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及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6485发布日期:2020-09-29 09:3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及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及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及一种室内外两用光缆。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其应用量不断增加。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光缆在生产完成后,需要sz绞合成缆,就是将加强件置于中心,松套管围绕加强件正、反向绞合,然后在绞合体外用聚酯扎纱包扎,形成稳定的缆芯结构,在缆芯外加多层保护,形成光缆或电缆,其存在以下弊端:(1)sz绞合成缆设备贵、占地大、工作噪声大;(2)生产速度慢;(3)绞合扭曲松套管或绝缘线使产品性能下降;(4)扎纱与松套管或绝缘层材料热胀冷缩性能不一样,温变易扎坏松套管或绝缘层、甚至内部的光电导体,造成通信/电力的中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及一种室内外两用电缆,它们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具有四个隔离部件、四根松套管、保护层、及位于保护层之外的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由隔离部件本体构成,隔离部件本体由外侧面、第一弯曲面、第二弯曲面、第四弯曲面、第三弯曲面依次首尾连接而成,第一弯曲面和第二弯曲面组成下侧面,第三弯曲面和第四弯曲面组成上侧面,外侧面为圆柱体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弯曲面向上侧面方向凹陷,第二弯曲面向下侧面之下凸出,第三弯曲面向上侧面之上凸出,第四弯曲面向下侧面方向凹陷,隔离部件本体的内侧边为一直线;四个隔离部件沿圆周方向同方向间隙分布,该间隙称为容置腔,每个容置腔中都具有一根松套管,每根松套管内具有多根光导纤维;每个容置腔中的松套管与其中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二弯曲面相切,每个间隙中的松套管与另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三弯曲面及第三弯曲面相切;所有隔离部件的内侧边相重合,所有隔离部件的外侧面在同一圆柱面上,保护层包覆住所有的隔离部件及松套管。

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具有四个隔离部件、四根松套管、保护层、及位于保护层之外的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由隔离部件本体构成,隔离部件本体由外侧面、第一弯曲面、第二弯曲面、第四弯曲面、第三弯曲面依次首尾连接而成,第一弯曲面和第二弯曲面组成下侧面,第三弯曲面和第四弯曲面组成上侧面,外侧面为圆柱体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弯曲面向上侧面方向凹陷,第二弯曲面向下侧面之下凸出,第三弯曲面向上侧面之上凸出,第四弯曲面向下侧面方向凹陷,隔离部件本体的内侧边为一直线,隔离部件本体内部具有加强孔;四个隔离部件沿圆周方向同方向间隙分布,该间隙称为容置腔,每个容置腔中都具有一根松套管,每根松套管内具有多根光导纤维;每个容置腔中的松套管与其中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二弯曲面相切,每个间隙中的松套管与另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三弯曲面及第三弯曲面相切;所有隔离部件的内侧边相重合,所有隔离部件的外侧面在同一圆柱面上,保护层包覆住所有的隔离部件及松套管;加强孔内具有加强件。

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具有四个隔离部件、四根松套管、保护层、及位于保护层之外的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由隔离部件本体构成,隔离部件本体由外侧面、第一弯曲面、第二弯曲面、第四弯曲面、第三弯曲面依次首尾连接而成,第一弯曲面和第二弯曲面组成下侧面,第三弯曲面和第四弯曲面组成上侧面,外侧面为圆柱体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弯曲面向上侧面方向凹陷,第二弯曲面向下侧面之下凸出,第三弯曲面向上侧面之上凸出,第四弯曲面向下侧面方向凹陷,隔离部件本体的内侧边为一直线,隔离部件本体内部具有加强孔,外侧面上具有与加强孔相连通的撕裂口;四个隔离部件沿圆周方向同方向间隙分布,该间隙称为容置腔,每个容置腔中都具有一根松套管,每根松套管内具有多根光导纤维;每个容置腔中的松套管与其中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二弯曲面相切,每个间隙中的松套管与另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三弯曲面及第三弯曲面相切;所有隔离部件的内侧边相重合,所有隔离部件的外侧面在同一圆柱面上,保护层包覆住所有的隔离部件及松套管;加强孔内具有加强件。

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具有四个隔离部件、四根松套管、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由隔离部件本体构成,隔离部件本体由外侧面、第一弯曲面、第二弯曲面、第四弯曲面、第三弯曲面依次首尾连接而成,第一弯曲面和第二弯曲面组成下侧面,第三弯曲面和第四弯曲面组成上侧面,外侧面为圆柱体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弯曲面向上侧面方向凹陷,第二弯曲面向下侧面之下凸出,第三弯曲面向上侧面之上凸出,第四弯曲面向下侧面方向凹陷,隔离部件本体的内侧边为一直线,隔离部件本体内部具有加强孔,外侧面上具有与加强孔相连通的撕裂口;四个隔离部件沿圆周方向同方向间隙分布,该间隙称为容置腔,每个容置腔中都具有一根松套管,每根松套管内具有多根光导纤维;每个容置腔中的松套管与其中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二弯曲面相切,每个间隙中的松套管与另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三弯曲面及第三弯曲面相切;所有隔离部件的内侧边相重合,所有隔离部件的外侧面在同一圆柱面上,保护层包覆住所有的隔离部件及松套管;加强孔内具有加强件,保护层沿周向间隔分布有对位槽及定位槽,对位槽由环柱形槽及开口槽组成,环柱形槽位于保护层内表面之上且呈现环柱形状分布,开口槽位于环柱形槽正上方且贯穿保护层的上表面,环柱形槽位于撕裂口的正上方,定位槽位于容置腔的正上方,容置腔位于保护层内。

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具有四个隔离部件、四根松套管、保护层、及位于保护层之外的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由隔离部件本体构成,隔离部件本体由外侧面、第一弯曲面、第二弯曲面、第四弯曲面、第三弯曲面依次首尾连接而成,第一弯曲面和第二弯曲面组成下侧面,第三弯曲面和第四弯曲面组成上侧面,外侧面为圆柱体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弯曲面向上侧面方向凹陷,第二弯曲面向下侧面之下凸出,第三弯曲面向上侧面之上凸出,第四弯曲面向下侧面方向凹陷,隔离部件本体的内侧边为一直线,隔离部件本体内部具有加强孔,外侧面上具有与加强孔相连通的撕裂口;四个隔离部件沿圆周方向同方向间隙分布,该间隙称为容置腔,每个容置腔中都具有一根松套管,每根松套管内具有多根光导纤维;每个容置腔中的松套管与其中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二弯曲面相切,每个间隙中的松套管与另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三弯曲面及第三弯曲面相切;所有隔离部件的内侧边相重合,所有隔离部件的外侧面在同一圆柱面上,保护层包覆住所有的隔离部件及松套管;加强孔内具有加强件,保护层沿周向间隔分布有对位槽及定位槽,对位槽由环柱形槽及开口槽组成,环柱形槽位于保护层内表面之上且呈现环柱形状分布,开口槽位于环柱形槽正上方且贯穿保护层的上表面,环柱形槽位于撕裂口的正上方,定位槽位于容置腔的正上方,容置腔位于保护层内。

一种室内外两用电缆,基本同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不同之处在于松套管被绝缘导线或裸导线所代替,所述的绝缘导线是导体外包覆有绝缘层的导线,所谓裸导线是只有导体、外面没有绝缘层。

上述所述的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或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的材料是塑料,优选聚丙烯或聚乙烯或低烟无卤阻燃复合材料或低烟低卤阻燃复合材料。

上述所述的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套管的材料是塑料,优选改性聚丙烯或聚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上述所述的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或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材料是塑料,优选聚丙烯或聚乙烯或低烟无卤阻燃复合材料或低烟低卤阻燃复合材料。

上述所述的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或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的材料是塑料,优选聚丙烯或聚乙烯或低烟无卤阻燃复合材料或低烟低卤阻燃复合材料。

上述所述的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或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的材料是钢或铁或铝带铜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或玻璃纤维纱绳或芳纶纱绳。

上述所述的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或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元件的材料是塑料,优选聚丙烯或聚乙烯或低烟无卤阻燃复合材料或低烟低卤阻燃复合材料。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室内外两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的材料是铜或铝或合金。

上述所述的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纤维的型号是g.652或g.653或g.654或g.655或g.656或g.657或a1a或a1b或a1c或a1d。

本申请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结构更稳定可靠、松套管/绝缘导线取放更方便、开剥更方便、加强件利用率更高、产品重量更轻、成本更高、生产更方便、更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用到的隔离部件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实例1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用到的另一种隔离部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实例2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实例3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实例4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实例5的一段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放大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实例6的缆芯的又一种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为了使所在技术领域人员能更准确、清楚地理解及实施本申请,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于附图标记作进一步说明,图中:1—隔离部件、11—隔离部件本体、12—外侧面、13—下侧面、111—加强孔、131—第一弯曲面、132—第二弯曲面、14—上侧面、141—第三弯曲面、142—第四弯曲面、2—松套管、21—光导纤维、3—容置腔、4—保护层、5—外护套、6—加强件、121—撕裂口、72—环柱形槽、71—开口槽、7—对位槽、8—定位槽、9—隔离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1

请见图1至图4,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具有四个隔离部件1、四根松套管2、保护层4、及位于保护层4之外的外护套5;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1由隔离部件本体11构成,隔离部件本体11由外侧面12、第一弯曲面131、第二弯曲面132、第四弯曲面142、第三弯曲面141依次首尾连接而成,第一弯曲面131和第二弯曲面132组成下侧面13,第三弯曲面141和第四弯曲面142组成上侧面14,外侧面12为圆柱体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弯曲面131向上侧面方向凹陷,第二弯曲面132向下侧面之下凸出,第三弯曲面141向上侧面之上凸出,第四弯曲面142向下侧面方向凹陷,隔离部件本体11的内侧边为一直线;四个隔离部件1沿圆周方向同方向间隙分布,该间隙称为容置腔3,每个容置腔3中都具有一根松套管2,每根松套管内具有多根光导纤维21;每个容置腔3中的松套管与其中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二弯曲面132相切,每个间隙中的松套管与另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三弯曲面141及第三弯曲面141相切;所有隔离部件的内侧边相重合,所有隔离部件的外侧面在同一圆柱面上,保护层4包覆住所有的隔离部件及松套管。

实施实例2

请见图5和图7,并参考图1到图4,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具有四个隔离部件1、四根松套管2、保护层4、及位于保护层4之外的外护套5;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1由隔离部件本体11构成,隔离部件本体11由外侧面12、第一弯曲面131、第二弯曲面132、第四弯曲面142、第三弯曲面141依次首尾连接而成,第一弯曲面131和第二弯曲面132组成下侧面13,第三弯曲面141和第四弯曲面142组成上侧面14,外侧面12为圆柱体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弯曲面131向上侧面方向凹陷,第二弯曲面132向下侧面之下凸出,第三弯曲面141向上侧面之上凸出,第四弯曲面142向下侧面方向凹陷,隔离部件本体11的内侧边为一直线,隔离部件本体11内部具有加强孔111;四个隔离部件1沿圆周方向同方向间隙分布,该间隙称为容置腔3,每个容置腔3中都具有一根松套管2,每根松套管内具有多根光导纤维21;每个容置腔3中的松套管与其中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二弯曲面132相切,每个间隙中的松套管与另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三弯曲面141及第三弯曲面141相切;所有隔离部件的内侧边相重合,所有隔离部件的外侧面在同一圆柱面上,保护层4包覆住所有的隔离部件及松套管;加强孔111内具有加强件6。

实施实例3

请见图8和图9,并参考图1到图7,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具有四个隔离部件1、四根松套管2、保护层4、及位于保护层4之外的外护套5;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1由隔离部件本体11构成,隔离部件本体11由外侧面12、第一弯曲面131、第二弯曲面132、第四弯曲面142、第三弯曲面141依次首尾连接而成,第一弯曲面131和第二弯曲面132组成下侧面13,第三弯曲面141和第四弯曲面142组成上侧面14,外侧面12为圆柱体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弯曲面131向上侧面方向凹陷,第二弯曲面132向下侧面之下凸出,第三弯曲面141向上侧面之上凸出,第四弯曲面142向下侧面方向凹陷,隔离部件本体11的内侧边为一直线,隔离部件本体11内部具有加强孔111,外侧面12上具有与加强孔111相连通的撕裂口121;四个隔离部件1沿圆周方向同方向间隙分布,该间隙称为容置腔3,每个容置腔3中都具有一根松套管2,每根松套管内具有多根光导纤维21;每个容置腔3中的松套管与其中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二弯曲面132相切,每个间隙中的松套管与另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三弯曲面141及第三弯曲面141相切;所有隔离部件的内侧边相重合,所有隔离部件的外侧面在同一圆柱面上,保护层4包覆住所有的隔离部件及松套管;加强孔111内具有加强件6。

实施实例4

请见图10和图11,并参考图1到图9,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具有四个隔离部件1、四根松套管2、保护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1由隔离部件本体11构成,隔离部件本体11由外侧面12、第一弯曲面131、第二弯曲面132、第四弯曲面142、第三弯曲面141依次首尾连接而成,第一弯曲面131和第二弯曲面132组成下侧面13,第三弯曲面141和第四弯曲面142组成上侧面14,外侧面12为圆柱体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弯曲面131向上侧面方向凹陷,第二弯曲面132向下侧面之下凸出,第三弯曲面141向上侧面之上凸出,第四弯曲面142向下侧面方向凹陷,隔离部件本体11的内侧边为一直线,隔离部件本体11内部具有加强孔111,外侧面12上具有与加强孔111相连通的撕裂口121;四个隔离部件1沿圆周方向同方向间隙分布,该间隙称为容置腔3,每个容置腔3中都具有一根松套管2,每根松套管内具有多根光导纤维21;每个容置腔3中的松套管与其中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二弯曲面132相切,每个间隙中的松套管与另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三弯曲面141及第三弯曲面141相切;所有隔离部件的内侧边相重合,所有隔离部件的外侧面在同一圆柱面上,保护层4包覆住所有的隔离部件及松套管;加强孔111内具有加强件6,保护层4沿周向间隔分布有对位槽7及定位槽8,对位槽7由环柱形槽72及开口槽71组成,环柱形槽72位于保护层4内表面之上且呈现环柱形状分布,开口槽71位于环柱形槽72正上方且贯穿保护层4的上表面,环柱形槽72位于撕裂口121的正上方,定位槽8位于容置腔3的正上方,容置腔3位于保护层4内。

实施实例5

请见图12和图13,并参考图1到图11,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具有四个隔离部件1、四根松套管2、保护层4、及位于保护层4之外的外护套5;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1由隔离部件本体11构成,隔离部件本体11由外侧面12、第一弯曲面131、第二弯曲面132、第四弯曲面142、第三弯曲面141依次首尾连接而成,第一弯曲面131和第二弯曲面132组成下侧面13,第三弯曲面141和第四弯曲面142组成上侧面14,外侧面12为圆柱体表面的一部分,第一弯曲面131向上侧面方向凹陷,第二弯曲面132向下侧面之下凸出,第三弯曲面141向上侧面之上凸出,第四弯曲面142向下侧面方向凹陷,隔离部件本体11的内侧边为一直线,隔离部件本体11内部具有加强孔111,外侧面12上具有与加强孔111相连通的撕裂口121;四个隔离部件1沿圆周方向同方向间隙分布,该间隙称为容置腔3,每个容置腔3中都具有一根松套管2,每根松套管内具有多根光导纤维21;每个容置腔3中的松套管与其中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二弯曲面132相切,每个间隙中的松套管与另一个隔离部件的第三弯曲面141及第三弯曲面141相切;所有隔离部件的内侧边相重合,所有隔离部件的外侧面在同一圆柱面上,保护层4包覆住所有的隔离部件及松套管;加强孔111内具有加强件6,保护层4沿周向间隔分布有对位槽7及定位槽8,对位槽7由环柱形槽72及开口槽71组成,环柱形槽72位于保护层4内表面之上且呈现环柱形状分布,开口槽71位于环柱形槽72正上方且贯穿保护层4的上表面,环柱形槽72位于撕裂口121的正上方,定位槽8位于容置腔3的正上方,容置腔3位于保护层4内。

实施实例6

请见图14,并参考图1到图13,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参考实施实例1至实施实例5,不同之处在于容置腔3被与隔离部件1形状相近似的隔离元件9所替供,此种情况下,松套管可位于加强孔111内。

当然,进一步地,也可以看作隔离元件9是小的间隙,或比隔离部件1更大的间隙,这样可以放置不同尺寸/芯数的松套管;也就是说,实施实例1-5中的隔离部件1的大小可以不同,也可以一样;容置腔3大小可一样也可不一样。

当然,进一步地,本申请的上述实施实例中,松套管还可以被绝缘导线或裸导线所代替,所谓的绝缘导线是导体外包覆有绝缘层的导线,所谓裸导线是只有导体、外面没有绝缘层,这样就成为了室内外两用的电缆。

本申请中的隔离部件、松套管、绝缘导线、隔离元件不局限于四根或四个,还可为其它多个或多根。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的材料是塑料,优选聚丙烯或聚乙烯或低烟无卤阻燃复合材料或低烟低卤阻燃复合材料。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套管的材料是塑料,优选改性聚丙烯或聚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纤维的型号是g.652或g.653或g.654或g.655或g.656或g.657或a1a或a1b或a1c或a1d。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材料是塑料,优选聚丙烯或聚乙烯或低烟无卤阻燃复合材料或低烟低卤阻燃复合材料。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的材料是塑料,优选聚丙烯或聚乙烯或低烟无卤阻燃复合材料或低烟低卤阻燃复合材料。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的材料是钢或铁或铝带铜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或玻璃纤维纱绳或芳纶纱绳。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室内外两用通信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元件的材料是塑料,优选聚丙烯或聚乙烯或低烟无卤阻燃复合材料或低烟低卤阻燃复合材料。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室内外两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的材料是铜或铝或合金。

本申请中隔离部件夹住了松套管或绝缘导线,且保护层限定住了隔离部件,故整个产品的结构稳定、可靠;同时,由于隔离部件具有一定的韧性,故可以使松套管/绝缘导线轻松地放入与取出。

本申请中还可采用聚酯扎纱类物质捆扎在隔离部件之外,使结构更稳定。

本申请中,撕裂口可方便地放入及取出加强件,现有技术中,加强件是挤塑在一起的,缆报废时,加强件无法方便地取出,只能丢弃,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而本申请中可以根据需要放置加强件、报废时,可取出重用。

本申请中,对位槽向下开切即可到达撕裂口,在保护层上,相邻的对位槽近似中间位置向下切即可到达定位槽,再向下切即可到达容置腔,进而可方便地取出或放入松套管或绝缘导线,便于检验,也便于更换,同时使开剥保护层更方便。

本申请中不要sz绞合成缆设备,解决了技术问题(1);采用挤塑机挤制隔离部件等,速度是sz绞合成缆的8倍以上,解决了技术问题(2);不需要绞合,解决了技术问题(3);不需要扎纱,即使使用扎纱也不是包扎在松套管或绝缘层上,故解决了技术问题(4);此外,本申请还达到了快速开剥、更换松套管或绝缘线;使保护层切割更省力,松套管或绝缘线寻找更准确/快速及时;加强件可根据需用放置,可重复使用等多项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结构更稳定可靠、松套管/绝缘导线取放更方便、开剥更方便、加强件利用率更高、产品重量更轻、成本更高、生产更方便、更快速。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