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避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5558发布日期:2021-03-05 17:37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避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避震装置。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使用较为广泛,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源来源于车载可充电蓄电池,以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电源工作稳定可靠是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对处于振动环境工作的电子设备,电源需要进行加固和减震处理才能正常工作。
3.而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组防护,例如专利号为cn201810425517.3中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防护装置,此方案通过设置减震主缸、减震轮缸、流通孔、活塞、减震弹簧、安装板和支架起到将由汽车轮胎传来的震动进行过滤的作用,此方案中针对电池模块组整体通过减震机构进行避震,但是并未考虑到单模块的电池本体由于振动与电源接线松脱的现象,且此方案通过设置安装箱、电机和风扇可以实现对电池组安装箱内部单电池块进行散热,避免由于单电池块工作运转温度升高对单电池块内部的物质进行损害,降低单电池块的使用年限,并未清晰记载散热功能的启闭过程,让本领域人员认为散热功能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耗能较大。
4.汽车电池模块组如果不做减震处理,电源内部的一些较大较重的元器件就很可能松脱导致故障,由于颠簸摇摆等原因导致电子设备中的电源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振动冲击,从而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甚至影响正常供电
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本方案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避震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避震装置。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避震装置,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由若干个电池模块组成,所述电池模组由上防护层和下防护层所包裹,所述上防护层上方设置有电池盖板,所述电池盖板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卡件,所述电池盖板通过卡件与所述上防护层远离所述电池模组的一面卡合,所述下防护层下方设置有电池托盘,所述电池托盘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下防护层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池托盘内部填充有橡胶材质的缓冲层对所述下防护层的整体进行保护,通过所述电池托盘将电池整体安装在新能源汽车内部,本新能源汽车电池整体组通过所述电池盖板、所述上防护层、所述电池模组、所述下防护层和所述电池托盘封装而成。
9.优选地,所述电池模块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开设有放置空腔,所述放置空腔内装载有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通过接线柱与所述外壳电性连接,所述接线柱一端所述电池
本体底部的接口,所述接线柱远离所述电池本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放置空腔底壁开设的开槽中。
10.优选地,所述开槽两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缓冲侧杆,所述缓冲侧杆远离所述开槽侧壁的一端与所述接线柱连接,所述接线柱上套有缓冲弹簧,所述接线柱远离所述电池本体的一端开设有滑口,所述缓冲侧杆远离所述开槽侧壁的一端设置为凸起端,且所述凸起端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口内,所述滑口在所述接线柱一端开设为两个,分别与所述开槽两侧壁上的所述缓冲侧杆滑动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放置空腔两侧壁上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可以是两个,也可以设置为四个,设置两个所述夹持机构方便维护人员安装拆卸电池,设置四个夹持机构会较大幅度提升电池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稳定性。
12.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放置空腔的侧壁上,所述基板上转动设置有两根推杆,两根所述推杆呈镜像对称设置,所述推杆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与夹持板连接,所述夹持板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推杆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中。
13.优选地,为了实现所述夹持机构的夹持功能,所述推杆与所述基板之间设置有夹持弹簧,所述电池本体安装在所述放置空腔内时,所述电池本体底部与所述接线柱连接,所述电池本体两侧与所述夹持机构上的夹持板相贴,实现所述电池本体的固定,另外所述外壳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球槽,对应地,所述下防护层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突起,为了提升所述外壳安装的稳定性,所述连接突起采用与塑料材质的所述外壳摩擦系数大的橡胶材质制成,两者的静摩擦系数经过实验在1.50-3.0之间,所述连接突起采用与所述球槽匹配的球形结构,以便增大其与所述球槽之间的摩擦力。
14.优选地,所述上防护层和所述下防护层之间通过螺栓件进行连接封装,所述螺栓件包括分别与所述上防护层和所述下防护层固定连接的两个螺栓,两个所述螺栓之间固定设置有一根支撑杆以便进行封装。
15.优选地,所述外壳顶部的封盖上开设有通风栅栏,所述上防护层靠近所述通风栅栏的底部设置有热敏电阻,本热敏电阻采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属于半导体器件,所述下防护层内设置有排热风扇,所述排热风扇类似于电脑主机中cpu主板式镶嵌在所述下防护层中。
16.优选地,所述上防护层和所述下防护层封装时,两侧形成散热通道,在本电池模组整体安装于汽车中时,由于汽车机仓长时间沉积灰尘,或者外界雨水冲刷进入机仓表面,为了防止对本电池模组造成污染,所述散热通道内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设置为两块,两块所述密封板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散热通道的侧壁上,所述散热通道侧壁上开设有转动槽供所述密封板通过转轴与其侧壁转动连接。
17.优选地,所述密封板内设置有电磁板,所述电磁板一端穿出所述密封板表面,所述密封板与所述散热通道侧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且自然状态下,两块所述密封板受到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呈密封状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上防护层内镶嵌有温控开关,温控开关的控制温度设置在40℃,温控开关与所述热敏电阻、所述排热风扇和所述电磁板电性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19.由于电池本体底部接口与接线柱连接,电池本体两侧与夹持机构连接,首先电池本体两侧受到夹持机构的夹持,夹持板通过夹持弹簧的弹性作用对电池本体进行夹持固定,便于电池本体稳定安装。
20.在汽车受到颠簸时,振动传递至电池本体将水平的震动传递至两侧的夹持板上,夹持板压动推杆,推杆连接的滑块在夹持板上的滑槽内滑动,使得推杆伸缩夹持弹簧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同时电池组内竖直方向的震动通过接线柱上的缓冲弹簧进行缓冲。
21.另外,接线柱受到竖直方向的震动,上下拉伸和压缩缓冲弹簧时,缓冲侧杆随着缓冲弹簧拉伸和压缩以开槽侧壁为轴心呈扇形转动,凸起端在滑口内滑动,起到辅助减震的作用,有效防止电源接线与电池本体发生松脱的现象。
22.值得一提的是,电池本体积累热量在放置空腔中时,热量通过通风栅栏被温控开关和热敏电阻所感应到,当温度超过40℃时,温控开关打开散热功能的电源,上防护层底部的热敏电阻感应热量,热敏电阻采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提升逐渐降低自身阻值,使得电路中的电流逐渐增大,散热通道中的密封板由于电磁板间的电流增大,产生斥力压缩复位弹簧将密封板转动打开,同时电源驱动排热风扇将热量通过散热通道排放出去,有利于电池组更加稳定进行工作。
23.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电池模块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独立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夹持板的俯视图;
29.图6为本发明接线柱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发明接线柱的侧视图;
31.图8为本发明连接突起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发明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发明整体的电路图。
34.图中:1、电池模块;11、外壳;111、球槽;112、通风栅栏;12、放置空腔;121、开槽;122、缓冲侧杆;123、凸起端;13、夹持机构;131、基板;132、推杆;133、夹持板;134、滑槽;135、滑块;136、夹持弹簧;14、接线柱;141、滑口;142、缓冲弹簧;15、电池本体;2、上防护层;21、热敏电阻;3、下防护层;31、连接突起;32、排热风扇;4、电池盖板;5、电池托盘;6、螺栓件;61、螺栓;62、支撑杆;7、散热通道;71、密封板;72、电磁板;73、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6.如附图1至附图10所示:
37.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避震装置,包括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由若干个电池模块1组成,电池模组由上防护层2和下防护层3所包裹,上防护层2上方设置有电池盖板4,电池盖板4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卡件,电池盖板4通过卡件与上防护层2远离电池模组的一面卡合,下防护层3下方设置有电池托盘5,电池托盘5通过螺栓结构与下防护层3的侧壁固定连接,电池托盘5内部填充有橡胶材质的缓冲层对下防护层3的整体进行保护,通过电池托盘5将电池整体安装在新能源汽车内部。
38.本新能源汽车电池整体组通过电池盖板4、上防护层2、电池模组、下防护层3和电池托盘5封装而成。
39.电池模块1包括外壳11,外壳11内开设有放置空腔12,放置空腔12内装载有电池本体15,电池本体15通过接线柱14与外壳11电性连接,接线柱14一端电池本体15底部的接口,接线柱14远离电池本体15的一端设置在放置空腔12底壁开设的开槽121中,开槽121开设的数量根据接线柱14而定,本实施例以两个开槽121为例。开槽121两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缓冲侧杆122,缓冲侧杆122远离开槽121侧壁的一端与接线柱14连接,接线柱14上套有缓冲弹簧142,
40.接线柱14远离电池本体15的一端开设有滑口141,缓冲侧杆122远离开槽121侧壁的一端设置为凸起端123,且凸起端123滑动设置在滑口141内,滑口141在接线柱14一端开设为两个,分别与开槽121两侧壁上的缓冲侧杆122滑动连接。
41.另外,放置空腔12两侧壁上设置有夹持机构13,夹持机构13可以是两个,也可以设置为四个,设置两个夹持机构13方便维护人员安装拆卸电池,设置四个夹持机构13会较大幅度提升电池放置在外壳11内的稳定性,本方案中以两个夹持机构13为例,夹持机构13包括基板131,基板131固定设置在放置空腔12的侧壁上。
42.基板131上转动设置有两根推杆132,两根推杆132呈镜像对称设置,推杆132远离基板131的一端与夹持板133连接,夹持板133表面开设有滑槽134,推杆132远离基板13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135,滑块135滑动连接在滑槽134中。
43.此外,为了实现夹持机构13的夹持功能,推杆132与基板131之间设置有夹持弹簧136,电池本体15安装在放置空腔12内时,电池本体15底部与接线柱14连接,电池本体15两侧与夹持机构13上的夹持板133相贴,实现电池本体15的固定,另外外壳11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球槽111,对应地,下防护层3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突起31,为了提升外壳11安装的稳定性,连接突起31采用与塑料材质的外壳11摩擦系数大的橡胶材质制成,两者的静摩擦系数经过实验在1.50-3.0之间,连接突起31采用与球槽111匹配的球形结构,以便增大其与球槽111之间的摩擦力。
44.上防护层2和下防护层3之间通过螺栓件6进行连接封装,螺栓件6包括分别与上防护层2和下防护层3固定连接的两个螺栓61,两个螺栓61之间固定设置有一根支撑杆62以便进行封装,外壳11顶部的封盖上开设有通风栅栏112,上防护层2靠近通风栅栏112的底部设置有热敏电阻21,本热敏电阻21采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属于半导体器件,下防护层3内设置有排热风扇32,排热风扇32类似于电脑主机中cpu主板式镶嵌在下防护层3中,排热风扇32的数量对应于电池模块1的数量而设定,上防护层2和下防护层3封装时,两侧形成散热通道7。
45.在本电池模组整体安装于汽车中时,由于汽车机仓长时间沉积灰尘,或者外界雨
水冲刷进入机仓表面,为了防止对本电池模组造成污染,散热通道7内设置有密封板71,密封板71设置为两块,两块密封板71分别转动设置在散热通道7的侧壁上,散热通道7侧壁上开设有转动槽供密封板71通过转轴与其侧壁转动连接,密封板71内设置有电磁板72,电磁板72一端穿出密封板71表面,密封板71与散热通道7侧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73,且自然状态下,两块密封板71受到复位弹簧73的弹性作用呈密封状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防护层2内镶嵌有温控开关,温控开关的控制温度设置在40℃,温控开关与热敏电阻21、排热风扇32和电磁板72电性连接。
46.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47.本电池避震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池本体15底部接口与接线柱14连接,电池本体15两侧与夹持机构13连接,首先电池本体15两侧受到夹持机构13的夹持,夹持板133通过夹持弹簧136的弹性作用对电池本体15进行夹持固定,便于电池本体15稳定安装,在汽车受到颠簸时,振动传递至电池本体15将水平的震动传递至两侧的夹持板133上,夹持板133压动推杆132,推杆132连接的滑块135在夹持板133上的滑槽134内滑动,使得推杆132伸缩夹持弹簧136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同时电池组内竖直方向的震动通过接线柱14上的缓冲弹簧142进行缓冲,另外,接线柱14受到竖直方向的震动,上下拉伸和压缩缓冲弹簧142时,缓冲侧杆122随着缓冲弹簧142拉伸和压缩以开槽121侧壁为轴心呈扇形转动,凸起端123在滑口141内滑动,起到辅助减震的作用,有效防止电源接线与电池本体15发生松脱的现象。
48.并且电池模组安装在上防护层2与下防护层3中时,电池模组中单独的电池模块1通过外壳11底部开设的球槽111与下防护层3上设置的连接突起31连接,连接突起31采用与塑料材质外壳11摩擦系数大的橡胶材质制成,且设置为与球槽111对应的球形结构以便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外壳11连接时的稳定性,增强电池组的避震性能。
49.此外,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果不及时排出,长时间的热量的积累会使电池组由于温度过高开启保护模式而自动断电,使电动汽车无法继续供电,本方案中,当电池本体15积累热量在放置空腔12中时,热量通过通风栅栏112被温控开关和热敏电阻21所感应到,当温度超过40℃时,温控开关打开散热功能的电源,上防护层2底部的热敏电阻21感应热量,热敏电阻21采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提升逐渐降低自身阻值,使得电路中的电流逐渐增大,散热通道7中的密封板71由于电磁板72间的电流增大,产生斥力压缩复位弹簧73将密封板71转动打开,同时电源驱动排热风扇32将热量通过散热通道7排放出去,完成散热过程。
50.提供之前的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均能够实践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方面。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将容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白,并且在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于其他方面。因此,权利要求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示的方面,而是应被授予与语言上的权利要求相一致的全部范围,其中对要素的单数形式的引述除非特别声明,否则并非旨在表示“有且仅有一个”,而是“一个或多个”。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