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2071发布日期:2020-12-11 15:2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开关。



背景技术:

按钮开关是指利用按钮推动传动机构,使动触点与静触点按通或断开并实现电路换接的开关。按钮开关是一种结构简单,应用十分广泛的主令电器。在电气自动控制电路中,用于手动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接触器、继电器、电磁起动器等。现有的开关的使用的过程中,防护效果较差,在开关受到碰撞时,开关容易受到损坏,影响开关的正常使用,为使用人员带来不便,为此,提出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开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开关,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开关,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通过螺丝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的外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线体,所述线体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四个所述接线柱相邻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常开静触点和两个常闭静触点,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按钮,所述按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贯穿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动触点,所述第一杆体的外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三壳体,四个所述第三壳体相邻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三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滑块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贯穿所述盖板,所述第二杆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板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的下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板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板体的底部粘接有阻尼垫,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粘接有密封垫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子扣,所述盖板的一侧铰接有母扣,所述母扣与所述子扣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前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侧壁与所述线体卡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装置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板体等部件的设置,提高本装置的防护效果,在本装置受到碰撞时,降低本装置受到的撞击力,对按钮和第一杆体等部件进行防护,使本装置不易损坏,提高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壳体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板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卡槽;4、接线柱;5、线体;6、常开静触点;7、常闭静触点;8、第一杆体;9、套管;10、按钮;11、第一弹簧;12、动触点;13、盖板;14、第三壳体;15、限位滑槽;16、滑块;17、第二弹簧;18、第一板体;19、第二杆体;20、第二板体;21、第三弹簧;22、第三板体;23、阻尼垫;24、密封垫圈;25、第一固定板;26、螺栓;27、子扣;28、母扣;29、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开关,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的内侧壁通过螺丝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接线柱4,接线柱4的外侧壁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线体5,线体5的一端分别贯穿第二壳体2和第一壳体1,四个接线柱4相邻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常开静触点6和两个常闭静触点7,第二壳体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管9,套管9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按钮10,按钮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杆体8,第一杆体8贯穿第二壳体2,第一杆体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动触点12,第一杆体8的外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11,第一壳体1的一侧铰接有盖板13,盖板13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三壳体14,四个第三壳体14相邻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15,限位滑槽15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6,第三壳体1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7,第二弹簧17的顶部与滑块16固定连接,四个滑块16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板体18,第一板体1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19,第二杆体19贯穿盖板13,第二杆体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板体20。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板体20的下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1,第三弹簧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板体22;通过第三弹簧21的设置,在本装置受到撞击时,第一板体18推动第二杆体19,使第三板体22向套管9的位置靠近,对套管9进行覆盖,对套管9的内部进行防护,第一板体18挤压第三弹簧21,降低本装置受到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提高本装置的防护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板体22的底部粘接有阻尼垫23,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粘接有密封垫圈24;通过阻尼垫23的设置,在第三板体22与套管9接触时,阻尼垫23降低了对套管9的冲击力,密封垫圈24提高本装置的密封性,使本装置的防水效果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的外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板25,第一固定板25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26;通过第一固定板25的设置,在安装位置预留螺纹通孔,将第一固定板25与使用位置贴紧,转动螺栓26至螺纹通孔中,可以对本装置进行安装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子扣27,盖板13的一侧铰接有母扣28,母扣28与子扣27卡接;通过子扣27与母扣28卡接的设置,方便对盖板13的位置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的内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固定板29,第二固定板29的前表面开设有卡槽3,卡槽3的内侧壁与线体5卡接;通过第二固定板29的设置,将线体5卡在卡槽3中,对线体5的位置进行固定,使线体5的位置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将与本装置连接设备的线体5通过螺丝与接线柱4连接,在安装位置预留螺纹通孔,将第一固定板25与安装位置贴紧,转动螺栓26至螺纹通孔中,对本装置进行安装固定,在需要本装置控制与本装置连接的设备时,将子扣27与母扣28解扣,打开盖板13,按压按钮10,使第一杆体8带动动触点12与常闭静触点7脱离,从而使动触点12与常闭静触点7脱离连通的状态,然后将动触点12与常开静触点6进行接触,对与本装置连接的设备进行开启或关闭的控制,在松开对按钮10的按压后,通过第一弹簧11的设置,对按钮10进行复位,套管9对按钮10、第一弹簧11和第一杆体8起到防护的作用,在本装置使用后,将盖板13与第一壳体1铰接关闭,将子扣27与母扣28卡接,对盖板13的位置进行固定,在本装置受到撞击时,第一板体18通过滑块16在限位滑槽15中滑动带动第二杆体19移动,第二杆体19带动第二板体20向下移动,同时通过第三弹簧21带动第三板体22移动,使第三板体22向套管9的位置靠近,对套管9进行覆盖,对套管9的内部进行防护,第一板体18挤压第三弹簧21,同时滑块16挤压第二弹簧17,降低本装置受到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提高本装置的防护效果,在本装置受到撞击后,第二弹簧17对第一板体18起到复位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