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及扇形结构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6128发布日期:2020-08-14 19:2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及扇形结构光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及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及扇形结构光缆。



背景技术:

cn202584892u公开了一种易开剥平行集束光纤复合架空绝缘电缆,该电缆在架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光电分离时,只需在光单元芯线上位于安装电杆的两侧开口剖开外部的绝缘护套,并从一侧开口中拉出撕裂绳将绝缘护套撕开和剥离开来,再在该侧顺着凹槽将偏心护套拨开剪断需要分离出来的光纤套管,这时再从另一侧开口中将该剪断的光纤套管抽出进行后续的引接。该光电分离过程中,操作者无需再剪断整根电缆即可实现光电的分离和引接,且分离过程简单方便,这避免了电缆材料的浪费,大大降低了线路的建设成本。

cn101430403a公开了一体结构式集束型光纤带,它主要是由光纤带和粘结件组成;还可包含填充件;其特征为:光纤带外形为近似矩形、扇形或三角形,且其中包含至少二根光导纤维;所述粘结件用于粘结相邻的光纤带。所述集束型光纤带横截面呈近似的圆形或矩形;所述的粘结件上还可设置撕裂口,以更好地开剥光纤带;上述所述的集束型光纤带外还可挤有一层包覆层。其节省了光缆制造企业进口设备或购买国内大型设备的大量资金;节省了操作人员培训的经费;简化了光纤带的配盘工作;提高了光纤带利用率;扩大了单根光纤带的容量。

cn110580982a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电缆,具有三个第一护层和三个第一电单元,第一护层位于第一电单元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层呈扇形,各第一护层之间形成凹槽,第一护层的扇形底边还设有第二护层,第二护层内部形成中空腔;其解决了采用水冷散热,增加光缆的重量;当光缆发生损坏时,无法直接替换备用光缆的问题;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节省材料,散热效果好,施工方便,电单元可替换等有益效果。

cn207867940u公开了一种电缆,包括电缆内芯,电缆内芯外部依次包覆有导热层、第一阻火层、绝缘层和第二阻火层,绝缘层和第二阻火层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和绝缘层之间设置有钢丝套网,导热层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扇形凹槽,导热层上还设置有多个散热通孔,相邻两个扇形凹槽之间的导热层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散热通孔。其通过导热层、第一阻火层和第二阻火层的设计,并配合以隔热层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电缆的散热速度和散热效率,阻燃效果好,并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cn107301902a公开了一种高散热型计算机电缆,它包括缆芯、加强芯、加固填充层、导体、绝缘层、导热丝、阻燃层和防腐蚀层;所述缆芯包括导体、加强芯和加固填充层;所述导体外均匀并列设置有四根平行且相同的加强芯;在所述导体和加强芯外且在所述缆芯内挤包有一层加固填充层;所述缆芯外挤包有一层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挤包有一层阻燃层;所述阻燃层外挤包有一层防腐蚀层;在所述绝缘层内且在所述缆芯外表面均匀设置有三个对称的扇形结构;三个所述扇形结构内均设置有导热丝;所述绝缘层和防腐蚀层之间设置有径向支架框。其具有散热效率高、效果好、使用安全性好以及生产制作简单等特点。

现有技术中,电缆常采用圆形导体及封闭的绝缘层,这种结构电缆的散热效果差,另外,外护套上采用连续的槽道大大地降低了抗撕裂能力;现有技术中的电缆采用绞合结构,需开剥全截面,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揭示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及扇形结构光缆,它们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具有位于中心的加强单元、位于加强单元之外且均匀分布的多个输电体、将输电体包覆住的外护套,加强单元为加强件,每个输电体由绝缘体和位于绝缘体内的一个电单元构成;其特征在于绝缘体的横截面为扇形,绝缘体由弧柱体、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围成,第一保护体和第二保护体都为长方体形状,弧柱体为弧环柱体形状,第一保护体的一端与第二保护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另一端相连接,弧柱体、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三者围成的内部中空的扇形腔孔,弧柱体上具有贯通壁体的散热槽,散热槽在弧柱体上沿轴线平行的方向连续分布,绝缘体的顶角处为凹陷的圆弧柱形,弧柱体上还具有贯通的内散热孔;电单元由呈扇形截面的导体构成;输电体与加强单元相贴。

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具有位于中心的加强单元、位于加强单元之外且均匀分布的多个输电体、将输电体包覆住的外护套,加强单元为加强件,每个输电体由绝缘体和位于绝缘体内的一个电单元构成;其特征在于绝缘体的横截面为扇形,绝缘体由弧柱体、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围成,第一保护体和第二保护体都为长方体形状,弧柱体为弧环柱体形状,第一保护体的一端与第二保护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另一端相连接,弧柱体、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三者围成的内部中空的扇形腔孔,弧柱体上具有贯通壁体的散热槽,散热槽在弧柱体上沿轴线平行的方向连续分布,绝缘体的顶角处为凹陷的圆弧柱形,弧柱体上还具有贯通的内散热孔;电单元由呈圆形截面的导体、将导体包覆住的绝缘层构成,绝缘层的直径大于散热槽的宽度;输电体与加强单元相贴。

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具有均匀分布的多个输电体、将输电体包覆住的外护套,每个输电体由绝缘体和位于绝缘体内的一个电单元构成;其特征在于绝缘体的横截面为扇形,绝缘体由弧柱体、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围成,第一保护体和第二保护体都为长方体形状,弧柱体为弧环柱体形状,第一保护体的一端与第二保护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另一端相连接,弧柱体、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三者围成的内部中空的扇形腔孔,弧柱体上具有贯通壁体的散热槽,散热槽在弧柱体上沿轴线平行的方向连续分布,绝缘体的顶角处为凹陷的圆弧柱形,四个输电体的顶角相拼合形成导流孔,弧柱体上还具有贯通的内散热孔;电单元由呈圆形截面的导体、将导体包覆住的绝缘层构成,绝缘层的直径大于散热槽的宽度;外护套上具有断续的外散热孔,外散热孔是贯穿外护套的,外散热孔位于相邻的输电体的交接面外方。

上述所述的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其特征在于加强件的材料为钢丝或铜丝或铝丝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

上述所述的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其特征在于垫层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尼龙或聚氯乙烯或tpe弹性体或tpu弹性体。

上述所述的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其特征在于隔离条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尼龙或聚氯乙烯或tpe弹性体或tpu弹性体。

上述所述的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其特征在于绝缘层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尼龙或聚氯乙烯或tpe弹性体或tpu弹性体。

上述所述的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其特征在于导体的材料为铜或铝或合金。

一种扇形结构光缆,具有位于中心的加强单元、位于加强单元之外且均匀分布的多个输光体、将输光体包覆住的外护套,加强单元由加强件及挤塑包覆在加强件之外的垫层构成,每个输光体由绝缘体和位于绝缘体内的多个光单元构成;其特征在于绝缘体的横截面为扇形,绝缘体由弧柱体、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围成,第一保护体和第二保护体都为长方体形状,弧柱体为弧环柱体形状,第一保护体的一端与第二保护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另一端相连接,弧柱体、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三者围成的内部中空的扇形腔孔,弧柱体上具有贯通壁体的散热槽,散热槽在弧柱体上沿轴线平行的方向连续分布,绝缘体的顶角处为凹陷的圆弧柱形;相邻的输光体之间具有隔离条,输光体与加强单元相贴,隔离条一端与加强单元相贴,每个绝缘体中,散热槽的两个边缘与外护套的内壁相切,散热槽的第一边缘靠近第一保护体,散热槽的第二边缘靠近第二保护体,从散热槽的第一边缘到第一保护体的另一端,弧柱体外缘与外护套内壁的距离逐渐增大,从散热槽的第二边缘到第二保护体的另一端,弧柱体外缘与外护套内壁的距离逐渐增大。

上述所述的一种扇形结构光缆,其特征在于光单元的直径大于散热槽的宽度。

上述所述的一种扇形结构光缆,其特征在于绝缘体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尼龙或聚氯乙烯或tpe弹性体或tpu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散热效果更优、耐撕裂能力更强、材料耗用更少、直径更小、重量更轻、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1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2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3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4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实例5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为了使所在技术领域人员能更准确、清楚地理解及实施本申请,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于附图标记作进一步说明,图中:1—加强单元、2—隔离条、3—电单元、5—外护套、6—光单元、10—导流孔、11—加强件、12—垫层、31—导体、32—绝缘层、41—弧柱体、42—第一保护体、43—第二保护体、44—扇形腔孔、45—散热槽、46—内散热孔、51—外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1

请见图1和图2,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具有位于中心的加强单元1、位于加强单元之外且均匀分布的四个输电体、将输电体包覆住的外护套5,加强单元由加强件11及挤塑包覆在加强件之外的垫层12构成,每个输电体由绝缘体和位于绝缘体内的一个电单元3构成;其特征在于绝缘体的横截面为扇形,绝缘体由弧柱体41、第一保护体42、第二保护体43围成,第一保护体和第二保护体都为长方体形状,弧柱体为弧环柱体形状,第一保护体的一端与第二保护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另一端相连接,弧柱体、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三者围成的内部中空的扇形腔孔44,弧柱体上具有贯通壁体的散热槽45,散热槽在弧柱体上沿轴线平行的方向连续分布,绝缘体的顶角处为凹陷的圆弧柱形;电单元由呈扇形截面的导体31、及将导体包覆住的绝缘层32构成;相邻的输电体之间具有隔离条2,输电体与加强单元相贴,隔离条一端与加强单元相贴,每个绝缘体中,散热槽的两个边缘与外护套的内壁相切,散热槽的第一边缘靠近第一保护体,散热槽的第二边缘靠近第二保护体,从散热槽的第一边缘到第一保护体的另一端,弧柱体外缘与外护套内壁的距离逐渐增大,从散热槽的第二边缘到第二保护体的另一端,弧柱体外缘与外护套内壁的距离逐渐增大。

实施实例2

请见图3和图4,并参考图1和图2,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具有位于中心的加强单元、位于加强单元之外且均匀分布的四个输电体、将输电体包覆住的外护套5,加强单元为加强件11,每个输电体由绝缘体和位于绝缘体内的一个电单元3构成;其特征在于绝缘体的横截面为扇形,绝缘体由弧柱体41、第一保护体42、第二保护体43围成,第一保护体和第二保护体都为长方体形状,弧柱体为弧环柱体形状,第一保护体的一端与第二保护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另一端相连接,弧柱体、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三者围成的内部中空的扇形腔孔44,弧柱体上具有贯通壁体的散热槽45,散热槽在弧柱体上沿轴线平行的方向连续分布,绝缘体的顶角处为凹陷的圆弧柱形,弧柱体上还具有贯通的内散热孔46;电单元由呈扇形截面的导体31构成;输电体与加强单元相贴。

本实施实例中,如图4,所述的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加强单元还可由加强件11及挤塑包覆在加强件之外的垫层12构成。

实施实例3

请见图5和图6,并参考图1至图4,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具有位于中心的加强单元、位于加强单元之外且均匀分布的四个输电体、将输电体包覆住的外护套5,加强单元为加强件11,每个输电体由绝缘体和位于绝缘体内的一个电单元3构成;其特征在于绝缘体的横截面为扇形,绝缘体由弧柱体41、第一保护体42、第二保护体43围成,第一保护体和第二保护体都为长方体形状,弧柱体为弧环柱体形状,第一保护体的一端与第二保护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另一端相连接,弧柱体、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三者围成的内部中空的扇形腔孔44,弧柱体上具有贯通壁体的散热槽45,散热槽在弧柱体上沿轴线平行的方向连续分布,绝缘体的顶角处为凹陷的圆弧柱形,弧柱体上还具有贯通的内散热孔46;电单元由呈圆形截面的导体31、将导体包覆住的绝缘层32构成,绝缘层的直径大于散热槽的宽度;输电体与加强单元相贴。

实施实例4

请见图7和图8,并参考图1至图6,一种扇形结构电缆,具有均匀分布的四个输电体、将输电体包覆住的外护套5,每个输电体由绝缘体和位于绝缘体内的一个电单元3构成;其特征在于绝缘体的横截面为扇形,绝缘体由弧柱体41、第一保护体42、第二保护体43围成,第一保护体和第二保护体都为长方体形状,弧柱体为弧环柱体形状,第一保护体的一端与第二保护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另一端相连接,弧柱体、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三者围成的内部中空的扇形腔孔44,弧柱体上具有贯通壁体的散热槽45,散热槽在弧柱体上沿轴线平行的方向连续分布,绝缘体的顶角处为凹陷的圆弧柱形,四个输电体的顶角相拼合形成导流孔10,弧柱体上还具有贯通的内散热孔46;电单元由呈圆形截面的导体31、将导体包覆住的绝缘层32构成,绝缘层的直径大于散热槽的宽度;外护套上具有断续的外散热孔51,外散热孔是贯穿外护套的,外散热孔位于相邻的输电体的交接面外方。

实施实例3和4中的电单元同样适合用于实施实例1和2中;实施实例1和2中的电单元同样适合用于实施实例3和4中。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输电体不局限于四根,还可为其它多根。

实施实例5

请见图9和图10,并参考图1至图8,一种扇形结构光缆,具有位于中心的加强单元1、位于加强单元之外且均匀分布的四个输光体、将输光体包覆住的外护套5,加强单元由加强件11及挤塑包覆在加强件之外的垫层12构成,每个输光体由绝缘体和位于绝缘体内的六个光单元6构成;其特征在于绝缘体的横截面为扇形,绝缘体由弧柱体41、第一保护体42、第二保护体43围成,第一保护体和第二保护体都为长方体形状,弧柱体为弧环柱体形状,第一保护体的一端与第二保护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保护体的另一端与弧柱体的另一端相连接,弧柱体、第一保护体、第二保护体三者围成的内部中空的扇形腔孔44,弧柱体上具有贯通壁体的散热槽45,散热槽在弧柱体上沿轴线平行的方向连续分布,绝缘体的顶角处为凹陷的圆弧柱形;相邻的输光体之间具有隔离条2,输光体与加强单元相贴,隔离条一端与加强单元相贴,每个绝缘体中,散热槽的两个边缘与外护套的内壁相切,散热槽的第一边缘靠近第一保护体,散热槽的第二边缘靠近第二保护体,从散热槽的第一边缘到第一保护体的另一端,弧柱体外缘与外护套内壁的距离逐渐增大,从散热槽的第二边缘到第二保护体的另一端,弧柱体外缘与外护套内壁的距离逐渐增大。

上述所述的一种扇形结构光缆,光单元的直径大于散热槽的宽度。

本实施实例中,加强单元还可为实施实例1、2、3中的任意一种,基至是实施实例中的,采用导流孔替代加强单元。

本实施实例中,输光体还可以是至少有一根输光体被实施实例1-4任一实施例中的输电体所替代。

本实施实例中,每个绝缘体内的光单元不局限于六个,可为其它多个。

本实施实例中,光单元不局限于结构及形式,只需内部具有至少一根光导纤维,结构如层绞式、中心束管式、骨架式、紧套式等等。

实施实例4中的外散热孔可用在本申请的其它任一实施实例中,且位置也可以与实施实例4中的相同,当具有隔离条时,外散热孔位于隔离条之外的外护套上。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散热槽两侧的弧柱体上都具有内散热孔。

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绝缘体为一体形成的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加强件的材料为钢丝或铜丝或铝丝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

本实用新型中,垫层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尼龙或聚氯乙烯或tpe弹性体或tpu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中,隔离条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尼龙或聚氯乙烯或tpe弹性体或tpu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中,导体的材料为铜或铝或合金。

本实用新型中,绝缘层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尼龙或聚氯乙烯或tpe弹性体或tpu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中,绝缘体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尼龙或聚氯乙烯或tpe弹性体或tpu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中,外护套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尼龙或聚氯乙烯或tpe弹性体或tpu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中,输光体或输电体为扇柱体形,便于拼合成圆柱体形状,使线缆外形圆整;绝缘体上的散热槽使得电单元发出的热量快速、有效地散发出去;弧柱体与外护套内壁的间隙,确保了散热槽中散发的热量的进一步快速流动,原因是弧柱体与外护套内壁的相切处,在生产完成后,就会有断续的间隙;内散热孔进一步加快了散热,外散热孔位于交接处输光体或输电体,这样,即使散热槽两侧与外护套内壁完全相切贴合,也可使外部的气流与内部的实现对流贯通,当具有导流孔时,内部及外部的散热更有效。当然,为了使本申请的散热效果更优,可使第一保护体及第二保护体的外表面尽量毛糙,这样,即使输光体与输光体、或输光体与输电体、或输电体与输电体相接触,也能实现很好的散热,本申请中不仅实现了内部的环流,而且还可实现与外部的环流。由于外护套上采用了不连续续的外散热孔,故使其仍具有优良的抗撕裂能力;另外不仅可以在外部采用抽风的方式,还可以采用送风的方式,使热气从外散热孔中被抽出或使冷气从外散热孔中注入;使得导体的散热效果更优、导电能力更强,在相同的导体截面积时,由于优良的散热效果,即使不采用额外的抽风或送风方式,到达最高工作温度时的载流量可增加20%—38%;在相同量的载流量前提下,导体的截面积可节省17%—27%,即可使线缆直径更小、重量更轻、材料耗用更少、成本更低。本申请中,开剥线缆时,只需切开一部分外护套,转动内部结构或外护套使散热槽面对准切开处,向两侧分离弧柱体即可取出内部的电单元或光电元,往后拉出完成一根输光体或输电体的取出;再转动外护套或内部结构到开口处即可实现再一根输光体或输电体的取出;依次类推,故相当方便,不需要全截面开剥外护套;同样,光单元或电单元有缺陷时可方便地更换,故本申请具有极高的开剥及放入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散热效果更优、耐撕裂能力更强、材料耗用更少、直径更小、重量更轻、成本更低。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