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内引脚接合机的单排顶针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2088发布日期:2020-09-25 18:2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内引脚接合机的单排顶针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带式覆晶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内引脚接合机的单排顶针座装置。



背景技术:

卷带式薄膜覆晶封装(cof)具有厚度薄化与轻量化的优点,而普遍应用在电子产品中。卷带式薄膜覆晶封装构造是利用一具有微间距引脚的薄膜基板作为晶片载体,并以内引脚接合方式与晶片结合,以提供晶片与基板之间的电气通路和机械支撑,在这一过程中会使用到内引脚接合机。内引脚接合机包括胡椒罐(晶圆平台,英文叫wafersheet,因其外形行业内称为胡椒罐)、顶针、吸嘴等作业部件,其中,顶针位于胡椒罐内部,吸嘴位于胡椒罐上方。cof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将晶圆硅片通过切割的方式,将其切割成一颗颗独立的小晶粒(一片晶圆可以切割成大约3000~5000颗晶粒),为避免切割完就散掉,切割前会将晶圆硅片贴附在一个有粘性的蓝膜上,这样便于切割;然后将蓝膜放置在圆环形承载架上,胡椒罐位于蓝膜下方,胡椒罐在蓝膜下要进行移动的时候,承载胡椒罐的机构会先下降一定的高度,移动到下一颗晶粒的位置,然后升起位置贴在蓝膜上,机构同时建立真空,将蓝膜牢牢吸附柱,然后,顶针穿过胡椒罐顶面的真空孔位上升至机构设定的高度,将晶粒顶起一定的高度,这个高度刚好可以将晶粒顶起与蓝膜中间剥离一定的位置,这样吸嘴就移动过来通过真空建立将晶粒吸附住,胡椒罐真空关闭,吸嘴就将晶粒吸走,运送给热压头,通过高温下压,与卷帶结合,制作成产品。

现有技术中,用于顶针固定的单排顶针座采用多针单螺丝固定方式,多根顶针需要同时校正位置,安装校正易费时间;要知道顶针更换一次大约耗时30-40min,我们生产大约1.5秒/颗,若减少一次换针时间,可增加1200-1600颗的产能,若单颗产品3元计算,减少一次顶针更换,可减少损失3600-4800元。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单排顶针座固定顶针的方式进行改进,以节约受损顶针更换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产能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内引脚接合机的单排顶针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内引脚接合机的单排顶针座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长方体结构顶针座,所述顶针座底面中部垂直安装有固定杆,所述顶针座下部侧面上沿其长边水平横切铣空有凹口,所述顶针座顶面上沿其长边向内垂直开设有等间距直线排列的顶针孔,所述顶针孔底部贯穿至所述凹口,所述凹口上方的所述顶针座侧面上向内垂直开设有双排错列分布的螺丝固定孔,所述螺丝固定孔分别与所述顶针孔一一对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顶针孔最大针间距为21mm。

进一步地,所述顶针孔位于所述顶针座中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与所述顶针座的接合处设置有固定键。

进一步地,所述顶针座端侧面的竖直棱边处设有倒角。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顶针安装固定方式由原先的多针单螺丝固定设计变更为单针单螺丝独立固定,这样可单独对单个顶针进行高度校正,更方便操作,节约顶针高度校正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产能损失;本实用新型将顶针孔最大针间距增加改善到21mm,这样最大拾取ic长度能力得以显著提升,拾取更加稳定,且可以满足原有规格作业,提高作业弹性,减少人员改机更换治具时间,提高产能,节约公司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顶针座;2-固定杆;3-凹口;4-顶针孔;5-螺丝固定孔;6-倒角;7-固定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内引脚接合机的单排顶针座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长方体结构顶针座1,顶针座1底面中部垂直安装有固定杆2,顶针座1下部侧面上沿其长边水平横切铣空有凹口3,顶针座1顶面上沿其长边向内垂直开设有等间距直线排列的顶针孔4,顶针孔4底部贯穿至凹口3,凹口3上方的顶针座1侧面上向内垂直开设有双排错列分布的螺丝固定孔5,螺丝固定孔5分别与顶针孔4一一对应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铣空的凹口3可以保证顶针安装底部为一个平面,便于校正顶针安装高度,保持顶针安装高度相一致;螺丝固定孔5对应安装螺丝后用于固定顶针,螺丝固定孔5采用双排错列分布是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以对应各个顶针孔4;本实用新型的顶针安装固定方式由原先的多针单螺丝固定设计变更为单针单螺丝独立固定,这样可单独对单个顶针进行高度校正,更方便操作,节约顶针高度校正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产能损失。

作为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如图2和图4所示,顶针孔4最大针间距为21mm;通过该技术方案,顶针孔4最大针间距由之前的12.9mm增加改善到21mm,这样最大拾取ic长度能力由22mm提升到32mm,拾取更加稳定,且可以满足原有规格作业,提高作业弹性,节约公司成本,新设计单排顶针座结构可以满足市场上finepitch&常规规格产品共用,减少人员改机更换治具时间,提高产能。

作为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如图2和图4所示,顶针孔4位于所述顶针座1中部位置,这样方便后期与胡椒罐的真空孔位相适应,优选地,顶针孔4的内径与顶针的外径相配合,以防止顶针使用过程中发生晃动。

作为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3所示,固定杆2与所述顶针座1的接合处设置有固定键7,这样可增加固定杆2与顶针座1对接安装处的紧固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地技术方案,如图1~4所示,顶针座1端侧面的竖直棱边处设有倒角6,这样可防止刮伤工人手部,增加人工更换顶针时安全性。

根据上述构造,本实用新型在安装使用时,首先将顶针对应插入顶针孔4至凹口3底面,然后从各个螺丝固定孔5旋入螺丝固定住顶针,最后将固定杆2竖直安装在设备基座上即可;在生产使用过程中,若需校正某一顶针高度,便可单独旋出该顶针对应的螺丝固定孔5内螺丝,校正顶针高度后,重新旋入螺丝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内引脚接合机的单排顶针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放置的长方体结构顶针座,所述顶针座底面中部垂直安装有固定杆,所述顶针座下部侧面上沿其长边水平横切铣空有凹口,所述顶针座顶面上沿其长边向内垂直开设有等间距直线排列的顶针孔,所述顶针孔底部贯穿至所述凹口,所述凹口上方的所述顶针座侧面上向内垂直开设有双排错列分布的螺丝固定孔,所述螺丝固定孔分别与所述顶针孔一一对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引脚接合机的单排顶针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孔最大针间距为21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内引脚接合机的单排顶针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孔位于所述顶针座中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内引脚接合机的单排顶针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与所述顶针座的接合处设置有固定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内引脚接合机的单排顶针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座端侧面的竖直棱边处设有倒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内引脚接合机的单排顶针座装置,它涉及卷带式覆晶封装技术领域。该单排顶针座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长方体结构顶针座,所述顶针座底面中部垂直安装有固定杆,所述顶针座下部侧面上沿其长边水平横切铣空有凹口,所述顶针座顶面上沿其长边向内垂直开设有等间距直线排列的顶针孔,所述顶针孔底部贯穿至所述凹口,所述凹口上方的所述顶针座侧面上向内垂直开设有双排错列分布的螺丝固定孔,所述螺丝固定孔分别与所述顶针孔一一对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顶针安装固定方式由原先的多针单螺丝固定设计变更为单针单螺丝独立固定,这样可单独对单个顶针进行高度校正,更方便操作,节约顶针高度校正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产能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田周;吴世茂;魏世全;刘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新汇成微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7
技术公布日:2020.09.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