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市政建设的电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9723发布日期:2021-02-03 18:0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市政建设的电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市政建设的电网结构,属于电力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压的变电所及输配电线路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网。它包含变电、输电、配电三个单元,电力网的任务是输送与分配电能,改变电压,其中变压器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但是现有电网结构中的变压器在安装时候十分不便,需要将支架安装后吊装,吊装的过程中多人配合将变压器在空中调整位置然后进行螺栓的固定,由于安装位置空间有限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市政建设的电网结构,以解决变压器在安装的时候需要多人协作调整变压器位置才能进行固定螺栓的情况。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市政建设的电网结构其结构包括:油箱、散热器、接线器、冷油器、机体、扭转底座,所述油箱垂直固定在散热器的左侧,所述接线器设有两个以上,垂直固定在机体的顶部,所述机体底部固定耳通过螺栓固定在扭转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冷油器安设在机体的右侧并与左侧的油箱相对称,所述接线器安设在扭转底座的顶部。
[0005]
作为优选的,所述扭转底座由滑接器、轴向调节器、固定槽、换向盘、缓冲圈组成,所述滑接器设有两个,并且固定在换向盘之间,所述固定槽垂直贯穿换向盘的上端,所述轴向调节器安设在固定槽之间,所述缓冲圈内弧面与换向盘外弧面的内槽相互嵌套。
[0006]
作为优选的,所述滑接器由上板、承力轮、三角轨、承力珠和底座组成,所述上板下表面与承力轮顶端紧密接触,所述承力轮垂直固定在三角轨的两侧,所述承力珠呈竖直阵列排布安设在底座中部凹槽,所述上板与底部的底座相互平行。
[0007]
作为优选的,所述承力轮设有五个以上。
[0008]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接触面与换向盘内槽紧密贴合,所述上板与换向盘上板底面通过焊接固定。
[0009]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凹槽呈三角状,上端开口横向距离大于底部卡口横向距离。
[0010]
作为优选的,所述缓冲圈为橡胶材质。
[0011]
作为优选的,扭转底座为圆形状。
[0012]
有益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市政建设的电网结构,具有以下效果:
[0014]
1优化后电网的结构,在吊装的过程中由于扭转底座大于机体的横截面,且周边设置的缓冲圈能够避免机体撞击在电线杆上,且由于扭转底座为圆形状,能够倚靠在电线杆上借助外面进行调整其角度。
[0015]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滑接器为分离式结构能够先将机体安装在上板在吊装后通过三角轨直接与底座相配合,吊装后的机体能够通过三角轨快速定位不易空中旋转更加便于螺栓的固定安装。
附图说明
[0016]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市政建设的电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市政建设扭转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市政建设滑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油箱-1、散热器-2、接线器-3、冷油器-4、机体-5、扭转底座-6、滑接器-61、轴向调节器-62、固定槽-63、换向盘-64、缓冲圈-65、上板-611、承力轮-612、三角轨-613、承力珠-614、底座-6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2]
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市政建设的电网结构技术方案:油箱1、散热器2、接线器3、冷油器4、机体5、扭转底座6,所述油箱1垂直固定在散热器2的左侧,所述接线器3设有两个以上,垂直固定在机体5的顶部,所述机体5底部固定耳通过螺栓固定在扭转底座6 的上表面,所述冷油器4安设在机体5的右侧并与左侧的油箱1相对称,所述接线器3安设在扭转底座6的顶部,所述扭转底座6由滑接器61、轴向调节器62、固定槽63、换向盘64、缓冲圈65组成,所述滑接器61设有两个,并且固定在换向盘64之间,设有两个能够更好的承受机体5的重力,在滑动的时候更加灵活,所述固定槽63垂直贯穿换向盘64的上端,所述轴向调节器62安设在固定槽63之间,所述缓冲圈65内弧面与换向盘64 外弧面的内槽相互嵌套,所述滑接器61由上板611、承力轮612、三角轨 613、承力珠614和底座615组成,所述上板611下表面与承力轮612顶端紧密接触,所述承力轮612垂直固定在三角轨613的两侧,所述承力珠614 呈竖直阵列排布安设在底座615中部凹槽,所述上板611与底部的底座615 相互平行,所述承力轮612设有五个以上,所述底座615底部接触面与换向盘64内槽紧密贴合,所述上板611与换向盘64上板底面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底座615顶部凹槽呈三角状,上端开口横向距离大于底部卡口横向距离,所述缓冲圈65为橡胶材质。
[0023]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铝型材贴膜装置的工作原理作如下说明:
[0024]
在对机体5进行安装的时候,先将机体5扭转底座6的顶座相固定,换向盘63下端固定在电线杆上,吊装的过程中由于顶座周围设置有缓冲圈65,能够避免机体5撞击到电线杆发生变形,顶座在逐渐下落的过程中可以调整下座使得滑接器61的三角轨613与底座615相互贴合,并且由于承力轮612 的作用能够横向调节螺栓孔的位置,然后在通过转向盘64进一步调节角度完成安装,提高安装的效率,避免多人在电线杆上作业造成危险的情况发生。
[0025]
以上仅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描述作出许多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6]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