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94106发布日期:2021-06-22 17:12阅读:73来源:国知局
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纺织品或柔性材料电连接至连接器的至少一个电触头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加热车辆内部,已知使用包括导电纤维(例如银涂层)的纺织品或柔性材料。这些纺织品或柔性材料特别地设置在车辆的覆盖物下方,例如座椅、车顶灯或例如杂物箱。与车辆内部通风系统所提供的加热相比,使用这种类型的纺织品或柔性材料可提供更快的加热速度。

实际上,这种类型的电阻加热可提供立即加热,此外,还可用于减少加热汽车内部空间所需的能耗。

这种类型的纺织品或柔性材料还可包含石墨,以进一步改善热量的扩散。

通常将这种类型的纺织品或柔性材料通过压接连接到设置有端子和电触头的电连接器,以产生与电源的电连接。

但是,已经发现,压接会损坏纺织品或柔性材料,并因此损害其性能,特别是其导电性能。压接也可能导致纺织品或柔性材料撕裂。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纺织品或柔性材料与连接器的电连接,并且还提高其可靠性和坚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将纺织品电连接到连接器的至少一个电触头的连接装置来实现,该连接装置被构造成在插入方向上被接收在连接器中,连接装置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第一端和在插入方向上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该主体包括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第一表面,并且还包括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在第一端包括从第一表面基本上横向延伸的部分,所述部分包括可插入纺织品的孔口,第二表面在第一端设有用于纺织品的附接器件。

因此,连接装置被适配成使得纺织品可以被插入孔口中并且沿着主体的第一表面延伸,然后被折叠以使得沿着主体的第二端向上到达附接器件。纺织品中的折叠允许在纺织品受应力、特别是拉伸应力的情况下在纺织品上的力,同时附接器件可以用于保持纺织品。

因此,通过提供一种简单且可靠的用于保持纺织品而不损坏纺织品的器件,就可以在不压接的情况下使用连接装置,以便能够与对应的连接器产生电连接。

通过以下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改进本发明。

根据一个实施例,附接器件可以包括舌部,该舌部从附接器件的表面基本横向地延伸并且旨在支承抵靠纺织品。

附接器件的舌部可以用于将纺织品进一步压缩到连接装置上,从而改善对纺织品的保持。

根据一个实施例,主体的第二表面还可在第一端处包括凹槽,该凹槽具有与附接器件的舌部基本上互补的形状。

因此,舌部和互补凹槽的存在意味着纺织品可以大量变形,这进一步使得可以在纺织品上施加应力、特别是拉伸应力的情况下减小力。

根据一个实施例,附接器件可以是枢转地连接到主体的铰链。

因此,附接器件被固定到连接装置,这例如限制了运输期间丢失的风险。

根据一个实施例,附接器件是构造成被夹在主体上的可拆卸元件。

因此,附接器件可以容易地更换。

根据一个实施例,附接器件可包括用于与连接装置的边缘卡扣配合的至少一个器件。

因此,附接器件容易手动定位并且不需要使用工具。另外,附接器件可以用于通过压缩而不是通过压接来保持纺织品,这意味着可以避免对纺织品的损坏。

根据一个实施例,主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是基本上平坦并且彼此平行的表面。

因此,主体的形状允许进一步限制撕裂纺织品的风险,同时提供一种易于生产并且易于针对连接器适配的连接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端可以是自由端。

因此,纺织品可以容易地在第二端处从主体的第一表面朝向第二端翻转。将纺织品翻转到连接装置的主体上意味着,在纺织品上施加应力、特别是拉伸应力的情况下,可以减小力。

根据一个实施例,主体的至少一个侧向边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开口,该至少一个开口适于在被称为组装位置的位置中接收连接器的锁定器件,在该组装位置中连接装置与连接器组装在一起。

因此,连接装置被配置为容易地锁定到连接器上,而不需要诸如螺钉或螺母的可拆卸附接元件。

根据一个实施例,孔口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倒圆的边缘。

倒圆的边缘可用于避免在孔口处存在切削刃,从而减少损坏插入孔口中的纺织品的风险。

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用于将根据前述实施例之一的纺织品附接至连接装置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纺织品的一端穿过孔口引入并向上拉起到第二端;b)在第二端的水平处折叠纺织品,以使其朝第二表面翻转;c)将纺织品的端部向上拉到附接器件;d)将纺织品通过附接器件附接到连接装置。

纺织品中的折叠允许在纺织品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减小拉伸应力,而附接器件可用于保持纺织品。

为此,通过提供一种简单且可靠的方法而不必使用压接来保持纺织品而不会损坏纺织品,从而能够与对应的连接器进行电连接。

附图说明

现在将在下面借助于参考附图给出的优选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及其优点,在附图中:

图1a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2a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3a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纺织品和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其中附接器件处于打开位置。

图3b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纺织品和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其中附接器件处于闭合位置。

图3c示出了图3b所示的装置的第二端的视图。

图4a示出了处于锁定位置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纺织品、连接器和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4b示出了图4a的部分透视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处于解锁位置的连接装置10的示意图。图1b示出处于锁定位置的同一连接装置10的剖视图。

图1a和1b都示出了连接装置10,并且将在下面联合描述。

连接装置10是适于将纺织品电连接到连接器的至少一个电触头的装置。连接装置10被配置为沿插入方向d被接收在连接器(图1a和1b中未示出;见图4a和4b)中。

连接装置10包括平坦板形式的主体12,该主体包括第一表面14和与第一表面14相对的第二表面16。主体12的第一表面14和第二表面16是基本上平坦且彼此平行的表面。

连接装置10的主体12设置有第一端18和在插入方向d上与第一端18相反的第二端20。因此,第一端18对应于主体12的第一边缘22,而第二端20对应于与第一边缘22相对并平行的第二边缘24。

在第一端18,主体12包括部分26,该部分26从主体12的第一表面14基本横向地延伸。该部分26包括孔口28,该孔口对应于部分26中的基本矩形的开口28a,并且其中长度l1平行于主体12的第一边缘22延伸。

孔口28的长度l1和宽度l2具有适合于将纺织品插入孔口28中的尺寸。

孔口28的长度l1的每个边缘30a、30b都是倒圆的,以避免出现锋利的边缘,该锋利的边缘可能会切割或损坏插入孔口28内部的纺织品(图1a和1b中未示出纺织品;参见图3a至3c)。

在第一端18,第二表面16设置有用于附接纺织品的器件32。

在第一实施例中,附接器件32是呈“l”形的铰链32a,其中第一端部34以可绕旋转轴线a枢转的方式紧固至主体12。

在第一实施例中,附接器件32与连接装置10一体地形成。

附接器件32包括自由的第二端36,第二端36设置有用于与连接装置12的侧向边缘40卡扣配合的器件38。侧向边缘40以垂直于第一边缘22和第二边缘24的方式延伸。

卡扣配合器件38的自由端36包括从内表面44突出的突起42,该突起42朝向附接器件32的“l”形的内角定向。

侧向边缘40设置有开口46,该开口46的尺寸使得接收卡扣配合器件38的突起42。

如在图1b中可以看到的那样,附接器件32可以经由侧向边缘40的开口46中的用于卡扣安装器件38的突起42的凹部,而通过卡扣配合在连接装置10上被保持在锁定位置。

连接装置10的主体12包括第二侧向边缘48,该第二侧向边缘平行于侧向边缘40,并且附接器件32的第一端34固定在该第二侧向边缘上。

侧向边缘40和侧向边缘48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开口40a、48a(在图1a中不可见开口40a),该开口40a、48a适于在连接装置10处于和连接器组装在一起的位置中时接收连接器的锁定器件。将参照图4b进一步描述连接装置10的侧向边缘40、48中的开口40a、48a的技术效果。

附接器件32包括舌部50(仅在图1b中可见),该舌部50从附接器件32的内表面52横向地突出。如图1b所示,在舌部50处的内表面52被设置为使得当附接器件32处于锁定位置时,它将支承抵靠纺织品。因此,内表面52与附接器件32的外表面54相对,附接器件32的外表面54用作操作者的抓握表面54a,以用于将附接器件32闭合并将其卡扣配合到锁定位置。舌部50具有长度l3,该长度l3在附接器件32的锁定位置中基本上平行于孔口28的长度l1。

主体12的第二表面16还包括在第一端18处的凹槽56。凹槽56的形状基本上与附接器件52的舌部50互补。

附接器件32的舌部50和凹槽56可用于在锁定位置将纺织品进一步压缩在连接装置10上,从而改善对纺织品的保持。舌部50的技术效果将参考图4a进一步详细描述。应该注意的是,舌部和互补凹槽的形状和几何结构不限于图1a和1b所示的形状和几何结构。

用于纺织品的两个抵接元件58、60从主体12的第二表面16突出并且沿着第一边缘22部分地延伸。

图2a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处于解锁位置的连接装置100的示意图。图2b示出处于锁定位置的同一连接装置100的剖视图。

图2a和2b均示出了连接装置100,因此将在下面共同描述。

连接装置100的与连接装置10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由将图1a和1b中使用的相应参考标号加一百而得的参考标号表示。因此,将不再详细描述已经用于图1a和1b的描述中的相同十位数字标号所表示的元件,并且应参考其上述描述。

连接装置100在附接器件方面不同于连接装置10。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00包括作为可拆卸元件的附接器件101。因此,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附接器件32的区别在于,附接器件101不由固定至主体12、112的铰链32a构成。

附接器件101基本上呈“u”形,其中中央部分103的长度l4对应于主体112的第一边缘122的长度l5。如图2b所示,中央部分103的内表面105设置有舌部150,该舌部150适于在锁定位置容纳在连接装置100的主体112的凹槽156中。

在中央部分103的第一端107和第二端109处,相应的壁111、113从内表面105突出以使得附接器件101具有“u”形。

壁111、113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内表面115、117,突起119、121从内表面115、117突出。

突起119,121构成附接器件101的卡扣配合器件123。

附接器件101被设置为使得其可以根据卡扣配合方向e(参见图2a中的箭头e)被夹在主体112上。

如在图2b中可以看到的,附接器件101可以通过卡扣配合到连接装置100而被保持在锁定位置;卡扣配合器件123的突起119、121接合在侧向边缘140、148的对应的开口146中。

图3a至图3c示出了将纺织品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0组装的连续步骤。

因此,将不再详细描述已经用于图1a和1b的描述中的相同数字标号所表示的元件,并且应参考其上述描述。

图3a表示处于解锁位置的连接装置10,即,卡扣装配器件38(在图3a中不可见)尚未被夹入连接装置10的侧向边缘40的开口46中。因此,附接器件32的铰链32a在图3a中处于打开位置。

图3a还示出了纺织品200,在这种情况下是包括导电条202的织物200。作为示例,条202可以由银丝构成。

连接装置10被配置为以便保持纺织品200以与连接器(图3a至3c中未示出;见图4a和4b)电连接。

为此,纺织品200经由连接装置10的孔口28在插入方向d上引入。然后,主体12的第一表面14被纺织品200覆盖。

沿插入方向d拉动纺织品200,然后在第二端20处将其翻转,使其越过主体12的第二边缘24。因此在纺织品200中在主体12的第二边缘的水平处形成折叠部204(在图3c中可以最佳地看到)。

因此,除了第一表面14之外,纺织品200然后还覆盖主体12的第二表面16。沿与插入方向d相反的方向拉动纺织品200,直到纺织品200的一端206抵靠沿第一边缘22设置的抵接元件58、60。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当将纺织品插入连接装置10中时,纺织品的取向的选择是纺织品本身的结构和特性的函数。

应当注意的是,如图3a所示,孔口28的边缘30a、30b以避免产生锋利边缘的方式倒圆,锋利边缘可能会切割或损坏插入其中的纺织品200。

图3b和3c示出了处于锁定位置的连接装置10,即当卡扣装配器件38(在图3b和3c中不可见)被夹入连接装置10的侧向边缘40的开口46中时。因此,附接器件32的铰链32a在图3b和3c中处于闭合位置。

在锁定位置,纺织品200借助于附接器件32保持,该附接器件32附接至侧向边缘40。另外,纺织品200在附接器件32的舌部50和第二表面16的凹槽56之间被压缩。因此,纺织品200可以被有效地保持而不需要压接步骤,该压接步骤可能会损坏它。

另外,在第二边缘24处,纺织品200的折叠部204可用于减小织物受应力的情况下的力,特别是在与插入方向d相反的方向上的拉伸应力的情况下。

在一个变型中,主体12可以在第一表面14和第二表面16之间设置有横向开口,其方式使得将可以引入其中的纺织品200折叠,以便翻转回到抵接元件58和60,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纺织品的折叠部204然后将被设置在这种开口的内部边缘处,而不再沿着第二边缘24在自由端20处。

应当注意,上述用于将纺织品200保持在连接装置10中的步骤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00,除了附接器件的闭合之外。

实际上,尽管在装置10的情况下,铰链32a绕轴线a枢转到锁定位置,但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附接器件101被定位并在卡扣配合方向e上被夹在装置100的侧向边缘140、148上。

图4a和4b示出连接装置10和具有连接器300的纺织品200的组装。

将不再详细描述已经用于图1a和1b和图3a-3b的描述中的相同数字标号所表示的元件;并且应参考其上述描述。

图4a示出了连接装置10,纺织品200被保持在该连接装置10中并且该连接装置10被引入到连接器300中。连接器300包括电触头302(在图4a的截面图中可见单个触头302),电触头又连接到端子304。

如图3b、3c所示的连接装置10已经沿插入方向d被引入到连接器300中,直到主体12的侧向边缘40、48抵接在连接器300的内壁306上。

在连接装置10与连接器300的组装位置中,如图4a的虚线区域所示,电触头302的弯曲部分308在横向方向p上抵靠主体12的被纺织品200覆盖的第一表面14施加压力。因此,纺织品200通过电触头302的弯曲部分308而被压缩抵靠在第一表面14,从而确保了纺织品200与连接器300之间的电接触。

图4a还可以用于示出纺织品200在其端部206处在附接器件32的舌部50和第二表面16的凹槽56之间的压缩。舌部50和互补凹槽56的特征在于,纺织品200在连接装置10中的保持被进一步改善,而不会损坏纺织品200,例如在已知的压接方法的情况下则会损坏纺织品200。

关于纺织品200在第二边缘24处的折叠部204,这可以在织物受应力的情况下减小织物上的力,特别是在织物受与插入方向d相反的方向上的拉伸应力的情况下。

图4b中的虚线区域对应于透视图并且示出了连接装置10的侧向边缘40。在组装位置,锁定闩锁312的头310容纳在侧向边缘40的开口40a中,从而允许连接装置10容易地锁定在连接器300上,而不需要工具或复杂的组装步骤。

参照图4a和图4b对组装位置的描述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装置100。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可能的配置,并且应当记住,实施例的各个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或者彼此独立地提供。另外,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连接装置的所示几何结构和形状可以变化。

参考标号列表

10,100连接装置

12,112主体

14,114第一表面

16,116第二表面

18,118第一端

20,120第二端

22,122第一边缘

24,124第二边缘

26,126部分

28,128孔口

28a,128a矩形开口

30a,30b倒圆边缘

32附接器件

32a铰链

34端

36端

38卡扣配合器件

40,140侧向边缘

40a,140a开口

42突起

44内表面

46,149开口

48,148侧向边缘

48a,148a开口

50,150舌部

52,152表面

54,54a抓握表面

56,156凹槽

58,158,60,160抵接元件

101附接器件

103中央部分

105内表面

107端

109端

111壁

113壁

115内表面

117内表面

119突起

121突起

123卡扣配合器件

200纺织品

202条

204折叠部

206端

300连接器

302电触头

304端子

306内壁

308弯曲部分

310闩锁头

312闩锁

a旋转轴线

d插入方向

e卡扣配合方向

p推力方向

l1,l2,l3,l4,l5长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