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机箱插孔用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57509发布日期:2020-09-08 14:5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机箱插孔用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机箱插孔用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发明者是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6年至2009年,计算机用户数量从原来的630万增长至6710万台,联网计算机台数由原来的2.9万台上升至5940万台,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16亿,无线互联网有6.7亿移动用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1.17亿,为全球第一位。

现有的计算机插孔多用于插电源线、数据传输线和网线,而现有的电源线和数据传输线在插孔中插的时间久了会出现松动或者脱落,或者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被扯出,从而造成无法预期的损失,现有的插孔固定装置最常用的就是使用两侧的螺栓进行固定,此种固定方法需要将两侧的螺栓旋进螺母内,操作麻烦,且费时费力,在需要快速作业时,则显得非常麻烦,且在一些狭小的空间,将插头插进插孔内已实属不易,再费力将插头上端螺栓旋拧进螺母内,就会给使用者造成很大的不便。

因此,我们亟待一种计算机机箱插孔用紧固装置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机箱插孔用紧固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方案为:一种计算机机箱插孔用紧固装置,包括开在机箱上的插孔和与之插孔配合的插头,所述的插孔为矩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头的横向侧壁与插孔相应侧壁之间留有空腔,所述的插孔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相对内侧壁上分别开有容纳槽,所述的容纳槽内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一斜面朝上的梯形楔块,所述楔块与容纳槽底壁之间连接一复位弹簧;

所述插头置于插孔内的底部横向两端面上沿纵向连接一置于空腔内的曲面杆,所述的曲面杆的下端为曲面,上端开有朝着两曲面杆中心方向向下倾斜的斜槽,所述的曲面杆的上方设置有纵向连接在插头侧壁上的斜面朝下设置的直角三角形限位杆,所述的曲面杆与限位杆之间纵向设置有一竖向滑动连接在插头侧壁的截面为三角形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上下面均为斜面,所述的滑动杆的下侧斜面可与曲面杆的斜槽配合,满足滑动杆可嵌置于斜槽内,使得梯形楔块不再限制插头相对于插孔竖向方向上的位移。

优选的,机箱的上端面沿竖向安装有两组分别置于插孔横向两侧的第一弹簧和两组分别置于插孔纵向两侧的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弹簧的高度高于第一弹簧的高度,所述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上端均连接矩形板,所述的插头的横向两侧壁上分别连接有与第一弹簧上的矩形板配合的第一固定板,纵向两侧壁上分别连接有与第二弹簧上的矩形板配合的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位置比第一固定板的位置高。

优选的,所述的梯形楔块的三角形斜面端、滑动杆朝向相应侧梯形楔块的斜面端及限位杆的斜面端均设置为圆角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滑动杆为轻质的塑料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巧妙得利用可移动的截面为三角形的移动杆与曲面杆上斜槽的配合来实现卡紧和脱离的两种状态,且利用梯形楔块的限制效果,在插入时,曲面杆越过梯形楔块,使得曲面杆的上端与梯形楔块的下端配合,此时插头的向上移动被限制,一旦插头继续向下移动,梯形楔块越过移动杆,此时,再将插头朝上移动,梯形楔块会将移动杆推动至曲面杆内,使曲面杆和移动杆顺利越过梯形楔块后随插头拔出,同时,加入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不仅起到在卡紧工位提供的反向拉紧力的作用,还可使使用者知道当前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操作简单,仅需将插头插入到适当位置即可起到极好的紧固效果,且在拔出时只需用力按压后拔出即可,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插孔部分的立体结构图视角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掉插孔部分的立体结构图视角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掉插孔部分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头插入到曲面杆下端与梯形楔块上端接触配合的半剖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插头插入到曲面杆下端被梯形楔块限制位移的半剖面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需拔出时向下移动中的半剖面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拔出过程中曲面杆的斜槽与移动杆配合的半剖面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拔出过程中曲面杆即将越过梯形楔块的半剖面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插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箱;2、插孔;3、插头;4、空腔;5、容纳槽;6、梯形楔块;7、复位弹簧;8、曲面杆;9、斜槽;10、限位杆;11、滑动杆;12、第一弹簧;13、第二弹簧;14、矩形板;15、第一固定板;16、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结合附图1-10,一种计算机机箱插孔用紧固装置,包括开在机箱1上的插孔2和与之插孔2配合的插头3,所述的插孔2为矩形槽,附图中给出的是插孔2朝上时的各种配合关系,在实际的应用中,数据传输线和电源线都是插在机箱1后方的,所以附图中给出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本装置一定是插孔2朝上设置的,只是结合此位置关系进行详细描述用,插孔2内设置有与插头3配合的柱状杆,两者配合使两者进行电力或者数据的传输,插孔2为矩形槽也是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头3的横向侧壁与插孔2相应侧壁之间留有空腔4,插头3与插孔2之间竖向滑动配合,此处中,插头3的纵向方向的两侧壁与插孔2内的纵向两侧壁之间间隙滑动配合,而横向侧壁上,两者之间留有空腔4,且两侧留出的空腔4的大小相同,所述的插孔2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相对内侧壁上分别开有容纳槽5,即容纳槽5开在插孔2横向方向上的两侧壁上,其位置的选择要与与其配合的部件来决定,所述的容纳槽5内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一斜面朝上的梯形楔块6,所述楔块与容纳槽5底壁之间连接一复位弹簧7,梯形楔块6采用轻质的塑料制成,因为在附图中位置时,不会存在梯形楔块6因自重使复位弹簧7发生形变的情况,但是在插孔2朝向后方设置时,为了避免梯形楔块6因自重而使复位弹簧7发生形变,所以梯形楔块6的材质要尽量选的轻一些;

所述插头3置于插孔2内的底部横向两端面上沿纵向连接一置于空腔4内的曲面杆8,所述的曲面杆8的下端为曲面,上端开有朝着两曲面杆8中心方向向下倾斜的斜槽9,曲面杆8的下端的曲面与插头3的底端平齐过渡,曲面的弧形弯曲方向要满足曲面杆8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曲面杆8下端的曲面首先与梯形楔块6上端的斜面接触配合,曲面可推动梯形楔块6向后方的容纳槽5内移动,直到曲面杆8越过梯形楔块6,所述的曲面杆8的上方设置有纵向连接在插头3侧壁上的斜面朝下设置的直角三角形限位杆10,且限位杆10的一条直角边是与插头3侧壁固定连接的,所述的曲面杆8与限位杆10之间纵向设置有一竖向滑动连接在插头3侧壁的截面为三角形的滑动杆11,此处滑动杆11朝向插头3的一端竖向连接一截面为“t”形的滑块,插头3的相应侧壁上竖向开有截面为“t”形的滑槽,滑块与滑槽配合,使得移动杆只能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此处滑块与滑槽之间的滑动的摩擦力要稍微大些,防止在附图中的位置时,移动杆因自重而发生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当然,在插孔2朝机箱1后方设置时,则不存在此种情况,所述滑动杆11的上下面均为斜面,两组斜面可以设置为相同斜度的斜面,构成一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结构,所述的滑动杆11的下侧斜面可与曲面杆8的斜槽9配合,满足滑动杆11可嵌置于斜槽9内,使得梯形楔块6不再限制插头3相对于插孔2竖向方向上的位移,移动杆与斜槽9配合,使得滑动杆11嵌置于斜槽9内,此时滑动杆11的上侧斜面与曲面杆8的上端形成一个新的斜面,在随着插头3拔出的过程中,梯形楔块6与此斜面配合,推动梯形楔块6压缩复位弹簧7使其回缩至容纳槽5内,待插头3拔出,恢复到初始位置,本实施例在使用前,必须保证移动杆处于上方的位置,即保证曲面杆8与移动杆之间留有足够的位置,然后将插头3插进插孔2内,随着插头3的向下移动,曲面杆8的下端曲面首先与梯形楔块6上端的斜面配合,将梯形楔块6推动至容纳槽5内,随着向下的移动,待曲面杆8越过梯形楔块6的位置后,梯形楔块6在复位弹簧7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此时,由于梯形楔块6的下端的平面与曲面杆8的上端配合,使得插头3在梯形楔块6的限制下,无法从插孔2内拔出,在插孔2朝后设置时,插头3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在当前位置,但是在插孔2朝上设置时,插头3可能会由于自重向下移动,此时,我们只需将在选择复位弹簧7时,选择复位弹簧7劲度系数较大的弹簧,使得插头3在自重的情况下,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利用复位弹簧7作用的梯形楔块6限制插头3的向下移动,使其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无法向下继续移动,此时,则紧固效果极佳,在需要拔出插头3时,将插头3向下推动到极限位置,此时,参考附图,梯形楔块6在接触到移动杆后将其推动到上方极限位置,即限位杆10下端的位置处,然后梯形楔块6的斜面与移动杆下端斜面配合,将梯形楔块6推动至容纳槽5内,待梯形楔块6越过移动杆的下端处于移动杆与限位杆10之间时,插头3向下移动到极限位置,此时,梯形楔块6在复位弹簧7弹力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随着插头3的向上移动,此时,梯形楔块6推动移动杆向下移动极限位置,也就是将移动杆推动至曲面杆8上端的斜槽9内,然后随着插头3继续向上移动,梯形楔块6与移动杆上端的斜面和曲面杆8的上端构成的新斜面配合,推动梯形楔块6移动至容纳槽5内,待插头3完全拔出,梯形楔块6在复位弹簧7弹力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使用方便,且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0,机箱1的上端面沿竖向安装有两组分别置于插孔2横向两侧的第一弹簧12和两组分别置于插孔2纵向两侧的第二弹簧13,所述的第二弹簧13的高度高于第一弹簧12的高度,所述的第一弹簧12和第二弹簧13的上端均连接矩形板14,所述的插头3的横向两侧壁上分别连接有与第一弹簧12上的矩形板14配合的第一固定板15,纵向两侧壁上分别连接有与第二弹簧13上的矩形板14配合的第二固定板16,第二固定板16的位置比第一固定板15的位置高,由于第二弹簧13的高度高于第一弹簧12,所以,在插头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固定板16首先会压缩第二弹簧13,第一弹簧12和第二弹簧13的设置,在插头3朝下移动的过程中,参考附图,在曲面杆8的曲面接触到梯形楔块6的斜面时,第二固定板16就开始与矩形板14接触,开始压缩第二弹簧13,随着插头3的继续向下移动,当曲面杆8的上端与梯形楔块6的下端配合时,此时,第二弹簧13处于压缩装置,会施加给插头3一个向外的作用,插头3被限制在当前位置,此时值得注意的是,插头3上的第一固定板15还未与矩形板14配合而压缩第一弹簧12,此处的设置还可以使使用者在插插头3时,使用者观察固定板与矩形板14之间的配合关系就可得知,内部的紧固装置处于何种状态,且可以使使用者知道推动多少的距离来实现卡紧,简单得说,只要使用者推动插头3至第一固定板15与第一弹簧12上的矩形板14贴合时,即此时插头3及可实现可靠卡牢,如果需要拔出时,只需要讲插头3向下推动到极限位置,此时,第一弹簧12也被压缩,插头3即可实现顺利拔出。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0,所述的梯形楔块6的三角形斜面端、滑动杆11朝向相应侧梯形楔块6的斜面端及限位杆10的斜面端均设置为圆角结构,圆角结构的设置使得梯形楔块6在斜面配合时能顺利脱出。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0,所述的滑动杆11为轻质的塑料材质制成,确保且不会因为自重发生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必须保证移动杆处于上方的位置,即保证曲面杆8与移动杆之间留有足够的位置,然后将插头3插进插孔2内,随着插头3的向下移动,曲面杆8的下端曲面首先与梯形楔块6上端的斜面配合,将梯形楔块6推动至容纳槽5内,与此同时,插头3上的第二固定板16压缩第二弹簧13,使其第二弹簧13压缩,随着向下的移动,待曲面杆8越过梯形楔块6的位置后,梯形楔块6在复位弹簧7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此时,由于梯形楔块6的下端的平面与曲面杆8的上端配合,使得插头3在梯形楔块6的限制下,无法从插孔2内拔出,与此同时,第二弹簧13处于压缩的状态,会施加插头3一个向外的作用力,此时插头3处于可靠地卡紧位置,在需要拔出插头3时,将插头3向下推动到极限位置,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弹簧12被压缩,梯形楔块6在接触到移动杆后将其推动到上方极限位置,即限位杆10下端的位置处,然后梯形楔块6的斜面与移动杆下端斜面配合,将梯形楔块6推动至容纳槽5内,待梯形楔块6越过移动杆的下端处于移动杆与限位杆10之间时,插头3向下移动到极限位置,此时,梯形楔块6在复位弹簧7弹力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随着插头3的向上移动,此时,梯形楔块6推动移动杆向下移动极限位置,也就是将移动杆推动至曲面杆8上端的斜槽9内,然后随着插头3继续向上移动,梯形楔块6与移动杆上端的斜面和曲面杆8的上端构成的新斜面配合,推动梯形楔块6移动至容纳槽5内,在外力和第一弹簧12、第二弹簧13的作用下,插头3可顺利拔出,待插头3完全拔出,梯形楔块6在复位弹簧7弹力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等待下次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