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极化天线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5737发布日期:2020-11-27 12: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偶极子,其特征在于:

包括结构相同且彼此对称设置的第一振子(a)和第二振子(b),所述第一振子(a)和第二振子(b)均为直角梯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偶极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子(a)和第二振子(b)至少有一条对应的直角边互相平行。

3.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2所述偶极子的辐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辐射组件(100),其包括四个所述偶极子,分别为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垂直偶极子(101)和第二垂直偶极子(102),以及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水平偶极子(103)和第二水平偶极子(104),四个所述偶极子呈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第一垂直偶极子(101)和第二垂直偶极子(102)的锐角端与第一水平偶极子(103)和第二水平偶极子(104)的锐角端朝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极化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偶极子(103)和第二水平偶极子(104)还包括第二导体管(103a)、支撑管(103b)和第二压板(103c),所述第二导体管(103a)和支撑管(103b)内部连通,第二导体管(103a)的一个端面与支撑管(103b)的一个端面持平,所述第二压板(103c)与第一压板(102c)结构相同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导体管(103a)和支撑管(103b)持平侧的端面;

所述第一垂直偶极子(101)和第二垂直偶极子(102)还包括第一导体管(102a)、补偿管(102b)和第一压板(102c),所述第一导体管(102a)和补偿管(102b)内部连通,第一导体管(102a)的两个端面和补偿管(102b)的两个端面相互持平,所述第一压板(102c)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导体管(102a)和补偿管(102b)同一端的端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极化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偶极子(101)的第一振子(a)设置于第一导体管(102a)上,第二振子(b)设置于补偿管(102b)上并且第一振子(a)和第二振子(b)位于第一压板(102c)的两端,所述第二垂直偶极子(102)与第一垂直偶极子(101)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水平偶极子(103)的第一振子(a)设置于第二导体管(103a)上,第二振子(b)设置于支撑管(103b)上并且第一振子(a)和第二振子(b)位于第一压板(102c)的两端,所述第二水平偶极子(104)结构与第一水平偶极子(103)相同。

6.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3~5所述辐射组件的变极化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组件(200),包括单元板(201)、第一馈线管(202)、第二馈线管(203)、第三馈线管(204)、第四馈线管(207)、第一支撑座(205)和第二支撑座(206);

所述第一馈线管(202)和第二馈线管(203)结构相同并竖直对称设置于所述单元板(201)上,所述第三馈线管(204)和第四馈线管(207)竖直方向平行并结构相同,设置于所述第一馈线管(202)和第二馈线管(203)之间,所述第一支撑座(205)和第二支撑座(206)结构相同且设置于所述第三馈线管(204)同一侧的两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极化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直偶极子(101)的第一导体管(102a)和补偿管(102b)一端连接第一压板(102c),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馈线管(202)顶面,所述第二垂直偶极子(102)的第一导体管(102a)和补偿管(102b)一端连接第一压板(102c),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馈线管(203)顶面,所述第一导体管(102a)分别与第一馈线管(202)和第二馈线管(203)内部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极化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偶极子(103)的第二导体管(103a)一端连接第二压板(103c),另一端连接第三馈线管(204)的顶面一端并与第三馈线管(204)内部连通,第一水平偶极子(103)的支撑管(103b)一端连接第二压板(103c),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撑座(205),所述第二水平偶极子(104)的第二导体管(103a)一端连接第二压板(103c),另一端连接第三馈线管(204)的顶面另一端并与第三馈线管(204)内部连通,第二水平偶极子(104)的支撑管(103b)一端连接第二压板(103c),另一端连接第一支撑座(205);

所述第一振子(a)和第二振子(b)在空间内与所述单元板(201)垂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极化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辐射组件(300),所述第二辐射组件(300)与第一辐射组件(100)结构相同并在竖直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辐射组件(300)的第一水平偶极子(103)和第二水平偶极子(104)设置于所述第四馈线管(207)上的顶面两端;

所述第一馈线管(202)顶面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辐射组件(100)的第一垂直偶极子(10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辐射组件(300)的第一垂直偶极子(101),所述第二馈线管(203)顶面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辐射组件(100)的第二垂直偶极子(10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辐射组件(300)的第二垂直偶极子(102)。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极化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200)还包括馈线座(208),所述馈线座(208)垂直设置于所述单元板(201)的底面;

所述馈线座(208)包括馈线盘(208a)、连通管(208b)和固定管(208c),所述固定管(208c)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馈线管(202)和第二馈线管(203),所述连通管(208b)和固定管(208c)垂直连接并且内部连通,所述馈线盘(208a)中心设置圆孔(208d),所述连通管(208b)一端穿过圆孔(208d)并且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极化天线单元,其包括结构相同且彼此对称设置的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所述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均为直角梯形结构;本发明组合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种天线单元,并按照九十度相位差布置可辐射圆极化波形,这个系统经相位控制也可发射椭圆极化电磁波信号和斜极化电磁波信号,通过机房里的天线切换开关就可与进行三种极化的任意变换,相较于传统的三套天线分开安装,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可以节省铁塔安装的空间资源;另外,本发明采用直角梯形结构的振子并且将其正反交替布置,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振子在空间内的接触,还可以大大拓展带宽,使得天线的效果更优。

技术研发人员:卞国荣;王伟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卞国荣;江苏宁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3
技术公布日:2020.11.2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