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碰撞的车载调频直播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4459发布日期:2020-07-17 16:00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用于防碰撞的车载调频直播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碰撞的车载调频直播天线。



背景技术:

通讯行业的不断发展,使通讯天线的安装越来越密集,例如车载fm天线,微波天线、直播天线等,常见的车辆上都会有fm收音机,通过天线来承受信号,特种车辆上由于涉及各种通讯和信号传输,故安装的天线也有所不同。

对于特种车辆来说,部分微波天线无法满足所需,根据工作需求搭建的天线可能具有一定长度,通常天线是超出车辆上表面的,因此,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其安装的天线可能会出现一些碰撞,虽然现有设计中为了规避碰撞风险,其天线的材质都尽可能的具有一定韧性空间,但是当天线受到的弯折力度过大,也会出现天线被折断的情况,且碰撞后天线可能无法有效回位,影响信号传输或接收,因此如何优化特种车辆的天线部分是值得研究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碰撞的车载调频直播天线,以期望优化现有设计中为了规避碰撞风险,其天线的材质都尽可能的具有一定韧性空间,但是当天线受到的弯折力度过大,也会出现天线被折断的情况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防碰撞的车载调频直播天线,包括天线主体,上述天线主体安装在载体上,上述载体设有中空处,上述天线主体下部位于中空处,上述天线主体上端超过载体上表面,上述天线主体外部设有套筒,上述套筒两端设有拉伸线,上述中空处安装有两个复位机构,上述复位机构位于套筒两端,上述拉伸线两端分别连接套筒和复位机构,用于由复位机构通过拉伸线向套筒施加相对拉力。

作为优选,上述中空处安装有阻尼转轴,上述阻尼转轴固定端安装在载体上,上述阻尼转轴活动端连接套筒,用于由阻尼转轴带动天线主体在中空处倾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天线主体下端设有信号线,用于由信号线接入载体中的通讯设备。

作为优选,上述复位机构包括施压单元和导向轮,上述导向轮接触拉伸线,用于由导向轮对拉伸线进行导向,上述拉伸线末端连接施压单元,用于由施压单元向拉伸线施加拉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施压单元包括限位管,上述限位管中设有滑板,上述限位管末端设有固定扣,上述固定扣与滑板末端之间设有拉簧,用于由拉簧向滑板施加拉力,上述滑板前端连接拉伸线。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限位管上设有插孔,上述插孔中设有限位螺栓,用于由限位螺栓抵触滑板后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载体中设置中空处,利用中空处安装复位机构,利用天线主体本身的韧性在碰撞时弯曲,规避风险,通过套筒保护天线主体,避免天线主体下端弯曲影响影响信号传输,通过复位机构向套筒施加拉力,通过拉伸线进行载荷的传递,从而保证了套筒处于相对竖直状态。

本实用新型通过阻尼转轴在撞击力度过大或撞击部位接触套筒时,套筒能够发生一定倾斜,待施加的碰撞力消失后,利用复位机构进行复位;通过信号线直接输出到载体中的通讯设备,避免了固定座体的安装,使天线主体能够配合套筒灵活倾斜,规避断裂风险。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向轮将拉伸线进行限制,以保证载荷的传递方向是可靠的,通过施压单元作为施力部分,用以拉动拉伸线保障套筒处于相对竖直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施压单元以限位管为主体,并设置可移动的滑板作为连接点,利用拉簧本身的伸缩性,在撞击时套筒倾斜,对应的施压单元,会拉动滑板向外移动;在复位时,套筒失去压力,由拉簧拉动套筒复位。通过设计限位螺栓,在套筒倾斜时,未对应的施压单元,不会出现滑板过度移动,拉簧弹性丢失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复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天线主体、2-载体、3-中空处、4-套筒、5-拉伸线、6-复位机构、7-阻尼转轴、8-信号线、9-施压单元、10-导向轮、901-限位管、902-滑板、903-固定扣、904-拉簧、905-限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防碰撞的车载调频直播天线,包括天线主体1,其中天线主体1为现有的直播天线,其顶端为柔软材质,以便于在顶部触碰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断裂风险;上述天线主体1安装在载体2上,上述载体2设有中空处3,其中载体1一般为特种车辆,普通车辆能够使用微波天线,但是在必要情况下,也可以作为天线主体1的安装载体1。

上述天线主体1下部位于中空处3,中空处3中部留出一个较大的安开口,以便于修复和维护天线,但是载体1下端为相对密封的板材,以便于能够对载体1内部进行保护。

上述天线主体1上端超过载体2上表面,上述天线主体1外部设有套筒4,其套筒4可以是具有一定硬度的材质,但是天线主体1上端需要超处套筒4覆盖范围,避免天线主体1收发的信号出现衰减的情况。

上述套筒4两端设有拉伸线5,其中拉伸线5为非导体,可以说纺织线,上述中空处3安装有两个复位机构6,上述复位机构6位于套筒4两端,具体的,复位机构6设置在载体1的移动路劲的纵向上,使撞击面趋于套筒4两侧,上述拉伸线5两端分别连接套筒4和复位机构6,用于由复位机构6通过拉伸线5向套筒4施加相对拉力。

根据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中空处3安装有阻尼转轴7,上述阻尼转轴7固定端安装在载体2上,上述阻尼转轴7活动端连接套筒4,用于由阻尼转轴7带动天线主体1在中空处3倾斜,通过阻尼转轴7保证套筒4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易晃动,也便于复位机构6施加相对均衡的力,从而保证套筒4稳定性,在撞击发生时,通常撞击力度大,从而满足阻尼转轴7移动受力,且阻尼转轴7带动套筒4倾斜后,其复位机构6的拉力增大,其拉力的设计参数需要满足阻尼转轴7复位。

进一步的,上述天线主体1下端设有信号线8,用于由信号线8接入载体2中的通讯设备。由于具有套筒4包裹,套筒4能够向天线主体1提供支撑,故天线主体1下端可以使用悬空的信号线8,为了保证信号线8不会裸露,可以适当设置橡胶遮盖,并通过信号线8向通讯设备进行配对。

根据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复位机构6包括施压单元9和导向轮10,其中导向轮10通过支架安装,上述导向轮10接触拉伸线5,用于由导向轮10对拉伸线5进行导向,其导向轮10的设计可以是托轮和压轮相互适配的方式,也可以是张紧轮的方式;上述拉伸线5末端连接施压单元9,通过导向轮10使拉伸线5水平作用于施压单元9,用于由施压单元9向拉伸线5施加拉力。

进一步的,参考图2所示,上述施压单元9包括限位管901,上述限位管901中设有滑板902,其中,限位管901前端开口,其滑板902外形轮廓与限位管901内部轮廓相适配,滑板902通过限位管901前端开口伸入限位管901中;且滑板902与限位管901相互配合,配合方式多样:例如,限位管901可以是矩形或圆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但限位管901截面中空部分需要一致,具体来说,其滑板902外形轮廓与限位管901内部轮廓相吻合,滑板902在限位管901中水平移动。

例如,限位管901有滑槽,滑板902上设有与滑槽适配的滑动部,利用滑槽与滑动部相互配合,使滑板902在限位管901中水平移动。

上述限位管901末端设有固定扣903,上述固定扣903与滑板902末端之间设有拉簧904,其中拉簧904处于预紧,用于由拉簧904向滑板902施加拉力,上述滑板902前端连接拉伸线5。

更进一步的,上述限位管901上设有插孔,上述插孔中设有限位螺栓905,用于由限位螺栓905抵触滑板902后端。两个施压单元9分别记录为施压单元a与施压单元b,即碰撞发生时,套筒4受碰撞力向后倾斜,套筒4通过拉伸线5拉扯施压单元a,施压单元a的滑板902向前端移动,拉簧904再次绷紧,拉簧904弹性势能增大;此时施压单元b的滑板902抵触限位螺栓905,不做移动。

待套筒4碰撞过后,套筒4失去对施压单元a的拉扯,施压单元a的滑板902受到拉簧904作用向末端移动,滑板902通过拉伸线5向套筒4施加一个复位力,待套筒4复位时,施压单元b也受到相对约束。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