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插座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3505发布日期:2020-08-25 19:04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插头插座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头插座转换器。



背景技术:

各个国家的插座系统并不互相兼容,造成在跨国旅行的时候不能方便的使用不同标准的插头,所以现在市场上有多种插头插座转换器。现有的多种插头插座的旅行转换器,为了防止其配备的多种插头可以同时推出的问题,或用多隔片相互阻塞导致结构复杂,装配工序较多,影响生产效率,或是通过旋转转换装置到相对应轨道,推出不同的插头,但该结构容易卡壳,长时间使用后旋转装置不易推出或推出后插头不固定等问题,容易损坏转换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头插座转换器,结构简单,易于使用,不易损坏。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头插座转换器,所述插头插座转换器包括壳体、第一旋转轴、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所述壳体包括容纳腔,所述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均容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外周面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为插头的运动提供了固定轨道;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与所述第一端相背的第二端;当移动所述第一插头时,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所述第一插头滑入所述滑槽并沿所述滑槽移动,所述第二插头与所述第一旋转轴抵持而固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头包括主体部、连接部、触头和按键部,所述触头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触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在所述滑槽内滑动,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主体部对应,且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同的通孔,所述按键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旋转轴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围合形成所述滑槽;所述第一旋转轴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斜面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延伸并连接至所述第二表面;当移动所述第一插头时,所述连接部先与所述第一斜面接触,并给予所述第一斜面压力而推动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使得所述滑槽转动至与所述连接部对应的位置,所述连接部滑入所述滑槽,此时所述第二插头与所述第二斜面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头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插头插座转换器还包括容置于所述容纳腔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底板、立柱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所述立柱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立柱上设有凸起,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壳体的内壁;

当移动所述第一插头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持所述底板,使得所述立柱与所述限位部保持接触;当所述触头完全伸出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凸起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一插头反向移动;

当所述插头插座转换器使用完毕时,所述按键部推动所述底板移动以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使得所述立柱移动,以使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凸起脱离,所述第一插头沿所述滑槽移动复位。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插座转换器的所述立柱之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朝向所述按键部一侧,所述限位部设有与所述第三斜面对应的第四斜面。当所述第一插头沿所述滑槽移动复位时,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面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一插头移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头插座转换器,所述插头插座转换器还包括容置于所述容纳腔的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插头,所述第二旋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旋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第三插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之间连接有锁定杆,所述锁定杆用于锁定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的其中一个。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插座转换器的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旋转轴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锁定杆的两端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且任意时刻,所述锁定杆只有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头、所述第二插头和所述第三插头在所述容纳腔内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一插头、所述第二插头和所述第三插头的型号不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插座转换器的所述第一插头、所述第二插头和所述第三插头在所述容纳腔内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一插头、所述第二插头和所述第三插头的型号不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插座转换器还包括容置于所述容纳腔的插座,所述插座与所述第一插头、所述第二插头和所述第三插头电连接,所述插座设有多个插口。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插座转换器还包括数据插口,所述数据插口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而充电。

通过设置与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相连接的所述第一旋转轴,并在所述第一旋转轴上开设所述滑槽,当所述第一插头在所述滑槽内移动时,所述第二插头与所述第一旋转轴抵持固定,使得所述第一插头和所述第二插头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插头能够伸出至所述壳体外侧,结构简单,不会卡壳,易于使用,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插头插座转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插头插座转换器的容纳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插头插座转换器的第一插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插头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插头、第二插头和第一旋转轴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插头、第二插头和第一旋转轴配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插头、第二插头、第三插头和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插头、第二插头、第三插头和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配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插头、第二插头、第三插头、第四插头和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插头、第二插头、第三插头、第四插头和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配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种实施例的插头插座转换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和锁定杆的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和锁定杆的配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一种实施例的限位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一种实施例的限位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一种实施例的插座型号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一种实施例的数据插口型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头插座转换器,该转换器包括壳体11、上端盖12、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第三插头23和第四插头24。壳体11包括容纳腔13,壳体11上开设有通孔14。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第三插头23和第四插头24均容置于容纳腔13中,通孔14呈条状,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第三插头23和第四插头24均容置于容纳腔13中,并部分经通孔14伸出至壳体11外侧。通过拨动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第三插头23和第四插头24的其中一个插头在通孔14的空间滑动,而使得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第三插头23和第四插头24的其中一个插头伸出至壳体11外侧,用于与外部电源的插口连接,上端盖12设有插座口7,插座口7与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第三插头23和第四插头24均电连接,电子设备通过插入插座口而通电,实现不同类型的插头插座的转换。

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头插座转换器,可以适配于现有的任何标准的插座,例如英国标准(uk)的插座、美国标准(us)的插座、欧盟标准(eu)的插座、澳大利亚标准(aus)的插座等。在进行跨国旅行或在国内使用遇到不同类型的插座时,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头插座转换器进行转接,能使用各种不同的电子设备,不受插座的插口不对应的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头插座转换器以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为一组,第三插头23和第四插头24为一组。两组结构的原理类似,下面以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为例进行说明,第三插头23和第四插头24参照即可。应当理解,其他实施例中,插头插座转换器的插头的数量也可为2、3、5、6等,其原理均类似,参照本发明实施例即可。

请参考图2和图3,在容纳腔13内设有第一旋转轴31,第一旋转轴31包括相背的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第一端311与壳体11内底部转动连接,第一旋转轴31可以自身轴线为中心转动。第一旋转轴31的整体形状呈圆柱状,第一旋转轴31包括自其外周表面开设的相对的第一表面314和第二表面315,第一表面314和第二表面315围合形成滑槽313,滑槽31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旋转轴31的自身轴线方向相同。第一旋转轴31还在其外周表面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斜面316和第二斜面317,第一斜面316自第一旋转轴31的第二端312向第一旋转轴31的第一端311延伸,并与滑槽313的第一表面314相连接。第二斜面317自第一旋转轴31的第二端312向第一旋转轴的第一端311延伸,最终与滑槽313的第二表面315相连接。

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均连接在第一旋转轴31的第二端312。当移动第一插头21时,第一旋转轴31转动,第一插头21滑入滑槽313并沿滑槽313移动,第二插头22与第一旋转轴31相抵持而固定。

具体的,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还未移动而伸出至壳体11外侧时,第一插头21可与第一斜面316抵接或不接触,第二插头22也可与第二斜面317抵接或不接触。当移动第一插头21时,第一插头21先与第一斜面316接触,给予第一斜面316压力,由于第一斜面316的倾斜状态而推动第一旋转轴31转动,使得滑槽313的位置产生移动,第一插头21在第一斜面316上移动并滑入滑槽313。当第一插头21滑入滑槽后,第一插头21在滑槽313的空间内移动,不再给予第一旋转轴31压力,使得第一旋转轴31停止转动。第一旋转轴31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二斜面317的更靠近第二端312的位置与第二插头22抵接,且此时第一旋转轴31不转动,从而通过第二斜面317给予第二插头22一反向抵持压力,使得第二插头22不能在第二斜面317上滑动,从而使得第二插头22保持固定。同理,当先移动第二插头22在滑槽313滑动时,第一插头21也与第一斜面31相抵持而被固定。因此,同一时刻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只有一个插头能在滑槽313内移动,另一个插头处于固定的状态。

为了便于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能够顺利地滑入滑槽313,第一斜面316与第一表面314相接处形成表面平滑的弧面。同样地,第二斜面317与第二表面315相接处形成表面平滑的弧面。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与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相连接的第一旋转轴31,并在第一旋转轴31上开设滑槽313,当第一插头21在滑槽313内移动时,第二插头22与第一旋转轴31抵持固定,使得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插头能够伸出至壳体11外侧,结构简单,不会卡壳,易于使用,不易损坏。

通过设置第一表面314及与第一表面314连接的第一斜面316,第二表面315及与第二表面315连接的第二斜面317,形成滑槽313,滑槽313用于供第一插头21或第二插头22滑动,第一斜面316用于第一插头21滑动或抵接固定,第二斜面317用于第二插头22滑动或抵接固定,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图4和图5,该转换器的第一插头21包括主体部211、连接部212、触头213和按键部210。触头213的一端与主体部211连接,触头213的延伸方向与滑槽313的延伸方向相同,触头213之远离主体部211的一端用于伸出至壳体11外侧而与外部电源的插座插接。连接部212的一端与第一旋转轴31连接,另一端与主体部211连接。连接部212用于在滑槽313内沿滑槽313的延伸方向滑动,具体的,连接部212与第一斜面316连接,并用于在滑槽313内移动。

此外,主体部211上还开设有导向孔,导向杆41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1内,导向杆41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旋转轴31的延伸方向相同,导向杆41穿设于导向孔,导向杆41用于限制连接部212在第一旋转轴31的径向上的位移,主体部211只能在第一旋转轴31的轴向上移动。壳体11上开设有与主体部211相对应,且与滑槽313的延伸方向相同的通孔14,按键部210自壳体11外侧通过通孔14与连接部212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和图7,第二插头22与第一插头21具有相似的结构,同样地,第二插头22包括按键部220、主体部221、连接部222和触头223。第一插头21的连接部212和第二插头22的连接部222与第一旋转轴31的第二端312连接。第一插头21的连接部212之远离主体部211的端面可呈圆弧形,第二插头22的连接部222之远离主体部221的端面亦可呈圆弧形,可以更好地与第一旋转轴31的外周面贴合。当移动第一插头21时,第一插头21的连接部212先与第一旋转轴31的第一斜面316相接触,并对其施加压力,推动第一旋转轴31转动,将滑槽313转向面对第一插头21的一面而远离第二插头22,直至滑槽313转动至与第一插头21的连接部212对应的位置,使得第二插头22与第一旋转轴31的第二斜面317连接,并相互抵持固定,此时第一插头21的连接部212滑入滑槽313并沿滑槽313移动。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和图9,该转换器还包括容置于容纳腔13的第二旋转轴32和第三插头23,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与第一旋转轴31相连接,第三插头23与第二旋转轴32连接,第二旋转轴32的结构与第一旋转轴31的结构基本相同,为了让各个插头之间的移动互不干涉,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和第三插头23在容纳腔13内交错设置。其中,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第三插头23分别通过导向杆41、导向杆42、导向杆43限制在容纳腔13内的位置。通过设置第二旋转轴32,并使第三插头23与第二旋转轴32连接,且三个插头交错设置,简化了转换器内部结构,同时又避免了不同插头之间出现阻塞的情况。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图10和图11,该转换器还包括第四插头24,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与第一旋转轴31连接,第三插头23和第四插头24与第二旋转轴32连接。为了实现四个插头之间的交错设置,第二旋转轴的斜面326与斜面327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高度差h。这种结构中,通过第一旋转轴31对应第一插头21和第二插头22,第二旋转轴32对应第三插头23和第四插头24,使得本实施例的转换器包括四种能单独伸出的插头,能够适用于目前市面上的常见的电源插座。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第三插头23和第四插头24分别为四个不同型号的插头。第一插头21有两个触头,且彼此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第二插头22有两个触头,两个触头互相平行设置;第三插头23有三个触头,三个触头的位置成等腰三角形,其中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和第三插头23的触头的底面都为矩形。第四插头24有两个触头,且为圆柱体。为了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插头的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型号。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3和图14,第二旋转轴32的轴线与第一旋转轴31的轴线平行,第二旋转轴32与第一旋转轴31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且第一旋转轴31的第一端311设有第一凹槽318,第二旋转轴32的第一端321设有与第一凹槽318对应的第二凹槽328。第一旋转轴31与第二旋转轴32之间设置有锁定杆6,锁定杆6的两端对应第一凹槽318和第二凹槽328,锁定杆6的两端端部的形状呈尖角状,且锁定杆6可以在第一旋转轴31和第二旋转轴32之间滑动。第一凹槽318和第二凹槽328的形状均为扇形,中心形成尖锐的夹角,从而可以和锁定杆6的两端端部紧密配合,对旋转轴起到很好的锁定作用。第一凹槽318和第二凹槽328的结构相似,以第二凹槽328为例说明,第一凹槽318参照即可。靠近第二旋转轴32第一端321端面的两侧面3281和3282为圆滑的弧面,使得锁定杆6能顺利地滑出,进入另一根旋转轴。当其中一个旋转轴转动时,锁定杆6受到旋转轴的推力向另一个旋转轴的凹槽方向移动,从而锁定另一个旋转轴,使其固定不动。任意时刻,锁定杆6只有一端位于第一凹槽318或第二凹槽328内。相应地,当转换器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旋转轴时,可通过增加锁定杆的数量进行锁定。从而能够使得同一时刻只有一个旋转轴能够转动,即只有一个插头可以自壳体11内伸出至壳体外侧。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锁定杆6建立起第一旋转轴31和第二旋转轴32之间相互连接,相互控制的关系,使得当插头插座转换器含有两个以上插头时,只要通过合理设置旋转轴的数量就能实现一次只推出一个插头的效果。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图15和图16,该转换器的第一插头21还包括有限位部214,限位部214与主体部211连接。同时,该转换器还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容置于容纳腔13内。限位组件包括有底板510、立柱520,底板510设置于容纳腔13的底部,立柱520固定安装于底板510上。立柱520上设置有凸起5201,凸起5201用于和限位部214相互配合而限制第一插头21的位置。

请参考图15,立柱520的凸起5201远离底板510的一端设有第三斜面5201x,第三斜面5201x朝向按键部210一侧。限位部214设有倾斜度与第三斜面5201x相一致的第四斜面214x,第三斜面5201x与第四斜面214x贴合。当第一插头21沿滑槽313移动复位后或平时携带而未使用时,限位部214上的第四斜面214x与立柱520上的第三斜面5201x相互抵持,实现对第一插头21的限位作用,限制第一插头21朝伸出壳体11外侧的方向移动。

凸起5201的下端面为与第一旋转轴31的轴线大致垂直的平面5201y,当第一插头21完全滑出后,限位部214的上端面与凸起5201的下端面5201y卡接,实现对第一插头21滑出后的限位作用,达到插头滑出后能够固定不动的目的。

限位部214、立柱52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如图15、图16示出的,限位部和立柱的数量为2个,即限位部214和215,立柱520和521。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5和图16,限位组件还包括有第一弹性件530,第一弹性件530的两端分别与底板510和壳体11的内壁相连接。当按下按键部210时,按键部210会对立柱520施加压力,此时第一弹性件530收缩,使得限位组件向与第一弹性件530相连接的内壁一侧移动,限位部214的第四斜面214x和立柱520的第三斜面5201x解除面配合而逐渐远离,使得限位部214能够向伸出壳体11的方向滑动,即第一插头21能够滑出。当第一插头21滑到底部时,第一插头21的触头完全伸出,此时第一插头21处于使用状态,限位部214沿立柱520的凸起5201滑动至平面5201y时,第一弹性件530失去压力而扩张,推动底板510反向移动,且第一弹性件530与底板510相抵持,使得限位部214被凸起5201限位而不能反向移动。

当转换器使用完毕时,通过按压按键部210推动底板510,第一弹性件530受到来自底板510施加的压力而收缩,立柱520上的凸起5201与限位部214脱离,最终实现第一插头21沿滑槽313移动复位。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7,该转换器还包括容置于容纳腔13的插座7,插座7与第一插头21、第二插头22、第三插头23和第四插头24电连接,插座7设有3个不同型号的插口,插口71为2孔插口,插口72为3孔插口,其中靠近壳体11短边的两个孔成一定角度分布,插口73为3孔插口,其中,靠近壳体11短边的两个插孔平行设置。为了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插座的型号和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由设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和图18,该转换器还包括有数据插口1到数据插口5,其中,数据插口1到数据插口3为usb插口,数据插口4和数据插口5为typec插口,数据插口内部与电路板8相连,电路板8与第一插头21至第四插头24均电连接,外部电子设备通过数据插口与电路板8连接实现充电功能,为满足使用者的多种需求,数据插口的形状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安卓插口以及苹果插口等,数据插口的个数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或减少。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