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件及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7135发布日期:2020-08-25 22:0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固定件及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定件及数据线。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将数据线与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或者充电。移动设备与数据线连接后,人们通常也会继续使用移动设备;在使用时,使用者不经意间的动作往往会拉扯到数据线。通常来说,数据线接头与移动设备的接口之间的摩擦阻力使移动设备与数据线之间不轻易分离,但这种阻力较小,因而数据线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连接的紧固程度并不高,拉扯数据线时容易使移动设备与数据线断开连接,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固定件,能够与数据线结合以加固数据线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连接,使数据线不易与移动设备分离,保证了数据线与移动设备的连接可靠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固定件的数据线。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定件,用于加固数据线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连接,所述数据线包括用于与所述移动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头,包括:

主体,与所述第一接头固定连接;

第一定位体,连接在所述主体上;

第二定位体,连接在所述主体上;

所述第一定位体、所述第二定位体和所述主体围合形成用于放置所述移动设备的空间;所述第一定位体与所述第二定位体能够抵持位于所述空间中的所述移动设备,所述第一定位体与所述第二定位体能够对所述移动设备施加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以共同夹持所述移动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固定件的主体与数据线的第一接头固定连接,固定件通过其第一定位体和第二定位体对移动设备进行夹持,增加了数据线与移动设备分离时的摩擦阻力,从而使数据线不易与移动设备分离,保证了连接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固定件,所述第一定位体基于所述第一定位体与所述主体的连接处朝所述空间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固定件,所述第二定位体还包括夹持体,所述夹持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体的端部,所述夹持体与所述第一定位体共同夹持所述移动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固定件,所述夹持体具有第一壁面,所述第二定位体的端部具有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用于抵持所述移动设备的侧部,所述第二壁面用于抵持所述移动设备的底部,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限定出可放置所述移动设备的缺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固定件,所述主体上连接有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体,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体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固定件,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腔体用于穿设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供所述数据线从所述第一腔体中穿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固定件,所述第一定位体和所述第二定位体均连接在所述主体的顶部,所述第一开口开设在所述主体的顶部。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线,包括如上所述的固定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线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数据线的固定件的作用下,数据线与移动设备的连接较为紧固,不易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数据线,还包括定型管,所述定型管的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定型管内部具有第二腔体;所述数据线包括导线,所述导线穿设在所述第二腔体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固定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固定件与数据线结合后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固定件与数据线结合后用于与移动设备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图3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第九实施例中数据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定件,用于与数据线结合以固定移动设备301(手机、平板等),数据线包括用于与移动设备301连接的第一接头205。

参照图1和图2,固定件包括主体101,第一定位体103和第二定位体102,第一定位体103和第二定位体102均连接在主体101上。第一定位体103、第二定位体102和主体101围合形成一个用于放置移动设备301的空间105;第一定位体103和第二定位体102能够抵持位于空间105中的移动设备301。

空间105内放入移动设备301后的状态可参考图3和图4,当移动设备301放入固定件时,第一定位体103会抵持移动设备301的后侧,第二定位体102会抵持移动设备301的前侧。第一定位体103和第二定位体102都连接在主体101上,移动设备301会挤压第一定位体103和第二定位体102,由于第一定位体103和第二定位体102具有一定的塑性,第一定位体103和第二定位体102稍微偏离原来的位置。此时第一定位体103和第二定位体102会有复位的趋势,第一定位体103抵持移动设备301的后侧,且对移动设备301施加一个向前的力,第二定位体102会抵持移动设备301的前侧,且对移动设备301施加一个向后的力。第一定位体103和第二定位体102对移动设备301施加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以共同夹持移动设备301。

同时,由于第一接头205与固定件的主体101固定连接,因此,要将数据线与移动设备301分离时,第一定位体103和第二定位体102夹持移动设备301,第一定位体103、第二定位体102与移动设备301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移动设备301不会轻易与固定件分离,因此固定连接在固定件上的数据线不易与移动设备分离。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固定件的主体101与数据线的第一接头205固定连接,固定件通过其第一定位体103和第二定位体102对移动设备进行夹持,增加了数据线与移动设备分离时的摩擦阻力,从而使数据线不易与移动设备分离,保证了连接可靠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胶体将第一接头205与主体101固定。具体来说,参照图1和图2,数据线自上而上穿过主体101后,可以往数据线与主体101的内壁之间注入胶体,待胶体凝固后即可实现固定。第一接头205和主体101之间的固定连接可以选用其他方式,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主体101上设置卡扣将第一接头205固定。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区别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定位体103会设置为,第一定位体103基于所述第一定位体103与所述主体101的连接处朝所述空间延伸。

可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体103、第二定位体102和主体101围成空间105,空间105位于第一定位体103的前方,第一定位体103基于所述第一定位体103与所述主体101的连接处向前延伸、倾斜。这样设置,使第一定位体103变形后有一个较大的复位的趋势,使第一定位体103对移动设备301施加的作用力增大,从而增强了固定件对移动设备301的的夹持效果。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类似,区别包括但不限于:第二定位体102还包括夹持体201,夹持体201设置在第二定位体102的端部,夹持体201用于抵持移动设备301。

可参照图2,夹持体201设置在第二定位体102的端部,且体积较小,相对来说,在夹持时,第二定位体不会遮挡移动设备的显示区域或者操作面板,使用者在使用移动设备301时,其操作空间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第四实施例:

可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类似,区别包括但不限于:夹持体201上具有第一壁面202,第二定位体102的端部具有第二壁面203;第一壁面202用于抵持移动设备301的底部,第二壁面203用于抵持移动设备301的侧壁,第一壁面202与第二壁面203限定出可放置移动设备301的缺口。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使移动设备301在被夹持的同时,其底部也能得到支撑,从而使移动设备301在固定件中放置得更稳定。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类似,区别包括但不限于:主体101上连接有两个第二定位体102,两个第二定位体102分别设置在主体101的两侧(左右两侧)。在主体101的两侧设置两个第二定位体102,可以使移动设备301左右两侧都受到支撑或抵持,受力更均匀,移动设备301在固定件的夹持下不容易发生偏移。

第六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区别包括但不限于:可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主体101上还开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一开口104(第一腔体位于主体101内部,图中未详细示出),第一腔体供数据线穿设;第一腔体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第一开口104设置在第一腔体的一侧(本实施例中为上侧),第一开口104供数据线从第一腔体中穿出。在主体101上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一开口104,供数据线穿设,便于数据线与固定件的结合,将数据线的一部分收纳进第一腔体内,避免固定件外出现杂乱的走线。另外,第一腔体中可注入胶体,以固定连接主体101和第一接头。

第七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六实施例类似,区别包括但不限于:可参照图1,第一开口104开设在主体101的顶部,第一定位体103和第二定位体102也都连接在主体101的顶部。

这样设置可以使穿出的数据线的第一接头205被第一定位体103和第二定位体102围绕,更好地适配移动设备301的位置(移动设备301会被第一定位体103和第二定位体102夹持),数据线与移动设备301实现连接时的走线不会过于曲折、复杂。

第八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线,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固定件,数据线的第一接头与固定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数据线,在其固定件的作用下,数据线与移动设备301的连接较为紧固,不易分离。

第九实施例: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第八实施例类似,区别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数据线还包括定型管501,定型管501的一端与主体101连接,定型管501内部具有第二腔体(定型管501内部是中空的),数据线的导线204穿设在第二腔体中。另外,数据线的另一端为usb接头502,用于与其他设备或充电器连接。

定型管501可以为定型金属软管、定型塑胶管等,定型管501可以被随意弯曲定型。参照图5,由于定型管501的特性,本实施例中的数据线与移动设备301连接后,移动设备301可以在定型管501的作用下被支撑起来,立于桌面503上,且不需要设置移动设备支架,使用便捷。在另外一些使用场合下,还可以调整定型管501的造型,以调整移动设备的角度,而且由于固定件对移动设备进行夹持,在调整移动设备的角度时,移动设备不会轻易掉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