不设置切口25b,例如通过在保护罩25的底面设置有向上方凹陷的凹部的结构或者在保护罩25上设置有贯通孔的结构等,也能够使可动板21的自由端侧(右侧)与保护罩25不接触。另外,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那样,即使在保护罩25上不设置切口25b等,也能够使可动板21的自由端侧与保护罩25不接触。

在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关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事项,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即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可动板21的振动这样的效果等。

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罩的一例的保护罩25通过设置有切口25b,配置为在可动板21与作为振动抑制部的一例的凸部25a接触之后,在比可动触点22的中心c(参照图2)靠可动板21的自由端侧(右侧)的位置不与可动板21接触。由此,即使使保护罩25接近可动板21来实现温度开关20的小型化,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可动板21从接触位置弹性变形至分离位置之后,可动触点22由于反弹而再次与固定触点23接触。

<第3实施方式>

图4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温度开关30的立体图。

图5~图7是示出安装有绝缘壳体35的状态的温度开关30的图,图5是透视性地示出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6是俯视图,图7是透视性地示出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如图4~图7所示,温度开关30具有可动板31、可动触点32、固定触点33、双金属元件34、绝缘壳体35(参照图5~图7)、基台36、支承部37以及第2端子38。

可动板31具有弯折部31a、支承延伸部31b、支承凹部31c、第1端子31d、保持部31e、31f以及止挡件31g。可动板31是能够弹性变形的例如由不锈钢或者铜合金构成的板材。

弯折部31a是将可动板31弯折成u字形状的部分。可动板31的比弯折部31a靠自由端侧(上侧)的部分分为3岔,中央的支承延伸部31b对双金属元件34进行支承。另外,3岔的两端的部分在自由端侧再次汇合而成为一体,在前后方向的宽度变窄的同时向第2端子38侧(后侧)弯曲地延伸。在该一体的部分设置有向下方凹陷的支承凹部31c。该支承凹部31c与支承延伸部31b同样地对双金属元件34进行支承。

第1端子31d设置于可动板31中的隔着弯折部31a而与可动触点32相反的一侧(下侧),与未图示的外部的导线连接。第1端子31d从弯折部31a侧向第2端子38的前方延伸。另外,第1端子31d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比弯折部31a的前后方向的宽度窄。

保持部31e在可动板31中的比弯折部31a靠第1端子31d侧(下侧)的部分中的弯折部31a的附近设置于可动板31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两端。保持部31e在向下方弯曲之后,可以以夹入基台36的方式朝向基台36的下部弯曲。

另外,保持部31f在可动板31中的比弯折部31a靠第1端子31d侧(下侧)的部分中的第1端子31d的附近设置于可动板31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两端。保持部31f在向下方弯曲之后,可以以夹入基台36的方式朝向基台36的下部弯曲。

保持部31e、31f在以夹着基台36的状态相对于基台36向左方向滑动插入的状态下对基台36进行保持。

止挡件31g设置于可动板31中的比弯折部31a靠第1端子31d侧(下侧)的位置。止挡件31g是用于将可动板31锁定于基台36的止挡件。例如,止挡件31g是从可动板31向下方延伸的爪,可以在可动板31相对于基台36滑动插入的状态下钩挂于基台36的上表面。

如图4和图5所示,可动触点32设置于可动板31中的隔着弯折部31a而与第1端子31d相反的一侧(上侧)的底面。

固定触点33以与可动触点32对置的方式设置于第2端子38。

双金属元件34是热变形部件的一例,该双金属元件34由于温度变化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可动板31弹性变形至可动触点32与固定触点33接触的接触位置和从固定触点33分离的分离位置。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双金属元件34呈圆板形状(配置于支承部37的周围的环形形状),在以中央向下凸出的方式进行翻转时,利用上述支承延伸部31b和支承凹部31c对周缘进行支承。此时,双金属元件34使可动板31弹性变形至可动触点32从固定触点33分离的分离位置。

另外,在以双金属元件34的中央向上凸出的方式进行翻转时,使可动板31弹性变形为可动触点32与固定触点33接触。此时,可动板31不会被双金属元件34向上方按压,可动触点32恢复到与固定触点33接触的接触位置。

图5~图7所示的绝缘壳体35是配置于可动触点32和固定触点33的周围的罩的一例,该绝缘壳体35以覆盖可动板31和双金属元件34的方式配置于温度开关30的上部。

在绝缘壳体35上设置有作为开口部的一例的切口35a。另外,作为开口部,也可以是设置于绝缘壳体35的贯通孔等。

切口35a的边缘是振动抑制部的一例,该切口35a的边缘在可动板31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翻转时,在比可动触点32的中心c(参照图7)靠可动板31的固定端侧(左侧)的位置与可动板31接触,从而抑制该可动板31的振动。另外,切口35a可以设置为可动板31的自由端侧(右侧)与绝缘壳体35不接触。

绝缘壳体35和基台36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另外,绝缘壳体35的材质也可以是金属。

支承部37在从下方贯穿双金属元件34的状态下对双金属元件34进行支承。

在第2端子38上设置有固定触点33。第2端子38具有保持部38a和止挡件38b。保持部38a设置于第2端子38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两端。保持部38a在向下方弯曲之后,可以以夹入基台36的方式朝向基台36的下部弯曲。

与保持部31e、31f相同,保持部38a在以夹着基台36的状态相对于基台36向左方向滑动插入的状态下对基台36进行保持。

止挡件38b设置于固定触点33的附近,是用于将第2端子38锁定于基台36的止挡件。例如,止挡件38b是从第2端子38向下方延伸的爪,可以在第2端子38相对于滑动基台36滑动插入的状态下钩挂于基台36的上表面。

在以上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相同,温度开关30具有:可动板31,其能够弹性变形;可动触点32,其设置于该可动板31;固定触点33,其以与该可动触点32对置的方式设置;作为热变形部件的一例的双金属元件34,其由于温度变化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可动板31弹性变形至可动触点32与固定触点33接触的接触位置和从固定触点33分离的分离位置;以及作为振动抑制部的一例的切口35a的边缘,其在可动板31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弹性变形时,在比可动触点32的中心c(参照图7)靠可动板31的固定端侧(左侧)的位置与可动板31接触,从而抑制可动板31的振动。

由此,与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相同,能够通过设置振动抑制部(绝缘壳体35的切口35a的边缘)这样的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可动板31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弹性变形时所产生的可动板31的振动。

另外,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温度开关30还具有配置于可动触点32和固定触点33的周围的作为罩的一例的绝缘壳体35,振动抑制部是设置于绝缘壳体35的作为开口部的一例的切口35a的边缘。因此,能够通过在绝缘壳体35上设置切口35a这样的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可动板31的振动。

另外,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罩的一例的绝缘壳体35通过设置有切口35a,配置为在可动板31与切口35a的边缘接触之后,在比可动触点32的中心c(参照图7)靠可动板31的自由端侧(右侧)的位置不与可动板31接触。由此,即使使绝缘壳体35接近可动板31而实现温度开关30的小型化,也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可动板31从接触位置弹性变形至分离位置之后,可动触点32由于反弹而再次与固定触点33接触。

另外,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可动触点32和固定触点33的周围的罩的一例是以覆盖可动板31和双金属元件34的方式配置的绝缘壳体35。因此,能够将设置有切口35a的部件作为现有的绝缘壳体35,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可动板31的振动。

另外,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可动板31具有:弯折部31a,其被弯折成u字形状;作为端子的一例的第1端子31d,其与外部的导线连接;保持部31e、31f,它们设置于比弯折部31a靠第1端子31d侧(下侧)的位置,在相对于基台36滑动插入的状态下对基台36进行保持;以及止挡件31g,其设置于比弯折部31a靠第1端子31d侧的位置,用于将可动板31锁定于基台36,可动触点32设置于可动板31中的隔着弯折部31a而与第1端子31d相反的一侧(上侧)。由此,不仅能够通过上述切口35a的边缘与可动板31的接触来吸收可动板31的振动,还能够利用弯折部31a来吸收可动板31的振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可动板31的振动。另外,也能够减小切口35a的边缘与可动板31接触时的振动。

<第4实施方式>

图8和图9是透视性地示出安装有绝缘壳体45的状态的温度开关40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和主视图。

另外,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仅在绝缘壳体45上不设置切口35a而设置凸部45a,并在该凸部45a处与可动板41接触的情况、以及凸部45a在相对于将可动板41的固定端与自由端连结起来的中心线l沿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移位(偏移)的位置与可动板41接触的情况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不同,其他事项能够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

即,与第3实施方式的温度开关30相同,温度开关40具有弯折部41a、支承延伸部41b、支承凹部41c、第1端子41d、设置有保持部41e、41f和止挡件41g的可动板41、可动触点42、固定触点43、双金属元件44、绝缘壳体45、基台46、支承部47以及设置有保持部48a和止挡件48b的第2端子48。而且,如上所述,在绝缘壳体45上设置有凸部45a。

如图9所示,绝缘壳体45的凸部45a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该凸部45a是振动抑制部的一例,该凸部45a在可动板41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弹性变形时,在比可动触点42的中心c靠可动板41的固定端侧(左侧)的位置与可动板41接触,从而抑制该可动板41的振动。另外,凸部45a也可以设置于可动板41。在该情况下,绝缘壳体45中的与可动板41的凸部接触的部分作为振动抑制部而发挥功能。

另外,凸部45a设置于绝缘壳体45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中心,但由于可动板41的自由端侧(右侧)向第2端子48侧(后侧)弯曲地延伸,因此凸部45a在相对于可动板41的中心线l沿宽度方向移位的位置与可动板41接触。另外,这样,振动抑制部(凸部45a)在相对于可动板41的中心线l沿宽度方向移位的位置与可动板41接触的方式(本第4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以及后述的第5实施方式。另外,应用于第3实施方式的是本第4实施方式。

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绝缘壳体45也配置为在可动板41与绝缘壳体45的凸部45a接触之后,在比可动触点42的中心c(参照图9)靠可动板41的自由端侧(右侧)的位置不与可动板41接触。

在以上说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关于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事项,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即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可动板41的振动这样的效果等。

另外,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振动抑制部是凸部45a,该凸部45a设置在配置于可动触点42和固定触点43的周围的作为罩的一例的绝缘壳体45上。因此,能够通过在绝缘壳体45上设置凸部45a这样的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可动板41的振动。

另外,在本第4实施方式中,作为振动抑制部的一例的凸部45a在相对于将可动板41的固定端与自由端连结起来的中心线l沿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移位的位置与可动板41接触。由此,能够使可动板41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弹性变形时所产生的可动板41的振动成为比凸部45a与可动板41的接触部分靠可动板41的自由端侧(右侧)的较小的部分的振动,并且能够通过可动板41向扭转的方向弹性变形来消除可动板41的振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可动板41的振动。

<第5实施方式>

图10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安装有绝缘壳体55的状态的温度开关50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xi-xi线剖视图。

图10和图11所示的温度开关50具有可动板51、可动触点52、固定触点53、双金属元件54、绝缘壳体55、第1端子56以及第2端子57。

可动板51是能够弹性变形的例如由不锈钢或者铜合金构成的板材。可动板51与第1端子56连接。可动板51具有能够与双金属元件54接触的凹部51a。

可动触点52设置于可动板51中的自由端附近,经由可动板51而与第1端子56连接。

固定触点53以与可动触点52对置的方式设置在第2端子57上。

双金属元件54是热变形部件的一例,该双金属元件54由于温度变化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可动板51弹性变形至可动触点52与固定触点53接触的接触位置(参照图10)和从固定触点53分离的分离位置(参照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可动板51-1)。例如,双金属元件54在以中央向上凸出的方式进行翻转时,使可动板51弹性变形至分离位置。

绝缘壳体55是配置于可动触点52和固定触点53的周围的罩的一例,是覆盖可动板51和双金属元件54的壳体。绝缘壳体55呈仅第1端子56和第2端子57侧(右侧)的面开口的长方体形状。绝缘壳体55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

在绝缘壳体55上以从上部底面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凸部55a。该凸部55a是振动抑制部的一例,该凸部55a在可动板51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弹性变形时,在比可动触点52的中心c靠可动板51的固定端侧(左侧)的位置与可动板51接触,从而抑制该可动板51的振动。另外,凸部55a也可以设置于可动板51。在该情况下,绝缘壳体55中的与可动板51的凸部接触的部分作为振动抑制部而发挥功能。

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绝缘壳体55也配置为在可动板51与绝缘壳体55的凸部55a接触之后,在比可动触点52的中心c靠可动板51的自由端侧(右侧)的位置不与可动板51接触。

第1端子56具有支承爪部56a、56b。该支承爪部56a、56b以向双金属元件54的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如图11所示,第1导线58与第1端子56连接。该第1导线58具有芯线58a和包覆该芯线58a的绝缘性的包覆部58b。

第2导线59与第2端子57连接。该第2导线59具有芯线59a和包覆该芯线59a的绝缘性的包覆部59b。

另外,在绝缘壳体55的开口部分填充有作为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的填充材料f。第1端子56与第1导线58的连接部分和第2端子57与第2导线59的连接部分被该填充材料f覆盖。

在以上说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相同,温度开关50具有:可动板51,其能够弹性变形;可动触点52,其设置于该可动板51;固定触点53,其以与该可动触点52对置的方式设置;作为热变形部件的一例的双金属元件54,其由于温度变化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可动板51弹性变形至可动触点52与固定触点53接触的接触位置(参照图10)和从固定触点53分离的分离位置(参照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可动板51-1);以及作为振动抑制部的一例的凸部55a,其在可动板51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弹性变形时,在比可动触点52的中心c靠可动板51的固定端侧(左侧)的位置与可动板51接触,从而抑制可动板51的振动。

由此,与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相同,能够通过设置振动抑制部(绝缘壳体55的凸部55a)这样的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可动板51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弹性变形时所产生的可动板51的振动。

另外,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温度开关50还具有配置于可动触点52和固定触点53的周围的作为罩的一例的绝缘壳体55,振动抑制部是设置于绝缘壳体55的凸部55a。因此,能够通过在绝缘壳体55上设置凸部55a这样的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可动板51的振动。

另外,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作为罩的一例的绝缘壳体55配置为在可动板51与作为振动抑制部的一例的凸部55a接触之后,在比可动触点52的中心c靠可动板51的自由端侧(右侧)的位置不与可动板51接触。由此,与绝缘壳体55与可动板51中的比可动触点52的中心c靠自由端侧的位置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在可动板51从接触位置弹性变形至分离位置之后,可动触点52由于反弹而再次与固定触点53接触。

另外,在本第5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可动触点52和固定触点53的周围的罩的一例是以覆盖可动板51和双金属元件54的方式配置的绝缘壳体55。因此,能够将设置有凸部55a的部件作为现有的绝缘壳体55,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可动板51的振动。

以上,对第1~5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以下,附记本申请的申请最初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

[附记1]

一种温度开关,其特征在于,

该温度开关具有:

可动板,其能够弹性变形;

可动触点,其设置于所述可动板;

固定触点,其以与所述可动触点对置的方式设置;

热变形部件,其由于温度变化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所述可动板弹性变形至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的接触位置和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的分离位置;以及

振动抑制部,其在所述可动板从所述接触位置向所述分离位置弹性变形时,在比所述可动触点的中心靠所述可动板的固定端侧的位置与该可动板接触,从而抑制该可动板的振动。

[附记2]

根据附记1所述的温度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开关还具有罩,该罩配置于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的周围,

所述振动抑制部是设置于所述罩的凸部。

[附记3]

根据附记1所述的温度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开关还具有罩,该罩配置于所述可动触点和所述固定触点的周围,

所述振动抑制部是设置于所述罩的开口部的边缘。

[附记4]

根据附记2或3所述的温度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配置为在所述可动板与所述振动抑制部接触之后,在比所述可动触点的中心靠所述可动板的自由端侧的位置不与所述可动板接触。

[附记5]

根据附记2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温度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以覆盖所述可动板和所述热变形部件的方式配置。

[附记6]

根据附记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温度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抑制部在相对于将所述可动板的所述固定端与自由端连结起来的中心线沿宽度方向移位的位置与所述可动板接触。

[附记7]

根据附记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温度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板具有:弯折部,其被弯折成u字形状;端子,其与外部的导线连接;保持部,其设置于比所述弯折部靠所述端子侧的位置,在相对于基台滑动插入的状态下对该基台进行保持;以及止挡件,其设置于比所述弯折部靠所述端子侧的位置,用于将所述可动板锁定于所述基台,

所述可动触点设置于所述可动板中的隔着所述弯折部而与所述端子相反的一侧。

标号说明

10:温度开关;11:可动板;11a、11b:支承爪部;12:可动触点;13:固定触点;14:双金属元件;15:保护罩;15a:凸部;16:基台;17:支承部;18:第1端子;18a:压接部;19:第2端子;19a:压接部;20:温度开关;21:可动板;21a、21b:支承爪部;22:可动触点;23:固定触点;24:双金属元件;25:保护罩;25a:凸部;25b:切口;26:基台;27:支承部;28:第1端子;28a:压接部;29:第2端子;29a:压接部;30:温度开关;31:可动板;31a:弯折部;31b:支承延伸部;31c:支承凹部;31d:第1端子;31e、31f:保持部;31g:止挡件;32:可动触点;33:固定触点;34:双金属元件;35:绝缘壳体;35a:切口;36:基台;37:支承部;38:第2端子;38a:保持部;38b:止挡件;40:温度开关;41:可动板;41a:弯折部;41b:支承延伸部;41c:支承凹部;41d:第1端子;41e、41f:保持部;41g:止挡件;42:可动触点;43:固定触点;44:双金属元件;45:绝缘壳体;45a:凸部;46:基台;47:支承部;48:第2端子;48a:保持部;48b:止挡件;50:温度开关;51:可动板;51a:凹部;52:可动触点;53:固定触点;54:双金属元件;55:绝缘壳体;55a:凸部;56:第1端子;56a、56b:支承爪部;57:第2端子;58:第1导线;58a:芯线;58b:包覆部;59:第2导线;59a:芯线;59b:包覆部;c:可动触点的中心;f:填充材料;l:中心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