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及其生产设备与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61614发布日期:2021-02-05 16:4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及其生产设备与生产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养殖与种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及其生产设备与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农业养殖或种植领域,经常需要对各种昆虫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制。例如,为了防止蚜虫、蚂蚁、天牛幼虫等昆虫从地面沿树干爬到树上,经常采用在树干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的石灰水、缠绕胶带的方法,阻止昆虫上树。再例如,养殖蚯蚓、面包虫、蛆虫、蜗牛等昆虫的过程中,为防止昆虫从养殖池中爬出,通常需要在养殖池周圈采用涂刷含有药物成分的涂层、设置光滑的竖向隔离板等方式,阻止昆虫“越狱”。然而,以上方法不仅存在操作复杂、成本过高、维持时间短(石灰水或药物涂层容易脱落而失效)、占用空间大(隔离板通常需要设置一定的高度)等缺点,而且隔离效果也往往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作用持续时间长、隔离效果好的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以及所述隔离带的生产设备与生产方法。
[0004]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包括软质条带状的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所述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之间设有电绝缘的夹层2,所述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3与夹层2贴合密封,形成软质条带状结构;所述夹层2设有镂空21,所述镂空21与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共同形成封闭腔体,所述封闭腔体内设有电解液;所述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3与电解液构成原电池;所述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至少在一侧同时裸露。
[0006]
进一步,所述夹层2为连续的软质条带状结构,或者为由多个独立结构组合形成的条带状结构。
[0007]
进一步,所述夹层2的镂空21的数量为1个;或者,所述夹层2的镂空21的数量为多个,沿着所述夹层2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0008]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为构成原电池的单一材料结构;或者,所述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为复合结构4,所述复合结构4为表面设有构成原电池材料层41的载体42。
[0009]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同时裸露侧的相对侧,设有背胶。
[0010]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3和夹层2不是软质结构,而是硬质长条形板状结构。
[0011]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2]
一种用于生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的生产设备,包括设置在生产设备本体50上的第一电极供料盘51、夹层供料盘52、第二电极供料盘53、成品集料盘54,以及第一贴合装置61、电解液加注装置62和第二贴合装置63;其中,所述第一电
极供料盘51、夹层供料盘52和第二电极供料盘53将第一电极1、夹层2和第二电极3依照拼装位置连续供料;所述第一贴合装置61用于实现第一电极1与夹层2的贴合,以形成顶部开放的用于容纳电解液的腔体;所述电解液加注装置62用于向所述容纳电解液的腔体中注入电解液;所述第二贴合装置63用于实现第二电级3与夹层2的贴合,以将容纳有电解液的腔体进行封闭;所述成品集料盘54用于收集生产成型的所述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7。
[0013]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4]
一种用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电极1与夹层2贴合,形成顶部开放的用于容纳电解液的腔体;向所述容纳电解液的腔体中注入电解液;第二电级3与夹层2的贴合,将容纳有电解液的腔体进行封闭。
[001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所述隔离带具有原电池结构,使其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电压差,当昆虫企图跨越隔离带时,会因受到电击而退缩,从而实现对昆虫通行的阻隔。本装置对蚯蚓、蛆虫、蜗牛等软体且身体表面覆盖有粘液的昆虫效果尤佳,对蚜虫、蚂蚁、天牛幼虫、面包虫等身体外侧覆盖有高电阻率外壳的昆虫也具有一定的隔离效果。本装置为柔软的条带状结构,可盘成卷状以便于运输和收纳;使用时只需截取所需长度,直接贴合在树干、养殖池周圈等位置即可实现阻止昆虫通过,操作简便快捷;同时,相对于传统的隔离方式,具有较长的阻隔维持时间和阻隔效果,只需一次设置即可长期使用。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另一种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另一种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的电级的复合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的生产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的生产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
实施例1:
[0026]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4所示,包括软质条带状的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所述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之间设有电绝缘的夹层2,所述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3与夹层2贴合密封,形成软质条带状结构;所述夹层2设有镂空21,所述镂空21与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共同形成封闭腔体,所述封闭腔体内设有电解液;所述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3与电解液构成原电池;所述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至少在一侧同时裸露。由于所述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之间具有一定的电压(即原电池的电动势),当昆虫企图通过隔离带时,其身体将所述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短接,便会因受到电击而退缩,从而实现对其通行的阻隔。
[0027]
优选的,所述夹层2为连续的软质条带状结构,从而生产成型的隔离带整体也为软质条带状结构,可以像胶卷一样绕成盘状以便存储和运输。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夹层2也可以是由多个独立结构组合形成的条带状结构。
[0028]
所述夹层2的镂空2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长方形等,对此不作限定。所述镂空21的数量为多个,沿着夹层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由此可将所述隔离带视为多个原电池进行并联的结构。使用时,可以在隔离带镂空之间任意裁剪以获得所需长度。当然,所述夹层2的镂空21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将所述隔离带设置为所需长度(使用时不再进行裁剪),从而减少电解液的用量,降低制造成本。
[0029]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可以是构成原电池的单一材料结构,例如银质和锌质的长条状的金属薄膜带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也可以采用复合结构4。如图5所示,所述复合结构4为表面设有构成原电池材料层41的载体42,例如所述载体42为塑料结构,所述原电池材料层41为银质材料,其通过喷涂、电镀或其他方式吸附或贴合在载体42上。所述隔离带的两个电极可以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式,例如所述第一电极1采用复合结构4,所述第二电级3采用长条状的金属薄膜带结构。同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构成原电池的材料可以采用已知原电池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例如银-锌及氢氧化钾电解液构成的原电池,铜-锌及硫酸电解液构成的原电池,锌-二氧化锰及氯化铵电解液构成的原电池,铅-二氧化铅及硫酸电解液构成的原电池等,本实施例不对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质及电解液成分进行限定。
[0030]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同时裸露侧的相对侧,设有背胶。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背胶直接将所述隔离带贴合在需要隔离的位置。当然,设置背胶只是实现隔离带在使用时进行安装固定的一种方式,常规的卡扣安装方式、设置通孔并通过螺栓安装方式等均可实现隔离带的安装固定,均应当认定为是设置背胶的技术方案的等同技术手段。
[0031]
为实现更好的隔离效果,可以适当调整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3与夹层2的宽度及相对位置,具体如下: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电极3与夹层2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一电极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极3与夹层2的宽度。所述第二电极3与夹层2与所述第一电极1的上边沿对其,从而将所述第一电极1的下边沿裸露出来。因而,所述第二电极3和第一电极1的下边沿之间可形成电位差。如图3所示,相比于图2所示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电极3与夹层2位于所述第一电极1的居中位置,这样可以将所述第一电极1的上、下边沿同时裸露出来,因而所述
第一电极1的上边沿与所述第二电极3之间、所述第二电极3与所述第一电极1的下边沿之间均可形成电位差,即构成了两个阻隔位置。当昆虫企图跨越隔离带时,将有两个位置同时或先后对其进行电击,从而使隔离带具有更好的隔离效果。如图4所示,相对于图3所示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电极3的宽度小于夹层2的宽度,从而所述第二电极3和第一电极1之间裸露出部分绝缘的夹层2,从而可以使第二电极3和第一电极1之间具有较好的绝缘效果,该结构尤其适用于潮湿或湿漉的环境,能够减少因空气中或隔离带表面含有水分而造成的漏电流,延长隔离带的使用寿命。图2至图4所述的实施方式均为所述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在一侧同时裸露,所述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当然也可以同时在两侧裸露,例如所述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3采用相同的宽度,且二者贴合时上下错开一定的距离,即可实现所述隔离带在双面都具有隔离功能,该技术方案能够具备隔离墙(或者称为竖立的隔离板)的功能。
[0032]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说明书附图更加清晰的表达出电极和夹层的结构形状和构造关系,本实施例对应的附图1-5并未严格按照实际产品比例绘制,而是适当增加了各组件的厚度等,以便表达部件组成及相对的空间位置关系。
[0033]
实施例2:
[0034]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相比于实施例1给出的技术方案,区别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3和夹层2不是软质结构,而是硬质长条形板状结构。因而,所述第一电极1、第二电极3和夹层2组合形成的隔离带也是硬质长条形板状结构。生产制造时,可根据使用需要直接按照相应的尺寸一次生产成型;现场使用时,即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现场切割后分段后再使用。
[0035]
实施例3:
[0036]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用于生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的生产设备,如图6所示,包括设置在生产设备本体50上的第一电极供料盘51、夹层供料盘52、第二电极供料盘53、成品集料盘54,以及第一贴合装置61、电解液加注装置62和第二贴合装置63;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供料盘51、夹层供料盘52和第二电极供料盘53将第一电极1、夹层2和第二电极3依照拼装位置连续供料;所述第一贴合装置61用于实现第一电极1与夹层2的贴合,以形成顶部开放的用于容纳电解液的腔体;所述电解液加注装置62用于向所述容纳电解液的腔体中注入电解液;所述第二贴合装置63用于实现第二电级3与夹层2的贴合,以将容纳有电解液的腔体进行封闭;所述成品集料盘54用于收集生产成型的所述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7;优选的,还可以设置压辊55,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电极1、夹层2和第二电极3的连续供料,以及/或者辅助第一贴合装置61第二贴合装置63进行加压贴合等。
[0037]
本装置通过对所述第一电极1、夹层2和第二电极3的连续供料,可以实现所述隔离带7的连续生产,并将生产后而成品自动盘绕在成品集料盘54上。由于连续供料生产技术已经在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因此本实施例不对所述隔离带的具体连续生产技术进行具体限定。
[0038]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生产设备本体50的作用是实现第一电极供料盘51、夹层供料盘52、第二电极供料盘53、成品集料盘54等部件的相对定位,本实施例并不对所述生产设备本体50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所述第一贴合装置61、电解液加注装置62和第二贴合装置63既可以设置在本体50上,也可以独立设置,只需满足功能需求即可。所述“拼装位置”是指为满足隔离带成型过程中对所述第一电极1、夹层2和第二电极3等连续供应材料所的特定位
置需求,而对第一电极供料盘51、夹层供料盘52、第二电极供料盘53等需要特别设定的固定位置,及其出料位置、出料方向、出料速率等。所述第一电极1、第二电级3与夹层2之间的贴合,可采用热熔贴合、热熔胶粘合、现场涂胶粘合等多种现有的方式,本实施例不对所述贴合方式及贴合装置具体结构进行限定。所述电解液加注装置62采用液体加注方式,优选采用定量加注方式;或者,所述电解液加注装置62采用将吸附有电解液的介质(例如吸附有电解液的无纺布、混合有增稠剂的膏状电解液等)填充到腔体内的方式;或者采用电池生产制造领域中的其他常规技术手段。
[0039]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续供料生产装置,具有技术成熟度高、生产效率高、成品率高等特点。
[0040]
实施例4:
[004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实施例1中所述用于阻碍昆虫通过的隔离带的生产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电极1与夹层2贴合,形成顶部开放的用于容纳电解液的腔体;向所述容纳电解液的腔体中注入电解液;第二电级3与夹层2的贴合,将容纳有电解液的腔体进行封闭。关于贴合方式、注入电解液的方式、电解液形态等问题的具体说明,与实施例3的记载相一致。
[0042]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续供料生产方式,具有技术成熟度高、生产效率高、成品率高等特点。
[0043]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