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0734发布日期:2020-06-30 20:0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窥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在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内窥镜系统,通常采用odu线缆连接装置实现内窥镜处理器与内窥镜镜体之间的连接。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处理器odu线缆的连接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208674502u],包括母头座、安装于母头座内的母头、公头座以及安装于公头座内的公头,odu母头线缆焊接在母头的引脚上,odu公头线缆焊接在公头的引脚上,母头座上固定有母头外限位圈,公头座上定位有可周向转动的套环,套环上固定有公头外限位圈,公头外限位圈与母头外限位圈之间设有防脱结构。

虽然该连接装置可实现内窥镜处理器与内窥镜镜体之间的连接,但连接时操作不方便,需对准位置后顺时针旋转,由于加工不到位或者操作者旋转不够容易脱扣,操作相对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连接方便、不易松脱的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包括公头座、母头座、设于公头座内的odu公头和设于母头座内的odu母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头座/母头座上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的第一卡扣与母头座/公头座之间设有防脱结构,当所述的odu公头与odu母头对接到位时所述的公头座与母头座在防脱结构的作用下相对固定。

本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具有两种结构方式:一、第一卡扣设在公头座上,防脱结构设在第一卡扣与母头座之间;二、第一卡扣设在母头座上,防脱结构设在第一卡扣与公头座之间。

在上述的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卡扣设于公头座上,所述的防脱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卡扣上的限位凸起一和设于母头座上的限位凸起二,当所述的odu公头与odu母头对接到位时所述的限位凸起一靠近公头座的一侧抵靠在限位凸起二上。

在上述的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中,所述公头座的外表面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开槽,所述的第一开槽内横跨有一根与公头座的轴线垂直的第一铰接轴;所述的第一卡扣沿公头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扣的中部具有伸入第一开槽且套设在第一铰接轴上的铰接部,所述的第一卡扣远离母头座的一端与公头座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

第一弹性件为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卡扣固连,另一端与公头座固连,当odu公头与odu母头对接到位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防止限位凸起一脱离限位凸起二。第一卡扣远离母头座的一端与公头座之间具有让位间隙,需要断开连接时,按压第一卡扣远离母头座的一端,第一弹性件受力进一步压缩,第一卡扣绕着第一铰接轴摆动,使限位凸起一远离母头座,直到限位凸起一完全脱离限位凸起二时即可将odu公头与odu母头分离。

在上述的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开槽为两个且沿公头座的中线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的第一开槽内均设有一根第一铰接轴;所述的第一卡扣为两个且与第一开槽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的第一卡扣上均设有伸入与之对应设置的第一开槽的铰接部,所述的铰接部套设在与之对应设置的第一铰接轴上;每个所述的第一卡扣上均设有一个限位凸起一,所述的限位凸起二为两个且与限位凸起一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第一弹性件为两个且与两个第一卡扣一一对应设置。

当odu公头与odu母头对接到位时,其中一个限位凸起一靠近公头座的一侧抵靠在与之对应设置的限位凸起二上,另一限位凸起一靠近公头座的一侧抵靠在与之对应设置的限位凸起二上,提高了odu公头与odu母头连接的稳定性。需要断开连接时,用手同时按压两个第一卡扣远离母头座的一端,第一弹性件受力进一步压缩,第一卡扣绕着第一铰接轴摆动,使限位凸起一远离母头座,直到限位凸起一完全脱离限位凸起二时即可将odu公头与odu母头分离。

在上述的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中,所述的公头座上固定有公头外壳,所述的母头座上固定有第二卡扣,所述的第一卡扣设于公头外壳上,所述的防脱结构设于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之间。

在上述的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中,所述的防脱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卡扣上的限位凸起三和设于第二卡扣上的限位凸起四,当所述的odu公头与odu母头对接到位时所述的限位凸起三靠近公头座的一侧抵靠在限位凸起四上。

在上述的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中,所述公头外壳的外表面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二开槽,所述的第二开槽内横跨有一根与公头外壳的轴线垂直的第二铰接轴;所述的第一卡扣沿公头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扣的中部具有伸入第二开槽且套设在第二铰接轴上的铰接部,所述的第一卡扣远离第二卡扣的一端与公头外壳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

第二弹性件为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卡扣固连,另一端与公头外壳固连,当odu公头与odu母头对接到位时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防止限位凸起三脱离限位凸起四。第一卡扣远离第二卡扣的一端与公头外壳之间具有让位间隙,需要断开连接时,按压第一卡扣远离第二卡扣的一端,第二弹性件受力进一步压缩,第一卡扣绕着第二铰接轴摆动,使限位凸起三远离母头座,直到限位凸起三完全脱离限位凸起四时即可将odu公头与odu母头分离。

在上述的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中,所述的第二开槽为两个且沿公头外壳的中线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的第二开槽内均设有一根第二铰接轴;所述的第一卡扣为两个且与第二开槽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的第一卡扣上均设有伸入与之对应设置的第二开槽的铰接部,所述的铰接部套设在与之对应设置的第二铰接轴上;每个所述的第一卡扣上均设有一个限位凸起三,所述的限位凸起四为两个且与限位凸起三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第二弹性件为两个且与两个第一卡扣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第二卡扣为两个,第二卡扣和第一卡扣一一对应设置,在每个第二卡扣上均设有一个限位凸起四。当odu公头与odu母头对接到位时,其中一个限位凸起三靠近公头外壳的一侧抵靠在与之对应设置的限位凸起四上,另一限位凸起三靠近公头外壳的一侧抵靠在与之对应设置的限位凸起四上,提高了odu公头与odu母头连接的稳定性。需要断开连接时,用手同时按压两个第一卡扣远离第二卡扣的一端,第二弹性件受力进一步压缩,第一卡扣绕着第二铰接轴摆动,使限位凸起三远离第二卡扣,直到限位凸起三完全脱离限位凸起四时即可将odu公头与odu母头分离。

在上述的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中,所述的限位凸起三上具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连接时将odu公头对准odu母头后逐渐靠近odu母头,在靠近的过程中,第二卡扣靠近第一卡扣的一端抵靠在导向斜面上,随着odu公头的继续靠近,第二卡扣挤压导向斜面,使第一卡扣绕着第二铰接轴摆动,限位凸起三由第二卡扣的端部运动至第二卡扣的外侧,当odu公头与odu母头对接到位时,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使限位凸起三靠近公头外壳的一侧抵靠在限位凸起四上。还可以直接按压第一卡扣,使odu公头与odu母头对接到位后松开即可实现连接。

在上述的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中,所述的第二开槽靠近odu母头的一端具有限位部,当所述的第一卡扣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倚靠在限位部上时所述的导向斜面至odu母头的中轴线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限位凸起的外侧面至odu母头的中轴线的距离,且所述的导向斜面至odu母头的中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二限位凸起的外侧面至odu母头的中轴线的距离。通过限位部对第一卡扣进行限位,保证在每次连接时导向斜面均能对第二卡扣进行有效导向,使odu公头与odu母头准确对接。

在上述的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中,所述的odu母头上具有环向延伸的限位凸起五,所述的odu母头上套设有抵靠在限位凸起五上的母头限位块,所述的母头限位块位于限位凸起五靠近odu公头的一侧,所述的母头座上具有抵靠在限位凸起五上的限位凸起六,所述的限位凸起六位于限位凸起五远离odu公头的一侧,所述的母头限位块与母头座螺纹连接。

当限位凸起五为一个时,限位凸起六抵靠在限位凸起五远离odu公头的一侧,母头限位块抵靠在限位凸起五靠近odu公头的一侧。当限位凸起五为多个且至odu公头的距离不等时,限位凸起六抵靠在远离odu公头的限位凸起五上,母头限位块抵靠在靠近odu公头的限位凸起五上。

安装时,通过盘头螺钉将第二卡扣固定在母头座上,将odu母头放入母头座内,使限位凸起五抵靠在限位凸起六上,轴向放入母头限位块,为了实现母头限位块与母头座的连接,在母头座内设置内螺纹,在母头限位块上设置外螺纹,两者螺纹配合直到母头限位块抵靠到限位凸起五时达到将odu母头固定的目的。

在上述的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中,所述的odu公头上具有环向延伸的限位凸起七,所述的odu公头上套设有抵靠在限位凸起七上的公头限位块,所述的公头限位块位于限位凸起七远离odu母头的一侧,所述的公头座上具有抵靠在限位凸起七上的限位凸起八,所述的限位凸起八位于限位凸起七靠近odu母头的一侧,所述的公头座上螺纹连接有压盖,所述的压盖抵靠在公头限位块上。

当限位凸起七为一个时,限位凸起八抵靠在限位凸起七靠近odu母头的一侧,公头限位块抵靠在限位凸起七远离odu母头的一侧。当限位凸起七为多个且至odu母头的距离不等时,限位凸起八抵靠在靠近odu母头的限位凸起七上,公头限位块抵靠在远离odu母头的限位凸起七上。

安装时,将第一卡扣、第二弹性件等安装到公头外壳上,通过沉头螺钉将公头外壳固定到公头座上;调整好odu公头的周向位置,保证odu公头能与odu母头准确对接,将odu公头放入公头座内,使限位凸起七抵靠在限位凸起八上,轴向放入公头限位块,再轴向放入压盖,在放入的过程中压盖与公头座螺纹连接,压盖顶推公头限位块,公头限位块压紧odu公头。在装配过程中,不会改变odu公头的周向位置。其中,在压盖上设置外螺纹,在公头座上设置内螺纹。

odu公头的前端(即靠近odu母头的一端)具有若干插针,为了对插针进行有效保护,公头座的前端至odu公头前端的距离大于插针的伸出长度,当odu公头与odu母头对接到位时,公头座的前端位于母头座与第二卡扣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结构设计合理,装配简单,装配时能有效保证odu公头的朝向,使odu公头能准确与odu母头进行配合,可提高装配作业员的工作效率,节省成本;odu公头与odu母头连接方便,连接好后不易脱落,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公头座;2、母头座;3、odu公头;4、odu母头;5、第一卡扣;6、公头外壳;7、第二卡扣;8、限位凸起三;9、限位凸起四;10、第二开槽;11、第二铰接轴;12、铰接部;13、第二弹性件;14、导向斜面;15、限位部;16、限位凸起五;17、母头限位块;18、限位凸起六;19、限位凸起七;20、公头限位块;21、限位凸起八;22、压盖;23、让位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包括呈筒状的公头座1、呈筒状的母头座2、设于公头座1内的呈柱状的odu公头3和设于母头座2内的呈柱状的odu母头4。如图1所示,公头座1上固定有公头外壳6,公头外壳6上设有第一卡扣5,母头座2上固定有第二卡扣7,在第一卡扣5与第二卡扣7之间设有防脱结构,当odu公头3与odu母头4对接到位时公头座1与母头座2在防脱结构的作用下相对固定。

为了实现装配连接,如图1所示,在odu母头4上具有环向延伸的限位凸起五16,odu母头4上套设有抵靠在限位凸起五16上的母头限位块17,母头限位块17位于限位凸起五16靠近odu公头3的一侧,母头座2上具有抵靠在限位凸起五16上的限位凸起六18,限位凸起六18位于限位凸起五16远离odu公头3的一侧,母头限位块17与母头座2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五16为多个且至odu公头3的距离不等,限位凸起六18抵靠在远离odu公头3的限位凸起五16上,母头限位块17抵靠在靠近odu公头3的限位凸起五16上。

安装时,通过盘头螺钉将第二卡扣7固定在母头座2上,将odu母头4放入母头座2内,使限位凸起五16抵靠在限位凸起六18上,轴向放入母头限位块17,为了实现母头限位块17与母头座2的连接,在母头座2内设置内螺纹,在母头限位块17上设置外螺纹,两者螺纹配合直到母头限位块17抵靠到限位凸起五16时达到将odu母头4固定的目的。

如图1所示,odu公头3上具有环向延伸的限位凸起七19,odu公头3上套设有抵靠在限位凸起七19上的公头限位块20,公头限位块20位于限位凸起七19远离odu母头4的一侧,公头座1上具有抵靠在限位凸起七19上的限位凸起八21,限位凸起八21位于限位凸起七19靠近odu母头4的一侧,公头座1上螺纹连接有压盖22,压盖22抵靠在公头限位块20上。其中,限位凸起七19为多个且至odu母头4的距离不等,限位凸起八21抵靠在靠近odu母头4的限位凸起七19上,公头限位块20抵靠在远离odu母头4的限位凸起七19上。

odu公头3的前端(即靠近odu母头4的一端)具有若干插针,为了对插针进行有效保护,公头座1的前端至odu公头3前端的距离大于插针的伸出长度,当odu公头3与odu母头4对接到位时,公头座1的前端位于母头座2与第二卡扣7之间。

安装时,通过沉头螺钉将公头外壳6固定到公头座1上;调整好odu公头3的周向位置,保证odu公头3能与odu母头4准确对接,将odu公头3放入公头座1内,使限位凸起七19抵靠在限位凸起八21上,轴向放入公头限位块20,再轴向放入压盖22,在放入的过程中压盖22与公头座1螺纹连接,压盖22顶推公头限位块20,公头限位块20压紧odu公头3。在装配过程中,不会改变odu公头3的周向位置。其中,在压盖22上设置外螺纹,在公头座1上设置内螺纹。

如图1所示,防脱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卡扣5上的限位凸起三8和设于第二卡扣7上的限位凸起四9,当odu公头3与odu母头4对接到位时所述的限位凸起三8靠近公头座1的一侧抵靠在限位凸起四9上。

如图1所示,公头外壳6的外表面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二开槽10,第二开槽10内横跨有一根与公头外壳6的轴线垂直的第二铰接轴11;第一卡扣5沿公头外壳6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卡扣5的中部具有伸入第二开槽10且套设在第二铰接轴11上的铰接部12,第一卡扣5远离第二卡扣7的一端与公头外壳6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13。

第二弹性件13为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性件13的一端与第一卡扣5固连,另一端与公头外壳6固连,当odu公头3与odu母头4对接到位时在第二弹性件13的作用下防止限位凸起三8脱离限位凸起四9。第一卡扣5远离第二卡扣7的一端与公头外壳6之间具有让位间隙23,需要断开连接时,按压第一卡扣5远离第二卡扣7的一端,第二弹性件13受力进一步压缩,第一卡扣5绕着第二铰接轴11摆动,使限位凸起三8远离母头座2,直到限位凸起三8完全脱离限位凸起四9时即可将odu公头3与odu母头4分离。

本实施例中,第二开槽10为两个且沿公头外壳6的中线对称设置,每个第二开槽10内均设有一根第二铰接轴11;第一卡扣5为两个且与第二开槽10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一卡扣5上均设有伸入与之对应设置的第二开槽10的铰接部12,铰接部12套设在与之对应设置的第二铰接轴11上;每个第一卡扣5上均设有一个限位凸起三8,第二卡扣7为两个,第二卡扣7和第一卡扣5一一对应设置,在每个第二卡扣7上均设有一个限位凸起四9,即限位凸起四9为两个且与限位凸起三8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弹性件13为两个且与两个第一卡扣5一一对应设置。

当odu公头3与odu母头4对接到位时,其中一个限位凸起三8靠近公头外壳6的一侧抵靠在与之对应设置的限位凸起四9上,另一限位凸起三8靠近公头外壳6的一侧抵靠在与之对应设置的限位凸起四9上,提高了odu公头3与odu母头4连接的稳定性。需要断开连接时,用手同时按压两个第一卡扣5远离第二卡扣7的一端,第二弹性件13受力进一步压缩,第一卡扣5绕着第二铰接轴11摆动,使限位凸起三8远离第二卡扣7,直到限位凸起三8完全脱离限位凸起四9时即可将odu公头3与odu母头4分离。

如图1所示,限位凸起三8上具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斜面14。连接时将odu公头3对准odu母头4后逐渐靠近odu母头4,在靠近的过程中,第二卡扣7靠近第一卡扣5的一端抵靠在导向斜面14上,随着odu公头3的继续靠近,第二卡扣7挤压导向斜面14,使第一卡扣5绕着第二铰接轴11摆动,限位凸起三8由第二卡扣7的端部运动至第二卡扣7的外侧,当odu公头3与odu母头4对接到位时,在第二弹性件13的弹力作用下使限位凸起三8靠近公头外壳6的一侧抵靠在限位凸起四9上。还可以直接按压第一卡扣5,使odu公头3与odu母头4对接到位后松开即可实现连接。

如图1所示,第二开槽10靠近odu母头4的一端具有限位部15,当第一卡扣5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倚靠在限位部15上时所述的导向斜面14至odu母头4的中轴线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限位凸起的外侧面至odu母头4的中轴线的距离,且导向斜面14至odu母头4的中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二限位凸起的外侧面至odu母头4的中轴线的距离。通过限位部15对第一卡扣5进行限位,保证在每次连接时导向斜面14均能对第二卡扣7进行有效导向,使odu公头3与odu母头4准确对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内窥镜odu线缆连接装置,包括公头座1、母头座2、设于公头座1内的odu公头3和设于母头座2内的odu母头4,在母头座2上设有第一卡扣5,第一卡扣5与公头座1之间设有防脱结构,当odu公头3与odu母头4对接到位时公头座1与母头座2在防脱结构的作用下相对固定。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卡扣5设于公头座1上,防脱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卡扣5上的限位凸起一和设于母头座2上的限位凸起二,当odu公头3与odu母头4对接到位时限位凸起一靠近公头座1的一侧抵靠在限位凸起二上。

公头座1的外表面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开槽,第一开槽内横跨有一根与公头座1的轴线垂直的第一铰接轴;第一卡扣5沿公头座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卡扣5的中部具有伸入第一开槽且套设在第一铰接轴上的铰接部12,第一卡扣5远离母头座2的一端与公头座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

第一弹性件为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卡扣5固连,另一端与公头座1固连,当odu公头3与odu母头4对接到位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防止限位凸起一脱离限位凸起二。第一卡扣5远离母头座2的一端与公头座1之间具有让位间隙23,需要断开连接时,按压第一卡扣5远离母头座2的一端,第一弹性件受力进一步压缩,第一卡扣5绕着第一铰接轴摆动,使限位凸起一远离母头座2,直到限位凸起一完全脱离限位凸起二时即可将odu公头3与odu母头4分离。

第一开槽为两个且沿公头座1的中线对称设置,每个第一开槽内均设有一根第一铰接轴;第一卡扣5为两个且与第一开槽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一卡扣5上均设有伸入与之对应设置的第一开槽的铰接部12,铰接部12套设在与之对应设置的第一铰接轴上;每个第一卡扣5上均设有一个限位凸起一,限位凸起二为两个且与限位凸起一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弹性件为两个且与两个第一卡扣5一一对应设置。

当odu公头3与odu母头4对接到位时,其中一个限位凸起一靠近公头座1的一侧抵靠在与之对应设置的限位凸起二上,另一限位凸起一靠近公头座1的一侧抵靠在与之对应设置的限位凸起二上,提高了odu公头3与odu母头4连接的稳定性。需要断开连接时,用手同时按压两个第一卡扣5远离母头座2的一端,第一弹性件受力进一步压缩,第一卡扣5绕着第一铰接轴摆动,使限位凸起一远离母头座2,直到限位凸起一完全脱离限位凸起二时即可将odu公头3与odu母头4分离。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