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双动中通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5803发布日期:2020-10-17 01:3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双动中通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中通卫星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双动中通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中的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简称动中通)主要用于车辆等载体在快速移动的条件下,保持对卫星实时跟踪,使车载卫星天线始终对准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与卫星地面站之间构建双向链路的卫星通信,以达到实时、不间断与其他地面站进行图像、语音、数据的卫星通信双向传输。

动中通卫星天线通常有以下几种:1、传统动中通天线系统,此种动中通天线系统工作时只能收发单一ku波段卫星信号,或收发单一ka波段卫星信号,只能收发单一频段的卫星信号,利用价值不高。2、申请号为201610395541.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的一种双频动中通卫星接收天线系统,该天线系统可接收双频和多颗卫星信号,但在工作时,只能收发一路信号。3、在同一载体上安放两套完整的动中通天线系统,实现收发双频信号,且可同时收发两路卫星信号,但是这样需要使用到两套惯导系统,由于惯导系统是动中通卫星天线系统的关键部件,两套惯导系统则会造成整套系统的造价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双动中通通信设备,能同时收发两路卫星信号,并且造价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车载双动中通通信设备,包括:主动中通、次动中通和信息获取装置;

所述信息获取装置与所述主动中通连接,用于获取主动中通信息、载体信息、主动中通对星信息,所述次动中通与所述主动中通连接,接收并根据所述主动中通信息、所述载体信息、所述对星信息寻星和对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一套信息获取装置,两个动中通可以分别从信息获取装置中获取所需信息,或者共享信息,避免了两套动中通配置两套惯导系统,使得双动中通系统的成本过高,两个动中通可同时对相同卫星或不同卫星且增加通信冗余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息获取装置包括:

一个惯导系统,设置在所述主动中通上并与所述主动中通连接,用于获取载体地理位置信息和载体运动状态信息;

主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与所述主动中通连接,用于获取所述主动中通的角度信息;

次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与所述次动中通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次动中通的角度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仅使用了一个惯导系统,就可满足两个动中通的信息获取需求,并且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包括:

主动中通俯仰传感器,与所述主动中通连接,用于获取所述主动中通的俯仰角度;

主动中通航向传感器,与所述主动中通连接,用于获取所述主动中通的航向角度;

主动中通信标机,与所述主动中通连接,用于获取所述主动中通的对星信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次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包括:

次动中通俯仰传感器,与所述次动中通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次动中通的俯仰角度;

次动中通航向传感器,与所述次动中通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次动中通的航向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中通包括:

主动中通天线面,用于寻星和对星;

主动中通控制系统,与所述惯导系统、所述主动中通俯仰传感器、所述主动中通航向传感器、所述主动中通信标机连接,以获取所述载体地理位置信息、所述载体运动状态信息、所述主动中通的俯仰角度、所述主动中通的航向角度、和所述主动中通的对星信息;

主动中通伺服机构,与所述主动中通控制系统连接,所述主动中通控制系统还与所述主动中通天线面连接,所述主动中通控制系统根据所述载体地理位置信息、所述载体运动状态信息、所述主动中通的俯仰角度、所述主动中通的航向角度、和所述主动中通的对星信息驱动所述主动中通伺服机构,以使所述主动中通伺服机构控制所述主动中通天线面寻星和对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次动中通包括:

次动中通天线面,用于寻星和对星;

次动中通控制系统,与所述主动中通控制系统连接,以获取所述载体地理位置信息、所述载体运动状态信息、和所述主动中通的对星信息,所述次动中通控制系统还与所述次动中通俯仰传感器、所述次动中通航向传感器连接,以获取所述次动中通的俯仰角度、所述次动中通的航向角度;

次动中通伺服机构,与所述次动中通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次动中通控制系统还与所述次动中通天线面连接,所述次动中通控制系统根据所述载体地理位置信息、所述载体运动状态信息、所述次动中通的俯仰角度、所述次动中通的航向角度、和所述主动中通的对星信息驱动所述次动中通伺服机构,以使所述次动中通伺服机构控制所述次动中通天线面寻星和对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适用于双动中通通信设备需要对准在同一位置的两颗不同卫星,次动中通通过与主动中通连接,获取到载体信息和对星信息,以实现对星,并且次动中通天线不限制天线类型,能适用于多种天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息获取装置还包括:

次动中通信标机,与所述次动中通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次动中通的对星信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次动中通包括:

次动中通天线面,用于寻星和对星;

次动中通控制系统,与所述主动中通控制系统、所述次动中通俯仰传感器、所述次动中通航向传感器、所述次动中通信标机连接,以获取所述载体地理位置信息、所述载体运动状态信息、所述次动中通的俯仰角度、所述次动中通的航向角度和所述次动中通的对星信息;

次动中通伺服机构,与所述次动中通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次动中通控制系统还与所述次动中通天线面连接,所述次动中通控制系统根据所述载体地理位置信息、所述载体运动状态信息、所述次动中通的俯仰角度、所述次动中通的航向角度、和所述次动中通的对星信息驱动所述次动中通伺服机构,以使所述次动中通伺服机构控制所述次动中通天线面寻星和对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适用于双动中通通信设备需要对准不同位置的两颗不同卫星时,次动中通通过与主动中通连接,获取到载体信息,此外,次动中通通过次动中通信标机获取对星信息,以实现对星,并且次动中通天线不限制天线类型,能适用于多种天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1-主动中通;11-主动中通天线面;12-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3-主动中通伺服机构;

2-次动中通;21-次动中通天线面;22-次动中通控制系统;23-次动中通伺服机构;

3-信息获取装置;31-惯导系统;32-主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321-主动中通俯仰传感器;322-主动中通航向传感器;323-主动中通信标机;33-次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331-次动中通俯仰传感器;332-次动中通航向传感器;333-次动中通信标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车载双动中通通信设备,可实现同时收发同一卫星信号进行卫星通信,包括:主动中通1、次动中通2和信息获取装置3;信息获取装置3与主动中通1连接,用于获取主动中通信息、载体信息、主动中通对星信息,次动中通2与主动中通1连接,接收并根据主动中通信息、载体信息、对星信息寻星和对星。

通过设置一套信息获取装置3,两个动中通可以分别从信息获取装置3中获取所需信息,或者共享信息,避免了两套动中通配置两套惯导系统,使得双动中通系统的成本过高,两个动中通可同时对相同卫星增加通信冗余度。

进一步的,信息获取装置3包括:一个惯导系统31、主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32和次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33,惯导系统设置31在主动中通上并与主动中通1连接,用于获取载体地理位置信息和载体运动状态信息;主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32与主动中通1连接,用于获取主动中通的角度信息;次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33与次动中通2连接,用于获取次动中通的角度信息。仅使用了一个惯导系统,就可满足两个动中通的信息获取需求,并且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具体的,主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32包括:主动中通俯仰传感器321、主动中通航向传感器322和主动中通信标机323,主动中通俯仰传感器321与主动中通1连接,用于获取主动中通的俯仰角度;主动中通航向传感器322与主动中通1连接,用于获取主动中通的航向角度;主动中通信标机323与主动中通1连接,用于获取主动中通的对星信息。

具体的,次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33包括:次动中通俯仰传感器331和次动中通航向传感器332,次动中通俯仰传感器331与次动中通2连接,用于获取次动中通的俯仰角度;次动中通航向传感器332与次动中通2连接,用于获取次动中通的航向角度。

进一步的,主动中通1包括:主动中通天线面11、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2和主动中通伺服机构13,主动中通天线面11用于寻星和对星;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2与惯导系统31、主动中通俯仰传感器321、主动中通航向传感器322、主动中通信标机323连接,以获取载体地理位置信息、载体运动状态信息、主动中通的俯仰角度、主动中通的航向角度、和主动中通的对星信息;主动中通伺服机构13与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2连接,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2还与主动中通天线面11连接,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2根据载体地理位置信息、载体运动状态信息、主动中通的俯仰角度、主动中通的航向角度、和主动中通的对星信息驱动主动中通伺服机构13,以使主动中通伺服机构13控制主动中通天线面11寻星和对星。

进一步的,次动中通2包括:次动中通天线面21、次动中通控制系统22和次动中通伺服机构23,次动中通天线面21用于寻星和对星;次动中通控制系统22与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2连接,以获取载体地理位置信息、载体运动状态信息、和主动中通的对星信息,次动中通控制系统还与次动中通俯仰传感器、次动中通航向传感器连接,以获取次动中通的俯仰角度、次动中通的航向角度;次动中通伺服机构与次动中通控制系统连接,次动中通控制系统还22与次动中通天线31面连接,次动中通控制系统22根据所述载体地理位置信息、载体运动状态信息、次动中通的俯仰角度、次动中通的航向角度、和主动中通的对星信息驱动次动中通伺服机构23,以使次动中通伺服机构23控制次动中通天线面21寻星和对星。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过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

两个动中通天线天线位置关系固定,并通过串口线连接,主动中通1和次动中通2的载体信息来源于惯性导航系统31,一个惯导输出给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2和次动中通控制系统22,并且次动中通主控系统12能接收到主动中通信标机323的对星信息,然后次动中通控制系统22来控制次动中通伺服机构23,结合自身的航向、俯仰传感器,跟踪天上卫星信号,跟踪卫星,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2来控制主动中通伺服机构13,结合自身的航向、俯仰传感器,跟踪天上卫星信号,跟踪卫星,两台天线可同时与相同/不同通信卫星构成双向链路。最终实现同时收发同一卫星信号进行卫星通信。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另一种车载双动中通通信设备,适用于需要对准在不同位置的两颗不同卫星的情况,包括:主动中通1、次动中通2和信息获取装置3;信息获取装置3与主动中通1连接,用于获取主动中通信息、载体信息、主动中通对星信息,次动中通2与主动中通1连接,接收并根据主动中通信息、载体信息、对星信息寻星和对星。

通过设置一套信息获取装置3,两个动中通可以分别从信息获取装置3中获取所需信息,或者共享信息,避免了两套动中通配置两套惯导系统,使得双动中通系统的成本过高,两个动中通可同时对相同卫星或不同卫星且增加通信冗余度。

进一步的,信息获取装置3包括:一个惯导系统31、主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32和次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33,惯导系统设置31在主动中通上并与主动中通1连接,用于获取载体地理位置信息、载体运动状态信息;主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32与主动中通1连接,用于获取主动中通的角度信息;次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33与次动中通2连接,用于获取次动中通的角度信息。仅使用了一个惯导系统,就可满足两个动中通的信息获取需求,并且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具体的,主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32包括:主动中通俯仰传感器321、主动中通航向传感器322和主动中通信标机323,主动中通俯仰传感器321与主动中通1连接,用于获取主动中通的俯仰角度;主动中通航向传感器322与主动中通1连接,用于获取主动中通的航向角度;主动中通信标机323与主动中通1连接,用于获取主动中通的对星信息。

具体的,次动中通机械传感器组33包括:次动中通俯仰传感器331、次动中通航向传感器332和次动中通信标机333,次动中通俯仰传感器331与次动中通2连接,用于获取次动中通的俯仰角度;次动中通航向传感器332与次动中通2连接,用于获取次动中通的航向角度;次动中通信标机333与次动中通2连接,用于获取次动中通的对星信息。

进一步的,主动中通1包括:主动中通天线面11、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2和主动中通伺服机构13,主动中通天线面11用于寻星和对星;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2与惯导系统31、主动中通俯仰传感器321、主动中通航向传感器322、主动中通信标机323连接,以获取载体地理位置信息、载体运动状态信息、主动中通的俯仰角度、主动中通的航向角度、和主动中通的对星信息;主动中通伺服机构13与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2连接,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2还与主动中通天线面11连接,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2根据载体地理位置信息、载体运动状态信息、主动中通的俯仰角度、主动中通的航向角度、主动中通的对星信息驱动主动中通伺服机构13,以使主动中通伺服机构13控制主动中通天线面11寻星和对星。

进一步的,次动中通2包括:次动中通天线面21、次动中通控制系统22和次动中通伺服机构23,次动中通天线面21用于寻星和对星;次动中通控制系统22与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2、次动中通俯仰传感器331、次动中通航向传感器332、次动中通信标机333连接,以获取载体地理位置信息、载体运动状态信息、次动中通的俯仰角度、次动中通的航向角度、和次动中通的对星信息;次动中通伺服机构23与次动中通控制系统22连接,次动中通控制系统22还与次动中通天线面21连接,次动中通控制系统22根据所述载体地理位置信息、载体运动状态信息、次动中通的俯仰角度、次动中通的航向角度、次动中通的对星信息驱动次动中通伺服机构,以使次动中通伺服机构23控制次动中通天线面21寻星和对星。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过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

针对不同位置的卫星,两个天线可以分别对不同卫星也可以对同一卫星。主动中通1和次动中通2的载体信息来源于惯性导航系统31,一个惯导输出给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2和次动中通控制系统22,次动中通2接收到次动中通信标机333的对星信息,然后次动中通控制系统22来控制次动中通伺服机构23,结合自身的航向、俯仰传感器,跟踪天上卫星信号,跟踪卫星,主动中通控制系统12来控制主动中通伺服机构13,结合自身的航向、俯仰传感器,跟踪天上卫星信号,跟踪卫星,两台天线可同时与相同/不同通信卫星构成双向链路。最终实现同时收发同一卫星信号进行卫星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所涉及到的“次动中通根据主动中通信息、载体信息、对星信息寻星和对星”部分内容请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