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3171发布日期:2021-04-27 13:2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接器、两个第二连接器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多根导线,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对,每一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对,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包括上下排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通过多根所述导线对应连接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通常将第一连接器的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对对应两个第二连接器的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对排列,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对应上下排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上下排相对排列,从而保证所述导线直拉,有利于减少信号串扰从而减少信号损耗。然而,同时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对高频信号的传输有更高的要求,上下排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之间具有较大串扰,高频信号损耗严重。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对应第二连接器上下两排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信号端子对的两个第一信号端子对,设置在第一连接器的上排且两个第一信号端子对之间设置一第一接地端子,从而极大地减少第一信号端子对之间的信号串扰,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的连接器组件。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本体及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排的至少一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两个第一信号端子对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之间的一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区域和一第二区域,所述第一端子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且排列是相同的;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器,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对应所述第一区域,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对应所述第二区域,每一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第二本体及设于所述第二本体上下两排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端子组,每一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一第二信号端子对;多根导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
6.进一步,所述第一本体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二本体设有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具有多个第一触点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及多个第二触点连接多根所述导线,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具有多个第三触点连接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及多个第四触点连接多根所述导线,所述第一区域或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上排所述第一端子的排列顺序与一个第二连接器的上排所述第二端子的排列顺序关于所述导线对称,所述导线沿左右方向平行排列。
7.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组进一步包括第一电源端子和预留端子,多个第一迹线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触点和多个所述第二触点,多个第二迹线连接多个所述第三触点和多个所
述第四触点,多个所述第一触点的排列顺序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的排列顺序相同,多个所述第二触点的排列顺序、多个所述第三触点的排列顺序、多个所述第四触点的排列顺序与多个所述第二端子的排列顺序相同,所述导线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触点和多个所述第四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触点的数量,增加的所述第一触点可选地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或所述预留端子。
8.进一步,对应连接下排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的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四触点之间的所述第二迹线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同一层,对应连接与下排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相应的上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的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触点之间的所述第一迹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不同层。
9.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器进一步具有设于所述本体下排的至少一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一本体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二本体设有多个第二端子,上排所述第二端子与下排所述第二端子沿上下方向对齐设置,上排所述第一端子与下排所述第一端子沿上下方向错位设置。
10.进一步,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端子组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第一端子组对应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二端子组,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之间的所述导线和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之间的所述导线配置一样。
11.进一步,所述第一本体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一第一接触部,上排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向前延伸超过上排第一信号端子对的第一接触部,沿左右方向上排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上排第一信号端子对的第一接触部部分不重叠。
12.进一步,所述第一本体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二本体设有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一连接器同排相邻的两个第一端子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所述第二连接器同排相邻的两个第二端子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所述第二间距。
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本体及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排的八个第一端子组,每一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两个第一信号端子对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之间的一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区域和一第二区域,所述第一端子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且排列是相同的;至少两个第二连接器,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对应所述第一区域,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对应所述第二区域,每一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一第二本体及设于所述第二本体上排的三个第二端子组和下排的一个第二端子组,其中上排的一个所述第二端子组与下排的一个所述第二端子组相对设置,每一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一第二信号端子对;多根导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
14.进一步,所述第一本体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二本体设有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端子的数量,上下排所述第一端子的数量相等,增加的所述第一端子排布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排和所述第二区域的下排。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一个包括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同时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相比所述第二连接器可以传输更大的频宽。而在所述第二连接器中,上下两排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之间间距较小,串扰较大,对应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中,位于上排的
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减少了上排邻近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之间的串扰。通过将所述第二连接器上下排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上排且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极大地减少邻近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之间的信号串扰,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且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排列方式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排列是相同的,装配导线时,经过两次相同的配线操作即可完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配线,提高了配线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
18.图3为图1中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
19.图4为本发明第一连接器的正视图;
20.图5为本发明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的侧视图;
21.图6为本发明第二连接器的正视图;
22.图7为本发明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导线的示意图。
23.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24.连接器组件100导线2
ꢀꢀ
第一连接器a1第一区域a11第二区域a12第一本体a13第一端子组a14第一端子a141第一接触部a1411第一信号端子对s1第一接地端子g1预留端子nc第一侦测端子对c1第一电源端子p1第一检测端子d1第一基板a15第一触点a151第二触点a152第一迹线a153第一上层a154第一下层a155第一间距l1第二连接器b1第二本体b11第二端子组b12第二端子b121第二信号端子对s2第二接地端子g2第二侦测端子对c2第二电源端子p2第二检测端子d2第二基板b13第三触点b131第四触点b132第二迹线b133第二上层b134第二下层b135第二间距l2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6.定义x轴的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其中x轴正方向为前),y轴的延伸方向为左右方向(其中y轴正方向为右),z轴的延伸方向为上下方向(其中z轴正方向为上)。
27.如图1所示,本发明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第一连接器a1、两个第二连接器b1及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器a1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的多根导线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器b1的个数可以大于两个。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连接器a1为dp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b1为minidp连接器,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28.如图2、图3、图4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a1包括一第一区域a11和一第二区域a12,所述第一连接器a1包括一第一本体a13、多个第一端子组a14及一第一基板a15,所述第
一本体a13设有多个第一端子a141,八个所述第一端子组a14沿左右方向排列于所述第一本体a13的上排,两个所述第一端子组a14沿左右方向排列于所述第一本体a13的下排。所述第一区域a11的所述第一端子组a14的排列方式与所述第二区域a12的所述第一端子组a14的排列方式是相同的,每一所述第一端子组a14包括两个第一信号端子对s1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之间的一第一接地端子g1。并且参见图3,上排所述第一端子a141与下排所述第一端子a141沿上下方向错位设置,有利于减少上下排所述第一端子a141之间的串扰。
29.如图4和图7所示,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器a1共有50个所述第一端子a141,上下排分别排列有25个所述第一端子a141。上排所述第一端子a141包括八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和九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交替间隔排列,所述第一区域a11包括四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和四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所述第二区域a12包括四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和四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下排所述第一端子a141包括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九个第一接地端子g1、两个预留端子nc、两个第一侦测端子对c1、四个第一电源端子p1和两个第一检测端子d1,从左往右依次排列有:第一接地端子g1、第一信号端子对s1、第一接地端子g1、第一检测端子d1、预留端子nc、第一接地端子g1、第一侦测端子对c1、第一接地端子g1、第一电源端子p1、第一电源端子p1、第一接地端子g1、第一信号端子对s1、第一接地端子g1、第一检测端子d1、预留端子nc、第一接地端子g1、第一侦测端子对c1、第一接地端子g1、第一电源端子p1、第一电源端子p1、第一接地端子g1。
30.如图2、图3、图4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基板a15具有一第一上层a154和一第一下层a155,所述第一上层a154和所述第一下层a155分别具有25个第一触点a151和10个第二触点a152,25个所述第一触点a151对应与一排25个所述第一端子a141连接,10个第二触点a152中的6个第二触点a152对应与6条所述导线2连接。所述第一触点a151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一端子a141的排列顺序相同,所述第二触点a152的排列顺序与部分所述第一端子a141的排列顺序相同,所述第一触点a151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触点a152的数量,增加的所述第一触点a151可选地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所述第一电源端子p1或所述预留端子nc。增加的所述第一触点a151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时,可增强邻近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之间的屏蔽效果,减少两者之间的串扰;增加的所述第一触点a151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子p1时,可增强所述第一连接器a1的电力负载;增加的所述第一触点a151用于连接所述预留端子nc时,为产品后续的设计留有空间。在所述第一基板a15上,与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触点a151和多个所述第二触点a152之间通过多个第一迹线a153连接,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触点a151和多个所述第二触点a152之间直接通过所述第一基板a15连接。
31.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一所述第一端子a141包括一第一接触部a1411,当所述第一连接器a1与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下同)接触时,上排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a1411向前延伸超过上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a1411,沿左右方向上排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a1411与上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a1411部分不重叠,有利于使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a1411先接触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对应端子从而先将所述第一连接器a1接地,增强所述第一连接器a1的安全
性能。
32.如图2和图7所示,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器b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a1的所述第一区域a11,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器b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a1的所述第二区域a12,每一所述第二连接器b1包括一第二本体b11、多个第二端子组b12及一第二基板b13,所述第二本体b11设有多个第二端子b121,三个所述第二端子组b12沿左右方向排列于所述第二本体b11的上排,一个所述第二端子组b12沿左右方向排列于所述第二本体b11的下排,其中上排的一个所述第二端子组b12与下排的一个所述第二端子组b12相对设置。每一所述第二端子组b12包括一个第二信号端子对s2和一个第二接地端子g2,上排所述第二端子b121与下排所述第二端子b121沿上下方向对齐设置。具体地,每一所述第二连接器b1共有20个所述第二端子b121,上下排分别排列有10个所述第二端子b121。上排所述第二端子b121包括三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s2和四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上排三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s2和四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交替间隔排列。下排所述第二端子b121包括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s2、两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一个第二侦测端子对c2、一个第二电源端子p2和一个第二检测端子d2,从左往右依次排列有:第二电源端子p2、第二侦测端子对c2、第二接地端子g2、第二信号端子对s2、第二接地端子g2、第二信号端子对s2、第二电源端子p2。
33.如图4、图6和图7所示,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器a1的上排所述第一端子a141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的上排所述第二端子b121多了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和一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器a1的下排所述第一端子a141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的下排所述第二端子b121少了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s2,多了两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p1、两个所述预留端子nc和五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的下排多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s2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器a1上排多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的下排多的一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s2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器a1的所述第一区域a11或所述第二区域a12的上排的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器a1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多了两个所述第一电源端子p1、两个所述预留端子nc和六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增加的所述第一端子a141排布于所述第一区域a11的下排和所述第二区域a12的下排。
34.如图4、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区域a11的所述第一端子组a14对应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的所述第二端子组b12,所述第二区域a12的所述第一端子组a14对应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的所述第二端子组b12,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与所述第一连接器a1之间的所述导线2和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与所述第一连接器a1之间的所述导线2配置一样。并且所述第一区域a11的所述第一端子a141的排列与所述第二区域a12的所述第一端子a141的排列是相同的,在装配导线2时,经过两次相同的配线操作即可完成所述第一区域a11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和所述第二区域a12与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之间的配线,提高了配线效率。
35.如图2、图3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基板b13具有一第二上层b134和一第二下层b135,所述第二上层b134和所述第二下层b135分别具有10个第三触点b131和10个第四触点b132,10个第三触点b131对应与一排10个所述第二端子b121连接,10个第四触点b132中的6个第四触点b132对应与6条所述导线2连接。多个所述第三触点b131的排列顺序与多个所述第二
端子b121的排列顺序相同,多个所述第四触点b132的排列顺序与多个所述第二端子b121的排列顺序相同。在所述第二基板b13上,与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s2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三触点b131和多个所述第四触点b132之间通过多个第二迹线b133连接,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g2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三触点b131和多个所述第四触点b132之间直接通过所述第二基板b13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触点a152的排列顺序与多个所述第四触点b132的排列顺序相同,多条所述导线2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触点a152和多个所述第四触点b132,两者之间的多条导线2一一对应不会交叉,装配所述导线2的工作较简便。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触点a152的排列顺序与多个所述第四触点b132的排列顺序也可以不完全相同,只需要保证与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s2对应的多个所述第四触点b132的排列顺序与多个所述第二触点a152的排列顺序相同即可。所述第一区域a11或所述第二区域a12的部分上排所述第一端子a141的排列顺序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的上排所述第二端子b121的排列顺序关于所述导线2对称,有利于所述导线2直拉,所述导线2沿左右方向平行排列,信号在所述导线2中传输损耗较小,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
36.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定义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a1上排一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的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的下排一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s2为t,对应连接t的所述第三触点b131与所述第四触点b132的所述第二迹线b133位于所述第二基板b13的第二下层b135,对应连接与t相应的上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的所述第一触点a151与所述第二触点a152的所述第一迹线a153同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a15的第一上层a154和第一下层a155。在保证连接所述第二触点a152和所述第四触点b132的导线2不交叉的前提下,通过将位于下排的t与相应的上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之间的所述第二迹线b133位于所述第二基板b13的同一层,所述第一迹线a153位于所述第一基板a15的不同层,从而使所述第二连接器b1中上下相对且串扰较大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s2,对应在所述第一连接器a1中可以设置为位于上排且中间隔着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串扰较小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穿层的所述第一迹线a153会损失部分能量,但所述第一连接器a1中位于上排且中间隔着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之间的串扰较少,损耗较少,总的来说,能量损失较少,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对应连接t的所述第三触点b131与所述第四触点b132的所述第二迹线b133位于所述第二基板b13的第二上层b134和第二下层b135,对应连接与t相应的上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的所述第一触点a151与所述第二触点a152的所述第一迹线a153位于所述第一基板a15的第一上层a154。
37.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a1中同排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端子a141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l1,所述第二连接器b1同排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端子b121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l2,所述第一间距l1小于所述第二间距l2。有利于减小所述第一连接器a1的体积,所述第一连接器a1所占的内部空间较小,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
38.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9.1.通过一个包括所述第一区域a11和所述第二区域a12的所述第一连接器a1同时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所述第一连接器a1相比所述第二连接器b1可以传输更大的频宽。
40.2.在保证连接所述第二触点a152和所述第四触点b132的所述导线2不交叉的前提下,通过将位于下排的t与相应的上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之间的所述第二迹线b133位
于所述第二基板b13的同一层,所述第一迹线a153位于所述第一基板a15的不同层,从而使所述第二连接器b1中上下相对且串扰较大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s2,对应在所述第一连接器a1中可以设置为位于上排且中间隔着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g1串扰较小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s1,能量损失较少,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
41.3.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与所述第一连接器a1之间的所述导线2和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与所述第一连接器a1之间的所述导线2配置一样,并且所述第一区域a11的所述第一端子a141的排列与所述第二区域a12的所述第一端子a141的排列是相同的,在装配导线2时,经过两次相同的配线操作即可完成所述第一区域a11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和所述第二区域a12与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器b1之间的配线,提高了配线效率。
42.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