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逻辑控制的钥匙交换盒及其应用于开关柜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95685发布日期:2021-01-23 10:4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带逻辑控制的钥匙交换盒及其应用于开关柜的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钥匙交换盒,尤其涉及一种带逻辑控制的钥匙交换盒及其应用于开关柜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高低压配电系统方案中,经常会遇到两进线加一联络的方案,两段高压方案一投一备且母联接通使用,或者两段进线同时投入且母联断开使用。通常这种情况都会用的三锁芯两钥匙机构,该机采用一钥匙一机构的特点,即必需有钥匙才能操作断路器合闸,实际操作是,都是人工保存钥匙,无法有效地防止两路进线和联络同时带电而造成的危害。而且此类三锁芯两钥匙锁芯机构只适用于两路进线容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两路进线容量不同时,会造成无法带动负载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带逻辑控制的钥匙交换盒及其应用于开关柜的方法。
[0004]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带逻辑控制的钥匙交换盒包括钥匙盒,钥匙盒固定在控制箱的面板上,钥匙盒上连接钥匙锁芯一、钥匙锁芯二、钥匙锁芯三,钥匙锁芯一、钥匙锁芯二和钥匙锁芯三上分别连接一把钥匙,所述钥匙锁芯一、钥匙锁芯二和钥匙锁芯三的前部分别连接凸轮一、凸轮二和凸轮三,连接处确保凸轮一、凸轮二和凸轮三的槽口与钥匙锁芯方向一致。
[000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钥匙锁芯一、钥匙锁芯二和钥匙锁芯三的前端套设导向套、并穿入连接至钥匙盒的槽口内,钥匙锁芯一、钥匙锁芯二和钥匙锁芯三通过m16螺母旋至钥匙锁芯一、钥匙锁芯二和钥匙锁芯三的中部将其固定在钥匙盒上。
[0006]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钥匙锁芯一、钥匙锁芯二和钥匙锁芯三的顶部连接m10螺母用于压紧凸轮一、凸轮二和凸轮三。
[0007]
带逻辑控制的钥匙交换盒应用于开关柜的方法,包括大容量进线的开关柜一、小容量进线的开关柜二和合联络的开关柜三,开关柜一上设有与钥匙交换盒上钥匙锁芯三对应的钥匙锁芯,开关柜二上设有与钥匙交换盒上钥匙锁芯二对应的钥匙锁芯,开关柜三上设有与钥匙交换盒上钥匙锁芯一对应的钥匙锁芯,钥匙交换盒应用于开关柜的方法如下:s1、当需要三取二方案,即开关柜一的大容量进线合开关后,不能合小容量进线的开关柜二,可以合联络开关柜三:将钥匙盒上的钥匙锁芯三处于垂直后取下钥匙,钥匙锁芯二处于水平状态,不可取钥匙,钥匙锁芯一处于垂直状态后取下钥匙,钥匙锁芯三上取下的钥匙对应用于开关柜一,钥匙锁芯一上取下的钥匙对应用于开关柜三,将钥匙旋转90
°
至锁芯于水平,即可进行合闸操作,合闸后钥匙将无法取出,只有分闸后旋转才可以取出完成三取二方案;
s2、当需要三取一方案,即小容量进线的开关柜二合开关,大容量进线的开关柜一和合联络开关柜三不能合:将钥匙盒上的钥匙锁芯三旋至水平状态、钥匙锁芯一旋至水平状态后,钥匙锁芯二旋至垂直状态,取下钥匙锁芯二上的钥匙用于开关柜二的钥匙锁芯,实现小容量进线的开关柜二合开关。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带逻辑控制的钥匙交换盒不仅可以用在高压开关的两线进加联络方案,也可以用于低压钥匙锁芯机构内。产品体积小巧,可以安装在开关柜机构室面板,也可以安装在仪表箱或其他控制箱内。根据此方案理念还可以解决一些特殊方案,如四锁芯两钥匙、四锁芯三钥匙等等。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该逻辑控制交换盒装置是一种交换控制理念,通过钥匙中转交换可以用于任何多点控制且操作顺序不同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0]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钥匙锁芯一,1-2、钥匙锁芯二,1-3、钥匙锁芯三,2、导向套,3、钥匙盒,4、m16螺母,5-1、凸轮一,5-2、凸轮二,5-3、凸轮三,6、m10螺母,7、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2]
如图1、2所示,图中包括钥匙盒3,钥匙盒3固定在控制箱的面板7上,钥匙盒3上连接钥匙锁芯一1-1、钥匙锁芯二1-2、钥匙锁芯三1-3,钥匙锁芯一1-1、钥匙锁芯二1-2和钥匙锁芯三1-3上分别连接一把钥匙,所述钥匙锁芯一1-1、钥匙锁芯二1-2和钥匙锁芯三1-3的前部分别连接凸轮一5-1、凸轮二5-2和凸轮三5-3,连接处确保凸轮一5-1、凸轮二5-2和凸轮三5-3的槽口与钥匙锁芯方向一致。
[0013]
钥匙锁芯一1-1、钥匙锁芯二1-2和钥匙锁芯三1-3的前端套设导向套2、并穿入连接至钥匙盒3的槽口内,钥匙锁芯一1-1、钥匙锁芯二1-2和钥匙锁芯三1-3通过m16螺母4旋至钥匙锁芯一1-1、钥匙锁芯二1-2和钥匙锁芯三1-3的中部将其固定在钥匙盒3上。
[0014]
钥匙锁芯一1-1、钥匙锁芯二1-2和钥匙锁芯三1-3的顶部连接m10螺母6用于压紧凸轮一5-1、凸轮二5-2和凸轮三5-3。
[0015]
带逻辑控制的钥匙交换盒的安装方式:将钥匙锁芯1穿过导向套2,然后穿入钥匙盒3的槽口内,m16螺母4旋至钥匙锁芯一1-1、钥匙锁芯二1-2和钥匙锁芯三1-3的中部,用于将其固定在钥匙盒上,将凸轮一5-1、凸轮二
5-2、凸轮三5-3安装在钥匙锁芯一1-1、钥匙锁芯二1-2和钥匙锁芯三1-3的前部,需确保凸轮槽口与钥匙锁芯方向一致,在转动锁芯芯时,凸轮能随之转动。将m10螺母6安装在钥匙锁芯一1-1、钥匙锁芯二1-2和钥匙锁芯三1-3的顶部,用于压紧凸轮一5-1、凸轮二5-2、凸轮三5-3。将装好的钥匙盒安装在控制箱的面板7上。
[0016]
钥匙盒上的钥匙用于开关柜的使用,为了防止拿错钥匙而设定该带逻辑控制的钥匙交换盒。设计采用三组两锁芯一钥匙构成,开关柜合闸操作处和钥匙交换盒处各装一个锁芯,两个锁芯共用一个钥匙,只有当开关柜在分闸时钥匙可以取出,在合闸时无法取钥匙,钥匙可以旋转角度为90
°
。初始状态锁芯垂直可取钥匙,旋转后钥匙水平,无法取钥匙。假定两进线一联络方案中,如图3所示,开关柜一的进线为大容量进线,开关柜二的进线为小容量进线,开关柜三为合联络,则必须满足大容量进线合开关后,不能小容量进线,可以合联络,用大容量进线带动两段线路负载,此刻取下钥匙盒上钥匙锁芯三1-3上的钥匙用于开关柜一、钥匙锁芯一1-1上的钥匙用于开关柜三;当小容量进线的开关柜二合开关后,不能合大容量进线的开关柜一,同时也不能合合联络的开关柜三,使用小容量进线的开关柜二带一段线路负载,即图4所示三取一,此刻取下钥匙盒上钥匙锁芯三1-2上的钥匙用于开关柜二。
[0017]
具体的,带逻辑控制的钥匙交换盒应用于开关柜的方法,包括大容量进线的开关柜一、小容量进线的开关柜二和合联络的开关柜三,开关柜一上设有与钥匙交换盒上钥匙锁芯三1-3对应的钥匙锁芯,开关柜二上设有与钥匙交换盒上钥匙锁芯二1-2对应的钥匙锁芯,开关柜三上设有与钥匙交换盒上钥匙锁芯一1-1对应的钥匙锁芯,也就是说,钥匙交换盒上的钥匙可以根据对应的钥匙锁芯用于对应的开关柜。
[0018]
钥匙交换盒应用于开关柜的方法如下:s1、当需要三取二方案,即实现开关柜一的大容量进线合开关后,不能合小容量进线的开关柜二,可以合联络开关柜三:将钥匙盒3上的钥匙锁芯三1-3处于垂直后取下钥匙用于开关柜一,钥匙锁芯二1-2处于水平状态,不可取钥匙,钥匙锁芯一1-1处于垂直状态后取下钥匙用于开关柜三,将钥匙旋转90
°
至锁芯于水平,即可进行合闸操作,合闸后钥匙将无法取出,只有分闸后旋转才可以取出完成三取二方案;s2、当需要三取一方案,即实现小容量进线的开关柜二合开关,大容量进线的开关柜一和合联络开关柜三不能合:将钥匙盒3上的钥匙锁芯三1-3旋至水平状态、钥匙锁芯一1-1旋至水平状态后,钥匙锁芯二1-2旋至垂直状态,取下钥匙锁芯二1-2上的钥匙用于开关柜二的钥匙锁芯,实现小容量进线的开关柜二合开关。
[0019]
实施例三取二方案:图3中,钥匙盒上钥匙锁芯三1-3处于垂直,可取钥匙;钥匙锁芯二1-2处于水平状态,不可取钥匙,钥匙盒上钥匙锁芯一1-1处于垂直状态,可以取钥匙。此时取下钥匙锁芯三1-3、钥匙锁芯一1-1上的钥匙分别到开关柜一和开关柜三上,钥匙旋转开关柜一和开关柜三上锁芯至90
°
水平,即可操作开关柜一和开关柜三的开关进行合闸操作。合闸后钥匙将无法取出,只有分闸后旋转才可以取出。
[0020]
三取一方案:图4中,需要从三取二状态到三取一状态。逆时针旋转钥匙盒上钥匙
锁芯三1-3的钥匙使锁芯至水平,再逆时针旋转钥匙盒上钥匙锁芯一1-1的钥匙使锁芯至水平,此时,凸轮一和凸轮三的槽口朝向凸轮二,便可以旋转凸轮二,将钥匙盒的钥匙锁芯二1-2锁芯转至垂直,便可以取钥匙,此时凸轮一、凸轮三被凸轮二卡住,无法旋转,即实现开关柜一的进线和开关柜三的联络无法操作合闸,钥匙锁芯二1-2上的钥匙可以取下,用于对开关柜二的进线操作。
[0021]
由三取一状态到三取二状态时,将钥匙盒的钥匙锁芯二1-2锁芯转至水平,再顺时针旋转钥匙盒上钥匙锁芯一1-1、钥匙锁芯二1-2即可取下钥匙锁芯一1-1、钥匙锁芯二1-2上的钥匙。
[00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