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进两出可拆卸带有引脚件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03745发布日期:2021-04-16 12:5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进两出可拆卸带有引脚件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领域,属于一种两进两出可拆卸带有引脚件的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接线端子为了实现二极管的功能,通常采用将二极管焊接于接线端子上来实现,如专利公开号为kr20200000855u所述的接线端子,其提供了一种线路变压器的接线端子,其连接到的连接端子的位置,连接到连接端子,并且通过将连接端子和绝缘体连接到连接端子而连接到形成连接孔以电连接到连接端子的连接端子的位置,在连接端子未与连接端子的连接端子连接的位置上设置2个连接端子,从而降低了铁路车辆所需的成本和时间。接线端子与另一接线端子座连接,接线端子通过焊接在铁道车辆的接线端子上形成个接触孔。其采用将二极管焊接于pcb板的方式实现二极管与接线端子的连接,采用这种方式连接的接线端子由于二极管焊接于pcb板上,当二极管出现故障时,需要将整个接线端子进行拆换,才能满足使用需求,造成了设备的严重浪费。
3.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可拆卸的带有二极管的接线端子,但是其二极管裸露在外,产品的整体较为粗放,且该接线端子需要占用现有的接线位安装位,在同等体积的情况下需要连接同样接线位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且很难实现,必然需要牺牲客户的接线空间,且能够实现的可拆卸的带有二极管的接线端子需要同时操作两个部件,以便于将二极管的引脚从接线端子中拔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二极管的快速拔出,二极管更换方便,且二极管位于所述壳体内,产品的安全性能增加;且该二极管不占用现有的接线位,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能够接入更多的电路。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接线端子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电气元件,所述壳体设置有四个进线口,其中所述四个进线口平均分布于接线端子的中心线的两侧,且所述接线端子的位于中心线两侧的两个进线口所在中心线的剖面所在平面与接线端子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进线口用于容纳接入接线端子的导线,其中所述电气元件包括电气连接部件和引脚件,电气连接部件分为左接线部和右接线部,引脚件的两个引脚分别与左接线部和右接线部连接,引脚件可插拔的与左、右接线部连接,壳体包括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配合用于密封设置于其内的电气元件。
6.由以上技术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接线端子上设置的引脚件可插拔的与接线端子连接,提高了二极管的利用效率,且该二极管位于壳体内部,产品更可靠,且第二弯曲部包括与第一弯曲部相接的延伸边和活动边,其中所述延伸边和活动边相交接形成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与一端固定于壳体的弹性臂相接
触,由于左右接线部为相对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故设置于左接线部和右接线部内的弹性臂之间设置有间隙,通过将操作工具伸入该间隙内旋转操作工具,则该弹性臂向靠近第二弹簧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二弹簧的活动边运动,从而使插入的引脚与电流条之间具有间隙,则可快速的将引脚件拔出。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二进二出方案,其中该结构为左侧和右侧相对中心轴线对称设计,能够以最小的空间结构满足二进二出的需求。
8.且由于该接线端子的壳体为两部分,通过该对称设计可以快速的容纳电流条,不会造成接线端子的体积的增加。
9.引脚件为二极管或电阻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引脚件为可拆卸的连接至接线端子,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安装二极管或电阻,且在客户需要进行需求变更时,可直接进行自主变更,提高了产品的适配性。由于不需要采用将引脚焊接至pcb板,提高了接线端子的装配速度,且对装配的工人的焊接技能没有需求,节约了成本;当引脚件焊接于所述接线端子时,在需要进行二极管的更换时,需要将与之连接的pcb板同步的进行拆换,且需要打开接线端子本体,浪费了较多的时间。
10.由于该二极管位于壳体内部,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现有技术中裸露在外容易受空气中的湿度的影响而造成二极管的加速损坏。
11.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另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所有组合都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12.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13.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的爆炸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三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上的引脚件在插入接线端子内的局部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上的引脚件在拔出接线端子的局部示意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的弹簧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相关的标号内容如下:1、第一壳体,11、安装槽,12、进线口, 13、弹性臂,14、间隙,2、第一按钮,21、第三按钮,3、第一弹簧,31、第三弹簧,32、第一活动腿,33、第二活动腿,4、弹簧固定部,41、第一卡接边,42、第二卡接边,421、第一边,422、第二边,5、电流条,51、第一腿部,52、卡接部,53、第二腿部,54、折弯部,55、第三腿部,56、贯穿孔, 6、第二壳体,7、第二弹簧,71、活动边,72、连接通孔,73、第二弯曲部, 74、延伸边,75、第一弯曲部,
76、固定边,8、引脚件,9、桥接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23.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24.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没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细节的情况下或者与其它替换和/或附加方法、材料或组件一起实施各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中,未示出或未详细描述公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以免使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的诸方面晦涩。类似地,为了解释的目的,阐述了特定数量、材料和配置,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本实用新型可在没有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此外,应理解附图中示出的各实施例是说明性表示且不一定按比例绘制。
25.接线端子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电气元件,所述壳体设置有四个进线口12,其中所述四个进线口12平均分布于接线端子的中心线的两侧,且所述接线端子的位于中心线两侧的两个进线口12所在中心线的剖面所在平面与接线端子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进线口12用于容纳接入接线端子的导线,其中所述电气元件包括电气连接部件和引脚件8,电气连接部件分为左接线部和右接线部,引脚件8的两个引脚分别与左接线部和右接线部连接,引脚件8可插拔的与左、右接线部连接,壳体包括有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6,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6相配合用于密封设置于其内的电气元件。
26.引脚件8为二极管或电阻。
27.在如上技术方案中,如图2所示,电流条5的第一腿部51上设置有折弯部54,所述折弯部54向远离所述电流条5的第二腿部53方向延伸。
28.进一步地,折弯部54与电流条5的第一腿部5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29.如图4所示,第二弹簧7设置有第一弯曲部75、第二弯曲部73,其中第一弯曲部75包括固定边76,延伸边74,且所述固定边76与延伸边74相交形成第一弯曲部75,其中所述固定边76与电流条5第一腿部51相接触,且该固定边76的上端面与折弯部54相接触;
30.所述第二弯曲部73包括与第一弯曲部75相接的延伸边74和活动边71,活动边71上设置有连接通孔72,其中所述连接通孔72内设置有电流条5的第一腿部51和固定边76,连接通孔72的其中一侧边与电流条5的第一腿部51 呈接触或分离状态;当连接通孔72的其中一侧边与第一腿部51呈接触状态时,引脚件8未插入该接线端子,当连接通孔72的其中一侧边与第一腿部51 呈分离状态时,所述连接通孔72内设置有引脚件8,此时引脚件8位于连接通孔72的其中一侧边和电流条5的第一腿部51之间。
31.其中所述延伸边74和活动边71相交形成第二弯曲部73,所述第二弯曲部 73与一端固定于壳体的弹性臂13相接触,由于左右接线部为相对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故设置于左接线部和右接线部内的弹性臂13之间设置有间隙14。
32.如图1、图3所示,左接线部、右接线部均包括电流条5、第一弹簧3、第二弹簧7、第三弹簧31、第一进线口12,第三进线口12、弹簧固定部4、第三按钮21和第一按钮2,其中电流条5上设置有第一腿部51、第二腿部53、卡接部52,其中所述第一按钮2、第三按钮21分别设置于壳体上设有的安装槽11内,所述第一弹簧3、第三弹簧31分别安装于弹簧固定部4的两侧,所述弹簧固定部4位于卡接部52和第二腿部53之间,且第一弹簧3和第三弹簧31 的第一活动腿32均分别与卡接部52相连接;
33.第一弹簧3、第三弹簧31的第二活动腿33均分别与第二腿部53呈接触或分离状态,当第一弹簧3、第三弹簧31的第二活动腿33均与第二腿部53呈接触状态时,所述接线端子内未插入导线;当所述第一弹簧3、第三弹簧31的第二活动腿33均与第二腿部53呈分离状态时,导线位于第一弹簧3、第三弹簧 31的第二活动腿33和第二腿部53之间;所述第一进线口12位于所述第一按钮2和电流条5的第二腿部53之间;
34.第一按钮2的底部与第一弹簧3的第二活动腿33相接触,且当第一按钮2 在安装槽11内上下运动时,第一弹簧3的第二活动腿33靠近或远离第二腿部 53,当所述第一弹簧3的第二活动腿33远离第二腿部53时,可将导线从接线端子内拔出;
35.如图3所示,第三弹簧31的第一活动腿32与电流条5的第二腿部53相接触,所述第三弹簧31的第二活动腿33与电流条5的第三腿部55呈接触或分离状态;且所述第三弹簧31和第一弹簧3分别与电流条5的第二腿部53的两个侧面相接触;
36.第三进线口12位于所述第三按钮21和电流条5的第三腿部55之间;
37.第三按钮21的底部与第三弹簧31的第二活动腿33相接触,且第三按钮 21在安装槽11内上下运动时,第三弹簧31的第二活动腿33靠近或远离第三腿部55,当所述第一弹簧3的第二活动腿33远离第三腿部55时,可将导线从接线端子内拔出;
38.第二弹簧7用于固定引脚件8。
39.电流条5的第一腿部51上设置有折弯部54,所述折弯部54向远离所述电流条5的第二腿部53方向延伸。
40.如上所有的技术方案中,壳体上在容纳第二弹簧7和第一弹簧3的腔体之间设置有桥接腔9。
41.如图7所示,弹簧固定部4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卡接边41,第二卡接边 42,其中所述第一卡接边41与电流条5上设置的卡接部52相接触,所述第二卡接边42上设置有第一边421和第二边422,其中所述第一边421的宽度大于第二边422,所述电流条5的第二腿部53的中部设置有贯穿孔56,其中所述第一边卡接于第二腿部53的贯穿孔56内。
42.弹簧固定部4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壳体上设有的固定件相配合。
43.如图7所示,在实施过程中,将所述左接线部和右接线部安装至所述壳体内形成接线端子,通过将操作工具伸入弹性臂13之间的间隙14内,通过旋转操作工具,使弹性臂13向第二弹簧7所在位置运动,由于所述第二弹簧7与弹性臂13相接触,故第二弹簧7上设置的活动边71向远离所述弹性臂13的方向运动,从而使连接通孔72与电流条5的第一腿部51之间有间隙14,从而能够快速的拔出插入接线端子的导线。
44.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实用新型并
非旨在被限定于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45.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接线端子上设置的引脚件8可插拔的与接线端子连接,提高了二极管的利用效率,且该二极管位于壳体内部,产品更可靠,且第二弯曲部73包括与第一弯曲部75相接的延伸边74和活动边71,其中所述延伸边74和活动边71相交接形成第二弯曲部73,所述第二弯曲部73与一端固定于壳体的弹性臂13相接触,由于左右接线部为相对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故设置于左接线部和右接线部内的弹性臂13之间设置有间隙14,通过将操作工具伸入该间隙14内旋转操作工具,则该弹性臂13向靠近第二弹簧7的方向运动,使得第二弹簧7的活动边71运动,从而使插入的引脚与电流条5之间具有间隙14,则可快速的将引脚件8拔出。
4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二进二出方案,其中该结构为左侧和右侧相对中心轴线对称设计,能够以最小的空间结构满足二进二出的需求。
47.且由于该接线端子的壳体为两半,通过该对称设计可以快速的容纳电流条5,不会造成接线端子的体积的增加。
48.引脚件8为二极管或电阻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引脚件8为可拆卸的连接至接线端子,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安装二极管或电阻,且在客户需要进行需求变更时,可直接进行自主变更,提高了产品的适配性。由于不需要采用将引脚焊接至pcb板,提高了接线端子的装配速度,且对装配的工人的焊接技能没有需求,节约了成本;当引脚件8焊接于所述接线端子时,在需要进行二极管的更换时,需要将与之连接的pcb板同步的进行拆换,且需要打开接线端子本体,浪费了较多的时间。
49.由于该二极管位于壳体内部,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现有技术中裸露在外容易受空气中的湿度的影响而造成二极管的加速损坏。
50.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