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组结构、变压器以及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1024发布日期:2020-10-17 02: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结构至少包括并联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各由单独的导线绕制形成,且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并绕,所述第一绕组包括多匝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绕组包括多匝第二线圈,多个所述第一线圈包括自内向外绕制形成第一匝线圈、第二匝线圈、第三匝线圈……第n匝线圈,多个所述第二线圈也包括自内向外绕制形成第一匝线圈、第二匝线圈、第三匝线圈……第n匝线圈,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一匝线圈包绕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匝线圈的外围,其中,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二绕组的阻抗相等,或者,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二绕组的阻抗的差值处于预定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通过相同材质的导线制成,且通过调节所述第二绕组相对于所述第一绕组的导线长度,以使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二绕组的阻抗相等,或者,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二绕组的阻抗的差值处于预定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通过相同材质的导线制成,且通过调节所述第一绕组相对于所述第二绕组的导线长度,以使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二绕组的阻抗相等,或者,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二绕组的阻抗的差值处于预定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具有第一内部连接端和第一外部连接端,所述第二绕组具有第二内部连接端和第二外部连接端,所述第一内部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内部连接端具有不同的绕制起点,和/或,所述第一外部连接端与第二外部连接端具有不同的绕制终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线圈均包绕于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一线圈的外围,所述第二绕组对应的导线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绕组对应的导线长度,所述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通过不同材质的导线并绕形成,且形成所述第一绕组的导线的材质的内阻大于形成所述第二绕组的导线的材质的内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绕组的多个第一线圈划分为第一内部线圈和第一外部线圈,将所述第二绕组的多个第二线圈划分为多个第二内部线圈和多个第二外部线圈,其中,所述第二内部线圈包绕于对应的第一内部线圈的外围,所述第一外部线圈包绕于对应的第二外部线圈的外围,以使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二绕组的阻抗相等,或者,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二绕组的阻抗的差值处于预定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和/或第二绕组包括绕组本体以及与所述绕组本体电性连接的阻抗调整电路,所述阻抗调整电路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绕组和/或第二绕组的阻抗,以使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二绕组的阻抗相等,或者,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二绕组的阻抗的差值处于预定范围内。

8.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以及与原边绕组耦合设置的副边绕组,所述原边绕组和/或所述副边绕组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绕组结构。

9.一种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绕组结构,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

供电装置,所述原边绕组设置于所述供电系统内;

受电装置,所述副边绕组设置于所述受电装置内并所述受电装置的电池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绕组结构,所述绕组结构至少包括并联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各由单独的导线绕制形成,且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并绕,第一绕组包括多匝第一线圈,第二绕组包括多匝第二线圈,多个第一线圈包括自内向外绕制形成第一匝线圈、第二匝线圈、第三匝线圈……第N匝线圈,多个第二线圈也包括自内向外绕制形成第一匝线圈、第二匝线圈、第三匝线圈……第N匝线圈,第二绕组的第一匝线圈包绕于对应的第一绕组的第一匝线圈的外围,其中,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的阻抗相等,或者,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的阻抗的差值处于预定范围内。本发明解决了多股绕制的绕组存在不均流现象的问题。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变压器以及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研发人员:刘玮;罗勇;胡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3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