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感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0004发布日期:2020-08-07 19:0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感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感绕线机。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电感时,需要对电感进行绕线操作,传统的绕线方法是通过人工上料至机械的夹具上,再利用机械的转动或对引线的转动在工件上实现绕线,然后人工取放下料,整个过程效率非常低,如对一些还需要进行再组装的电感产品,在绕线完成后,如还需要再对电感进行组装,需要将产品人工移送至产品的组装线,利用人工或机械对电感进行组装,耗时耗力,难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电感的绕线效率,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可以对工件进行夹紧固定的夹具,如绕线索咀,通过绕线索咀将体积较小的工件进行定位夹紧后,再将线圈绕到工件上,但在绕线时,通常是采用单向单线或单向双线的绕线方法,在绕线后,线圈的一端会被压在最内层,不符合一些产品的使用需求,因此,通常还要进行复杂的绕线工序,使绕线的两端位于最外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绕线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感绕线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绕线机构,其包括用于对工件进行夹取固定的工件夹取装置、用于放线的放线装置、用于将所述放线装置放出的线绕至所述工件夹取装置的工件上的绕线装置;上料机构,其用于将工件上料至所述工件夹取装置;成型机构,其包括对工件突出的部分施加力并使之折弯的施力单元;中转移送机构,其包括对工件固定的工件放置座、将所述工件放置座在所述工件夹取装置与所述成型机构之间来回移送的移送装置;装配机构,其包括可对工件夹取并下压的装配夹、用于盛放工件的料盘托板、用于带动所述装配夹在所述料盘托板与所述工件放置座之间来回移动的装配移动装置。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待绕线的工件先由上料机构上料至工件夹取装置,工件夹取装置将工件夹取固定,绕线装置将放线装置放出的线绕至工件夹取装置的工件上,然后工件夹取装置将绕线完成后的工件放到工件放置座内,由移送装置将工件移送至成型机构处,成型机构则对工件进行修整、折弯成型,最后进行组装的工序,由装配夹将料盘托盘上的另一种工件取放,并利用装配移动装置将另一种工件移送至成型后的工件处,通过装配夹将夹取的工件压至成型后的工件处,完成两种工件的组装后,再由装配夹夹取组装后的工件,并利用装配移动装置将工件移送至料盘托板处,完成下料,整个过程减少了人工的操作,由机械完成上料、绕线、成型、组装、下料的工序,既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又提高了电感生产的质量稳定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机架的旁侧设置有所述放线装置,所述放线装置相对所述机架位于左方,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移动装置,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上设置有上安装板,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带动所述上安装板沿左右或竖直方向运动,所述上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上设置有所述工件夹取装置并带动所述工件夹取装置旋转,所述工件夹取装置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绕线装置包括第一上引线部、第二上引线部、第一下引线部、第二下引线部、第一夹线部、第二夹线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上设置有所述第一上引线部并带动所述第一上引线部绕所述工件夹取装置旋转,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上设置有所述第二上引线部并带动所述第二上引线部绕所述工件夹取装置旋转,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二移动装置与第一升降丝杆,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气动手指,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可带动所述第一气动手指沿左右或竖直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升降丝杆上设置有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位于所述上安装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升降丝杆可带动所述下安装板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下安装板上设置有第四驱动电机与第五驱动电机,所述第四驱动电机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座并带动所述第一固定座绕所述工件夹取装置旋转,所述第一下引线部与所述第一夹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五驱动电机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座并带动所述第二固定座绕所述工件夹取装置旋转,所述第二下引线部与所述第二夹线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在绕线前,先从放线装置上拉出两条导线,并分别引导至第一上引线部与第二上引线部,从第一上引线部引出的导线经过第一下引线部后由第一夹线部对导线进行夹紧固定,同样的,从第二上引线部引出的导线经过第二下引线部后由第二夹线部对导线进行夹紧固定,绕线时,工件夹取装置夹紧工件,利用升降装置带动下安装板上升,使得第一上引线部与第一下引线部之间的导线、第二上引线部与第二下引线部之间的导线为水平状态,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与第五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带动工件夹取装置转动,第四驱动电机带动第一上引线部转动,第五驱动电机带动第二上引线部转动,在此过程中,工件夹取装置的转向与第一上引线部、第二上引线部的转向相反,如此可形成双线双向的绕线方式,利用此绕线方式,可使工件上导线的两端均在最外层,绕线完成后,利用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第五驱动电机调节导线两端的最终位置,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工序,并利用第一移动装置使工件夹取装置移动至工件放置座上方,将工件放下,并由工件夹取装置内的剪线部对导线剪断,剪线部亦即剪线气动手指,最后第一移动装置复位,由第二移动装置带动第一气动手指移动至夹第一上引线部处,将断线夹紧并经过第一下引线部后由第一夹线部夹紧,再重复操作将第二上引线部处的断线夹紧并经过第二下引线部后由第二夹线部夹紧,完成一次绕线工序,如此可对工件进行高效绕线,并且绕线后导线的两端均在最外层,减少后续的工序,提高了整个电感生产的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件夹取装置包括绕线索咀,所述绕线索咀上具有对工件夹紧的定位空间,所述放线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旁侧的放线架、设置于所述放线架上的放线滚筒与张紧器。利用绕线索咀可对工件进行夹紧固定,放线滚筒上卷绕有待绕到工件上的导线,张紧器则用于对导线进行拉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上引线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上的上导线杆、设置于所述上导线杆上的上导线筒,所述上导线筒内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上导线通道,所述第二上引线部与所述第一上引线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下引线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的下导线筒,所述下导线筒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下导线通道,所述第二下引线部与所述第一下引线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夹线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的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升降气缸上的第二气动手指,所述升降气缸带动所述第二气动手指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夹线部与所述第一夹线部结构相同。两条导线分别从第一上引线部、第二上引线部的上导线通道穿过,可对导线进行引导,对导线定向并使导线张紧,绕在工件上时更加紧密,从第一上引线部、第二上引线部的上导线通道穿过后的两条导线分别引导至第一下引线部、第二下引线部的下导线通道内并穿过,可对导线进行引导,对导线定向并使导线张紧,从至第一下引线部、第二下引线部的下导线通道穿过后的两条导线分别由第一夹线部、第二夹线部的第二气动手指进行夹紧固定,并且升降气缸可带动第二气动手指上下移动,以适应绕线时由于圈数增加而导致的导线张紧发生变化,可使得工件与第二气动手指之间的导线拉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包括第一平移电动导轨与第一升降电动导轨,所述第一平移电动导轨上设置有主支架,所述第一平移电动导轨可带动所述主支架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升降电动导轨设置于所述主支架上,所述上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电动导轨上,所述第一升降电动导轨可带动所述上安装板沿竖直方向运动,第二移动装置包括第二升降丝杆与第二平移电动导轨,所述第二升降丝杆设置于所述主支架上,所述第二升降丝杆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板,所述第二升降丝杆带动所述第一升降板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平移电动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板上,所述第一气动手指设置于所述第二平移电动导轨上,所述第二平移电动导轨带动所述第一气动手指沿左右方向运动。上安装板在第一平移电动导轨与第一升降电动导轨的带动下可分别作左右、上下活动,第一气动手指在第二升降丝杆与第二平移电动导轨的带动下可分别作上下、左右活动,从而将导线从第一上引线部、第二上引线部重新夹紧引导至第一夹线部与第二夹线部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振动盘,其具有出料口;一级移送组件,其具有第一上料电动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料电动导轨上的第一移送块,所述第一移送块相对于所述出料口而位于右方,所述第一移送块的顶面沿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通槽,所述通槽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出料口通向任一个所述通槽,所述第一上料电动导轨可带动所述第一移送块沿前后方向运动;二级移送组件,其具有第二上料电动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料电动导轨上的第二移送块,所述第二移送块位于所述第一移送块的右方,所述第二移送块的顶面沿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延伸至所述第二移送块的左侧面,任一个所述通槽通向任一个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二上料电动导轨可带动所述第二移送块沿前后方向运动;推送组件,其包括推送气缸、设置于所述推送气缸上的推送板,所述推送板的右侧具有推送端,所述推送端位于所述第一移送块的左方,所述推送气缸可带动所述推送端穿过或退出任一个所述通槽,所述推送组件在所述机架上沿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所有的所述推送组件与所有的所述定位槽一一相互对应。工件从振动盘的出料口排出并进入到通槽内,第一平移装置可带动第一移送块沿前后方向运动,从而可使得出料口可通向第一移送块上的所有通槽,并将工件排出至每个通槽内,完成一级上料,然后第一移送块在第一平移装置的带动下移动至第二移送块的右方,将放有工件的通槽对准至任一个定位槽,与该定位槽相对应的推送组件启动,推送气缸带动推送板沿左右方向运动,使推送板上的推送端穿过通槽,将工件推送至与其正对的定位槽内,利用此方式可将第一移送块上的工件逐个排列上料至第二移送块上的定位槽内,完成二级上料,如此可减少第二移送块的来回移动,第二移送块完成上料后,则由第二平移装置带动第二移送块移动至下一个工序处,因此,本发明通过两级上料的方式,减少了用于对工件进行排列定位的第二移送块的移动行程,从而减少了整体面积,并且提高了上料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移送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移送驱动电机上的转盘,所述转盘的左侧与所述转盘的右侧均设置有所述工件放置座,所述工件放置座包括设置于所述转盘上的固定夹爪、设置于所述固定夹爪旁侧的剪线气动手指,所述剪线气动手指的活动端上设置有第一刀刃。位于转盘左侧的工件放置座则可用于进行上料、绕线的工序,而位于转盘右侧的工件放置座上则可用于进行组装、成型、下料的工序,转盘左侧的工件放置座放上绕线好的工件后,由移送驱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并将转盘原来右侧的工件放置座转动至左侧,如此可使工件放置座在两个工位之间同时切换,提高了移送效率,工件绕线完成后放到固定夹爪上,由固定夹爪对工件夹紧固定,然后再利用剪线气动手指使第一刀刃夹紧,剪断导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型机构包括第一成型电动导轨、第一成型平移板、成型升降丝杆、成型升降板、第二成型电动导轨、第二成型平移板、气动剪钳、压片,所述第一成型电动导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成型平移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成型电动导轨上,所述第一成型电动导轨可带动所述第一成型平移板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成型升降丝杆连接于所述第一成型平移板上,所述成型升降板设置于所述成型升降丝杆上,所述成型升降丝杆可带动所述成型升降板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成型电动导轨连接于所述成型升降板上,所述第二成型平移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成型电动导轨上,所述第二成型电动导轨可带动所述第二成型平移板沿前后方向运动,所述气动剪钳与所述压片连接于所述第二成型平移板上,所述气动剪钳与所述压片均位于所述工件放置座的右方,所述压片为所述施力单元。气动剪钳与压片在第一成型电动导轨、成型升降丝杆、第二成型电动导轨的带动下可分别作左右、上下、前后活动,即可完成三维空间上的动作,如此可对工件放置座上的工件进行导线的修整,将多余的导线剪断,并用利用压片可将电感上的端子进行折弯,使得端子将绕线后的导线末端进行包裹夹紧,在实际使用中,上述中的导线多为铜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配移动装置包括装配架、第一装配电动导轨、装配平移板、装配升降丝杆、活动板,所述装配架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装配电动导轨连接于所述装配架上,所述装配平移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电动导轨上,所述第一装配电动导轨可带动所述装配平移板沿前后方向运动,所述装配升降丝杆连接于所述装配平移板上,所述活动板设置于所述装配升降丝杆上,所述装配升降丝杆可带动所述活动板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装配夹设置于所述活动板上,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二装配电动导轨,所述第二装配电动导轨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二装配电动导轨可带动所述连接板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料盘驱动电机,所述料盘托板设置于所述料盘驱动电机上,所述料盘驱动电机可带动所述料盘托板转动,所述料盘托板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装配夹可在第一装配电动导轨、装配升降丝杆的带动下分别作前后、上下运动,而料盘托板可在第二装配电动导轨、料盘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分别作左右、旋转运动,如此装配夹可灵活地将工件放置座上的工件与料盘托板上的工件进行来回移送,并且料盘托板上还可放置多排用于对工件进行存放的料盘,当料盘托板一侧的料盘装满后,料盘托板转动,即可将满载的料盘转动至一侧,将空置的料盘转动至另一侧,如此可减少对工件移送时的活动行程,提高移送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配夹包括设置于所述活动板上的第一升降推杆、第二升降推杆、前夹紧部与后夹紧部,所述第一升降推杆上设置有弹簧缓冲套,所述第一升降推杆带动所述弹簧缓冲套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弹簧缓冲套的底端连接有压杆,所述前夹紧部与所述后夹紧部以所述压杆为中心呈前后对称设置,所述前夹紧部包括固定于所述活动板上的顶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板上的传动块、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块上的滚轮、固定于所述传动块上的夹片,所述传动块可在所述活动板上沿前后方向滑动,所述传动块位于所述顶块的后方,所述滚轮的旋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传动块与所述顶块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夹片的底端具有夹紧面,所述前夹紧部的夹紧面与所述后夹紧部的夹紧面形成夹紧空间,所述第二升降推杆上设置有楔形块,所述第二升降推杆可带动所述楔形块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楔形块的前侧壁具有前引导面,所述楔形块的后侧壁具有后引导面,所述前引导面与所述后引导面为前后对称结构,所述前引导面由上至下向后倾斜,所述前引导面与所述滚轮的外周壁相抵。当需要对工件夹取时,第二升降推杆可带动楔形块下降,由于前夹紧部的滚轮、后夹紧部的滚轮分别与前引导面、后引导面相抵,楔形块可推动左夹紧部的夹片与右夹紧部的夹片往远离压杆的方向运动,使得夹紧空间变大,此时左夹紧部的缓冲弹簧与右夹紧部的缓冲弹簧逐渐压缩,并且滚轮在引导面上滚动,可使得整个过程更加顺畅,将整个装配夹移动至工件处,使工件位于夹紧空间内,此时再利用第二升降推杆带动楔形块上升,楔形块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撤去对传动块的压力,而左夹紧部的缓冲弹簧与右夹紧部的缓冲弹簧恢复弹力,并将左夹紧部的夹片与右夹紧部的夹片推向压杆,夹紧空间变小,如此利用第二升降推杆带动楔形块的下降、上升,则可完成对工件的放置、夹取动作,当需要将工件下压时,将工件松开的同时,利用第一升降推杆带动压杆向下运动,即可完成下压动作,并且弹簧缓冲套可为压杆的下压提供缓冲作用,避免压杆压力过大而将工件压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绕线装置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上料机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成型机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中转移送机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装配机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装配夹侧视图。

附图中:100-机架、210-放线架、220-张紧器、230-绕线装置、231-上安装板、232-工件夹取装置、233-第一上引线部、234-第二上引线部、235-下安装板、236-第一下引线部、237-第一夹线部、238-第二下引线部、239-第一固定座、240-第一气动手指、300-上料机构、310-振动盘、320-直线导槽、330-第一移送块、340-通槽、350-第二移送块、360-定位槽、370-推送板、380-推送端、400-成型机构、410-第一成型电动导轨、420-成型升降丝杆、430-第二成型电动导轨、440-气动剪钳、450-压片、500-中转移送机构、510-移送驱动电机、520-转盘、530-固定夹爪、540-剪线气动手指、600-装配机构、610-装配架、620-第一装配电动导轨、630-装配升降丝杆、640-活动板、650-装配夹、651-第一升降推杆、652-弹簧缓冲套、653-压杆、654-顶块、655-传动块、656-滚轮、657-夹片、658-楔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一种电感绕线机,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绕线机构,其包括用于对工件进行夹取固定的工件夹取装置232、用于放线的放线装置、用于将所述放线装置放出的线绕至所述工件夹取装置232的工件上的绕线装置230;上料机构300,其用于将工件上料至所述工件夹取装置232;成型机构400,其包括对工件突出的部分施加力使之折弯的施力单元;中转移送机构500,其包括对工件固定的工件放置座、将所述工件放置座在所述工件夹取装置232与所述成型机构400之间来回移送的移送装置;装配机构600,其包括可对工件夹取并下压的装配夹650、用于盛放工件的料盘托板、用于带动所述装配夹650在所述料盘托板与所述工件放置座之间来回移动的装配移动装置。

由上述可知,待绕线的工件先由上料机构300上料至工件夹取装置232,工件夹取装置232将工件夹取固定,绕线装置230将放线装置放出的线绕至工件夹取装置232的工件上,然后工件夹取装置232将绕线完成后的工件放到工件放置座内,由移送装置将工件移送至成型机构400处,成型机构400则对工件进行修整、折弯成型,最后进行组装的工序,由装配夹650将料盘托盘上的另一种工件取放,并利用装配移动装置将另一种工件移送至成型后的工件处,通过装配夹650将夹取的工件压至成型后的工件处,完成两种工件的组装后,再由装配夹650夹取组装后的工件,并利用装配移动装置将工件移送至料盘托板处,完成下料,整个过程减少了人工的操作,由机械完成上料、绕线、成型、组装、下料的工序,既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又提高了电感生产的质量稳定性。

如图2所示,在绕线机构中,机架100的旁侧设置有所述放线装置,所述放线装置相对所述机架100位于左方,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第一移动装置,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上设置有上安装板231,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带动所述上安装板231沿左右或竖直方向运动,所述上安装板23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上设置有所述工件夹取装置232并带动所述工件夹取装置232旋转,所述工件夹取装置232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绕线装置230包括第一上引线部233、第二上引线部234、第一下引线部236、第二下引线部238、第一夹线部237、第二夹线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上设置有所述第一上引线部233并带动所述第一上引线部233绕所述工件夹取装置232旋转,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上设置有所述第二上引线部234并带动所述第二上引线部234绕所述工件夹取装置232旋转,所述机架100上还设置有第二移动装置与第一升降丝杆,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气动手指240,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可带动所述第一气动手指240沿左右或竖直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升降丝杆上设置有下安装板235,所述下安装板235位于所述上安装板231的下方,所述第一升降丝杆可带动所述下安装板235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下安装板235上设置有第四驱动电机与第五驱动电机,所述第四驱动电机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座239并带动所述第一固定座239绕所述工件夹取装置232旋转,所述第一下引线部236与所述第一夹线部237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239上,所述第五驱动电机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座并带动所述第二固定座绕所述工件夹取装置232旋转,所述第二下引线部238与所述第二夹线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在绕线前,先从放线装置上拉出两条导线,并分别引导至第一上引线部233与第二上引线部234,从第一上引线部233引出的导线经过第一下引线部236后由第一夹线部237对导线进行夹紧固定,同样的,从第二上引线部234引出的导线经过第二下引线部238后由第二夹线部对导线进行夹紧固定,绕线时,工件夹取装置232夹紧工件,利用升降装置带动下安装板235上升,使得第一上引线部233与第一下引线部236之间的导线、第二上引线部234与第二下引线部238之间的导线为水平状态,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与第五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带动工件夹取装置232转动,第四驱动电机带动第一上引线部233转动,第五驱动电机带动第二上引线部234转动,在此过程中,工件夹取装置232的转向与第一上引线部233、第二上引线部234的转向相反,如此可形成双线双向的绕线方式,利用此绕线方式,可使工件上导线的两端均在最外层,绕线完成后,利用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第四驱动电机、第五驱动电机调节导线两端的最终位置,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工序,并利用第一移动装置使工件夹取装置232移动至工件放置座上方,将工件放下,并由工件夹取装置内的剪线部对导线剪断,剪线部亦即剪线气动手指,最后第一移动装置复位,由第二移动装置带动第一气动手指240移动至夹第一上引线部233处,将断线夹紧并经过第一下引线部236后由第一夹线部夹紧,再重复操作将第二上引线部234处的断线夹紧并经过第二下引线部238后由第二夹线部夹紧,完成一次绕线工序,如此可对工件进行高效绕线,并且绕线后导线的两端均在最外层,减少后续的工序,提高了整个电感生产的效率。

作为对工件夹取装置232与放线装置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工件夹取装置232包括绕线索咀,所述绕线索咀上具有对工件夹紧的定位空间,所述放线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00旁侧的放线架210、设置于所述放线架210上的放线滚筒与张紧器220。利用绕线索咀可对工件进行夹紧固定,放线滚筒上卷绕有待绕到工件上的导线,张紧器220则用于对导线进行拉紧。

由于双线同时缠绕,因此具有两个上引线部,与两个上引线部分别对应的两个下引线部,从两个下引线部引出的导线分别由两个夹线部夹紧固定,所述第一上引线部233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上的上导线杆、设置于所述上导线杆上的上导线筒,所述上导线筒内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上导线通道,所述第二上引线部234与所述第一上引线部23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下引线部236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239上的下导线筒,所述下导线筒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下导线通道,所述第二下引线部238与所述第一下引线部236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夹线部237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239上的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升降气缸上的第二气动手指,所述升降气缸带动所述第二气动手指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夹线部与所述第一夹线部237结构相同。两条导线分别从第一上引线部233、第二上引线部234的上导线通道穿过,可对导线进行引导,对导线定向并使导线张紧,绕在工件上时更加紧密,从第一上引线部233、第二上引线部234的上导线通道穿过后的两条导线分别引导至第一下引线部236、第二下引线部238的下导线通道内并穿过,可对导线进行引导,对导线定向并使导线张紧,从至第一下引线部236、第二下引线部238的下导线通道穿过后的两条导线分别由第一夹线部237、第二夹线部的第二气动手指进行夹紧固定,并且升降气缸可带动第二气动手指上下移动,以适应绕线时由于圈数增加而导致的导线张紧发生变化,可使得工件与第二气动手指之间的导线拉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包括第一平移电动导轨与第一升降电动导轨,所述第一平移电动导轨上设置有主支架,所述第一平移电动导轨可带动所述主支架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升降电动导轨设置于所述主支架上,所述上安装板231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电动导轨上,所述第一升降电动导轨可带动所述上安装板231沿竖直方向运动,第二移动装置包括第二升降丝杆与第二平移电动导轨,所述第二升降丝杆设置于所述主支架上,所述第二升降丝杆上设置有第一升降板,所述第二升降丝杆带动所述第一升降板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平移电动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板上,所述第一气动手指240设置于所述第二平移电动导轨上,所述第二平移电动导轨带动所述第一气动手指240沿左右方向运动。上安装板231在第一平移电动导轨与第一升降电动导轨的带动下可分别作左右、上下活动,第一气动手指240在第二升降丝杆与第二平移电动导轨的带动下可分别作上下、左右活动,从而将导线从第一上引线部233、第二上引线部234重新夹紧引导至第一夹线部237与第二夹线部上。

如图3所示,在上料机构300中,所述上料机构300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的:振动盘310,其具有出料口,又或者是振动盘310具有出料端并连接有直线导槽320,直线导槽32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出料端,所述直线导槽320的另一端为所述出料口;一级移送组件,其具有第一上料电动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料电动导轨上的第一移送块330,所述第一移送块330相对于所述出料口而位于右方,所述第一移送块330的顶面沿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通槽340,所述通槽340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出料口通向任一个所述通槽340,所述第一上料电动导轨可带动所述第一移送块330沿前后方向运动;二级移送组件,其具有第二上料电动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料电动导轨上的第二移送块350,所述第二移送块350位于所述第一移送块330的右方,所述第二移送块350的顶面沿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定位槽360,所述定位槽360延伸至所述第二移送块350的左侧面,任一个所述通槽340通向任一个所述定位槽360,所述第二上料电动导轨可带动所述第二移送块350沿前后方向运动;推送组件,其包括推送气缸、设置于所述推送气缸上的推送板370,所述推送板370的右侧具有推送端380,所述推送端380位于所述第一移送块330的左方,所述推送气缸可带动所述推送端380穿过或退出任一个所述通槽340,所述推送组件在所述机架100上沿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所有的所述推送组件与所有的所述定位槽360一一相互对应。工件从振动盘310的出料口排出并进入到通槽340内,第一平移装置可带动第一移送块330沿前后方向运动,从而可使得出料口可通向第一移送块330上的所有通槽340,并将工件排出至每个通槽340内,完成一级上料,然后第一移送块330在第一平移装置的带动下移动至第二移送块350的右方,将放有工件的通槽340对准至任一个定位槽360,与该定位槽360相对应的推送组件启动,推送气缸带动推送板370沿左右方向运动,使推送板370上的推送端380穿过通槽340,将工件推送至与其正对的定位槽360内,利用此方式可将第一移送块330上的工件逐个排列上料至第二移送块350上的定位槽360内,完成二级上料,如此可减少第二移送块350的来回移动,第二移送块350完成上料后,则由第二平移装置带动第二移送块350移动至下一个工序处,因此,本发明通过两级上料的方式,减少了用于对工件进行排列定位的第二移送块350的移动行程,从而减少了整体面积,并且提高了上料效率。

如图5所示,在中转移送机构500中,所述移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的移送驱动电机510、设置于所述移送驱动电机510上的转盘520,所述转盘520的左侧与所述转盘520的右侧均设置有所述工件放置座,所述工件放置座包括设置于所述转盘520上的固定夹爪530、设置于所述固定夹爪530旁侧的剪线气动手指540,所述剪线气动手指540的活动端上设置有第一刀刃。位于转盘520左侧的工件放置座则可用于进行上料、绕线的工序,而位于转盘520右侧的工件放置座上则可用于进行组装、成型、下料的工序,转盘520左侧的工件放置座放上绕线好的工件后,由移送驱动电机510带动转盘520转动,并将转盘520原来右侧的工件放置座转动至左侧,如此可使工件放置座在两个工位之间同时切换,提高了移送效率,工件绕线完成后放到固定夹爪530上,由固定夹爪530对工件夹紧固定,然后再利用剪线气动手指540使第一刀刃夹紧,剪断导线。

如图4所示,在成型机构400中,所述成型机构400包括第一成型电动导轨410、第一成型平移板、成型升降丝杆420、成型升降板、第二成型电动导轨430、第二成型平移板、气动剪钳440、压片450,所述第一成型电动导轨410连接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第一成型平移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成型电动导轨410上,所述第一成型电动导轨410可带动所述第一成型平移板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成型升降丝杆420连接于所述第一成型平移板上,所述成型升降板设置于所述成型升降丝杆420上,所述成型升降丝杆420可带动所述成型升降板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成型电动导轨430连接于所述成型升降板上,所述第二成型平移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成型电动导轨430上,所述第二成型电动导轨430可带动所述第二成型平移板沿前后方向运动,所述气动剪钳440与所述压片450连接于所述第二成型平移板上,所述气动剪钳440与所述压片450均位于所述工件放置座的右方,所述压片450为所述施力单元。气动剪钳440与压片450在第一成型电动导轨410、成型升降丝杆420、第二成型电动导轨430的带动下可分别作左右、上下、前后活动,即可完成三维空间上的动作,如此可对工件放置座上的工件进行导线的修整,将多余的导线剪断,并用利用压片450可将电感上的端子进行折弯,使得端子将绕线后的导线末端进行包裹夹紧,在实际使用中,上述中的导线多为铜线。

如图6所示,在装配机构600中,所述装配移动装置包括装配架610、第一装配电动导轨620、装配平移板、装配升降丝杆630、活动板640,所述装配架610连接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第一装配电动导轨620连接于所述装配架610上,所述装配平移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电动导轨620上,所述第一装配电动导轨620可带动所述装配平移板沿前后方向运动,所述装配升降丝杆630连接于所述装配平移板上,所述活动板640设置于所述装配升降丝杆630上,所述装配升降丝杆630可带动所述活动板640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装配夹650设置于所述活动板640上,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第二装配电动导轨,所述第二装配电动导轨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二装配电动导轨可带动所述连接板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料盘驱动电机,所述料盘托板设置于所述料盘驱动电机上,所述料盘驱动电机可带动所述料盘托板转动,所述料盘托板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装配夹650可在第一装配电动导轨620、装配升降丝杆630的带动下分别作前后、上下运动,而料盘托板可在第二装配电动导轨、料盘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分别作左右、旋转运动,如此装配夹650可灵活地将工件放置座上的工件与料盘托板上的工件进行来回移送,并且料盘托板上还可放置多排用于对工件进行存放的料盘,当料盘托板一侧的料盘装满后,料盘托板转动,即可将满载的料盘转动至一侧,将空置的料盘转动至另一侧,如此可减少对工件移送时的活动行程,提高移送效率。

如图7所示,作为对装配夹650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装配夹650包括设置于所述活动板640上的第一升降推杆651、第二升降推杆、前夹紧部与后夹紧部,所述第一升降推杆651上设置有弹簧缓冲套652,所述第一升降推杆651带动所述弹簧缓冲套652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弹簧缓冲套652的底端连接有压杆653,所述前夹紧部与所述后夹紧部以所述压杆653为中心呈前后对称设置,所述前夹紧部包括固定于所述活动板640上的顶块654、滑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板640上的传动块655、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块655上的滚轮656、固定于所述传动块655上的夹片657,所述传动块655可在所述活动板640上沿前后方向滑动,所述传动块655位于所述顶块654的后方,所述滚轮656的旋转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传动块655与所述顶块654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夹片657的底端具有夹紧面,所述前夹紧部的夹紧面与所述后夹紧部的夹紧面形成夹紧空间,所述第二升降推杆上设置有楔形块658,所述第二升降推杆可带动所述楔形块658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楔形块658的前侧壁具有前引导面,所述楔形块658的后侧壁具有后引导面,所述前引导面与所述后引导面为前后对称结构,所述前引导面由上至下向后倾斜,所述前引导面与所述滚轮656的外周壁相抵。当需要对工件夹取时,第二升降推杆可带动楔形块658下降,由于前夹紧部的滚轮656、后夹紧部的滚轮656分别与前引导面、后引导面相抵,楔形块658可推动左夹紧部的夹片657与右夹紧部的夹片657往远离压杆653的方向运动,使得夹紧空间变大,此时左夹紧部的缓冲弹簧与右夹紧部的缓冲弹簧逐渐压缩,并且滚轮656在引导面上滚动,可使得整个过程更加顺畅,将整个装配夹650移动至工件处,使工件位于夹紧空间内,此时再利用第二升降推杆带动楔形块658上升,楔形块658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撤去对传动块655的压力,而左夹紧部的缓冲弹簧与右夹紧部的缓冲弹簧恢复弹力,并将左夹紧部的夹片657与右夹紧部的夹片657推向压杆653,夹紧空间变小,如此利用第二升降推杆带动楔形块658的下降、上升,则可完成对工件的放置、夹取动作,当需要将工件下压时,将工件松开的同时,利用第一升降推杆651带动压杆653向下运动,即可完成下压动作,并且弹簧缓冲套652可为压杆653的下压提供缓冲作用,避免压杆653压力过大而将工件压坏。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