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拎环的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9793发布日期:2020-08-14 19:4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拎环的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连接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拎环的插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器进入人们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插头遍布墙上的插座中。大多数插座均突出墙面,这样就使得一些家具无法靠墙摆放,而必须留出一定的空隙,从而导致室内空间的浪费;同时由于插头突出,使得其有较大的抓握空间从而导致儿童容易将插头拔出导致危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欧规插头插座设计成了插座为一凹陷的孔,使得插头几乎完全嵌入孔内,仅有很少部分突出插座表面,这样空间浪费及安全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但它又带来一个新问题就是由于插头仅很少的部分突出插座表面使得抓握的空间大大减少从而导致插头很难从插座上拔下来。

同时,现有的插头外壳通常采用组装的方式,经常插拔容易使插头损坏,插头内部的导电元器件容易松动,同时,组装需要一定的劳动力或者机械操作,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需组装且带拎环的插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拎环的插头,包括注塑一体成型的插头外壳,导电插针穿过插头外壳的第一侧面露出到插头外壳的外部;所述插头外壳内部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相互插接的拎环支架和插针支架,所述导电插针设置在所述插针支架的外端面上,所述插头外壳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外缘上设有凹部,所述凹部与拎环连接的位置设有轴孔,所述拎环设置在所述凹部内,并且通过轴孔与所述拎环支架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拎环两个端部的内侧端面上设有导柱,所述拎环支架上与所述导柱配合的位置开设有铰接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拎环支架与插针支架连接的第一端面上设有上端开口的插槽,所述第一端面上位于所述插槽下方还设有限位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插针支架的内端面上部设有与插槽配合的第一插柱,内端面下方设有与限位部配合的第二插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插柱端面上设有第一卡勾,所述第二插柱端面上设有第二卡勾。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插针支架上还连接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位于两个导电插针之间,且所述导电片上下两端弯折,且弯折端设有卡槽,通过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安装在所述插针支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限位部下表面两侧设有限位筋,且两个限位筋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二插柱一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插头本体壳体下端还一体注塑成型有护线套。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将拎环支架和已经安装好插针的插针支架插接,使插针支架上的第一插柱卡入到拎环支架上的插槽中,插针支架上的第二插柱抵接到拎环支架的限位部下方,并且卡在两个限位筋之间;再将导电片安装到插针支架上,使插针支架上的卡勾勾住导电片上的卡槽,完成固定。

导线和插针及导电片的连接与现有的插头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插针支架和拎环支架安装完成后,放置到注塑设备上,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插头外壳,插头外壳将插针支架和拎环支架包覆起来,最后将拎环上的导柱通过插头外壳上的轴孔后与拎环支架上的铰接孔连接,完成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插针支架和拎环支架的组装,提高插头内部导电元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使插头外壳将插针支架和拎环支架包覆起来,防止在插头晃动时内部元件产生震动,造成导电元件的松动和接触不良;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插头上设置拎环,在不接触插头,利用拎环就可以完成插头的插入和拔出工作,大大减少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3、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插头外壳,减少插头的装配工序,简化工艺,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拎环支架的结构图。

图3是插针支架的结构图。

图4是插头外壳的结构图。

图5是插针支架、拎环支架及拎环的安装结构图。

附图上标注:100、插头外壳,200、拎环支架,300、插针支架,400、拎环,500、导电片,101、第一侧面,102、第二侧面,103、轴孔,104、护线套,1021、凹部,201、铰接孔,202、第一端面,203、插槽,204、限位部,2041、限位筋,301、导电插针,302、内端面,303、第一插柱,304、第二插柱,3031、第一卡勾,3041、第二卡勾,401、导柱,50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带拎环的插头,包括注塑一体成型的插头外壳100,导电插针301穿过插头外壳100的第一侧面101露出到插头外壳100的外部;所述插头外壳100内部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相互插接的拎环支架200和插针支架300,所述导电插针301设置在所述插针支架300的外端面上,所述插头外壳100上与所述第一侧面100相对的第二侧面102外缘上设有凹部1021,所述凹部1021与拎环400连接的位置设有轴孔103,所述拎环400设置在所述凹部1021内,并且通过轴孔103与所述拎环支架200连接。拎环400上的导柱401穿过轴孔103与拎环支架200上的铰接孔201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拎环400两个端部的内侧端面上设有导柱401,所述拎环支架200上与所述导柱401配合的位置开设有铰接孔201。导柱401插入到铰接孔201中,使拎环400相对拎环支架200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拎环支架200与插针支架300连接的第一端面202上设有上端开口的插槽203,所述第一端面202上位于所述插槽203下方还设有限位部20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插针支架300的内端面302上部设有与插槽203配合的第一插柱303,内端面302下方设有与限位部204配合的第二插柱30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插柱303端面上设有第一卡勾3031,所述第二插柱304端面上设有第二卡勾304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插针支架300上还连接有导电片500,所述导电片500位于两个导电插针301之间,且所述导电片500上下两端弯折,且弯折端设有卡槽501,通过第一卡勾3031和第二卡勾3041安装在所述插针支架300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限位部204下表面两侧设有限位筋2041,且两个限位筋2041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第二插柱304一致。第二插柱304刚好卡在两个限位筋2041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插头壳体100下端还一体注塑成型有护线套104。

本实施例在安装时,将拎环支架和已经安装好插针的插针支架插接,使插针支架上的第一插柱卡入到拎环支架上的插槽中,插针支架上的第二插柱抵接到拎环支架的限位部下方,并且卡在两个限位筋之间;再将导电片安装到插针支架上,使插针支架上的卡勾勾住导电片上的卡槽,完成固定。

导线和插针及导电片的连接与现有的插头一致,在此不做赘述。

插针支架和拎环支架安装完成后,放置到注塑设备上,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插头外壳,插头外壳将插针支架和拎环支架包覆起来,最后将拎环上的导柱通过插头外壳上的轴孔后与拎环支架上的铰接孔连接,完成组装。

本实施例的好处在于: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插针支架和拎环支架的组装,提高插头内部导电元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使插头外壳将插针支架和拎环支架包覆起来,防止在插头晃动时内部元件产生震动,造成导电元件的松动和接触不良;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插头上设置拎环,在不接触插头,利用拎环就可以完成插头的插入和拔出工作,大大减少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3、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插头外壳,减少插头的装配工序,简化工艺,提高生产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