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80311发布日期:2020-10-20 16:5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其具有多个蓄电池单元,这些蓄电池单元在堆叠方向上彼此相继排列并且容纳在壳体中,所述壳体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壳体壁。本发明还涉及生产这种蓄电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运行过程中充电和放电的电池(也称为蓄电池)在移动应用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蓄电池也越来越多地用于车辆中。

蓄电池通常具有多个蓄电池单元,这些蓄电池单元在堆叠方向上彼此相继排列。例如,从欧洲专利ep2866289a1中已知这种蓄电池。本文献提出了一种蓄电池的构造模式,其中连续的蓄电池单元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并且在每种情况下横向设置有多孔分离元件。

通常,蓄电池的蓄电池单元布置在蓄电池的壳体中。壳体通常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的壳体壁,蓄电池单元容纳在其间。为了生产这种蓄电池,蓄电池单元插入壳体壁之间,直到它们到达端部位置。随后,通常由例如盖封闭壳体。

为了将蓄电池单元在壳体中保持在壳体壁之间,通常使用至少一个中间件,该中间件在蓄电池单元的端部位置与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相邻。为了保证将蓄电池单元保持在壳体中,中间件必须在壳体中对蓄电池单元施加负载,特别是预加应力。

为了生产蓄电池,可以设想将中间件与蓄电池单元一起插入壳体中。这意味着,在到达它们的端部位置之前,蓄电池单元已经抵靠壳体施加负载,特别是抵靠壳体壁上,和/或抵靠彼此,其结果是至少部分蓄电池单元会发生损坏。

也可以设想首先将蓄电池插入壳体,然后插入至少一个中间元件。为此目的,通常需要在壳体中移动蓄电池单元,以便能够插入中间件,从而再次有损坏至少部分蓄电池单元的风险。

在另一个变型中,可以设想首先将至少一个中间件引入壳体,然后将蓄电池单元插入壳体。这里,中间件在插入时作用在蓄电池单元上,其结果是再次对它们施加负载并且可能被损坏。

为了减少对蓄电池单元的这种损坏,可以设想为相应的中间元件提供减小摩擦的表面,特别是高滑动表面,例如由特氟隆制成。尤其地,可以设想,在每种情况下将中间件制成为特氟隆板。这导致中间件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导致蓄电池的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涉及的目的是对于开头所述类型的蓄电池和用于生产这种蓄电池的方法提供改进的或至少不同的实施例,特别地,其特征在于简化的和/或成本有效的生产或组装,和/或在于降低了损坏蓄电池的蓄电池单元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实现。有利的实施例形成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总体构思:在蓄电池具有多个蓄电池单元,多个蓄电池单元布置在壳体中并且在堆叠方向上彼此相继排列的情况下,在壳体中提供中间件以用于将蓄电池单元保持在壳体中,所述中间件能够呈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二状态具有相对于第一状态更大的厚度,其中仅当蓄电池单元和中间件已经布置在壳体中时,中间件才呈现第二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当蓄电池单元和所述中间件已经布置在壳体中时,才会发生蓄电池单元的加载或预加应力。一方面,这实现了在壳体中的蓄电池单元和中间元件的简化布置,其结果是简化了蓄电池的生产。另一方面,防止或至少减少了由于蓄电池单元和/或中间件在壳体中的布置而对蓄电池单元和/或中间件造成的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构思,蓄电池具有多个蓄电池单元和壳体。壳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的壳体壁。蓄电池单元以此方式布置在壳体中,特别是以此方式插入壳体中,使得在端部位置,它们在堆叠方向上彼此相继排列并且布置在壳体壁之间。此外,蓄电池具有至少一个中间件,该中间件布置在壳体壁中的一个壳体壁和蓄电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之间的端部位置。以根据本发明的方式配置至少一个中间件中的至少一个中间件,并且随后称之为可变中间件。这里,在堆叠方向上的每个中间件、每x个中间件或外部中间件或两个外部中间件可以配置为可变中间件。可变中间件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其中,在第一状态中,可变中间件具有在相关联的壳体壁和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之间沿间隔方向延伸的第一厚度,并且在第二状态中,可变中间件具有在间隔方向上延伸并且大于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根据本发明,可变中间件在第一状态下布置在壳体中,并且仅当蓄电池单元已经到达它们的端部位置时才变为第二状态。也就是说,在蓄电池单元到达端部位置之后,可变中间件变为第二状态,并且可变中间件布置在相关联的壳体壁和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之间。

相应的可变中间件的相关联的壳体壁是这样的壳体壁,在该壳体壁和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之间布置可变中间件。相应的可变中间件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蓄电池单元与此类似,该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蓄电池单元和相关联的壳体壁之间布置可变中间件。

可以主动地或被动地发生,特别是可以诱发,相应可变中间件在这两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尤其可以通过可变中间件的膨胀来实现这种变化。

如果仅当蓄电池单元位于端部位置并且可变中间件同样设置在壳体中时,可变中间件才改变为第二状态,则其中蓄电池单元和中间件设置在壳体中,特别是被引入壳体中的顺序原则上是任意的。例如,可以首先将蓄电池单元,然后将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布置在壳体中,反之亦然。还可以设想,首先提供蓄电池单元和至少一个中间件以及可变中间件的模块或组件,并且将该模块或组件布置在壳体中,然后将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改变成第二状态。这里,相应的可变中间件可以是模块或组件的一部分,并因此与模块或组件一起设置在壳体中,或者与模块或组件分离并单独设置在壳体中。

蓄电池单元有利地沿插入方向插入壳体中。

蓄电池单元的端部位置优选地是蓄电池单元不在插入方向上进一步插入壳体的位置。也就是说,特别地,端部位置是其中蓄电池单元在插入方向上不会继续发生主动移位的位置。

当该可变中间件已经完全布置在壳体中,也就是说已经到达最终位置时,相应的可变中间件特别优选地实现到第二状态的改变,其中最终位置有利地是这样的最终位置,其中壳体中的可变中间件,特别是在横向于相关联的间隔方向,不会继续发生主动移位。

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的第二厚度有利地使得,在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的第二状态下,蓄电池单元彼此抵靠和/或抵靠至少一个壳体壁,优选地抵靠两个壳体壁施加负载,特别是施加预应力。因此,蓄电池单元借助于至少一个中间件保持在壳体中。

这里优选的是平稳地发生蓄电池单元的加载或预加应力的情况。

除了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之外,蓄电池还可以具有这种中间件,该中间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不变,特别是不可变。由于这个原因,所有的中间件随后通常被称为中间件,而可改变并且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改变的那些中间件被称为可变中间件。

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不可改变的中间件中的至少一个中间件可以采取金属板的形式,该金属板布置在两个蓄电池单元之间,并且将蓄电池单元中产生的热量横向于堆叠方向向外传输。这可以简化蓄电池的温度控制,尤其是冷却。

可以以任何期望的方式配置每个蓄电池单元。

特别地,相应的蓄电池单元可以是具有堆叠结构的,特别是在堆叠方向上堆叠的结构的这种蓄电池单元。相应的蓄电池单元可以是具有封闭金属箔的袋状单元,其通常具有至少一个焊接或焊缝,并且其中容纳有蓄电池单元的至少一个电极和至少一种活性材料。还可以设想,相应的蓄电池单元设计成方形电池,其类似于袋状电池,但是具有金属壳体,其中容纳有至少一个电极和至少一种活性材料。

优选地将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布置成在堆叠方向上跟随蓄电池单元中的一个蓄电池单元。这里,壳体具有两个壳体壁,壳体壁在堆叠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其间在端部位置处布置有蓄电池单元,使得可变中间件在堆叠方向上布置/已经布置在这些壳体壁中的一个壳体壁(其为相关联的壳体壁)和蓄电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间隔方向因此对应于堆叠方向,或者间隔方向平行于堆叠方向延伸,其结果是,在第二状态下,可变中间件在堆叠方向上与蓄电池单元彼此抵靠和/或抵靠在堆叠方向上彼此相对设置的壳体壁中的至少一个壳体壁对蓄电池单元施加负载,特别是施加预应力。

可选地或附加地,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可以横向于堆叠方向布置在蓄电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和两个壳体壁中的一个壳体壁之间,两个壳体壁横向于堆叠方向彼此相对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壳体因此具有横向于堆叠方向的彼此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壳体壁,其中可变中间件布置在这些壳体壁中的一个些壳体壁(其为相关联的壳体壁)和蓄电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优选地,多个蓄电池单元)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间隔方向以及可变中间件的厚度因此横向于间隔方向延伸。在这种布置中,在可变中间件的第二状态下,横向于堆叠方向抵靠壳体壁中的至少一个壳体壁对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施加负载,特别是对其施加预应力,壳体壁在横向于堆叠方向彼此相对的定位。

在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具有可变形的包封,其中,为了从第一状态改变到第二状态,将填充物引入包封中。也就是说,特别地,只有当蓄电池单元已经到达它们的端部位置时,才将填充物引入到包封中。

填充物原则上可以采取任何期望的形式。

填充物有利地是这种填充物,其至少部分是流体化的或是部分流体。这允许将填充物简单地引入包封,从而将可变中间件简单地改变到第二状态。

填充物可以优选地从包封中去除,例如通过抽吸取出,其结果是可变中间件也可以从第二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因此,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变化是可逆的。例如出于维修目的,这尤其允许相应的蓄电池单元能够以简化的方式从壳体中移除,此外防止或至少减少移除本身对蓄电池单元的损坏。

可变中间件的包封原则上是任何期望的包封,也就是说,这种包封也可以布置在可变中间件内。

可变中间件的包封有利地是可变中间件的外部包封。这实现了可变中间件的简化结构以及可变中间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简化变化。

可变中间件的包封原则上可以由任何期望的物质或材料制成。

优选的实施例中包封是柔性的,特别是弹性的,以便允许可变中间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简化改变。特别地,包封是由塑料制成的包封,也就是说,是可变形的塑料包封。还可以设想其中包封是可变形薄膜的实施例。

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可变中间件在第二状态下在间隔方向上是柔性的。灵活性使得可以补偿操作引起的蓄电池的温差,尤其是在蓄电池单元的充电和放电期间可能发生的温差。

填充物可以是气体,尤其是空气。因此,提供了一种成本有效的填充物,该填充物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引入包封中和/或从包封中移除。此外,这种填充物允许可变中间件在间隔方向上的柔性。

也可以设想填充物是液体、凝胶或泡沫。这种填充物导致可变中间件在第二状态下的稳定性增加,并且它们进一步允许可变中间件的柔性。

可以设想这种填充物,特别是这种凝胶和/或泡沫,在引入包封后至少是部分固化的。

有利地由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和/或物质制造和构成相应的中间件,特别是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以便能够在操作过程中以简化的方式带走在蓄电池中,特别是在相应的蓄电池单元中产生的热量。为此目的,相应的中间件还可以包含添加剂,诸如硅树脂和/或金属氧化物和/或金属和/或金属合金,添加剂具有相应增加的热导率。尤其,添加剂可以以颗粒的形式存在。特别地,可以设想为填充物提供至少一种此类添加剂。

原则上,可以设想将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的包封设计成打开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填充物是这种填充物是有利的,其在引入包封后固化,并因此相应地填充所述包封。

有利的实施例中,可变中间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的包封设计成封闭的。这允许将填充物简单地引入到包封中,并且原则上使用任何期望的填充物。

可以设想实施例,为了将填充物引入包封,在另外封闭的包封中形成切断包封材料的缺口。这里,这优选地发生在其中可变中间件布置在壳体中的状态下,此外优选地发生在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蓄电池单元的端部位置。

原则上,可以以任何期望的方式形成缺口。

可以设想,借助于工具,例如穿刺工具来形成缺口。

这里,如果穿刺工具安装在壳体的盖上,盖封闭壳体并且有利地与壳体壁分离,则这是有利的。因此,可以首先在壳体中布置蓄电池的组成部件,这些组成部件将布置在壳体中,然后,如果需要和/或必要的话,对蓄电池进行检查,并且在存在缺陷和/或故障的情况下,对它们进行补救,然后借助于盖来关闭壳体,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才变为第二状态,从而对蓄电池单元施加负载并对其施加预应力。因此,如果可变中间件已经变为第二状态,则可以防止可能检测和/或补救不期望的缺陷和故障的情况。

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设想通过局部加热包封来形成缺口。特别地,可能经由壳体发生局部加热,使得当蓄电池的组成部分布置在壳体中和/或例如用盖封闭壳体时,可能反过来形成缺口。

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设想,提供具有开口的其它封闭包封,可以特别由喷嘴提供该开口,其中填充物通过该开口引入包封中。因此,可以省去随后为包封提供缺口。

优选的变体中,蓄电池设置有闭合元件,该闭合元件可以是闭合机构的组成部分,其中在填充物已经引入到包封中之后并且可变中间件具有第二状态,闭合机构自动闭合缺口和/或开口。这种自动关闭可以例如借助于闭合开口或缺口的弹性体盘来实现。特别地,如果使用穿刺工具,可以设想,穿刺工具也可以刺穿弹性体盘,然后弹性体盘闭合自身和缺口。

闭合元件优选安装在壳体上。也可以设想实施例,其中闭合元件安装在包封上,特别是在包封外侧。

不言而喻,还可以设想手动闭合开口和/或缺口。为此目的,可以使用插头等形式的闭合元件。

可以主动和/或被动地将填充物引入包封。在主动引入填充物的情况下,将填充物递送到包封中。为此目的,可以使用递送设备,例如泵。

在填充物被动引入包封的情况下,填充物吸入包封。为此目的,在第一状态下,有利地在包封中产生负压,使得填充物吸入包封中以转变到第二状态。此外,在将填充物被动引入包封后,仍然可以主动引入附加的填充物。这增加了包封中的填充水平。例如,可以以取决于压力的方式设定填充水平。

可以设想实施例,其中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具有在间隔方向上可变形的主体,特别是弹性的主体。这里,主体在间隔方向上膨胀以调节到第二状态,特别是在间隔方向上膨胀。

这种主体可以至少部分地包含泡沫橡胶,使得填充物渗透到泡沫橡胶中,并使主体膨胀以将可变中间件变为第二状态。因此,可以使用简单且经济有效的填充物。此外,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蓄电池单元的机械稳定负载,特别是预应力,和/或实现可变中间件的改进的机械稳定性。

主体可以是垫子,也就是说特别是泡沫橡胶垫子。

优选地将主体布置在包封中,特别是容纳在包封中。这有利于可变中间件的处理,并且还使得可变中间件简化地变为第二状态。这里优选的是包封是封闭的,并且主体容纳在包封中的情况。

优选的是,中间件中的至少一个中间件,特别是可变中间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邻接蓄电池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因此,蓄电池的紧凑结构是可能的,并且实现了蓄电池单元在壳体中的有效装载以及保持。

尤其可以设想,在堆叠方向上在两个蓄电池单元之间布置此中间件,至少一个这种可变中间件。

有利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这种可变中间件布置在沿堆叠方向彼此相对定位的壳体壁中的一个壳体壁和沿堆叠方向位于端侧的蓄电池单元之间。这简化了将蓄电池单元和可变中间件引入壳体的过程。这里可以设想,在每种情况下,在两个端侧蓄电池单元和在堆叠方向上彼此相对定位的壳体壁中的一个壳体壁之间设置一个这种可变中间件。这两个可变中间件因此将位于它们之间的蓄电池单元彼此抵靠施加负载,从而使它们彼此抵靠施加预应力,其结果是提供了蓄电池单元在壳体中的稳定且安全的保持。

当然,也可以在蓄电池单元中的两个蓄电池单元之间布置至少一个中间件,特别是可变中间件,使得所述中间件在堆叠方向上与两个蓄电池单元相邻。这里优选的是,布置在壳体壁中的一个壳体壁和沿堆叠方向位于端侧的蓄电池单元中的一个蓄电池单元之间的可变中间件在第二状态下具有比布置在蓄电池单元之间的中间件(特别是可变中间件)更大的厚度。这实现了蓄电池的简单生产,同时确保蓄电池单元的保持,并避免或至少减少对蓄电池单元的损坏。

应当理解,除了蓄电池之外,用于生产蓄电池的方法也属于本发明的主题。

从从属权利要求、附图以及基于附图的附图相关描述中获得本发明的其它重要特征和优点。

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上述特征和还待在下文中解释的特征不仅可以以各自指定的组合使用,还可以用于其它组合或单独使用。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且将在以下描述中更详细地描述,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或功能上相同的组件。

在每种情况下,在附图中以示意性方式示出:

图1示出了蓄电池的侧视图,

图2和图3示出了在生产蓄电池的不同方法步骤期间的图1的视图,

图4示出了在可变中间件的第一状态下的可变中间件在截面中的等距视图,

图5示出了处于可变中间件的第二状态的图4的视图,

图6和图7示出了不同实施例中处于第一状态的可变中间件的等距视图,

图8示出了蓄电池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1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例如,如图1和图8所示,蓄电池1具有壳体2和多个蓄电池单元3。壳体2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对的壳体壁5。蓄电池单元3在堆叠方向4上彼此相继排列,并且布置在壳体2中。在图1和图8所示的端部位置6,蓄电池单元3已经在横向于堆叠方向4的插入方向7上完全插入到壳体5中。在每种情况下,所示的壳体2都具有两个彼此相对的壳体壁5,即在堆叠方向4上彼此相对定位的两个壳体壁5,以及横向于堆叠方向4和横向于插入方向7彼此相对定位的两个壳体壁5。蓄电池1还具有至少一个中间件8,其布置在壳体2中的壳体壁5之间。这里,相应的中间件8布置在壳体壁5中的一个壳体壁和蓄电池单元3中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之间。中间件8对蓄电池单元3施加负载,并因此将它们保持在壳体2中。

这里,中间件8中的至少一个中间件采用可变中间件9的形式。相应的可变中间件9可从图3所示的第一状态10改变到图1所示的第二状态11,其中可变中间件9在第一状态10下沿间隔方向33在相关联的壳体壁5和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3之间的延伸的第一厚度12(下面称为第一厚度12)小于可变中间件9在第二状态11下沿间隔方向33延伸的厚度13(下面称为第二厚度13)。

可变中间件9在第一状态10下沿堆叠方向4延伸的厚度12(也称为第一厚度12)小于可变中间件9在第二状态11下沿堆叠方向4延伸的厚度13(也称为第二厚度13)。相应的可变中间件9的相关联的壳体壁5是此壳体壁5,可变中间件9布置在其和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3之间。相应的可变中间件9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蓄电池单元3类似于此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3,可变中间件9布置在其和相关联的壳体壁5之间。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相应的中间件8布置成在堆叠方向4上跟随蓄电池单元3中的一个蓄电池单元。因此,间隔方向33以及这些可变中间件9的厚度12、13平行于堆叠方向4延伸。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在每种情况下,在横向于堆叠方向4彼此相对定位的壳体壁5中的一个壳体壁和蓄电池单元3之间额外地设置可变中间件9,其结果是间隔方向33以及这些可变中间件9的厚度12、13横向于堆叠方向4延伸。因此,在图8中可以看到横向于彼此延伸的两个间隔方向33。

为了生产蓄电池1,如图2所示,蓄电池单元3插入壳体2中,其中图2示出了蓄电池单元3的端部位置6。

然后,如图3所示,在第一状态10下,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9中的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布置在壳体2中,特别是沿插入方向7插入。可选地,可以设想将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9中的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与蓄电池单元3一起插入壳体2中。还可以设想,首先将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9中的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布置在壳体2中,然后将蓄电池单元3插入壳体2中。如果蓄电池单元3已经到达它们的端部位置6,并且如果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9中的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以此方式布置在壳体2中,使得其布置在相关联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3和相关联的壳体壁5之间,则可变中间件9改变成图1和图8所示的第二状态11。在第二状态11中,如上所述,对蓄电池单元3施加负载和预应力,并因此保持在壳体2中。这使得能够以很小的力消耗将蓄电池单元3插入壳体2中,特别是不与壳体2接触或仅稍与壳体2接触,特别是与壳体壁5接触。在减小了对蓄电池单元3的作用力的情况下,优选地在对蓄电池单元3没有作用力的情况下,这也允许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9布置在壳体2中。只有在那时,通过将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9改变成第二状态11,蓄电池单元3才彼此抵靠和/或抵靠壳体壁5施加负载和预应力,其结果是所述蓄电池单元保持在壳体2中的壳体壁5之间。

在所示的示例中,在每种情况下,蓄电池1都在蓄电池单元3之间具有中间件8中的一个中间件,蓄电池单元在堆叠方向4上彼此相继排列。这些中间件8可以与蓄电池单元3一起形成连贯的模块14,所述模块在图2中特别示出并插入到壳体2中,其结果是这些中间件8和蓄电池单元3一起插入到壳体2中。原则上,可以设想可变中间件9中的至少一个可变中间件也是该模块(未示出)的组成部分。

在所示的示例中,蓄电池1具有至少一个这种可变中间件9,其布置在壳体壁5中的一个壳体壁和沿堆叠方向4相对定位的端侧蓄电池单元3之间。在所示的示例中,这种相关联的可变中间件9在这里布置在两个壳体壁5和端侧蓄电池单元3之间,在每种情况下,端侧蓄电池单元在堆叠方向4上相对定位。

作为所述可变中间件9插入最外面的蓄电池单元3和壳体壁5之间的替代方案,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蓄电池单元3也可以与壳体壁5相邻,而没有可变中间件9。这里,布置在蓄电池单元3之间的中间件8中的两个或更多个中间件采取可变中间件9的形式。通过布置在蓄电池单元3之间的可变中间件9的膨胀而减小蓄电池单元3或不可变的中间件8与壳体壁5之间的间隙,以这种方式直到蓄电池单元3支撑在壳体2中。

特别是从图1和图8中可以得出,布置在端侧的可变中间件9在其第二状态11下具有第二厚度13,该厚度大于布置在蓄电池单元3之间的中间件8中的一个中间件的相应厚度。在本示例中,布置在端侧的两个可变中间件9在第二状态11下具有第二厚度13,该厚度大于布置在蓄电池单元3之间的剩余中间件8的厚度。

原则上,布置在蓄电池单元3之间的剩余中间件8同样可以各自是可变中间件9。可选地,这些中间件8可以各自是平面导热板15。

在图4和图5中,以等距剖视图示出可变中间件9中的一个可变中间件,其中图4示出了第一状态10,以及图5示出了第二状态11。在所示的示例中,可变中间件9具有包封16,特别是外部包封17。包封16设计成可变形的,例如作为塑料薄膜18。

为了将可变中间件9从第一状态10改变到第二状态11,在所示的示例中,指示的填充物19以此方式引入包封16中,使得包封16在间隔方向33上膨胀,并且因此在第二状态11中具有大于第一厚度12的第二厚度13。在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一状态10下,在包封16中以此方式产生负压,使得至少部分地在包封16中提供真空20或空隙21,如图4的放大图所示,其结果是,为了改变可变中间件9,填充物19吸入包封16中。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设想主动地将填充物19引入包封16,特别是将其递送到包封16中,以便将可变中间件9从第一状态10改变到第二状态11。填充物19优选是这种填充物,其至少部分是流体的。因此,填充物19可以是气体22,特别是空气23、泡沫24、凝胶25或其任何期望的混合物。此外,特别地,如果填充物19是泡沫24和/或凝胶25或包含泡沫24和/或凝胶25,则其在引入包封16中之后可以至少部分地固化。

替代地或附加地,可变中间件9可以具有主体26,该主体26优选地在间隔方向33上是弹性的,并且在间隔方向33上膨胀以将可变中间件9改变成第二状态11。在图4和图5所示的示例中,主体26容纳在包封16中。主体26可以至少部分地包含泡沫橡胶36,特别是采取泡沫主体27或泡沫垫子28的形式。

如上所述,为了将可变中间件9改变成第二状态11,将填充物19引入包封16中,其中填充物19至少部分地渗透到主体26中,特别是渗透到泡沫体27或泡沫垫子28中,并导致主体26在堆叠方向4上膨胀,其结果是可变中间件9在第二状态11下具有第二厚度13。

包封16可以设计成为封闭的,使得为了将填充物19引入包封,需要相应的流体连接。

在图6所示的可变中间件9的示例中,通过在包封16中形成的开口30经由喷嘴29实现流体连接。填充物19可以经由喷嘴29和开口30引入包封16中,并且可变中间件9可以改变成第二状态11。

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由虚线所示的缺口31实现流体连接,该缺口形成在包封16中并且通过切断包封16的材料而产生。为此目的,借助于图7中以简化形式示出的刺穿工具32将包封16刺穿,并且如箭头所示刺穿到包封16中,以便产生缺口31,其中包封16优选地具有可变中间件8,可变中间件8处于其中已经布置在壳体2中的状态。可选地或附加地,可以对包封16局部加热以便产生缺口31。

在所示的示例中,流体连接,也就是说开口30和/或缺口31,优选地布置在包封16或可变中间件9的端部处,该端部横向于堆叠方向4,优选地在插入方向7上。这允许将填充物19非常简单地引入可变中间件9。

相应的可变中间件9,特别是相应的中间件8,优选地在间隔方向33上是柔性的,以此方式使得它能够补偿蓄电池单元3在间隔方向33上的热力和热机械引起的膨胀和收缩。尤其,这可以通过选择主体26和/或引入到包封16中的填充物19的量,特别是引入到包封16中的体积来实现。

图7所示的穿刺工具32原则上可以安装在壳体2上并在壳体2的内部,以此方式使得在关闭壳体2时产生缺口31。为此目的,穿刺工具32可以安装在壳体2的盖(未示出)上,该盖封闭了壳体2。

蓄压器1还优选地具有闭合机构(未示出),该闭合机构具有闭合元件(未示出),例如弹性体,特别是弹性体盘,该弹性体盘优选地在已经将填充物19引入包封16中并且已经达到第二状态11之后自动封闭缺口31或开口30。

在堆叠方向4上跟随蓄电池单元3中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的相应的中间元件8,特别是在第二状态11下的相应的可变中间件9,优选平坦地抵靠在在堆叠方向4上相邻的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3上,其结果是在堆叠方向4上均匀且平坦地对该至少一个蓄电池单元3施加负载和预应力。

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横向于堆叠方向4布置在壳体壁5中的一个壳体壁和蓄电池单元3之间的各个可变中间件9附加地优选平坦地抵靠处于第二状态11的蓄电池单元3上,其结果是横向于堆叠方向4均匀地对蓄电池单元3施加负载和预应力。

相应的蓄电池单元3原则上可以以任何期望的方式配置。相应的蓄电池单元3尤其可以是袋状单元34或棱柱形单元3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